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P14

  ..續本文上一頁諸天清淨,無不厭之,但以受佛付囑,諸天不敢不來,所以香在佛法中爲佛使。第二種花供養,也是種種的花。第叁種燈供養。第四種叫做塗供養。塗就是塗香。是塗抹身體用的。印度富貴人家洗完澡,用一種香粉塗抹身體,叫塗香。現在我們要供佛用塗香,就是另外用一個水碗,水碗上面灑一些香粉。或讀經典前先用香粉塗抹手上,而不以穢手汙染經典,這就表示塗供養,第五叫果供養:果就是各種水果類都是。第六茶供養:沒有茶就用白水供養。現在我們習慣于清晨早起供養一杯開水。也就是表示茶供養。水靜止時一直都保持著水平,並隨方就圓,供養時起觀想,如水般清淨、平等、自在,這是水供養最大用意。第七食供養:有飯有菜就叫食供養。我們習慣于初一、十五要上供。在上供時也要起大悲心,祈祝一切衆生皆能飲食無缺,身休安康精進于菩提道上。第八寶供養:就是七種珍寶供養。第九珠供養:珠就是璎珞珠。我們現在的挂珠就是璎珞珠。第十衣供養:衣就是指袈裟。以種種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供養,在廣修供養的時候,因爲看到佛的慈容,非常端莊威嚴,因此更引發勝心,對于佛世尊更加敬仰,供養的心更加虔誠嚴肅。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傥來問佛,必知處所。

  婆羅門女,瞻禮了世尊慈容,又瞻又禮,看這個佛像莊嚴,更加生起敬仰,聽講經,聽到那裏要學到那裏,在這個地方要學著造佛像。不造則已,要造一定要求造個最莊嚴的。一定要問那一家造佛像最莊嚴。造佛像最好不要討價還價,佛像造得莊嚴的店,他的價錢就貴,有時候一尊等高的佛像相差幾萬元。但是便宜的店所造的佛像不莊嚴,所貼的金不純時,日子一久越變越黑,信徒看了升不起歡喜心。而莊嚴的佛像,雖然貴一點,自己看了高興,衆生看了起歡喜心,這歡喜叫“法喜”,容易引發別人道心、敬仰心。反過來不莊嚴的佛像,還會引人造口業:“唉!你造這佛像不好看!”這不就造口業了嗎?所以要造佛像,要到最莊嚴的那一家去造,貼金也要到貼得最好的那一家去貼。這個婆羅門女一面瞻仰尊容,內心一面私自念著,這佛是一個大覺大悟而且具足一切智慧的人。如果佛仍在世的時候,我母親死後而來請問佛,佛世尊必定會知道我母親生在什麼地方。可是現在佛已不在世了......。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令示汝母之去處。

  此時這婆羅門女,在那兒落淚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一面仰望佛像,眷慕如來,一面哭泣流涕,目不暫舍,久而不去,心裏想著要求一個感應。經上說:“佛不在世時,供養瞻禮佛像就是一種功德”。就在那裏瞻禮的時候,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說:“在那兒供佛的聖女啊!你不要再這麼悲哀哭泣了,我現在就告訴你你母親生在什麼地方。”由于婆羅門女精誠所致,感動世尊臨空安慰示母生處。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衆生之分,故來告示。

  這婆羅門女聽見空中有人說話,所以合掌對著空中說:“是那一位神?那位大德來寬慰我的憂慮呢?我自從失去了母親以後,白天、夜晚都在懷念我的母親,他受業報,不知墮落在那一界、那一個地方?又無處可以請問。當時空中又再度發出聲音告訴這婆羅門女說:“我就是您所瞻仰頂禮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自在王如來已經涅槃了,所以叫“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在這地藏經上,雖然文詞非常淺顯,但您隨時隨處都要注意。這位過去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現在怎麼會跟婆羅門女講話呢?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時間,時間都是一個假相,在衆生份上,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但在佛的果位上,則無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佛是有感則應。只要有誠心來感,佛隨時都可以應您。我看見您憶念你母親的孝思,加倍于平常衆生的情分多多,所以特別來告示你母親所生的地方。這一點也是解釋我們凡夫內心的疑難,我們也是天天在那兒拜佛、念佛,上供瞻禮佛像,而我們怎麼從來就沒有聽過佛跟我們說話呢?這就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像婆門女那麼虔誠,甚至于超出一般衆生的常情的誠心,如果沒那種誠心,自然沒那種感,所以也沒那種應了。

  爲什麼婆羅門聖女對他母親會這樣眷念呢?因她知道母親生時不信正道,不信因果,輕慢叁寶!死後又擔心母親墮諸惡道,無人救拔。所以母死不久,即賣諸舍宅,大興供養于先佛塔寺,爲母植福,時時刻刻呼天搶地的悲鳴不已,想要濟度母親于惡趣,因爲父母對于兒女養育的恩典是非常廣大的。除非是低等的畜生!如果稍有人性的話,任誰都會時時思念報答父母養育劬勞的鴻恩于萬一的。增一阿含經雲:“若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百千歲,衣被飲食,床座臥具,病瘦醫藥,即于肩上放屎尿,猶不能得報親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婆羅門女正爲不知亡母生界而感到哀傷之際,聽佛世尊來告示母親所生的地方,一時感念佛的大慈悲愍,一方面就要知道母親之生界,是以內心感激,迫不及待,奮不顧身的舉身自撲倒在地上。因爲撲得太厲害,手腳肢節都損壞受傷。人也昏死過去了。左右兩旁的人掖扶,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蘇醒過來,他聽見佛跟他說話。爲什麼要舉身自撲呢?我們禮佛是要五體投地的,在中國是屈身下拜的五體投地的。這是因爲聽佛在空中說話,這時要拜,先向空中拜,所以舉身向空中拜,太高了所以一撲,肢節皆損。一蘇醒過來馬上向空中說:“唯願世尊慈悲憐愍我,趕快說我母親所生之處。我現在身心受損,可能也活不了多久,可能將會命終。”況且人命無常,今日雖存,明日難保,一息不存,轉眼又是來生,故說身心將死不久。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這時如來告訴聖女,你供養完畢以後,早早返回你的家宅。端身正坐,並且要一心思惟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自然會知道你母親投生在那裏。這裏告訴他一個念佛的方法。“端坐”就是正坐、結跏趺坐,端正身心威儀而趺坐著,思惟:就是念,跟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是一樣的。此聖女因信心堅固,聽到那裏,就信到那裏,而且馬上行到那裏,也許你會疑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爲什麼不直接告訴他:“你母親下地獄了!”而要繞個大彎,叫他回去念佛呢?一般凡夫衆生會有這個疑惑!要知道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他具足一切智慧,他會加被聖女,叫他精進用功,這個聖女雖然宿福深厚,但是尚未得到念佛叁昧,世尊欲藉著他思念母親的因緣,叫他去行這個念佛叁昧法門,結果因爲思母心切,一下子就證得念佛叁昧,雖然這聖女宿福深厚,也沒有親自到過地獄,藉此因緣不但一念佛就證得叁昧,也才能親自到地獄看看受苦衆生。這就是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權巧智慧,加被這婆羅門女,也告訴後世衆生行念佛法門。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這婆羅門女當下就頂禮世尊,禮拜完了馬上回到自己家裏,因爲內心深深憶念母親!懷念母親,想知道母親生在什麼地方。爲了母親所以依著佛教他的方法,端身正坐一心念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從這裏更能體會佛的權巧智慧,這聖女現在念佛的心,沒有念母親的心重和殷切,所以佛就利用他思念母親的心,教給他念佛法門,你想知道母親生到什麼地方,要念佛才能知道,這就是權巧方便。

  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複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

  婆羅門女,端身正坐,爲了想知生母去處,口裏念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聖號,心裏思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尊容,念念懇切,字字分明,這樣經過一天一夜,因念念澄清,念念成片相繼,故能感應道交,就入了念佛叁昧定中,在這個定中見到冥界之相,忽然看見自己的身體到了海邊,這個海的海水不是普通海水!就像開水滾了一樣的湧沸著,而且還有很多鐵做的惡獸,在滾沸的海水上一下飛一下走,從東到西又西到東一下這邊,一下子那邊的快速追逐著,又看見湧沸的海水中有百千萬億的男子,或女人或沈或浮的出沒海中。

  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複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又看到這麼多男子或女人有百千萬億數之多,在海中載浮載沈。這些用鐵做的惡獸,盡都在吃著這些男鬼或女鬼(在海上這些不是人,是鬼道的鬼)而且互相爭奪,痛苦萬端,慘不忍睹。又看見很多疾捷惡鬼,這些吃人的鬼,最惡不過了。長得奇形怪狀,或多手多眼,那些吃人的夜叉,嘴色很大又凸出牙齒很長,長到嘴唇外邊,鋒利的像劍一樣,不但如此還驅趕這些受罪的人,使之接近惡獸,叫惡獸來吃。或者這夜叉鬼自己捉著罪人,把罪人的頭與足抓在一起扭成一團,或扯之令長,或按壓罪人使人令短,抛擲顛豎,各種慘狀萬端,令人不敢久看。這些罪人都是于生前縱貪嗔癡,或作殺盜淫罪惡之業。所以命終之後,隨業受報,這是因果不昧的定律。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聚會時,果報還自受”。婆羅門女因爲念佛的緣故入是念佛叁昧定中,仗佛威光加庇,雖然看到這些慘烈…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