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天清净,无不厌之,但以受佛付嘱,诸天不敢不来,所以香在佛法中为佛使。第二种花供养,也是种种的花。第三种灯供养。第四种叫做涂供养。涂就是涂香。是涂抹身体用的。印度富贵人家洗完澡,用一种香粉涂抹身体,叫涂香。现在我们要供佛用涂香,就是另外用一个水碗,水碗上面洒一些香粉。或读经典前先用香粉涂抹手上,而不以秽手污染经典,这就表示涂供养,第五叫果供养:果就是各种水果类都是。第六茶供养:没有茶就用白水供养。现在我们习惯于清晨早起供养一杯开水。也就是表示茶供养。水静止时一直都保持著水平,并随方就圆,供养时起观想,如水般清净、平等、自在,这是水供养最大用意。第七食供养:有饭有菜就叫食供养。我们习惯于初一、十五要上供。在上供时也要起大悲心,祈祝一切众生皆能饮食无缺,身休安康精进于菩提道上。第八宝供养:就是七种珍宝供养。第九珠供养:珠就是璎珞珠。我们现在的挂珠就是璎珞珠。第十衣供养:衣就是指袈裟。以种种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等供养,在广修供养的时候,因为看到佛的慈容,非常端庄威严,因此更引发胜心,对于佛世尊更加敬仰,供养的心更加虔诚严肃。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
婆罗门女,瞻礼了世尊慈容,又瞻又礼,看这个佛像庄严,更加生起敬仰,听讲经,听到那里要学到那里,在这个地方要学著造佛像。不造则已,要造一定要求造个最庄严的。一定要问那一家造佛像最庄严。造佛像最好不要讨价还价,佛像造得庄严的店,他的价钱就贵,有时候一尊等高的佛像相差几万元。但是便宜的店所造的佛像不庄严,所贴的金不纯时,日子一久越变越黑,信徒看了升不起欢喜心。而庄严的佛像,虽然贵一点,自己看了高兴,众生看了起欢喜心,这欢喜叫“法喜”,容易引发别人道心、敬仰心。反过来不庄严的佛像,还会引人造口业:“唉!你造这佛像不好看!”这不就造口业了吗?所以要造佛像,要到最庄严的那一家去造,贴金也要到贴得最好的那一家去贴。这个婆罗门女一面瞻仰尊容,内心一面私自念著,这佛是一个大觉大悟而且具足一切智慧的人。如果佛仍在世的时候,我母亲死后而来请问佛,佛世尊必定会知道我母亲生在什么地方。可是现在佛已不在世了......。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令示汝母之去处。
此时这婆罗门女,在那儿落泪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一面仰望佛像,眷慕如来,一面哭泣流涕,目不暂舍,久而不去,心里想著要求一个感应。经上说:“佛不在世时,供养瞻礼佛像就是一种功德”。就在那里瞻礼的时候,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在那儿供佛的圣女啊!你不要再这么悲哀哭泣了,我现在就告诉你你母亲生在什么地方。”由于婆罗门女精诚所致,感动世尊临空安慰示母生处。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这婆罗门女听见空中有人说话,所以合掌对著空中说:“是那一位神?那位大德来宽慰我的忧虑呢?我自从失去了母亲以后,白天、夜晚都在怀念我的母亲,他受业报,不知堕落在那一界、那一个地方?又无处可以请问。当时空中又再度发出声音告诉这婆罗门女说:“我就是您所瞻仰顶礼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自在王如来已经涅槃了,所以叫“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在这地藏经上,虽然文词非常浅显,但您随时随处都要注意。这位过去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现在怎么会跟婆罗门女讲话呢?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时间,时间都是一个假相,在众生份上,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但在佛的果位上,则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佛是有感则应。只要有诚心来感,佛随时都可以应您。我看见您忆念你母亲的孝思,加倍于平常众生的情分多多,所以特别来告示你母亲所生的地方。这一点也是解释我们凡夫内心的疑难,我们也是天天在那儿拜佛、念佛,上供瞻礼佛像,而我们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过佛跟我们说话呢?这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像婆门女那么虔诚,甚至于超出一般众生的常情的诚心,如果没那种诚心,自然没那种感,所以也没那种应了。
为什么婆罗门圣女对他母亲会这样眷念呢?因她知道母亲生时不信正道,不信因果,轻慢三宝!死后又担心母亲堕诸恶道,无人救拔。所以母死不久,即卖诸舍宅,大兴供养于先佛塔寺,为母植福,时时刻刻呼天抢地的悲鸣不已,想要济度母亲于恶趣,因为父母对于儿女养育的恩典是非常广大的。除非是低等的畜生!如果稍有人性的话,任谁都会时时思念报答父母养育劬劳的鸿恩于万一的。增一阿含经云:“若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百千岁,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犹不能得报亲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这婆罗门女正为不知亡母生界而感到哀伤之际,听佛世尊来告示母亲所生的地方,一时感念佛的大慈悲愍,一方面就要知道母亲之生界,是以内心感激,迫不及待,奋不顾身的举身自扑倒在地上。因为扑得太厉害,手脚肢节都损坏受伤。人也昏死过去了。左右两旁的人掖扶,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苏醒过来,他听见佛跟他说话。为什么要举身自扑呢?我们礼佛是要五体投地的,在中国是屈身下拜的五体投地的。这是因为听佛在空中说话,这时要拜,先向空中拜,所以举身向空中拜,太高了所以一扑,肢节皆损。一苏醒过来马上向空中说:“唯愿世尊慈悲怜愍我,赶快说我母亲所生之处。我现在身心受损,可能也活不了多久,可能将会命终。”况且人命无常,今日虽存,明日难保,一息不存,转眼又是来生,故说身心将死不久。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这时如来告诉圣女,你供养完毕以后,早早返回你的家宅。端身正坐,并且要一心思惟我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自然会知道你母亲投生在那里。这里告诉他一个念佛的方法。“端坐”就是正坐、结跏趺坐,端正身心威仪而趺坐著,思惟:就是念,跟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是一样的。此圣女因信心坚固,听到那里,就信到那里,而且马上行到那里,也许你会疑惑,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你母亲下地狱了!”而要绕个大弯,叫他回去念佛呢?一般凡夫众生会有这个疑惑!要知道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他具足一切智慧,他会加被圣女,叫他精进用功,这个圣女虽然宿福深厚,但是尚未得到念佛三昧,世尊欲藉著他思念母亲的因缘,叫他去行这个念佛三昧法门,结果因为思母心切,一下子就证得念佛三昧,虽然这圣女宿福深厚,也没有亲自到过地狱,藉此因缘不但一念佛就证得三昧,也才能亲自到地狱看看受苦众生。这就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权巧智慧,加被这婆罗门女,也告诉后世众生行念佛法门。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这婆罗门女当下就顶礼世尊,礼拜完了马上回到自己家里,因为内心深深忆念母亲!怀念母亲,想知道母亲生在什么地方。为了母亲所以依著佛教他的方法,端身正坐一心念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从这里更能体会佛的权巧智慧,这圣女现在念佛的心,没有念母亲的心重和殷切,所以佛就利用他思念母亲的心,教给他念佛法门,你想知道母亲生到什么地方,要念佛才能知道,这就是权巧方便。
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
婆罗门女,端身正坐,为了想知生母去处,口里念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圣号,心里思惟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尊容,念念恳切,字字分明,这样经过一天一夜,因念念澄清,念念成片相继,故能感应道交,就入了念佛三昧定中,在这个定中见到冥界之相,忽然看见自己的身体到了海边,这个海的海水不是普通海水!就像开水滚了一样的涌沸著,而且还有很多铁做的恶兽,在滚沸的海水上一下飞一下走,从东到西又西到东一下这边,一下子那边的快速追逐著,又看见涌沸的海水中有百千万亿的男子,或女人或沈或浮的出没海中。
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又看到这么多男子或女人有百千万亿数之多,在海中载浮载沈。这些用铁做的恶兽,尽都在吃著这些男鬼或女鬼(在海上这些不是人,是鬼道的鬼)而且互相争夺,痛苦万端,惨不忍睹。又看见很多疾捷恶鬼,这些吃人的鬼,最恶不过了。长得奇形怪状,或多手多眼,那些吃人的夜叉,嘴色很大又凸出牙齿很长,长到嘴唇外边,锋利的像剑一样,不但如此还驱赶这些受罪的人,使之接近恶兽,叫恶兽来吃。或者这夜叉鬼自己捉著罪人,把罪人的头与足抓在一起扭成一团,或扯之令长,或按压罪人使人令短,抛掷颠竖,各种惨状万端,令人不敢久看。这些罪人都是于生前纵贪嗔痴,或作杀盗淫罪恶之业。所以命终之后,随业受报,这是因果不昧的定律。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婆罗门女因为念佛的缘故入是念佛三昧定中,仗佛威光加庇,虽然看到这些惨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