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新粹 五十阴魔▪P5

  ..续本文上一页之所着,欲为大焉。

  

  而欲,有比较粗重的,有比较微细的。像名利等,乃比较粗重。而欲入定、开悟、成佛、度众生,便是较微细的欲望。因此只要欲还存在,就很容易着魔。

  

  所以,以「无所求心」而修行,才是最可靠的。以「舍有所求心」而修行,才是最可靠的。

  

  所以唯以「无所求」的心来修行,才是最可靠的。但是若只谓「无所求」,又往往会造成某些人的错觉:既无所求,那还修行作什么?事实上,在我们倡言无所求的当下,那无始来「有求的」习气,还是梗梗作怪。

  

  故我们就是为了降伏这「有所求」的习气,才来修行的。而怎么降伏呢?就是把有所求的心,从觉察后更不断地剥除,剥除到最后,才能真证得无所求的境界。所以虽以无所求为目标,但还得经过辛苦而严谨的修行,才能真证得无所求的境界。

  

  魔很可怕吗?不!为魔太可爱,心才会着。若魔是恼怒、瞋害型的,这魔还不可怕!为魔太可爱了,这才可怕。而万物中最可爱者,云何非我呢?

  

  所以魔很可怕吗?当然就修道的目的来论,魔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会带领我们去走偏邪的路,而达不到目的。但就众生的习气而言,魔却太可爱了;以太可爱故,众生才会去执着;而且在执着的当下,还不觉得自己已经着魔了。反之,如魔是属于瞋害、恼怒型的,至少我们还知道去提防、去抗拒。

  

  既魔为太可爱故,众生才会去执着;于是我们检视,众生所最珍爱、执着的,又是什么呢?其不外乎「我」也。所以「我」,才是最大的魔障。

  

  修道过程中,最大的魔考,其实不是天魔,而是「我慢」也。我为大魔,谁能不着?于是乎,何以证道前必先降魔?因为必降伏我慢,才真证道也─证得解脱道。

  

  既修道过程中,最大的魔障,其实不是天魔,而是「我慢」心。则我们再来回顾:释迦牟尼佛的本传。其何以在菩提树下将证道之前,乃有天魔的干扰。如前已说:若行者能降伏欲界的烦恼,而入初禅、二禅、三、四禅,即可不再受天魔的干扰矣!

  

  而释迦牟尼佛于修外道定时,早就有「非想非非想」的定功,天魔根本不可能去干扰他的。于是为何说在证道之前,还会有天魔来干扰呢?其实,这也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必降魔,才能证道;而所降的魔,乃是我慢的魔尔。

  

  一个修行者必要把「我慢心」完全扫荡了,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也才能完成解脱道。故曰:证道前,必先降魔。

  

  如何降魔

  上之上者,从正知见中而不着相,故不去分辨「是魔.非魔」?以不分别「是魔.非魔」故,即已降伏一切魔。考之《楞严经》主旨在求:事先的不着魔。而非着魔后,再去降伏。

  

  因此当如何降魔呢?我们还是不要把魔,当外魔处理。故上之上者,从正知见中而不着相;于是以不着相故,就没有「是魔.非魔」的差别。这虽不动无为,却已降伏一切内外魔障也。

  

  故《楞严经》中,虽分辨有五十阴魔,但重点却非:教我们如何去降魔?而是最好于事前,就能先不着魔;而非待着魔后,再用种种方法去降伏。

  

  其次,虽于身心变化中,杂有少许异相;但视为过程中的泡影,而不刻意排遣。

  

  其次,虽于禅修身心的变化中,杂有少许异相。所谓「杂有少许异相」,乃为不够专注于方法故,而觉受到一些身心变化的现象。于是对这些现象,且把它们当作正常的过程,既不贪求它的变化,也不抗拒它的到来。默然观照,不迎不拒;则过一段时间后,它也就消失了。

  

  如对任何逆相,觉为魔境;也当视为自己无明业障的现行尔,而以觉照消除。大逆障,往往就是大转机处;当不以觉受论功夫。故能从正知中安忍以度过。

  

  有时候虽知不迎不拒,但终觉得这些境界挺有罣碍的。于是且把这些逆障,当作无明业障的现行。故从正知见中,去觉照、接纳、安忍,也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排遣它。除非是用功的方法有偏差,才得请教善知识而加以调整。

  

  以大逆障,往往就是修行的大转机处。故如于逆障时,因不能安忍,而退转或换另种法门,便不可能从突破逆障而得到转机。虽然那时候,我们身心必然非常辛苦,甚至觉得功夫已一败涂地了。可是我也再三强调:不要以觉受论功夫。虽然辛苦,虽然功夫用不上,但事实上我们还是在正道中。就因为还在正道中,所以才能逼上这些大逆障处、大转机处。故唯从正知见中,去觉照、安忍。待捱过后,或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尽不要把这些现象,当做外魔处理,更不要用任何降魔法而去降伏。虽世间法或某些密宗的典籍,都有一些方术,但能不用最好就不用。因为这些方术,往往只是用大石头去砸小石头尔;暂时的困扰虽消除了,可是真正的症结,却未消除。

  

  总结

  总之,对见性者而言,既一切相皆可放下,也一切相皆可涵容。这才是降魔之心要也。

  

  最后我们还是以《楞严经》的宗旨,来作总结:何谓为魔?着相就是魔;何以为道?见性就是道。

  

  而对真见性者,就「空」而言,乃一切都可放下,而放下即不受影响矣!就「有」而言,乃一切都可涵容,而涵容即一切无碍矣!故这真空妙有的真如心,才是降魔最重要的心要。

  

  总而言之,真正的魔乃是众生的无明业障、我见我慢尔。故从内在去降魔,才是最直截了当而无后遗症也。今天的五十阴魔,就讲到这里。而《楞严新粹》也于此告个段落。阿弥陀佛! 目录

  

《楞严新粹 五十阴魔》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涟珠甘露 序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