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

  正经、奇经与中脉

  

  正经、奇经与中脉

  外延诸脉

  磁场与磁力线

  从小周天到中脉

  四大周天

  汇通心轮

  手足八脉

  小结

  

   『卍』的意义

  密教的坛城观

  三密相应

  气脉生理学

  身心之间

  心态的平衡

  成佛与度众生

  小结

  

  

  

  正经、奇经与中脉

  前次有谓:「脉在上升头顶后,将有外延的趋势。」然脉如何外延呢?这乃与正经、奇经之交接有关。故本次主题,乃申论从中脉至正经与奇经。

  

  我们当知:中脉并非只一条从下到上封闭的脉;在道家「周天」的称呼中,其实已暗示脉乃皆环环相扣者。譬如高速公路虽亦从南到北,但为有很多交流道故,才能联络各级省道、县道,而成为全省交通之大动脉。否则如只一单调封闭的道路,便是死路而无啥作用矣!

  

  这也是我对密教之「破瓦法」蛮质疑的地方:即使修此法真能「开顶」─或渗出黄水,或插入吉祥草。但此就能真已打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等脉吗?必非这么容易!若破瓦法非真能疏通中脉,及其相交接之正经与奇经诸脉;则修此法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我认为修破瓦法和插入吉祥草,绝是倒果为因的邪见。

  

  外延诸脉

  中脉何以非单一封闭的脉呢?既中脉是从外向内摄而成就的脉,则其必与诸脉交接。故我们前面早说过:将从中脉的顶端流出四大河─即四大脉系。

  

  

  

  

  

  从四大脉系,向下发展即成前所谓:从1至5的诸脉。此亦即从最初的四脉而衍生成十六条脉。其中1和5为奇经,234为正经。

  

  以上的说法乃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但确是我禅坐的觉受。以奇经而言,中医谓有:任、督、阳维、阴维、阳蹺、阴蹺、冲、带等八脉。但以我的体验:前任、后督,是很明确的。至于左右两侧却只有二脉而已。若对照中医的八脉,当与「维脉」较相应─居于左右侧,而维络前阴后阳之任督二脉也。阳蹺、阴蹺,似空有其名。至于带脉,乃属横脉;而全身的横脉则很多也─各轮皆有其横脉,非只于腰带上下而已!至于冲脉,似与生殖有关;故应是男女性交时,一种暂变的脉相,而非常时有的脉。

  

  磁场与磁力线

  我们现看看中脉与诸正经、奇经的交接图,乃发现其与现代人所绘之磁场与磁力线图正类似。

  

  

  

  

  

  从中脉直上,而与周边十六条脉的磁力线,共形成一个很大的磁场。脉若愈通,从五轮到七轮,从七轮到九轮,则外延的磁场,必愈超强。我常说到修行的模式「内摄与外延」,其实是从此觉受而建立的。

  

  从小周天到中脉

  道家的周天,乃谓从后督而前任,共形成一个封闭的循行脉系,与我说的磁场,大不相同。事实上,磁场的结构,是由「周天」升化而成的。请再看下图:

  

  

  

  

  

  除非用参禅法门,直接打通中脉。否则,在疏通气脉时,乃是先完成于「小周天」;然后再外延而为「大周天」。此大小周天,皆既可能是从前腹到后背的顺转,亦可能是从后背到前腹的逆转。必待打通中脉后,才可能形成前后俱下的磁场状。

  

  四大周天

  在中国道家,虽谓有「大周天」的循行;但对实况的描述,却皆语焉不详。而在我的体验中,大周天不只确有其事,且全身更有四大系统的周天循行。

  

  第一系统:包括任督及左右维脉─属神

  

  第二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属气

  

  第三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属血

  

  第四系统: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属精

  

  在全身横断的十六脉中,刚好以四脉一组而形成一周天。其中第一周天,乃包括前任、后督及左右二脉,这是以奇经而形成的周天。第二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2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肺、大肠,肝、胆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气」之循行与代谢。第三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3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脾、胃,心包、三焦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血」之循行与代谢。第四周天,乃包括前后左右之4脉,若对照中医之十二正经;则为心、小肠,肾、膀胱之四经。大致而言,此一系统乃担任「精」之循行与代谢。

  

  这也就说,所谓的十二正经,其实只是「精、气、血」三系统的周天循行尔。每一系统,皆上通头部、下通足部、旁通手部,分属全身上下、前后、左右。(有兴趣者,可参考附论)

  

  汇通心轮

  在瑜伽中有另一种说法:在七轮中,最后打通者乃是心轮。这不是很奇怪吗?若脉是从下往上,顺次打通,则何以说心轮是最后才疏通呢?

  

  这我们还先以高速公路作比喻:若高速公路,虽有南北二交流道,可与省道、县道等交接,就已完美了吗?当然不是!如能于其中间,多设交流道,则更方便。因此中脉于完成南北二交流道后;若更精修,则将汇通心轮。

  

  在如下的图示中,我们将可发现:在汇通心轮后,气血的循行乃更与当代西医的血液循环图相类似。故在汇通心轮后,中脉乃有头轮、心轮与育乐轮之三交道,而这即是中国道家所谓的上中下三丹田。

  

  

  

  

  

  因此谓心轮为最后打通者,乃是就「汇通心轮」而言。既中脉之交流道能从二变三,是否更将从三至五,从五至七呢?那就待各位去修证吧!

  

  手足八脉

  我们前面说到:身体的横断乃有十六条脉!至于手足的横断有几脉呢?有八脉,左右各八,故共十六。在八脉中亦与前所述12345之脉系对应。其中,1与5各一条脉,而234各二条,故共八脉。且1与5,各当于大姆指与小指处;至于234的脉,乃于手心与手背处各有一条脉。手心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阴脉」;手背之三脉,即中医所谓「手三阳脉」。

  

  在中医所谓之「手三阴脉」与「手三阳脉」,常曰「循行至胸中而散」。然而既气血是互为表里的循行体系,何能只「至胸中而散」?如就我的觉受,应如图示,乃与身体的十六脉交接,而共成周天也。至于足脉,亦类似手脉,乃与身之十六脉相交接;不过脚脉的变化还复杂多了。

  

  

  

  

  

  最后我们要问:既身体可于正中处形成中脉,那手脚是否也可于八脉的中间位处形成中脉呢?对这问题,我且不回答,但各位认真坐去,殆可自明白矣!

  

  小结

  前虽曰:气脉的变化,乃循:内摄、下沉、上升、外延之次第而开展,但还以内摄为入道之要门。盖内摄的功夫作得好,其它者,水到渠成,自顺次往下,不必更操心。

  

  因此不管就佛法的修学,还是气脉的调理,我对当代佛教所倡修的菩萨道,颇不以为然。连内摄的根本,都做不来;就假借弘法利生的名义,招摇攀缘,最后只沦为「有心人士」的「羔羊和盲虫」而已!说菩萨其实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

  

  又对气脉的调理,我也反对任何作意导引的方法。以每个人的气脉,因业障与体质的差异,必各各不同。所以绝不当用一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方法去导引它。在这么多年的禅坐后,我倒发现:其实身体自有它调理的次第与方法,而毋庸我们操心,甚至帮倒忙。总之,顺其自然才是最安全又究竟圆满的。

  

  因此对目前,很多的气功疗法,我也不认同。虽在某方面,它的疗效显著。但那都混合着外力的加持与气脉的导引,绝会有它的后遗症的。今天一切我对气脉的了解,全然是为我都不信别人的那一套,而顺乎自然的打坐而已!所以今天你也可不理我这一套。但对以「顺其自然」的原则而安坐,应无余惑才是!

  

  『卍』的意义

  这是佛教中常用到的一种标志,但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是:万德庄严。也有人说是:生之根源。至于祂的旋转方向,有的用顺转,也有的用逆转!其究竟为何?似很难定论,都只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但我以对气脉的觉受,倒发现其乃:

  

  在前述「汇通心轮」的脉象中,前之任脉既从头而下,也从腹而上;至于左右脉亦相向而至。以上下左右的脉气,既皆汇通心轮的部位;于是便将在此形成类似『涡流』的气旋。因此『卍』字,不当是有棱有角的直条状,而当是类似于电风扇的四片扇形,从外以「螺形」的方式向内收摄,摄至最后而进入心轮中。关于涡流与气行的方向,我们又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右手定则」说明之。

  

  

  

  

  

  又因前面已说过:脉里的气流方向,并非固定不动的;于是为气的或进或出,『卍』字便有正向与逆向之不同。如经典上常说的:佛胸前『卍』字发光。若发光者,殆属于出气的方向。

  

  于是乎,这也可引发另个问题:既胸前能有此字,那背后是否亦有此字呢?答曰:如以气脉之形成涡流而言,背部当亦有此字;然为背部的脉气血不如胸前盛足故,应较不明显。如以涡流的气旋而言,全身当有多处,譬如梵穴、眉心,甚至手指尖。佛三十二相中,有毛发皆右旋,其实也寓有『卍』字之意。

  

  密教的坛城观

  以密教将三千世界里六凡四圣的众生,都对照在小我的气脉中;因此在不同的气脉里,即对应着不同众生的属性。比如既打通中脉乃开悟的境界,故中脉者即是佛脉;又在中脉中有五轮,此五轮即相应于「五方佛」─如以心轮为毗卢遮那佛。其次从中脉顶端所出,再汇归心轮之八大支脉,为八大菩萨。再其次,以从八大支脉所衍出者为天神、护法、修罗、人等。其中,以位于头轮者为天道,喉轮者为修罗道,心轮者人道,脐轮、育乐轮、海底轮等为三恶道。于是乎,从里而外,从主而支,至全身七万二千细脉者,即七万二千种不同众生的属性。

  

  或问:这种「坛城观」有何意义?

  

  答曰…

《禅悟密法 正经、奇经与中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