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奇經與中脈
正經、奇經與中脈
外延諸脈
磁場與磁力線
從小周天到中脈
四大周天
彙通心輪
手足八脈
小結
『卍』的意義
密教的壇城觀
叁密相應
氣脈生理學
身心之間
心態的平衡
成佛與度衆生
小結
正經、奇經與中脈
前次有謂:「脈在上升頭頂後,將有外延的趨勢。」然脈如何外延呢?這乃與正經、奇經之交接有關。故本次主題,乃申論從中脈至正經與奇經。
我們當知:中脈並非只一條從下到上封閉的脈;在道家「周天」的稱呼中,其實已暗示脈乃皆環環相扣者。譬如高速公路雖亦從南到北,但爲有很多交流道故,才能聯絡各級省道、縣道,而成爲全省交通之大動脈。否則如只一單調封閉的道路,便是死路而無啥作用矣!
這也是我對密教之「破瓦法」蠻質疑的地方:即使修此法真能「開頂」─或滲出黃水,或插入吉祥草。但此就能真已打通中脈,及其相交接之正經與奇經等脈嗎?必非這麼容易!若破瓦法非真能疏通中脈,及其相交接之正經與奇經諸脈;則修此法的真正價值又是什麼?我認爲修破瓦法和插入吉祥草,絕是倒果爲因的邪見。
外延諸脈
中脈何以非單一封閉的脈呢?既中脈是從外向內攝而成就的脈,則其必與諸脈交接。故我們前面早說過:將從中脈的頂端流出四大河─即四大脈系。
從四大脈系,向下發展即成前所謂:從1至5的諸脈。此亦即從最初的四脈而衍生成十六條脈。其中1和5爲奇經,234爲正經。
以上的說法乃與中醫有很大的不同,但確是我禅坐的覺受。以奇經而言,中醫謂有:任、督、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沖、帶等八脈。但以我的體驗:前任、後督,是很明確的。至于左右兩側卻只有二脈而已。若對照中醫的八脈,當與「維脈」較相應─居于左右側,而維絡前陰後陽之任督二脈也。陽蹺、陰蹺,似空有其名。至于帶脈,乃屬橫脈;而全身的橫脈則很多也─各輪皆有其橫脈,非只于腰帶上下而已!至于沖脈,似與生殖有關;故應是男女性交時,一種暫變的脈相,而非常時有的脈。
磁場與磁力線
我們現看看中脈與諸正經、奇經的交接圖,乃發現其與現代人所繪之磁場與磁力線圖正類似。
從中脈直上,而與周邊十六條脈的磁力線,共形成一個很大的磁場。脈若愈通,從五輪到七輪,從七輪到九輪,則外延的磁場,必愈超強。我常說到修行的模式「內攝與外延」,其實是從此覺受而建立的。
從小周天到中脈
道家的周天,乃謂從後督而前任,共形成一個封閉的循行脈系,與我說的磁場,大不相同。事實上,磁場的結構,是由「周天」升化而成的。請再看下圖:
除非用參禅法門,直接打通中脈。否則,在疏通氣脈時,乃是先完成于「小周天」;然後再外延而爲「大周天」。此大小周天,皆既可能是從前腹到後背的順轉,亦可能是從後背到前腹的逆轉。必待打通中脈後,才可能形成前後俱下的磁場狀。
四大周天
在中國道家,雖謂有「大周天」的循行;但對實況的描述,卻皆語焉不詳。而在我的體驗中,大周天不只確有其事,且全身更有四大系統的周天循行。
第一系統:包括任督及左右維脈─屬神
第二系統:包括前後左右之2脈─屬氣
第叁系統:包括前後左右之3脈─屬血
第四系統:包括前後左右之4脈─屬精
在全身橫斷的十六脈中,剛好以四脈一組而形成一周天。其中第一周天,乃包括前任、後督及左右二脈,這是以奇經而形成的周天。第二周天,乃包括前後左右之2脈,若對照中醫之十二正經;則爲肺、大腸,肝、膽之四經。大致而言,此一系統乃擔任「氣」之循行與代謝。第叁周天,乃包括前後左右之3脈,若對照中醫之十二正經;則爲脾、胃,心包、叁焦之四經。大致而言,此一系統乃擔任「血」之循行與代謝。第四周天,乃包括前後左右之4脈,若對照中醫之十二正經;則爲心、小腸,腎、膀胱之四經。大致而言,此一系統乃擔任「精」之循行與代謝。
這也就說,所謂的十二正經,其實只是「精、氣、血」叁系統的周天循行爾。每一系統,皆上通頭部、下通足部、旁通手部,分屬全身上下、前後、左右。(有興趣者,可參考附論)
彙通心輪
在瑜伽中有另一種說法:在七輪中,最後打通者乃是心輪。這不是很奇怪嗎?若脈是從下往上,順次打通,則何以說心輪是最後才疏通呢?
這我們還先以高速公路作比喻:若高速公路,雖有南北二交流道,可與省道、縣道等交接,就已完美了嗎?當然不是!如能于其中間,多設交流道,則更方便。因此中脈于完成南北二交流道後;若更精修,則將彙通心輪。
在如下的圖示中,我們將可發現:在彙通心輪後,氣血的循行乃更與當代西醫的血液循環圖相類似。故在彙通心輪後,中脈乃有頭輪、心輪與育樂輪之叁交道,而這即是中國道家所謂的上中下叁丹田。
因此謂心輪爲最後打通者,乃是就「彙通心輪」而言。既中脈之交流道能從二變叁,是否更將從叁至五,從五至七呢?那就待各位去修證吧!
手足八脈
我們前面說到:身體的橫斷乃有十六條脈!至于手足的橫斷有幾脈呢?有八脈,左右各八,故共十六。在八脈中亦與前所述12345之脈系對應。其中,1與5各一條脈,而234各二條,故共八脈。且1與5,各當于大姆指與小指處;至于234的脈,乃于手心與手背處各有一條脈。手心之叁脈,即中醫所謂「手叁陰脈」;手背之叁脈,即中醫所謂「手叁陽脈」。
在中醫所謂之「手叁陰脈」與「手叁陽脈」,常曰「循行至胸中而散」。然而既氣血是互爲表裏的循行體系,何能只「至胸中而散」?如就我的覺受,應如圖示,乃與身體的十六脈交接,而共成周天也。至于足脈,亦類似手脈,乃與身之十六脈相交接;不過腳脈的變化還複雜多了。
最後我們要問:既身體可于正中處形成中脈,那手腳是否也可于八脈的中間位處形成中脈呢?對這問題,我且不回答,但各位認真坐去,殆可自明白矣!
小結
前雖曰:氣脈的變化,乃循:內攝、下沈、上升、外延之次第而開展,但還以內攝爲入道之要門。蓋內攝的功夫作得好,其它者,水到渠成,自順次往下,不必更操心。
因此不管就佛法的修學,還是氣脈的調理,我對當代佛教所倡修的菩薩道,頗不以爲然。連內攝的根本,都做不來;就假借弘法利生的名義,招搖攀緣,最後只淪爲「有心人士」的「羔羊和盲蟲」而已!說菩薩其實皆「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也!
又對氣脈的調理,我也反對任何作意導引的方法。以每個人的氣脈,因業障與體質的差異,必各各不同。所以絕不當用一先入爲主的理論或方法去導引它。在這麼多年的禅坐後,我倒發現:其實身體自有它調理的次第與方法,而毋庸我們操心,甚至幫倒忙。總之,順其自然才是最安全又究竟圓滿的。
因此對目前,很多的氣功療法,我也不認同。雖在某方面,它的療效顯著。但那都混合著外力的加持與氣脈的導引,絕會有它的後遺症的。今天一切我對氣脈的了解,全然是爲我都不信別人的那一套,而順乎自然的打坐而已!所以今天你也可不理我這一套。但對以「順其自然」的原則而安坐,應無余惑才是!
『卍』的意義
這是佛教中常用到的一種標志,但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說是:萬德莊嚴。也有人說是:生之根源。至于祂的旋轉方向,有的用順轉,也有的用逆轉!其究竟爲何?似很難定論,都只是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但我以對氣脈的覺受,倒發現其乃:
在前述「彙通心輪」的脈象中,前之任脈既從頭而下,也從腹而上;至于左右脈亦相向而至。以上下左右的脈氣,既皆彙通心輪的部位;于是便將在此形成類似『渦流』的氣旋。因此『卍』字,不當是有棱有角的直條狀,而當是類似于電風扇的四片扇形,從外以「螺形」的方式向內收攝,攝至最後而進入心輪中。關于渦流與氣行的方向,我們又可以用物理學上的「右手定則」說明之。
又因前面已說過:脈裏的氣流方向,並非固定不動的;于是爲氣的或進或出,『卍』字便有正向與逆向之不同。如經典上常說的:佛胸前『卍』字發光。若發光者,殆屬于出氣的方向。
于是乎,這也可引發另個問題:既胸前能有此字,那背後是否亦有此字呢?答曰:如以氣脈之形成渦流而言,背部當亦有此字;然爲背部的脈氣血不如胸前盛足故,應較不明顯。如以渦流的氣旋而言,全身當有多處,譬如梵穴、眉心,甚至手指尖。佛叁十二相中,有毛發皆右旋,其實也寓有『卍』字之意。
密教的壇城觀
以密教將叁千世界裏六凡四聖的衆生,都對照在小我的氣脈中;因此在不同的氣脈裏,即對應著不同衆生的屬性。比如既打通中脈乃開悟的境界,故中脈者即是佛脈;又在中脈中有五輪,此五輪即相應于「五方佛」─如以心輪爲毗盧遮那佛。其次從中脈頂端所出,再彙歸心輪之八大支脈,爲八大菩薩。再其次,以從八大支脈所衍出者爲天神、護法、修羅、人等。其中,以位于頭輪者爲天道,喉輪者爲修羅道,心輪者人道,臍輪、育樂輪、海底輪等爲叁惡道。于是乎,從裏而外,從主而支,至全身七萬二千細脈者,即七萬二千種不同衆生的屬性。
或問:這種「壇城觀」有何意義?
答曰…
《禅悟密法 正經、奇經與中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