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P2

  ..续本文上一页各位必已听过这个话头。然如何才是本来面目呢?如果你往大小、男女、老少、美丑等,而去寻思它的答案,便保证你绝对开不了悟的。

  

  而这个问题,对学《中观》者而言,真是再好处理不过了。以缘起无自性故,岂有本来面目可得─若有本来面目,则不出「自性见」而已!我一向就这么回答,也自觉得够满意了。

  

  但是有一天,大概是闲着太无聊了,或为因缘时节成熟故,却也来参这个问题。于是参呀参的,不求甚解。然而参过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别有洞天」。

  

  事实上,如果我们只在「本来面目」上揣摩计较,那还只是参话尾,而非参话头。因为真正的「话头」,乃『父母未生前』也。盖既『父母未生前』,则岂有能问者,岂有能答者?故能问能答,都必是父母既生后的事。

  

  简言之,「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终究是个无中生有的问题。于是乎,返观世间诸戏论者,恰如江水东流,皆一去不回头也。

  

  有人想:「你胡赖!明明问你:何为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你却避重就轻而未回答?」好!如果这样的声明你还不满意,那我们再看另一个问题好了。

  

  若人死光了,该怎么办?

  有一次我外出演讲,当主题讲完后,却还余有一点时间,因此便让听众自由发问。于是乃有人举手问道:「法师!若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故而所有的人都死光了,那该怎么办?」她刚问完,全场愕然!怎么会问出这么荒谬唐突的问题呢?

  

  然而问题虽荒谬唐突,但要回答得鞭僻入里可还真不容易哩!于是我乃蹙眉地说「既人都死光了,还有谁去办呢?怎么却来问我:该怎么办?」一语未了,在座者皆笑得前翻后仰。而我也自觉得:百步穿杨、一针见血,何等痛快?

  

  然既演讲已毕,我且转身欲走。不料,她却又来拉着我的衣袖:「法师!你还没告诉我:该怎么办?」天啊!真是「秀才遇强盗,有理讲不清!」故而我只好说:「等你死光了,再来告诉你:该怎么办吧?」

  

  各位想,世上竟还有这么驴的人!事实上,实告各位,你们有很多问题,在我看来也是半斤八两差不多也。

  

  问题的本质

  所以很多时候,问各位「有没有问题?」全场默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敢发问。或怕问出来就被别人取笑,或怕问后,也像临济义玄即被一棒子打回来。

  

  所以事实上,很多人也怀疑自己的问题,是眚眼生花的。于是既问不出来,也放不下去,故只得闷在那里。除非闷久,实在受不了也,才去发问。但在问之前,还得先准备好「金钟罩」,以妨万一被一棒打下来,还不会死得太惨。

  

  其实,若有问题,不见得需要千山万水去寻找善知识来破解,也不需要忙着翻书索页去探取答案!有时候,你往「这问题是否无中生有的?」去寻思,还更方便解了也。

  

  何以骑虎难下

  比如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何以骑虎难下?虽世间人都说「骑虎难下」,但我却觉得:若不骑虎,反才难下哩!不是吗?若屋子里有老虎,而在屋顶上的你,竟敢下来吗?才不敢哩!

  

  反之,若已骑上老虎,却好下也。为什么呢?你就学马其顿国王的招式,一刀就把老虎头给剁下,于是随你爱怎么下都行!或者现代化一点,用手枪「砰!砰!」两声,不就一切解决了吗?所以骑虎,反才好下也。否则,即使有手枪;它若到处狂奔,你还瞄不准哩!

  

  有人说:「法师!请你慈悲一点,不要动手,即非刀枪不行!」好!如果不动刀枪,我也可以教你更慈悲的方法,什么方法呢?用麻醉剂也!故打一针,待它睡着了再下来,不是两全其美吗?

  

  然何以世人都说「骑虎难下」?这个问题,我参了很久。终于我懂了!为什么骑虎难下?我们且回归到:他最初何以骑上老虎的?盖为骑上老虎后,可狐假虎威故;便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而硬骑上老虎也。

  

  如本来只是个无明小卒,故既谁也看不上眼,且还常受一些窝囊气。而今既袭得尊贵后,便可抬头挺胸、趾高气昂也。所以他怎么忍心下来呢?

  

  如果我说:你骑虎难下吗?没问题!我一枪把老虎打死就是。他下来后,会衷心感谢你吗?不!他必死命地刮你一巴掌:「你可知道,这老虎是我花了多少心血,才把它养大的!而你竟一枪就把它打死了!」

  

  所以骑虎难下吗?是难下!但此难,非不能者,乃不为也。如在组织中或事业体里,能够翻案者是谁呢?当然是在其位而主其事者。否则小萝卜头再怎么反对,也是没有用的;还恐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哩!但大人物脸皮较薄,宁死(未必死自己,多半死他人!)也不肯翻案。

  

  他不肯公开翻案,那怎么办?我们且悄悄将之冻结吧!可是他们也还不愿意呢!(公开翻案,乃用刀枪而将老虎一时击毙;至于默然冻结,则用麻醉剂也!)所以如怕骑虎难下,最好当初就不养虎、不骑虎。可是若不养虎、骑虎,则何能狐假虎威呢?

  

  总结

  这也就说:欲求彻底地解决问题,我们还是得回归到最初的原点去;否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也太累、太烦了。所以既开悟,很容易;也解脱,不遥远!因为如果有问题,你不要往找答案的方向去费心。若去,便远隔秋山矣!而要从怀疑「问题本身是不是问题?」去着手,便能很快云消雾散、水落石出。

  

  所以一个人参禅,若有一次体验后;再来者,就过关斩将,直捣黄龙也!因为只要套公式就行。所以欲「开悟」,就是这么简单:不要参话尾,而要参话头。

  

  至于解脱呢?既不要像呆头鹅,一把就将头伸入瓶中;也不要学香严禅师,无事却上树,而徒惹麻烦。既不要养虎,更不得骑虎。若有人请你解结,你就学马其顿国王,一剑把它剁烂算了!

  

  如《孙子兵法》上有曰:「百战百胜者,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故「挣出头地」者,原是轮回的愿习。而欲求解脱者,唯学「缩头功」尔─不解结、不入瓶、不上树、不骑虎也。

  

  反之,若待入瓶、上树、骑虎而被套牢,再来求解脱,那谁有办法呢?如果去求观音菩萨,他也爱莫能助。如果去找文殊菩萨呢?他会说:「你活该!谁叫你把头涨那么大、伸那么长、抬那么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也。何不抡起宝剑,而将头削小、砍短、压低呢?」与其如此,悔不当初!故我们还是自求多福,早日来学「缩头功」吧!

  

  

《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