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雲灌頂 開悟與解脫▪P2

  ..續本文上一頁各位必已聽過這個話頭。然如何才是本來面目呢?如果你往大小、男女、老少、美醜等,而去尋思它的答案,便保證你絕對開不了悟的。

  

  而這個問題,對學《中觀》者而言,真是再好處理不過了。以緣起無自性故,豈有本來面目可得─若有本來面目,則不出「自性見」而已!我一向就這麼回答,也自覺得夠滿意了。

  

  但是有一天,大概是閑著太無聊了,或爲因緣時節成熟故,卻也來參這個問題。于是參呀參的,不求甚解。然而參過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別有洞天」。

  

  事實上,如果我們只在「本來面目」上揣摩計較,那還只是參話尾,而非參話頭。因爲真正的「話頭」,乃『父母未生前』也。蓋既『父母未生前』,則豈有能問者,豈有能答者?故能問能答,都必是父母既生後的事。

  

  簡言之,「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終究是個無中生有的問題。于是乎,返觀世間諸戲論者,恰如江水東流,皆一去不回頭也。

  

  有人想:「你胡賴!明明問你:何爲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你卻避重就輕而未回答?」好!如果這樣的聲明你還不滿意,那我們再看另一個問題好了。

  

  若人死光了,該怎麼辦?

  有一次我外出演講,當主題講完後,卻還余有一點時間,因此便讓聽衆自由發問。于是乃有人舉手問道:「法師!若第叁次世界大戰發生了,故而所有的人都死光了,那該怎麼辦?」她剛問完,全場愕然!怎麼會問出這麼荒謬唐突的問題呢?

  

  然而問題雖荒謬唐突,但要回答得鞭僻入裏可還真不容易哩!于是我乃蹙眉地說「既人都死光了,還有誰去辦呢?怎麼卻來問我:該怎麼辦?」一語未了,在座者皆笑得前翻後仰。而我也自覺得:百步穿楊、一針見血,何等痛快?

  

  然既演講已畢,我且轉身欲走。不料,她卻又來拉著我的衣袖:「法師!你還沒告訴我:該怎麼辦?」天啊!真是「秀才遇強盜,有理講不清!」故而我只好說:「等你死光了,再來告訴你:該怎麼辦吧?」

  

  各位想,世上竟還有這麼驢的人!事實上,實告各位,你們有很多問題,在我看來也是半斤八兩差不多也。

  

  問題的本質

  所以很多時候,問各位「有沒有問題?」全場默然。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敢發問。或怕問出來就被別人取笑,或怕問後,也像臨濟義玄即被一棒子打回來。

  

  所以事實上,很多人也懷疑自己的問題,是眚眼生花的。于是既問不出來,也放不下去,故只得悶在那裏。除非悶久,實在受不了也,才去發問。但在問之前,還得先准備好「金鍾罩」,以妨萬一被一棒打下來,還不會死得太慘。

  

  其實,若有問題,不見得需要千山萬水去尋找善知識來破解,也不需要忙著翻書索頁去探取答案!有時候,你往「這問題是否無中生有的?」去尋思,還更方便解了也。

  

  何以騎虎難下

  比如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何以騎虎難下?雖世間人都說「騎虎難下」,但我卻覺得:若不騎虎,反才難下哩!不是嗎?若屋子裏有老虎,而在屋頂上的你,竟敢下來嗎?才不敢哩!

  

  反之,若已騎上老虎,卻好下也。爲什麼呢?你就學馬其頓國王的招式,一刀就把老虎頭給剁下,于是隨你愛怎麼下都行!或者現代化一點,用手槍「砰!砰!」兩聲,不就一切解決了嗎?所以騎虎,反才好下也。否則,即使有手槍;它若到處狂奔,你還瞄不准哩!

  

  有人說:「法師!請你慈悲一點,不要動手,即非刀槍不行!」好!如果不動刀槍,我也可以教你更慈悲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用麻醉劑也!故打一針,待它睡著了再下來,不是兩全其美嗎?

  

  然何以世人都說「騎虎難下」?這個問題,我參了很久。終于我懂了!爲什麼騎虎難下?我們且回歸到:他最初何以騎上老虎的?蓋爲騎上老虎後,可狐假虎威故;便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而硬騎上老虎也。

  

  如本來只是個無明小卒,故既誰也看不上眼,且還常受一些窩囊氣。而今既襲得尊貴後,便可擡頭挺胸、趾高氣昂也。所以他怎麼忍心下來呢?

  

  如果我說:你騎虎難下嗎?沒問題!我一槍把老虎打死就是。他下來後,會衷心感謝你嗎?不!他必死命地刮你一巴掌:「你可知道,這老虎是我花了多少心血,才把它養大的!而你竟一槍就把它打死了!」

  

  所以騎虎難下嗎?是難下!但此難,非不能者,乃不爲也。如在組織中或事業體裏,能夠翻案者是誰呢?當然是在其位而主其事者。否則小蘿蔔頭再怎麼反對,也是沒有用的;還恐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哩!但大人物臉皮較薄,甯死(未必死自己,多半死他人!)也不肯翻案。

  

  他不肯公開翻案,那怎麼辦?我們且悄悄將之凍結吧!可是他們也還不願意呢!(公開翻案,乃用刀槍而將老虎一時擊斃;至于默然凍結,則用麻醉劑也!)所以如怕騎虎難下,最好當初就不養虎、不騎虎。可是若不養虎、騎虎,則何能狐假虎威呢?

  

  總結

  這也就說:欲求徹底地解決問題,我們還是得回歸到最初的原點去;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也太累、太煩了。所以既開悟,很容易;也解脫,不遙遠!因爲如果有問題,你不要往找答案的方向去費心。若去,便遠隔秋山矣!而要從懷疑「問題本身是不是問題?」去著手,便能很快雲消霧散、水落石出。

  

  所以一個人參禅,若有一次體驗後;再來者,就過關斬將,直搗黃龍也!因爲只要套公式就行。所以欲「開悟」,就是這麼簡單:不要參話尾,而要參話頭。

  

  至于解脫呢?既不要像呆頭鵝,一把就將頭伸入瓶中;也不要學香嚴禅師,無事卻上樹,而徒惹麻煩。既不要養虎,更不得騎虎。若有人請你解結,你就學馬其頓國王,一劍把它剁爛算了!

  

  如《孫子兵法》上有曰:「百戰百勝者,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故「掙出頭地」者,原是輪回的願習。而欲求解脫者,唯學「縮頭功」爾─不解結、不入瓶、不上樹、不騎虎也。

  

  反之,若待入瓶、上樹、騎虎而被套牢,再來求解脫,那誰有辦法呢?如果去求觀音菩薩,他也愛莫能助。如果去找文殊菩薩呢?他會說:「你活該!誰叫你把頭漲那麼大、伸那麼長、擡那麼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也。何不掄起寶劍,而將頭削小、砍短、壓低呢?」與其如此,悔不當初!故我們還是自求多福,早日來學「縮頭功」吧!

  

  

《法雲灌頂 開悟與解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