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演培法师)▪P20

  ..续本文上一页家庭中,具有三大天职,就是养育子女,烹调饮食,宗教信奉。前二者,现在姑且不谈,且来谈谈宗教信奉。一个家庭主妇,如果具有宗教的信仰,对上,可以影响翁婆,对下,可以影响儿女,对中,可以影响丈夫。如是,家庭全体人员,都沐浴在宗教的气氛中,自然就会和乐融融,而过着愉快的家庭生活。如对儿女影响说:做母亲的果真是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儿女天天受到耳濡目染的感化,自然亦会随之信仰宗教。比方为佛教徒的母亲,能将儿女常常带到寺庙佛堂中去,让他们在佛法的气氛中,慢慢的受到熏陶,自然就留下深刻的宗教印象。到了因缘成熟,就会信奉佛教。因此,观世音菩萨对那些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才能得到度脱的众生,就现种种妇女身适应他们而为说法,劝导她们如何在家庭中,做个贤妻良母,以求身心解脱。

  

  己六 能应二童

  

  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此明能应二童,就是童男童女。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所谓童男、童女,是指七八岁至十一二岁的男女孩子,但这里应把范围扩大来说,即不分年龄大小,只要是还未结婚,或抱独身主义的,都可包括在童男、童女中。童男、童女有一特点,就是天真纯洁。如大人见到孩子们,动辄就说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或说他们非常纯洁,没有一点虚伪。事实确也如此,因为他们还未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惯的熏染,所以心地实是天真纯洁的。成年人如常与孩子们接触,即很容易的唤起自己的童心,那怕是久经沧桑,世故极深的人,如与孩子们混在一起,亦会引发其赤子之心。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一书中说:『佛教也赞美童年,不单赞他的真诚、纯洁;特别注重他的慈和,内心有无限光明的憧憬,能不惜一切为真理而追求』。所以童男与童女,实在值得宝爱的!

  

  一个人在童男、童女的这个时期,由于它的本身还像一张白纸一样,你要把他塑造成怎样一个形态,就可成为怎样一个形态,如在一张白纸上,要涂红色就成红色,要涂黑色就成黑色,所以在这时期,加以引导教化,是最容易亦最重要不过的。我国有句谚语说:『桑树枝子从小屈』,如果桑树长高长大了,就很难使它弯曲,唯有乘它枝小叶嫩时加以弯曲。此喻引导孩子,要在七八岁时开始,就对他们加以适当而有效的教导,方可使他们做个循规蹈矩的好儿童,他日长大了,亦可成为一良好的公民。若在童年就染上不良习惯,被不良分子误导走入歧途,如台湾所说的太保太妹,香港所说的飞仔飞女,新加坡所说的阿飞等,不但他个人前途由此断送,对社会安定亦起不良作用。如现在各地社会不良少年的到处滋事,使得负责社会治安的人员感到头痛,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因此,对童男、童女的化导,不论从那方面说,都是异常重要的。佛教近来有『佛化儿童』之说,就是运用佛法教导儿童,使每个儿童的思想行为,都能合乎正轨。观世音菩萨,见到世间有类众生,「应以童男童女身」,才能「得」到「度」脱的话,「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开示他们要做一个人格完整而对社会有用的人!

  

  己七 能应八部

  

  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此明能应八部,就是通常说的天龙八部,为佛法的护法众。若分开读,亦如上面一样,应分八段来读。

  

  「应以天身得度者,即现天身而为说法;应以龙身得度者,即现龙身而为说法;应以夜叉身得度者,即现夜叉身而为说法;应以干闼婆身得度者,即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即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应以迦楼罗身得度者,即现迦楼罗身而为说法;应以紧那罗身得度者,即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应以摩侯罗伽身得度者,即现摩侯罗伽身而为说法」。

  

  「天」:印度叫做提婆,中国译名为天。平常说三界有二十八天,但这里所说的天,主要是指欲界的地居天,包括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天人。如果世间有类众生,应以天身才能得度的话,观世音菩萨,即现天身为其说法。楞严经说:『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就是此意。在前能应六天文中,虽说应现六种不同的天身,但那是约个别的说,现在总说为天,所以与前不同。

  

  「龙」:这在中国,向来说为四灵之一,就是灵异的东西,能够善为变化。依佛法说,龙有各式各样的不同:有守天宫的天龙,有守龙宫的海龙,有守宝藏的藏龙,有能致雨的雨龙。不管那一类龙,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从来没有人见过。不过,在古时代,中国和印度,自来都有龙的传说,我们不能不承认有龙。龙的福报虽说很大,但是业障亦极深重,并不能安然的享受其福报。

  

  据佛经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由于龙身很长,它们吃起来,如世人吃面一样,所以龙类众生,常受生命威胁之苦,亦即最怕大鹏金翅鸟。

  

  有一次,佛在大海边修定静坐,龙又遇到金翅鸟的威胁,特到佛的面前来求救,以期解脱金翅鸟的攫食之难。佛陀慈悲,即将所着的袈裟,分一些给龙王,要他将袈裟撕成一条一条的,披在龙子龙孙的身上,就可免金翅鸟的捉食之难,因为金翅鸟看到佛的袈裟,就不敢再去吃龙,而保护了诸龙的生命安全,由此亦可见袈裟的威力之大!

  

  世间若有一类众生,应以龙身才能得度的话,观世音菩萨即现龙身,到龙宫去为诸龙说法,要它们舍弃瞋心。或说:龙宫在海底里,怎么能去龙宫说法?这不是不可能的,如现存的佛说十善业道经,就是佛在龙宫为龙王说的。这样,菩萨当然亦可示现龙身到龙宫为龙说法。

  

  「夜叉」:前面说过,这是捷疾鬼,亦名暴恶鬼,有善恶两类:爱吃人的是恶夜叉,护持佛法的是善夜叉。如比丘比丘尼登坛受戒时,开始白四羯磨,地行夜叉即很欢喜的告诉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得到这个消息,就又很欢喜的转告四天王天,如是展转相传,到达他化自在天魔宫,使诸魔王大生恐怖!善夜叉,能保护行人及护持佛法。世间若有一类众生,应以夜叉身去化度他,才能得到度脱的话,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夜叉身而为说法。如所熟知的面然大士,就是观音菩萨的现身。

  

  「干闼婆」:中国译为寻香、嗅香、食香、香神。是忉利天主帝释座前的奏乐神。帝释天既然爱着五欲,当然也就喜欢听音乐,每当帝释要听音乐时,不须派天人去找奏乐神,只须在自己面前焚一枝香,干闼婆即闻香而来帝释座前奏乐,一直奏到帝释不愿再听乐时而止。此奏乐神经常住在须弥山南面的金刚窟中,能够飞行虚空。世间若有一类众生,应以干闼婆身去化度他,然后才能得到度脱的话,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即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楞严经说:『若干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阿修罗」:中国有三译:一、非天,意谓修罗有天人之福,无天人之德。二、无端正,据经中告诉我们,阿修罗女是很美丽而端严的,但阿修罗男却极为丑陋,没有半点端正之相。三、无酒,传说阿修罗在过去,是很喜欢喝酒的,可是有个时候,找不到酒,无酒可饮,就索性戒了酒,所以说为无酒。

  

  阿修罗最大的特质,就是疑心甚重,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轻信别人。由于猜疑心重,好斗力也就强,而好胜争强心,亦超过别人多多。修罗最喜欢与帝释作战,但也有它的原因,现在不妨举一事实说明如下:

  

  相传阿修罗王有一女名叫舍脂,其貌长得的确很美,亦可说世间很少有像那样美女的。后为天帝释所知,帝释是属地居天,没有断男女的爱欲,所以就娶阿修罗女为妻,而与阿修罗王有了婿丈的关系,彼此间的感情自亦是很好的。帝释与舍脂婚后不久,帝释为了表示对岳丈的尊敬,特请阿修罗王到天宫中去游玩并小住,当然是以厚礼相待的。当阿修罗尽兴之后正要回去时,帝释为示隆重欢送起见,特命天兵天将的仪仗队,排列两旁恭送如仪,岂知阿修罗不但不领女婿的盛情,反疑帝释有意在他面前示威风,恐吓他,心中感到老大的不高兴!

  

  帝释虽是忉利天的天主,但经常的来人间听道,有佛出世,就来人间听佛说法,无佛出世,就来人间听仙讲道。一次,帝释欲来人间听仙说道,其妻阿修罗女舍脂,疑其夫婿在人间有外遇,竟与帝释大起交涉,帝释告以实际情形,阿修罗女舍脂,无论怎样不信,要随帝释同来人间侦察,帝释感于他是女子,不宜来到人间而予阻止,于是舍脂更加生起疑心,非要随他下来不可!待帝释坐上宝车要来人间时,阿修罗女运用其神术,隐身躲在宝车后面。到达人间,帝释下车,舍脂亦从车出,帝释见了,除了责备她几句,并用花茎打她几下,致使舍脂大发娇瞋,直闹到帝释陪罪而后已。可是这么一来,仙人因听到她的娇声莺语,以致失去神通。帝释固然因此更为震怒,舍脂亦由此而更怀恨在心,总觉夫婿欺人太甚!

  

  过后,舍脂将经过情形向父亲哭诉,阿修罗王一听,不禁怒气冲天,日前向我示威,今又欺负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发动无数的阿修罗兵将,向帝释天宣战,直接攻击天宫。由于修罗有小小的神通,竟然足踏海底,手撼天宫,使帝释天大败而逃,而且经过这次战争,帝释与修罗就经常的战争,虽说互有胜负,但帝释失败的时候多,因而常常的感受苦恼!

  

  到佛陀出世,帝释向佛求救,佛告诉他要得胜利,在与修罗作战时,须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帝释就令天兵天将这样称念,果然大获全胜,而使修罗失败,逃匿于藕孔中,不敢再与帝释天战!

  

  阿修罗的特性,既是疑心重瞋心大,那末,在人间做人的人,如果怀疑心重,瞋恚心大,什么都争强好胜爱面子,死后即堕阿修罗道。阿修罗在人间时,本亦作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演培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