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作此弘誓深如海的说明。所以一个真正菩萨行者,不但有他们所应共立的通愿,亦有他们各自所立的别愿,如观音的十二大愿,固然是别愿,就是释迦的五百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药师的十二大愿,都是约个别的誓愿说的。
发了菩提心,立了弘誓愿的观音大士,不是在一天两天之间,就完成其广大誓愿的,而是经过不思议的尘劫,精进勇猛的实践菩萨行,才到达现在一生补处的地位,所以说「历劫不思议」。劫在印度,叫做劫波,与剎那相对的。剎那,代表最短的时间;劫波,代表最长的时间,而这长时间,不能以通常的年月日时来计算它的。劫波,又译大时,如智度论第十八说:『大时名劫』。向来分有小劫、中劫、大劫的三类。观音自行化他所经历的时间,不是一劫两劫,三劫五劫,可为我人心思口议所能测度到的,而是经过尘点之劫,不是我人所能思议得到的。
观音菩萨经历不可思议的尘沙之劫,广修菩萨大行,其所经历的时间当然是很长的,正因实践菩萨行的时间极长,所以所奉事的佛也就多到百千万亿,如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此颂说「侍多千亿佛」。诸佛出世,菩萨所以侍奉,一因菩萨是要常随佛学的,虽说佛佛道同,但每尊佛的度生方便,毕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菩萨不得不事奉佛而随之学习。二因菩萨是要助佛扬化的,虽千万亿佛出世,菩萨不得不事奉在佛的座前,听候诸佛的遣使,以助诸佛的宣扬法化。
侍佛既然很多,积行当然亦胜,所以所发的愿,亦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绝对不含有其他不纯正的杂念在里面,是为「发大清净愿」。吾人立愿,如果纯为个人谋求发展,那不但内心早就已不清净,且由愿力的推动,而表现于行为的,自亦不是纯洁的。菩萨立愿的动机,向上看,所求唯有佛道,向下看,所求唯在度生,因而身语意三业的一切活动,或暂时的远离一切烦恼恶行的垢染,或永远的远离一切烦恼恶行的垢染,所谓三业无过,名为清净,才是真正的清净大愿,亦唯有这样的清净大愿,方能应身一切国土,普遍救度一切众生。
通理法师说:『历劫二句,显自修行胜;言菩萨因地修行,所历之劫,已至不可思议;所侍之佛,已至多千亿数,其行可谓胜矣』。那末,发大清净愿,当然是显所发愿胜。『愿大、行大、供佛多,源长流远,根深蒂固,所以具有如是普门示现的应化身,施大无畏,不可思议的妙力,犹如水涨船高,泥多佛大,这是释迦佛赞叹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妙力』。因此,观音菩萨的若行若愿,都是不可思议的,都是值得赞美的,因他不是自身要这样做的,实是为了众生才这样做的,为了一心教化众生令得解脱,以致牺牲自己去证觉最高无上的佛果。
佛又进一步的对无尽意说:上面我虽为你说了观音菩萨的自他行愿,现「我」还要「为汝」要「略」的说一说观音菩萨的化他之行。观音是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无时无刻不关怀我们众生,因此,我们不论是「闻名」以「及见身」,乃至「心念」菩萨,都会得到菩萨的感应,而「不」致于「空过」的。通理法师说:『闻名必称,以口业为感;见身必礼,以身业为感;心念必观,以意业为感。三者皆能致应,故不空过』。有人以为口头称名,身体礼拜,心念思惟,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实益的,这是绝大的错误,亦是没有宗教信念的过失!
「能灭诸有苦」者,这就是显示闻名、见身、心念所得的殊胜利益。诸有,简单的说,是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三有;处中而言,是指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的九有;详细分析,是指三界二十五有,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不还。统称为有者,约其有因有果,因果不昧说的。平常我们把有,当着存在的意思讲,即三界内的每个有情生命体,虽没有实在自我可得,但缘起和合的假相,的确是存在这个世间的,所以说名为有。
二十五有的不同生命体,从世间的观点去看,当然是有苦乐悬殊差别的,如天上是极乐的,地狱是极苦的,人间是苦乐参半的;可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三界二十五有的众生,同在生死苦海中,没有那个不受苦痛逼迫的。苦以逼恼为义,通常说有八苦,现依智度论第十二,略说二种苦:一、内苦,是指身体上的四百四病苦,心理上的忧愁嫉妒等苦;二、外苦,是指恶贼虎狼等的加害之苦,风雨寒热等的灾难之苦。不论内苦外苦来逼,只要收摄三业,一心称名、身礼、心念,就可得到菩萨感应,灭除二十五有的诸苦以及各项的厄难,而得身心的究竟解脱!
丁一 别显
戊一 能免三灾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从此以下,重颂观音菩萨的救灾救难。这两颂,是明能免火灾、水灾、风灾的三灾。
「假使」在这世间,有这么一个对你「兴」起陷「害」的心「意」,而且真的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以期结束你的生命,那你这时不必对他生起恶念,只要你能称「念彼观音」菩萨圣号,就可得到菩萨威德神「力」的惑应,就可使你所落进去的大「火坑」,顷刻之间「变成」清凉「池」,令你不会受到毫末的伤害。华严经入法界品说:『摩罗耶山,出旃檀香,若以涂身,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世间的旃檀香木,尚且有这样的力量,何况菩萨的行愿之力?高僧传说魏时有位法力法师,发心修塔起舍,出外募化,得麻一车,行至泽中,忽逢野火,恰巧这时,法力法师倦极而眠,待火烧到他的身边,才被烟火熏醒,立即称念圣号,刚将一个观字说出口,还没念到世音两字,风就应声而转,火亦随之熄灭,可见念观音圣号的效力。至于火是瞋火,前面已说,不必再赘。但亦有以火坑,比喻恶趣。如说:『三恶火坑,临终欲入』。一个人生前造了罪恶,到了临命终时,当然会要堕三恶道的,可是正在这个时候,如能一心称念观音圣号,仰仗观音慈悲威德之力,立即转三恶趣而上生善趣,甚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悲陀罗尼说:『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亦即是这意思。
被人推落火坑,而不对人生起恶念,这在有宗教修养的人才能做到,普通一般世人,不说你要致他死地,他要和你拚命,就是有点稍微不如他意,他亦会想办法要来报复你的,所以做人最好要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养。
「或」者有人乘船横渡海洋,当船进入海洋之中,忽然遇到狂风暴浪,将船「漂流巨海」打翻而人跌入海中,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因为不但水深无以自拔,而且还有「龙鱼」罗剎「诸鬼」的灾「难」!说老实话,这时不被淹死,就葬身鱼腹中,很少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此千钧一发之际,你如能够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那你就可仰仗观音菩萨的威神之「力」,令诸波浪不致将你没于海底,所以说「波浪不能没」。当知这里说的巨海,是指无边生死大海,龙鱼诸鬼,是指吾人内心烦恼。烦恼在吾人心中兴风作浪,致使吾人永远漂流在生死海中,不得到涅槃彼岸的那边!
从事相上,举一二感应来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有位秣陵姓刘的,发心朝礼南海普陀,舟中发愿得见菩萨,那知后来忽遇风涛,船覆刘入水中,可是人虽在水,但眼前所见的,四周都是红光,而且有一僧人,带他回家里去,在刚到家时候,僧人就失所在。当知这个僧人,就是为搭救刘君而示现的观音菩萨!
比丘尼传中,说晋时有尼法名令宗,首于冀州,因念圣号,得免贼难。晚上到达孟津,因为无船可度,乃更虔念圣号,忽有一白鹿来,下涉河流,宗随鹿行,竟不沾濡,因得到家。当知白鹿,亦是观音示现来救令宗的!
戊二 能脱八难
己一 怨贼刑戮难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须弥,又名须弥楼,亦名苏迷卢,中国译为妙高。因为此山是七宝所成的;所以称妙;因为此山高出七金山上,所以称高。在大海中,据金轮上,日月之所回泊,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环峙环列,四面各有一色:东面是黄金色,南面是琉璃色,西面是白银色,北面是颇梨色,而且不论那一方面,其水都同山的颜色一样。此山之高,计有八万四千由旬,入水四万二千由旬,出水四万二千由旬,是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实,佛经所说的须弥山,就是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这确是世间唯一的高山。
佛说:设「或」有人立「在须弥」山的最高「峰」,突然被人把他推倒山下面去,不用说,这个人非致粉身碎骨不可,绝对不会有再生的希望,所以说「为入所推堕」。但若正在这个时候,被人推堕的人,虔诚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彼观音威「力」的加被,「如日」于「虚空」中安「住」一样,不致跌落下去一命呜呼!推你下去的人,不是你的怨家,就是谋财害命的盗贼;被推的人得以不堕,全是观音威力的加持。脱此怨贼之难,所以特别要约须弥来说,因为妙高山王,上临空际,下瞰大海,救难是很不容易救的,在这绝顶高峰都能去救,其余的地方得到观音的救济,自更是不成问题的。
广信府志,载有这样一个事实:宋朝的时候,有人入山采取铜矿,掘洞至于深不可测,以致该山将欲崩倒,正在这个时候,忽有一女提篮盛金鱼一条来卖,在坑中采铜的人,听到女人卖鱼的音声,大家争先恐后的出来,到所有工人都走出山洞,其山立即崩倒,而卖鱼的女人,不知那里去了。待大家惊魂…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演培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