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七觉支讲记▪P2

  ..续本文上一页,活的机率高一些。」

  

  她听了我的意见,就进医院开刀。开刀之前医生问她要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开刀时没有知觉,手术后恢复得慢一些;而半身麻醉,只是开刀的地方不会痛,但意识清楚,手术后恢复比较快。她因为用了我教她的方法,知道怕也没有用,于是就用半身麻醉,而且一边开刀还一边透过镜子欣赏医师为她开刀的过程。开完刀之后很快就恢复了,之后她来见我说:「师父,开刀一点也不可怕,开刀只是医生在开这个身体的刀,跟我没有关系。」这就是用观身的修行法了。

  

  最近我自己也有类似的经验,我到医院检查胃,当胃镜从喉咙插到胃里时,是有点不舒服;但是医师一边检查,我一边在萤幕上,清清楚楚看到胃里的状况。我欣赏着这个胃,胃壁是长得怎么样,好象我也跟着镜头在自己的胃里探索。检查过后发现胃里边长了一块小小的息肉,医师拿了个小夹子将息肉拿掉,流了一点血,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是我的胃;息肉拿掉后,我也没有感觉到我的胃里曾经被拿掉过什么东西,只是在观这个身体。当时我如果想着这是「我」的胃,我的胃被医生夹掉息肉,那么我可能就会紧张了。

  

  观身观成功,就能够清楚地观受;观受观成功,一定能够清楚地观心;观心观成功,一定能够清楚地观法。这就是修行四念住的完成。

  

  二、择法觉支

  

  择法觉支,依智慧简择法之真伪,取真实而舍虚妄。也就是依四圣谛法,如实简择而得道法无漏──简择善法、不善法。

  

  择法,是依据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观念和方法,作为基本原则,来简择修行的方法。知道简择,才会知道修行是否正确。如果不知方法和观念的正确或错误,修行不可能离苦得乐,反而会招致更多的烦恼与痛苦。

  

  择法觉支中的法,是指真实法或虚妄法,善法或不善法。善与不善,又分世间及出世间两类。世间的善法是五戒十善,不善法是五逆十恶;出世间的不善法是诸烦恼心,善法是道品次第的解脱法。

  

  此处是指对于出世间的善、不善法,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辨识离开烦恼的虚妄法,而朝真实的解脱法努力,或者是离开不善法而朝着善法的方向走。依四圣谛法,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瞋恨走向慈悲,从执着走向解脱;也即是从世间苦集的有漏因果,转化为出世道灭的无漏因果。如果能够随时如此抉择,就是步步接近解脱的道路。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观身」,如果把身体当成是不变的、真实的,这就是虚妄法、就是恶法。如果已能观照身体,知道这个身体是暂时的现象,认知它不是真实的,便是善法。身体的本身无所谓善或不善,如果执着身体,把幻躯当成是真实的自我,就会形成烦恼。如果运用身体修行三十七道品,肉身便是法身的基础。

  

  「受」也绝非真实,它是非常主观的。譬如身体接受同样的摸触,有时有快感,有时又会感到不舒服,这跟当时的心境有关。心境好时,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虽苦犹乐。如果心境不好,即使吃喝玩耍,也会认为是在受苦。

  

  「心」是无常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心念活动,都是暂时而非永恒。

  

  「法」是五蕴皆空,因缘有而自性空,任何一法,只要不执着,便都不是我。

  

  我年轻时认识一位朋友,有一次他被一个女孩子打了耳光之后,还高兴了好几天,老是摸着自己的脸说:「我终于被她打了一个耳光。」当时我实在没有办法想象,被打了还会那么高兴,是什么道理?他的身体被打痛了,竟然如此快乐,请问︰这在择法觉支中,是善还是不善呢?

  

  三、精进觉支

  

  精进觉支,简择真实的正法,专心精进不懈怠,依四正断(四正勤)为着力点。

  

  选择了正确的佛法以及修行的态度之后,才能开始精进修行。否则可能是盲修瞎练,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最近我到芝加哥演讲,有人问我:「修行会不会走火入魔?」我说:「会的,这有两个原因:(一)没有老师,端凭自己苦修瞎练,当身心有反应时,不知如何处理,或认为那便是开悟;(二)遇到的老师本身,就是用盲修瞎练出来的魔法,当然就会入魔了。」

  

  因此,必须要选择正确的修行方法,最好还要有具备正确修行方法的老师来指导,这样才不会有问题。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根本不知道谁是正确的老师及正确的修行方法,该怎么办呢?所以,应该具备对基础佛法的认识。

  

  首先,要了解因果的观念,相信因果的观念之后,就不会做坏事,不会投机取巧,不会不想付出只想得到,因为做了坏事一定会有坏的结果,希望有好结果就要做好事,一定要有这样的因果观念。

  

  其次,要有因缘的观念。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因缘灭,都是无常而非永恒,都是空的,没有真正的「我」或「我的」价值在其中。

  

  基本佛学中的「四圣谛」是因果法,「十二因缘」是因缘法及因果法,不可不知。如果了解因果及因缘的道理,就能从佛法的指导中得到智慧,并且依此准则来选择修行的方法以及指导修行的人。

  

  三十七道品前面的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五科,都是正确的佛法,知道之后就要好好精勤努力地修行。这里的精进觉支似乎与第二科四正勤类似,不过四正勤是针对修四念住而言,而此处则是以四正勤的态度来修以上的五科。因为前五科是从观而修定,观的时候能产生智慧,然而这个智慧很薄弱、不够强,所以要继续修定;修定的同时再修观,修观之后继续加强修定。精进觉支是将前五科一起精进地修,以产生更深的定慧功能。

  

  诸位可能会误解,修行一定要三十七道品逐步修完,其实不然,如果是善根深厚的人,只修四念住也能证阿罗汉果,而得解脱。一般人则还是要从修四念住开始,一科一科依次往上修。七觉支又称七菩提分,是七种可以开悟得解脱的方法,如果尚不得解脱,还有最后一科「八正道」可修。不过,不论是否解脱,多听、多闻、多熏习,没有善根的也会培养出善根,不懂修行的也会修行了。

  

  所谓精进,是指对已在修行的善法,要继续努力修行使其增长,尚未修的善法,要立即开始修;未断的不善法,要赶快使之断除,尚未发生的不善法,从此不让它生起。用这样的方式持续不断地修行,就是精进觉支。

  

  如何发起精进心修行呢?譬如说,发愿从此以后不说坏话,不做坏事,虽然一时之间还没有办法不存坏念头,只要发觉之后马上告诉自己︰「不要继续再起坏念头」就好了;至于没有做过的坏事、没有说过的坏话,就使之不再增加。

  

  一般人做好事,还是希望得到回馈,这样还不够好,必须更进一步,做任何事不求回馈,因为期待回馈的心,便是烦恼心。得到回馈,就会骄傲欢喜;不见有回馈,就会怨怒瞋恨,这都是烦恼心。

  

  有的人误以为精进是不吃、不喝、不睡、不休息地修行;其实,如果这样拚着命修行,那是着魔了,不是正确的精进。正确的修行是从调饮食、调身心、调呼吸、调睡眠打基础,称为前方便;然后细水长流、绵绵不绝,不紧张、不松懈地修行。因为身心紧张会出问题,懈怠则会一事无成,不能得力;因此,一定要不急不缓,很有毅力、恒久持续地不断努力,这才是正确的精进。

  

  一位修行人在做任何事,都可以用精进心,只要有精进心,就能够安定身心。例如我跟我的侍者说,他为我煮的那种小黄米,有许多是连着壳的,那些小米壳,经常会钻到我的牙缝里,最好将它捡出来。侍者回说︰「小黄米带不带壳,不容易看得出来。」

  

  于是我就请他把米拿来,让我自己找。就这样,时间一晃就过了一个半小时,虽然找的是一粒一粒带壳的小黄米,其实一颗颗都成了我修行的方法。因为我的心很安定,完全专注在有壳的小黄米上,一逮就是一个,虽然我这个老人的眼力并不好,但逮得还满准的。对我来讲,这一个半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也不觉得累,而且还很喜悦。

  

  中国佛教徒之中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在西天。」意思是说,刚学佛时还满精进的,心中有佛、有佛法,觉得真有用。到第二年,觉得要修行成功还早得很,渐渐就懈怠了,所以得到的利益自然不多。等到第三年,反正没有修行,不想修了,心中的佛也就不见了,这就是不精进的缘故。如果有精进心,不论能不能立竿见影地得到成就,每天都会持之以恒地用方法、用观念,这才是叫做精进修行。

  

  昨天有位在家弟子问我:「师父,当境界现前时,要用什么方法?」所谓境界,就是使自己烦恼、困扰,掉入各种诱惑、威胁的陷阱中,产生忧愁、恐惧以及悲欢离合等状况。我的回答是:「首先要把当前的状况看做是无常;接下来要认清,这些天外飞来的俊男或美女、诱人的钱财及食物,或是有个非常风光显赫的权位等着你,都可能是别人设计好的陷阱和圈套,必须小心远离。」凡是遇到这种状况时,如果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都不成;只有先观自己的呼吸,向内观照心的反应,能够如此,就有了修行的着力点,不致于一下子就掉进陷阱里去了,这也就是精进。

  

  我有几个经验可供诸位参考。当我在日本留学快要完成博士学位时,日本跟台湾断绝邦交,谣传在日本留学的台湾学生,全部要换成中国大陆护照,否则就要被赶出日本;因此使得数以千计的台湾留日学生,人心惶惶,不知怎么办才好。我有一位教授很同情我,有一天他介绍一对母女来看我,女孩二十多岁,母亲五十岁左右,见面之后又要我去她们家坐坐,她们家是一座寺院。

  

  当天晚上我的教授打电话问我:「今天来看你的那对母女,你觉得那个女孩怎么样?」

  

  我说:…

《七觉支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八正道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