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性成佛 第三十六天

  第三十六天

  诸位观众、诸位菩萨大家好:

  一个人在还没开悟证果以前,心外求法是很正常的事,远离自性而外求的情况频频发生。你看现在学佛的同仁,还没见性之人,听说外面有那一位出家众,道行有多高深,他就跑去。那一位出家人多行多能,会飞天躜地、会放光、会说人的因果、说人的宿世、会替人算命::这位在家居士就跑得两只脚像风火轮,跑得神魂颠倒了,有没有?不但有,比比皆是,这就是没有见性的结果。

  一位见性之人,修行的理路他清楚。要如何入门?他明白。见性之人他真的会修行,所以听到外面的风吹草动,树稍在摇晃,他都如如不动。他照见本性,他的心不会向外追求,不再跑不再奔波了,所以这是迷和悟的差别,有见性和没见性,他动不动而已。诸位我们来听听看,高僧如何形容见性和没见性的差别,他说: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悟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

  诸位,这只是一个窍门而已。当一个还没自觉,还没见性的人,拚性命日夜奔波要找善知识,要追求一切法,是在所难免人之常情。当有一天彻底见性,换法在追你了,所以见性之人,他看到山河大地的生灭他就回光返照,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他就要找出那不生不灭的涅槃自性。看到别人往生,他就想到自己,这叫做「法逐人」换法来逼人、找人了。我们还没开悟证果以前,看别人死就只是别人死,我有生老病死,他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事,人人都会呀!但是他就无心来回光返照找这不生不灭的自性,他就没那个心情也不会那么想,所以说「迷时人逐法」。等到你悟时,换法会追你了。你所看到的人事物都为你说法,看到潺潺的流水,这些流水声都为他说佛法。看到外面生灭不已的现象,他就想到不生不灭,这山河大地全都为他说法,悟的人就是如此。所以「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就是悟时换法在追人了。还没觉悟的人,他拚了命的去追求一切法。

  如果是见性已悟的人,他的心能转一切物,就是「识能摄色」。分别意识的「识」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能控制一切物质界,就是「识」,【楞严经】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的意思。悟的人才有这个本事,若未悟之人,迷惘之人,没有见性之人是「色摄识」。前面这个「色」就是物质界,一切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叫做「色」,后面这个「识」,就是分别意识我们的「心」。换句话说,你若是迷惘的人,不见性的人,你的心就被物质界控制,让物质界所转,这样就糟了,我们要转物,不可被物所转。但是悟的人就有办法转一切境界,不论是顺境、逆境种种的考验都考不倒,反而能转一切境界,这样叫做「悟时识摄色」。若还没见性、还没有开悟的人,他的心就被境界转得三百六十度团团转,转不出去,就差这个窍门而已。这四句偈,我在家出家到现在让我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再念一遍:

  「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悟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

  前面的「识摄色」和后面的「色摄识」刚好是不同的境界,一个迷,一个悟,你要摸清楚。凡夫众生还没开悟证果,还没证悟他的法身,不能称呼为「法身」,叫做「妄想意识之身」。

  一个开悟证果之人,比如说诸佛菩萨,悟明本性证得空,证得涅槃,证得如来藏,证得法身时,他不是以证得法身为住,证得法身以后,他会倒驾慈航回来,叫做「从空出假」度化无量有情成就他的大慈悲心。所以即使示现为人,来人间度众生也是游戏人间生死自如,三明六通具足,所谓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完全具足的人,来人间也如在游玩一样叫做「游戏人间」。他拥有四大五蕴之体,全都能够不被染着不被绑住,自在出入生死自如。【华严经】佛祖说得很详细:

  【华严经】云:「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示现种种形,于诸蕴处界,未曾有所着。」

  「法身恒寂静」是指佛性的体而言,他的佛性,他的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你说这虚空有没有相?没有相。这虚空虽然无相,不能否认它存在,就像佛性看不见,摸不到,不能说他几两重,几斤重,无形无相无色「清净无二相」。那种不可思议的、存在的存在,我们要听那听不到,看那看不见的,他来度众生在涅槃中,你看不到啊,在寂静当中你看不到,在解脱当中你看不到,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里你看不到。「清净无二相」就是空性,他为了度众生而示现种种形相,在「蕴处界」也就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所在,他未曾有所着,真正的功夫。我们人示现在五蕴里面,你就无法自在了,色受想行识,四大五蕴将你绑住了,所以要死,死不了,要活又很痛苦。加上身体有种种病苦缠身又烦恼丛生,弄得你热烘烘,难怪有人形容人生就像在火海里面,在火堆中,在火坑中,在五浊恶世里面弄得混身不自在,你拥有蕴处界,都无法自在解脱。但是开悟证果佛菩萨示现人间,同样有四大五蕴之体,在蕴处界就无染无着自在解脱,示现为猪他会自在,示现为牛他也会自在,做鹿王也会自在,示现为大象也会自在,老虎、狮子,全都能自在,叫做「示现种种形」。只要在六道里,在蕴处界未曾有所着、自在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否则你来人间做人被人绑住,做牛被牛绑住,猪牛畜牲都被它绑住,叫做「蕴处界不自在」有所着啊!但是开悟证果未曾有所着,才是真正功夫所在。

  所以我们看佛祖的本生谈,常说这件事。示现在人间,游戏人间度化无量众生,在蕴处界未曾有所着,未曾有所着是为妙用。如果着一切境界,贪染一切人事物,一切境界,叫做大事不妙。佛祖来人间无所着,所以自在解脱妙用无量。凡夫来人间,这里着那里染,沾得一堆尘埃,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叫做大事不妙,所以有生死轮回。【华严经】这几句法语要谨记啊!再念一遍:

  【华严经】云:「法身恒寂静,清净无二相,为化众生故,示现种种形,于诸蕴处界,未曾有所着。」

  「凡夫性」和「佛性」有什么两样呢?没什么两样。本来生活在不生不灭里面,因为你不觉没有见性,虽然处在不生不灭的自性里面,也变成有生有灭有为的生灭状态。圣人处在生生灭灭当中,他有自觉有见性,所以不生不灭。他知道是生灭的变化,生灭的变化就是不生不灭,离开生灭并无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在生灭的净化当中去见到、去契会而已。所以佛法始终是说不二法门,实相中道的道理。一位祖师说话了: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只因一念差,现出万般形。」

  这就是我们要听的话。「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个个圆成。」这就说出我们如来藏性,堂堂大道,要记住啊!

  禅宗所称的「道」是指这颗「心」而言。我的本性「赫赫分明」因为你不染一切尘埃,不染一切境当然光明自在。如果你的心沾染了烦恼、沾染了是非、沾染了善恶、在得失取舍当中热烘烘烦烦恼恼,怎么会有光明可言呢?黑暗都来不及了,谈什么光明?所以达到赫赫光明时,就代表你的心对世间人事物,一切万法完全不再沾染,不再生心染境了。就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意思是说既然不惹尘埃,何须每天去擦拭去洗刷呢?不用了。清清净净光明的这面镜子,能够照天照地赫赫光明不用再擦拭了。修到无所修了,才是真修。若还要修,还要证,还要悟,还要见,这还在因地,尚未达到果地还未证果。所以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这才是重点所在。你我大家都有一个赫赫分明的自性,可惜你无修无证,这句话对你而言,你办不到喔!这是已经彻底见性的人讲出来的话。「个个圆明,只因一念差。」凡夫众生一念无明动,感召一连串的果报现出万般形。所以你做猪、牛、畜牲都有前因存在,只因一念差,犯了杀盗淫妄的业,感召的果报就千差万别,叫做「现出万般形」。你长角有长角的前因,生毛戴角有生毛戴角的前因,做猪牛牲畜,有猪牛牲畜的因果。当初犯了杀盗淫妄,五逆十恶,看是犯了那条罪,你造业就有因果。所以一念的差错,就感召万般形了。凡事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凡夫众生不知前因,接受果报以后怨天尤人,实在是错的。你怨天尤人何必当初?怪天怪地你就不要做下当初的因,因造下之后,生生世世必然会遇到业障现前的时候。所以才告诉你,今日之所以现出种种和别人不一样的身形,看是猪、牛牲畜,蛇、蜈蚣、或阿修罗或做人或生毛长角这些万般形,和你当初一念的差错有关系。

  如果共同有涅槃的观念、共同的智慧、愿力都一样来成就佛道,还说什么万般形不万般形呢?那都不存在了。如果大家依照佛祖的方法去修行,「因」相同,以后你就能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的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所畏你全都具足了。为何具足?因相同,果就相同,因不同感召的果报就不相同。单说人就好,不用说到六道去。人,有黑人、白人,有其前因后果存在。脚长得短有其前因在。生在富贵贫贱家,千差万别因有关系。长得英俊,长得像「秘雕」那么丑,有其前因在。长得婀娜多姿很美、漂亮、很有气质,有前因在。青年才俊很有智慧,在社会上有一片天,有前因在。大富大贵有其前因。穷到连去乞食都乞不到,有前因在。凡事有前因,无因就无果,果是由因而来。所以我们人一辈子感召坎坎坷坷也好,风平浪静、很如意也好,都有他的前因存在,有关系。我们光明的本性也一样啊!就看如何用,用出来的因、动机不同,感召一连串果报的肉体或智慧,全都有差别。总而言之,你要成就佛道,成就魔道,成就六道这些自由权,自由意识,你自己可以拿捏可以决定的,再念一次: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个个圆成,只因一念差,现出万般形。」

  很公平啊!所以我们见性的法门最主要的宗旨在于「见性,见性成佛」。我曾说过「见性成佛…

《见性成佛 第三十六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