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十六天
諸位觀衆、諸位菩薩大家好:
一個人在還沒開悟證果以前,心外求法是很正常的事,遠離自性而外求的情況頻頻發生。你看現在學佛的同仁,還沒見性之人,聽說外面有那一位出家衆,道行有多高深,他就跑去。那一位出家人多行多能,會飛天躜地、會放光、會說人的因果、說人的宿世、會替人算命::這位在家居士就跑得兩只腳像風火輪,跑得神魂顛倒了,有沒有?不但有,比比皆是,這就是沒有見性的結果。
一位見性之人,修行的理路他清楚。要如何入門?他明白。見性之人他真的會修行,所以聽到外面的風吹草動,樹稍在搖晃,他都如如不動。他照見本性,他的心不會向外追求,不再跑不再奔波了,所以這是迷和悟的差別,有見性和沒見性,他動不動而已。諸位我們來聽聽看,高僧如何形容見性和沒見性的差別,他說:
「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悟時識攝色,迷時色攝識。」
諸位,這只是一個竅門而已。當一個還沒自覺,還沒見性的人,拚性命日夜奔波要找善知識,要追求一切法,是在所難免人之常情。當有一天徹底見性,換法在追你了,所以見性之人,他看到山河大地的生滅他就回光返照,他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他就要找出那不生不滅的涅槃自性。看到別人往生,他就想到自己,這叫做「法逐人」換法來逼人、找人了。我們還沒開悟證果以前,看別人死就只是別人死,我有生老病死,他會認爲這是正常的事,人人都會呀!但是他就無心來回光返照找這不生不滅的自性,他就沒那個心情也不會那麼想,所以說「迷時人逐法」。等到你悟時,換法會追你了。你所看到的人事物都爲你說法,看到潺潺的流水,這些流水聲都爲他說佛法。看到外面生滅不已的現象,他就想到不生不滅,這山河大地全都爲他說法,悟的人就是如此。所以「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這就是悟時換法在追人了。還沒覺悟的人,他拚了命的去追求一切法。
如果是見性已悟的人,他的心能轉一切物,就是「識能攝色」。分別意識的「識」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能控製一切物質界,就是「識」,【楞嚴經】所說的「心能轉物,即同如來」的意思。悟的人才有這個本事,若未悟之人,迷惘之人,沒有見性之人是「色攝識」。前面這個「色」就是物質界,一切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叫做「色」,後面這個「識」,就是分別意識我們的「心」。換句話說,你若是迷惘的人,不見性的人,你的心就被物質界控製,讓物質界所轉,這樣就糟了,我們要轉物,不可被物所轉。但是悟的人就有辦法轉一切境界,不論是順境、逆境種種的考驗都考不倒,反而能轉一切境界,這樣叫做「悟時識攝色」。若還沒見性、還沒有開悟的人,他的心就被境界轉得叁百六十度團團轉,轉不出去,就差這個竅門而已。這四句偈,我在家出家到現在讓我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再念一遍:
「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悟時識攝色,迷時色攝識。」
前面的「識攝色」和後面的「色攝識」剛好是不同的境界,一個迷,一個悟,你要摸清楚。凡夫衆生還沒開悟證果,還沒證悟他的法身,不能稱呼爲「法身」,叫做「妄想意識之身」。
一個開悟證果之人,比如說諸佛菩薩,悟明本性證得空,證得涅槃,證得如來藏,證得法身時,他不是以證得法身爲住,證得法身以後,他會倒駕慈航回來,叫做「從空出假」度化無量有情成就他的大慈悲心。所以即使示現爲人,來人間度衆生也是遊戲人間生死自如,叁明六通具足,所謂叁身四智五眼六通完全具足的人,來人間也如在遊玩一樣叫做「遊戲人間」。他擁有四大五蘊之體,全都能夠不被染著不被綁住,自在出入生死自如。【華嚴經】佛祖說得很詳細:
【華嚴經】雲:「法身恒寂靜,清淨無二相,爲化衆生故,示現種種形,于諸蘊處界,未曾有所著。」
「法身恒寂靜」是指佛性的體而言,他的佛性,他的法身,恒寂靜。「清淨無二相」你說這虛空有沒有相?沒有相。這虛空雖然無相,不能否認它存在,就像佛性看不見,摸不到,不能說他幾兩重,幾斤重,無形無相無色「清淨無二相」。那種不可思議的、存在的存在,我們要聽那聽不到,看那看不見的,他來度衆生在涅槃中,你看不到啊,在寂靜當中你看不到,在解脫當中你看不到,在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裏你看不到。「清淨無二相」就是空性,他爲了度衆生而示現種種形相,在「蘊處界」也就是五蘊、十八界、十二處的所在,他未曾有所著,真正的功夫。我們人示現在五蘊裏面,你就無法自在了,色受想行識,四大五蘊將你綁住了,所以要死,死不了,要活又很痛苦。加上身體有種種病苦纏身又煩惱叢生,弄得你熱烘烘,難怪有人形容人生就像在火海裏面,在火堆中,在火坑中,在五濁惡世裏面弄得混身不自在,你擁有蘊處界,都無法自在解脫。但是開悟證果佛菩薩示現人間,同樣有四大五蘊之體,在蘊處界就無染無著自在解脫,示現爲豬他會自在,示現爲牛他也會自在,做鹿王也會自在,示現爲大象也會自在,老虎、獅子,全都能自在,叫做「示現種種形」。只要在六道裏,在蘊處界未曾有所著、自在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否則你來人間做人被人綁住,做牛被牛綁住,豬牛畜牲都被它綁住,叫做「蘊處界不自在」有所著啊!但是開悟證果未曾有所著,才是真正功夫所在。
所以我們看佛祖的本生談,常說這件事。示現在人間,遊戲人間度化無量衆生,在蘊處界未曾有所著,未曾有所著是爲妙用。如果著一切境界,貪染一切人事物,一切境界,叫做大事不妙。佛祖來人間無所著,所以自在解脫妙用無量。凡夫來人間,這裏著那裏染,沾得一堆塵埃,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叫做大事不妙,所以有生死輪回。【華嚴經】這幾句法語要謹記啊!再念一遍:
【華嚴經】雲:「法身恒寂靜,清淨無二相,爲化衆生故,示現種種形,于諸蘊處界,未曾有所著。」
「凡夫性」和「佛性」有什麼兩樣呢?沒什麼兩樣。本來生活在不生不滅裏面,因爲你不覺沒有見性,雖然處在不生不滅的自性裏面,也變成有生有滅有爲的生滅狀態。聖人處在生生滅滅當中,他有自覺有見性,所以不生不滅。他知道是生滅的變化,生滅的變化就是不生不滅,離開生滅並無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在生滅的淨化當中去見到、去契會而已。所以佛法始終是說不二法門,實相中道的道理。一位祖師說話了: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個個圓成,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
這就是我們要聽的話。「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個個圓成。」這就說出我們如來藏性,堂堂大道,要記住啊!
禅宗所稱的「道」是指這顆「心」而言。我的本性「赫赫分明」因爲你不染一切塵埃,不染一切境當然光明自在。如果你的心沾染了煩惱、沾染了是非、沾染了善惡、在得失取舍當中熱烘烘煩煩惱惱,怎麼會有光明可言呢?黑暗都來不及了,談什麼光明?所以達到赫赫光明時,就代表你的心對世間人事物,一切萬法完全不再沾染,不再生心染境了。就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意思是說既然不惹塵埃,何須每天去擦拭去洗刷呢?不用了。清清淨淨光明的這面鏡子,能夠照天照地赫赫光明不用再擦拭了。修到無所修了,才是真修。若還要修,還要證,還要悟,還要見,這還在因地,尚未達到果地還未證果。所以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這才是重點所在。你我大家都有一個赫赫分明的自性,可惜你無修無證,這句話對你而言,你辦不到喔!這是已經徹底見性的人講出來的話。「個個圓明,只因一念差。」凡夫衆生一念無明動,感召一連串的果報現出萬般形。所以你做豬、牛、畜牲都有前因存在,只因一念差,犯了殺盜淫妄的業,感召的果報就千差萬別,叫做「現出萬般形」。你長角有長角的前因,生毛戴角有生毛戴角的前因,做豬牛牲畜,有豬牛牲畜的因果。當初犯了殺盜淫妄,五逆十惡,看是犯了那條罪,你造業就有因果。所以一念的差錯,就感召萬般形了。凡事都有它的前因後果,凡夫衆生不知前因,接受果報以後怨天尤人,實在是錯的。你怨天尤人何必當初?怪天怪地你就不要做下當初的因,因造下之後,生生世世必然會遇到業障現前的時候。所以才告訴你,今日之所以現出種種和別人不一樣的身形,看是豬、牛牲畜,蛇、蜈蚣、或阿修羅或做人或生毛長角這些萬般形,和你當初一念的差錯有關系。
如果共同有涅槃的觀念、共同的智慧、願力都一樣來成就佛道,還說什麼萬般形不萬般形呢?那都不存在了。如果大家依照佛祖的方法去修行,「因」相同,以後你就能成就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成就叁身四智五眼六通,佛的十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你全都具足了。爲何具足?因相同,果就相同,因不同感召的果報就不相同。單說人就好,不用說到六道去。人,有黑人、白人,有其前因後果存在。腳長得短有其前因在。生在富貴貧賤家,千差萬別因有關系。長得英俊,長得像「秘雕」那麼醜,有其前因在。長得婀娜多姿很美、漂亮、很有氣質,有前因在。青年才俊很有智慧,在社會上有一片天,有前因在。大富大貴有其前因。窮到連去乞食都乞不到,有前因在。凡事有前因,無因就無果,果是由因而來。所以我們人一輩子感召坎坎坷坷也好,風平浪靜、很如意也好,都有他的前因存在,有關系。我們光明的本性也一樣啊!就看如何用,用出來的因、動機不同,感召一連串果報的肉體或智慧,全都有差別。總而言之,你要成就佛道,成就魔道,成就六道這些自由權,自由意識,你自己可以拿捏可以決定的,再念一次: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個個圓成,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
很公平啊!所以我們見性的法門最主要的宗旨在于「見性,見性成佛」。我曾說過「見性成佛…
《見性成佛 第叁十六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