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性成佛 第二十二天▪P2

  ..续本文上一页天下的人都抓光了,最起码,他未真正付诸行动时,你没资格抓他。但是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教别说是杀盗淫妄等行为,纵然是起心动念都不行,何况杀

  淫妄呢?所以佛法是治心、治软体的,软体治好、心治好,你的行动就「STOP」停下来了,不会做坏事。

  由心为根本,司法界法官判刑,也必须建立在构成犯罪之事实,只是一个意念、起心动念而已,他没有条件抓你。我们修道也是同样的道理,心为根本,修道就是见到你本来的面目,要见本来的面目必须回光返照,照见本性、悟明本性,然后才能成就无上菩提。总而言之,开悟圣僧这些话,提供佛的每一位弟子很大的省思,很有联想性同时又有启发性,能让你悟明在修道过程中,必定要藉假练真,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开悟证果。再念一遍:

  「建立水月道场,修习空华万行,降服镜像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好庄严的四句偈。

  诸位,黄檗禅师是唐朝开悟证果的圣僧,生死自在、神通愿力自在的开悟祖师。他开悟以后大江南北云游四海,度化无量众生,度了很多弟子开悟证果,所以黄檗禅师很伟大啊!他开悟以后写了一本「传心法要」如何见性?心在那里?性在那里?如何契会你的本性?「传心法要」说得非常透彻。其中一段他说到如何来认识你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你的如来藏性、你的自性、一真法界、你的佛性、你的妙觉,如何会它?如何见它?来,我们看他怎么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五、六百年了,我们仍然在他的「传心法要」当中见到他的正法,这分明是你我大家的福报,唐朝到现在以来,一千五、六百年以上了,我们还有福报看到黄檗禅师的语录。节录这段是要让你见性的话:

  「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

  ,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象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

  诸位,如本法师如果看到庄严的法语都会说一句,喔!太美了。不比便罢,若要比没有能胜此者,我们要听就要听这了义的道理。他说「此灵觉性」单刀直入就告诉你,是指我们的佛性而言,你我有一个佛性、觉性。此灵觉性,自从多生累

  无始以来,我们的性与虚空同

  ,你并没死。有人问:「如本法师,为何没死?我死了多生累

  ,生生世世怎么没死?」你老人家放心吧!你的肉体四大死了,臭皮囊死了,你的佛性并没有死。他是指你的觉性、佛性而言。与虚空同

  ,虚空自无始

  以来,何时曾断绝而亡呢?他说不断不死佛性如同虚空同

  ,

  命相同没有断绝。

  他又说「未曾生未曾灭」何时生灭呢?你上辈子当猴子,上上辈子做天神,再上上上辈子你做阿修罗,再上上上上辈子做人,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表面上有生灭对不对?其实你的性并无生灭,生灭的是你的四大臭皮囊而已。这是教你如何来见性的话,你不要在文字上太认真,你听了我的文字、语言之后,去意会你性的存在这样才有办法见性。所以「诸佛的妙理非关文字」,只是在文字当中衬托你自性的存在,这才真正的会听经。

  「此灵觉性未曾有未曾无」你的佛性何时有呢?有,又看不见,为何摸不着?为何没有颜色?不能说它有哇!但是不能说它没有,没有的话为何你在六道中轮回不息呢?是谁牵动你拉动你,将你传递下去呢?就是你的佛性,你不可说它没有哇!若没有的话 你今生就不会来投胎了。之所以会来投胎人间,就是你的觉性、佛性延续下去的,上辈子的肉体死了、烂光了,四大尘归尘土归土了,但是你的性并没有死,不可说它没有,但是说有说没有,这都是没见性的人。

  「未曾秽未曾净」你的佛性怎能说净说秽呢?我们昨天说过了,说它是净有净相,被法尘绑住了。说佛性污秽不清净的,这样和凡夫众生没什么两样,你没有见性,你还没开悟。所以我们的性不能安在净相,也不能安在秽相,在其中去契会你的性。

  「未曾喧未曾寂」喧,就是有作用、有妙用,你妙用当中也寂静啊,寂静当中也是无量的妙用啊!所以寂而能照照而能寂,离寂无照离照无寂,寂照不二,这是本性不可思议的功能。远离寂照,但是又能寂照,寂照当中又不染一切相,这是本性的功能较不可思议的一面。

  佛性你不能说它是老还是少。不错,我们乍看之下,这位老人家已经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了,变成老人相老人脸了,但是他的性并无老,你不要被相所蒙蔽被骗了。性无老无少,有老有少是这四大肉体起了新陈代谢、生灭的现象,从少年到老年,你看到了外在的相,你并无见性。所以我们常讲「破相显性」就是这个道理。佛性,我现在将近五十岁了,我也感觉到我没老啊!但是岁月容易流逝,岁月不饶人,岁月无情催促我使我不得不老,但是我深深的感到,我现在快五十岁了,其实和我十几岁时的心情没什么两样,性无老无少。你问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家说你有没有老?他会说我也感觉我好象还是小孩一样啊!但是他身不由己,因为身体有生灭,心没有生灭无老无少,在此当中去见性吧。

  「无方所无内外」你不能说心住在台北、高雄、花莲、国际、世界任何地方,无方所。当解脱时你的心无住而住,住而无住,无所不遍,岂有固定的方所呢?自性解脱那里有方所可言呢?也不能说它黑的、红的、白的、青的、长的、短的、四方形、椭圆形啊!全都不可以说。无方所可言,也没有内、没有外,佛性那里会有内外呢?大,大至无外;小,小至无内。那里有内外可言呢?可小可大,可大可小,那里有大小、那里有内外可言呢?在这当中,去见你的本性喔!

  他再告诉你「此灵觉性,无数量无形相」百千万亿化身,百千万亿化身又不离开你这清净的本源,这才是微妙之处哇!

  再者,「无色象无音声」让我联想到【金刚经】讲一句话「若人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若将佛祖用青、红、黑、白来安立,想要见他者,永远见不到,法身是没有形相的,法身是无法用音声去求的。你听到一个声音很好听,猜测可能是佛祖哦!这个心比较细,可能是佛祖哦,较微妙可能是佛祖,误会了。

  然好听难听都是佛的妙用,但是你想依循那个声音而去见他,难矣!所以你见到相、见到妙用并未看到他的体,他的体是没有色象,他的体是没有音声的,用颜色安立,用声音安立,想要见他的话,多生累

  都见不到佛祖的法身。

  「不可觅不可求」你求不到、得不到,那要去那里找佛祖呢?既然无形相、无数量、无音声、无色象了,你想要找他、求他,要如何求呢?所以与其祈求诸佛来让你看,不如你先见性,见到你本来面目,一切都好说。心外求法,离开心想要找佛,你永远找不到,因为佛是没有形相的。

  「不可以智慧识」你也不能够用智慧、常识去了解、去认识。所以你看有很多知识份子,博士、硕士、大学生、大专生、高中生多少人研究佛法,他们都用世间的智识、世间的科学来形容,用智识去形容,往往无法看出佛法的本来面目。佛祖告诉你了,法身不是用音声可以求的,用色缘可以安立的,不是用形相可以安顿的。所以修道就是要看那个看不到、摸那个摸不着的、听那个听不到的,才真正了解真理。你用智识去解它,难怪他看不到、摸不到、解不到终其一生就断灭了,顽空了,他无法信入善根就无法流露了。什么轮回、业力果报,他就无法信入。就因这个佛性无形无相,它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它存在,这存在的事实,如果多生累

  没有修行,这一世人想要相信的话,难啊!很多有知识的人,有相当学问的人加上他的善根一拍即成,很多博士来出家的、硕士出家的很多,大学生出家已经不是新闻了,比比皆是。因为他多生累

  的善根,接触佛法马上善根成熟、开花结果。

  「不可以言语取」你用语言要如何取呢?语言只是一个方便,语言不是代表佛法不是代表真理。不是代表法身,像我讲的「因言显道,道显遣言,言若不遣,因言障道。」道理在此。

  「不可以境物会」佛性不能说它像电灯泡,如虚空、大海,像这朵花,像美梦,全部不能以境物来代表,那种深深的存在,不可思议的存在,才是你要深切去契会的,契会之后是你自己的东西喔!也不可用「功用」来修道,这是方便说,修下去就「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了,并非「功用」能到。

  「诸佛菩萨乃至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诸佛菩萨都具足大涅槃,乃至还未开悟的四生六道同样有大涅槃性,你我虽然还未见性,但是你我具足大涅槃性。见性以后,悟道、契会以后,这些大涅槃性全都是你的啊!所以这位黄檗禅师,是如本法师非常景仰、尊敬的一位开悟圣僧,他这些语录,我看了以后当下就见性了,不隔毫端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还有什么可以犹豫不决的呢?悟,当下悟;不悟,永

  不悟,迷、悟一念间而已。再念一次:

  「此灵觉性。无始以来。与虚空同

  。未曾生未曾灭。未曾有未曾无。未曾秽未曾净。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象无音声。不可觅不可求。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

  佛性人人具足,佛性不分东西南北,不分富贵贫贱,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皆可成佛。佛性不分原住民,原住民学佛也一样成佛,客家人学佛也可以成佛,外省的同胞来学佛也可以成佛,德国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日本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美国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苏联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中国大陆的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我们台湾的人来学佛也可以成佛。佛性平等,人人具足,所以不分南北,佛性是你我大家都存在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他开悟证果成就圣人以后,所讲出来的话都是惊天动地的话。是打破对立、打破绝待、打破人的隔阂「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六祖惠能大师当初在求道时,向五祖弘忍大师要求出家要成佛时,他们有一段的对话,这些话我终其一生受用不尽,感触无穷无尽难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六祖大师见到五祖时,他如何问、他如何答,在对答当中,让我们开悟。来,现在,六祖已经走到五祖弘忍大师面前,五祖弘忍大师先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喔!好庄严的对话,要听就要听这些话,要学就要学这些。五祖弘忍大师问他,你是何方的人?你是那里的人?你来这里要做什么?要求什么东西?这六祖惠能大师不愧是大师,他这么回答: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我是离中原比较远的地方,现在靠近广州、广东省那边的人,我远途来此是向师父顶礼,求师父为我剃度如此而已。我只是要求以后做佛,其他任何东西我无所求,我只是要开悟证果要成佛而已,其他的东西我都不要。好大的口气呀!过来人讲话就是如此精辟节要,不是每一家都有的。现代人你告诉他:「你会成佛啊,你来修行吧!」他怎么回答你呢:「唉哟,成佛我不敢想啦,我罪恶贯满,满身都是罪,我都不敢想喔!」就怕成佛,佛我不敢成,讲一些风凉话,没勇气、没自信。你看人家六祖惠能大师说:我远来礼师求剃度,唯一就是要求作佛没什么诉求。五祖弘忍大师听完以后再问,其实这些话都是刺探的话,五祖弘忍大师是一位开悟圣僧,讲话不会故意刺激,他是用这些话来刺探他,看他的心境如何?其实他也知道他有来历,他是演戏给其余济济大众,出家人来听这些真理的。所以两人一问一答当中,让其余很多人深深了解道理的存在。

  五祖弘忍大师又问了:「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堪作佛?」这句话刺下去有的承担不住,意思是你是岭南人广东那边的人。唐朝时广东比较偏远地区较不发达,经济不好较无文化,比较野蛮乡下人较没有教养。「你是广东人又是较无文化的人,你怎么有资格堪称作佛?你怎么能成佛呢?」故意用话来刺激他、刺探他。六祖惠能大师不但没恼怒没有生气,还说出惊天动地的话来,这个公案从头到尾就这两句话而已。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句话是说出了人人有佛性,不分南北。人虽然有南北之分,有南方人、北方人,佛性本无南北,南方的人有佛性,北方的人也有佛性啊!佛性没有南北,人有南北啊!喔::太美了,他说话舌头也很利又把它弹回去。说獦獠身和和尚的身虽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我的身体虽然较贫贱较没有文化,较乡下人较部落的人,我是獦獠身与你和尚那么尊贵不一样,但是你有佛性,我也有佛性啊,你我的佛性没什么差别啊。啊呀!五祖弘忍大师深深器重此人,知道此人是他以后的衣钵传人。到最后也是将衣钵传给他呀!这岂是人所言?真的,不是人讲的,也因为不是人讲的,他是过来人,开悟证果的圣者呀!这样诸位清楚吗?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和和尚不同,但是佛性有何差别呢?真理也。

  这边讲一个小新闻一个插曲,以前有一位菩萨从北部南下找如本法师,我就用这个公案来套进去问:「汝是何方人也?欲求何物?」我问你那里人?他就介绍:「我是台北市人,来这里听说如本法师你的素食很好吃,我要吃一顿丰盛的。﹂我一听之下差点昏倒,欲求何物?你是要做什么?做什么事?说如本法师法王讲堂的素食一级棒的好吃,来吃一餐素食,一切都说不下去了,佛法谈不上了。

  

  

《见性成佛 第二十二天》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