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性成佛 第十六天▪P2

  ..续本文上一页跟着知见走的,知见如果错误,思想如果不对,行为就会一连串跟着错误。这是有关知见的问题,知见如果落入流俗就无法入道。

  再者,「我慢」的习气如果太重、没有净化也没有办法入道,所以如果正法无法注入你的心,将永远障碍你的菩提自性。什么叫做正法?革除我慢,正法才会在你心中诞生出来。这种「我慢」很麻烦,我慢会障碍你的菩提自性。譬如:你自认为是现代新新人类,自以为现在是太空时代,自以为你读到高中、大学、硕士、拿了十几个博士,自称是知识份子,这要向你恭喜了,是好事,绝对向你恭喜。但是你不要心存「我慢、贡高」,我慢会障碍自己的菩提,障碍自己的前途。所以我常说:「会做事的人不一定会做人,会做人的人不一定会做事。」会做事兼会做人才是厉害。做人失败我慢贡高,你所学的一切,在社会上人家对你敬而远之。你看有一些人很贡高我慢喔!说话的口气、行为举止,让你看了就觉得气势凌人,待在他旁边很没有安全感,待在他旁边怕被他「弹」到,被他「削」到、「劈」到,被他「剁」到,被他「敲」到,被他消遣到。还有怕被他「揶」到,被他「砍」到,被他「刺」到,被他「针」到内心一堆怕油然生起。

  总之,自称知识份子的人,若能低声下气为人处事加上好好用功,我相信会两全其美,所谓「德术兼优」。「术」就是世间上学到的专业堪称知识之人,但是你不一定具有德行喔。「德」就是为人处事做得圆满,堪受众人称赞很得人和。你看社会上有很多人在抱怨,书读得很高知识广博,但身边没什么朋友,可是他又不会回光返照,想想:「自己的行为在大众人群中,有没有广结善缘?」他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他有术无德。有术无德之人他会觉得很寂寞,很我慢贡高,如果他好好的下台,将身段放软一点,较低调一点,那么此人将来一定会成功。

  世间有一句话,稻子若饱穗它就越低垂,若虚穗稻株就高举,因稻穗里面有米浆,米浆越饱就越垂,越客气越低头,稻穗越没有浆的举得越高。所以越爱出风头的人这种人不一定是善知识,不一定是我们尊敬的人,他是表面上的,外在装饰得很美,像糖衣一样,因此要小心被骗啊!总之,要有德有术,有德无术不行,有术无德也不行,所以具有内在之人又兼有外在那样最好。有些人具有内在却缺乏外在,内在者,有软体建设、有知识。有些人光有外在,很会表演、出风头,但是表演出来的内容空洞无物,这样无术也不行。所以有德有术、有内在兼有外在,如此双管齐下则如虎添翼,这才是正确的呀!

  我们修道也一样,首先你的思想观念要正知正见,第一步就让你学到了,第二你的行为要净化,嗯,你入道了。总之,我们修道不要有我慢心,有我慢心的人永远都无法证菩提。如何入此正法?有人说:「师父!我有心要改呢,不过我有我慢、贡高的习气,这张脸又拉不下来。」他又这么说:「以往在众人面前,大家都掌声称赞我,从小到大都是娇生惯养在顺境中长大的,教我要平民化我实在做不到。」我说你这句话说得很公平,说出你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夸奖、赞美你,但是你无论如何都要革除掉,要平民化、要有德、要平等心,将你心中的我慢贡高勇猛的将它切断、净化。如果有德加上你拥有的内在学术,你将会是社会上的一位龙象、一根大支柱。所以你对自己的贪瞋痴、我慢之心千万不可姑息养奸,不要贪生怕死,要有勇气净化你的「我慢」之心,最后成佛、胜利者也非你莫属!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没有勇气来切断我们的我慢之心,所以如今才又沉沦生死,我们虽不敢称为高僧或名僧,但是我们有心慢慢净化自己的我慢贡高,同时把今生当作轮回以来的最后一世,勇敢的将我慢贡高顿断。所以「习气」要有勇气切断,再继续维持下去,对你而言是全无好处的,这样诸位清楚吗?现在我们再念一遍: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我慢习气不可入道。」

  在修道过程中,我们说到六度波罗蜜中的「布施」,布施是真功夫,「布施」和「见性」有没有关系?有,有关系。见性之人他是无相布施,未见性之人他布施会耿耿于怀、念兹在兹,久了以后会积病产生问题。所以,我们持戒、布施、作功德要离相,你若不将这些法尘净化,久了反而生病。我们看一位开悟圣僧他怎么说:

  「无相布施真布施,离相持戒真持戒,

  我法二执净尽时,转凡成圣进佛阶。」

  无相布施是百分之百正确,我们往往有相布施,稍微布施以后:「师父,麻烦柱子上帮我刻上名字。」布施以后:「麻烦报纸帮我刊一下。」「布施以后记得时常美言、赞美我几句。」「希望你对我关怀一些,希望你和我连系一下。」有相布施,这不叫真布施。什么叫做无相?无相就是随缘,有刊无刊不用强求,有称赞没称赞不用强求。有人说:「这么一来不就无情无义了吗?」其实你要明白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接受他人的喜舍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呢?清楚得很。相对的布施者不要在意有否刊登报纸、新闻?是否在大众人前称赞我?或者要求时常连系攀交情。如果攀交情就不叫无相布施了,真正的布施要心中无念、无住、无境、无尘、万法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布施,这样才是真正的解脱。

  布施有什么功德呢?接下来我会详细说明。布施是如此,持戒又何曾不是如此?在持戒当中要离相,所以真正持戒之人并无戒相,但是有人持戒持到「一笼很大笼」︵台语,意指高不可攀︶装得一副前面讲的「气势凌人」不平易近人,你在他身边会担心被伤到,会遭池鱼之殃反而会怕,庄严得令人害怕这样不对。真持戒的人表面看起来不像在持戒,但是他有持戒,世间人讲一句话「外圆、内正内刚」就是这样。外表与你言谈时很温和,持戒是他自己的事情,不会持到让你吓到,不会让你觉得在他身边全身罪过,这样才是真正的持戒,如果持到让人家觉得「喔,他那么清净,我这么污秽。」让人吓到,那么这样的持戒是失败的。

  所以持戒要令众生起欢喜心,让众生感觉平易近人,给众生有安全感,让众生觉得你很伟大很好相处,又不会伤到他,当下打成一片,你自己又能持戒,这才是真正的持戒。有很多人不论在家、出家,乔装得「一笼很大笼」(台语)充满了佛气、佛味、佛相,气势凌人让人堪受不了,人家本来善根流露了,看你这副德行走得比跑还快。所以开悟圣僧才告诉你「离相持戒真持戒」。你说他没有持戒吗?可是他持得很好,说他在持戒吗?可是又看不出他在持戒,非常自然,在行住坐卧、吃饭言谈对答当中,一一流露出自性之戒、庄严之戒,让你在他身边不会觉得气势凌人。所以持戒之人不要装得一副大架子,有佛气、佛味、佛相,这样就失败了!

  虽然离相持戒并非代表你没有持戒,喔!这是真功夫啊!你看佛陀持戒已经解脱之人,他在言谈、走路、吃饭、睡觉都很自然。当然刚学佛初发心之人佛味很重,佛气、佛相很重,在他身边会觉得呆板很不自然,但这是过程而已,最后你修行要修而无修,离相的持戒才是真正的持戒。「我法二执净尽时,转凡成圣进佛阶。」到最后能持戒的我,被我所持的法渐渐净化以后,我就进入佛的阶段了,也已经转凡入圣了,这样才是真正的功夫喔!

  什么叫做「无相布施」呢?很简单,就是心里没有能布施的我,没有布施之物,没有布施的对象,这三者都是缘起之法都是性空,当然性空你就不会去爱染执着了,叫做「空、无诤、解脱」。简单讲无相的布施就是当布施出去以后你不要去在意,心里无相、无念、无境当下你的心地就解脱了,这是真正的「无相布施」。相对的,你布施时心若执着、舍不得、留恋久了就会生病。

  我来打个比方,布施以后你有一丈的功德,因为你执着,哇!变一寸,你留恋又剩一公分,最后你舍不得心生后悔,痛苦就出来了。话说过去有一位信徒布施三万元,因为他自己未正知正见,让没有学佛之人讲一两句话以后,就动摇他布施的心志,后悔了,又将三万元拿了回去,经营他的生意︵买了股票又输光光︶。所以布施的意义,你若不深入经典与之相应,布施后悔的,真的大有人在。所以如何是真正的布施?无相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若能达到无相布施,能得五种功德,到底布施有何等的功德呢?

  布施五种功德:第一破悭贪心。第二广结善缘。第三普得人和。

  第四福报日增。第五得证菩提。

  诸位,我常说:「同样的钱,不要捉猪咬输人」︵台语︶。做同样一件事情,我们要做得圆满,同样一件事做了要漂亮,投资到正确的地方,你的思想观念拿捏得正,一切都是功德。思想观念不正,你的出发点、动机就已经出问题了,带来很严重的利害关系,一连串的果报,不但没功德可言,而且后遗症一大堆。

  如果布施离相的话,能得五种功德,第一破悭贪心。佛陀在经典说为何要布施?众生的心总是悭贪的呀,悭贪的心如何净化?佛陀说你外在的、身外之物锻炼布施,一元二元、金钱宝物的施舍,布施到连身体也布施才是厉害,外在的布施叫做外施,生命身体的布施叫做内施。有人布施肾脏、肝脏与人结缘,或布施身上某样东西与人结缘,如眼角膜等这叫做内布施,不简单!真的不简单!与人广结善缘。平常很悭贪的人,叫他布施总是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人称「铁公鸡」,这种悭贪之人是成不了佛的!

  我常说:什么佛都有,就是找不到一尊「南无悭贪佛」或者「南无贪心佛」。佛若会贪心、悭贪,那这尊佛你也拜不下去了,不是吗?所以常布施之人,他的心就比较仁慈,较有喜舍的心会关怀他人,大慈悲心较易流露出来,所以布施破悭贪这是第一桩功德。不然让人家说:你是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的「铁公鸡」,北京话叫做「吝啬鬼」对不对?所以布施有意义呀!最重要的是破悭贪心,到时候你就大得特得了。

  第二,布施有什么好处?广结善缘。你平常关门闭户不和别人结一些善缘,好听叫做无攀缘,其实攀缘看情况,攀了有意义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他人、利益国家的、利益众生的这种的攀缘无所谓。攀缘怕的是会损自性、损到自己种种的行为乃至放逸,这样我们就不应攀缘。如果是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众生的,我们就要大攀特攀。所以多布施之人,又能离相布施则能广结善缘啊!

  你看,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劫都和人广结善缘。所以每当讲经说法的时候,听众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北京语叫做人潮汹涌,听众不但有人类还有天龙八部,诸佛菩萨都来随喜,还有幽冥界的众生也来听佛讲经说法。为何听众那么多呢?乃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劫布施喜舍、广结善缘来的!我们不敢和佛陀比,但最起码我们在台湾社会讲经说法,受朝野上下每一个人的评语,是赞美比毁谤的多,如果毁谤的比赞美的多,那么我们就要早早收兵了。

  如今第一我们讲正法,第二不鼓励人消灾解厄,拜梁皇宝忏、水陆法会,这些赚钱法会我们都敬而远之。我们好好的讲经说法,把如来正法一一无私公开宣扬布教。所以我们受到肯定也是有潜在的道理,因为我们不要搞鬼。所以我们修道当中记得要广结善缘,结什么善缘?提倡如来正法,布施三藏十二部教典,让每一个人能够了解佛法在讲什么道理,让每一个人善根大展流露来学佛、修道、得证菩提,这样就是广结善缘,叫做布施佛法啊!有人讲经说法时听众少,这和多生累劫结的善缘多少有关系,当然常布施喜舍,你的人缘会广,这是一定的道理。

  再者,布施当中的五种功德第三是普得人和,的确有人在人群中很得人和、很得人缘,我相信光靠这一辈子所得的人缘也是有限,但是我们不否认与他这一世的努力和打拚,也都有关系。但是为何有人在人群中就不得人和呢?这就要讲到过去生中,他本身未结善缘,所以人面窄不得人和。不错,我们若有人缘能占很大的便宜。如果没人缘,你就占下风了。你看世界选美大会或是环球、亚洲选美,有人一出生就非常有人缘,但是有的女孩子看是很漂亮就是没人缘。你看选出来的美女,有的不一定长得美但是很有人缘,有人缘就是结缘来的。平常多喜舍多讲两句好话,不要话中有话、话中带刺或说话带有讽刺意味,讲话缺德会感召人缘消失。而人缘由内在能影响外在,所谓「相由心生,心能转相」你的面相从心而来,你的心能造作人缘,会影响你的相貌;你的心若结恶缘,相貌就没人缘,所以相貌和心是一体的,内外是一致的。

  所以人缘不是用装的,是自然流露出有人缘的气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就是很好相处。你看有人长得很帅,娶不到老婆就是娶不到老婆。或是很漂亮的女孩嫁不出去就是嫁不出去,就算嫁了也不如意,没人缘啊!有人不一定长得帅但很有人缘,有人长得不是很漂亮却很有人缘,这是为什么?乃生生世世知道布施结善缘,所以今生得很多人和,道理在此。

  多布施之人能得到「福报日增」,我常说:有钱人要多布施、多喜舍,因为今生的富有、好命就是过去生中修来的。但是,福报是用得尽的,福报用尽以后就消福,没有福报了,所以应当以福培福。比如你有一亿元财富总是用得尽,你若没有继续培养福报,福报会自然消失。富有的人要培福,以福培福;贫穷的人更加应该布施喜舍种福田,我常说越穷就越要布施,这一世贫穷,怎么做都赚不到钱,怎么赚都没钱,你不得不相信多生累劫,没结什么善缘、没布施,当然这一世拚了九牛之力、浑身之力仍然得不到福报,得到了又保不住或是有尽有限的,所以多种福田、多布施之人,他的福报会日日增长。

  接下来能「得证菩提」。最后修福圆满得到人缘也广结善缘,内心悭贪之心也净化了,嗯!最后得证菩提,是人上人、圆满的人了。所以无相布施能得五种功德道理在此,以后大家就知道如何布施,布施有什么好处了。再念一遍:

  布施五种功德:第一破悭贪心。第二广结善缘。第三普得人和。

  第四福报日增。第五得证菩提。

  

  

《见性成佛 第十六天》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