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跟著知見走的,知見如果錯誤,思想如果不對,行爲就會一連串跟著錯誤。這是有關知見的問題,知見如果落入流俗就無法入道。
再者,「我慢」的習氣如果太重、沒有淨化也沒有辦法入道,所以如果正法無法注入你的心,將永遠障礙你的菩提自性。什麼叫做正法?革除我慢,正法才會在你心中誕生出來。這種「我慢」很麻煩,我慢會障礙你的菩提自性。譬如:你自認爲是現代新新人類,自以爲現在是太空時代,自以爲你讀到高中、大學、碩士、拿了十幾個博士,自稱是知識份子,這要向你恭喜了,是好事,絕對向你恭喜。但是你不要心存「我慢、貢高」,我慢會障礙自己的菩提,障礙自己的前途。所以我常說:「會做事的人不一定會做人,會做人的人不一定會做事。」會做事兼會做人才是厲害。做人失敗我慢貢高,你所學的一切,在社會上人家對你敬而遠之。你看有一些人很貢高我慢喔!說話的口氣、行爲舉止,讓你看了就覺得氣勢淩人,待在他旁邊很沒有安全感,待在他旁邊怕被他「彈」到,被他「削」到、「劈」到,被他「剁」到,被他「敲」到,被他消遣到。還有怕被他「揶」到,被他「砍」到,被他「刺」到,被他「針」到內心一堆怕油然生起。
總之,自稱知識份子的人,若能低聲下氣爲人處事加上好好用功,我相信會兩全其美,所謂「德術兼優」。「術」就是世間上學到的專業堪稱知識之人,但是你不一定具有德行喔。「德」就是爲人處事做得圓滿,堪受衆人稱贊很得人和。你看社會上有很多人在抱怨,書讀得很高知識廣博,但身邊沒什麼朋友,可是他又不會回光返照,想想:「自己的行爲在大衆人群中,有沒有廣結善緣?」他沒有考慮這個問題,所以他有術無德。有術無德之人他會覺得很寂寞,很我慢貢高,如果他好好的下臺,將身段放軟一點,較低調一點,那麼此人將來一定會成功。
世間有一句話,稻子若飽穗它就越低垂,若虛穗稻株就高舉,因稻穗裏面有米漿,米漿越飽就越垂,越客氣越低頭,稻穗越沒有漿的舉得越高。所以越愛出風頭的人這種人不一定是善知識,不一定是我們尊敬的人,他是表面上的,外在裝飾得很美,像糖衣一樣,因此要小心被騙啊!總之,要有德有術,有德無術不行,有術無德也不行,所以具有內在之人又兼有外在那樣最好。有些人具有內在卻缺乏外在,內在者,有軟體建設、有知識。有些人光有外在,很會表演、出風頭,但是表演出來的內容空洞無物,這樣無術也不行。所以有德有術、有內在兼有外在,如此雙管齊下則如虎添翼,這才是正確的呀!
我們修道也一樣,首先你的思想觀念要正知正見,第一步就讓你學到了,第二你的行爲要淨化,嗯,你入道了。總之,我們修道不要有我慢心,有我慢心的人永遠都無法證菩提。如何入此正法?有人說:「師父!我有心要改呢,不過我有我慢、貢高的習氣,這張臉又拉不下來。」他又這麼說:「以往在衆人面前,大家都掌聲稱贊我,從小到大都是嬌生慣養在順境中長大的,教我要平民化我實在做不到。」我說你這句話說得很公平,說出你自己的心裏話,我要誇獎、贊美你,但是你無論如何都要革除掉,要平民化、要有德、要平等心,將你心中的我慢貢高勇猛的將它切斷、淨化。如果有德加上你擁有的內在學術,你將會是社會上的一位龍象、一根大支柱。所以你對自己的貪瞋癡、我慢之心千萬不可姑息養奸,不要貪生怕死,要有勇氣淨化你的「我慢」之心,最後成佛、勝利者也非你莫屬!
我們無始劫以來,就是沒有勇氣來切斷我們的我慢之心,所以如今才又沈淪生死,我們雖不敢稱爲高僧或名僧,但是我們有心慢慢淨化自己的我慢貢高,同時把今生當作輪回以來的最後一世,勇敢的將我慢貢高頓斷。所以「習氣」要有勇氣切斷,再繼續維持下去,對你而言是全無好處的,這樣諸位清楚嗎?現在我們再念一遍: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入道。」
在修道過程中,我們說到六度波羅蜜中的「布施」,布施是真功夫,「布施」和「見性」有沒有關系?有,有關系。見性之人他是無相布施,未見性之人他布施會耿耿于懷、念茲在茲,久了以後會積病産生問題。所以,我們持戒、布施、作功德要離相,你若不將這些法塵淨化,久了反而生病。我們看一位開悟聖僧他怎麼說:
「無相布施真布施,離相持戒真持戒,
我法二執淨盡時,轉凡成聖進佛階。」
無相布施是百分之百正確,我們往往有相布施,稍微布施以後:「師父,麻煩柱子上幫我刻上名字。」布施以後:「麻煩報紙幫我刊一下。」「布施以後記得時常美言、贊美我幾句。」「希望你對我關懷一些,希望你和我連系一下。」有相布施,這不叫真布施。什麼叫做無相?無相就是隨緣,有刊無刊不用強求,有稱贊沒稱贊不用強求。有人說:「這麼一來不就無情無義了嗎?」其實你要明白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接受他人的喜舍自己怎麼會不知道呢?清楚得很。相對的布施者不要在意有否刊登報紙、新聞?是否在大衆人前稱贊我?或者要求時常連系攀交情。如果攀交情就不叫無相布施了,真正的布施要心中無念、無住、無境、無塵、萬法不立,這樣才是真正的布施,這樣才是真正的解脫。
布施有什麼功德呢?接下來我會詳細說明。布施是如此,持戒又何曾不是如此?在持戒當中要離相,所以真正持戒之人並無戒相,但是有人持戒持到「一籠很大籠」︵臺語,意指高不可攀︶裝得一副前面講的「氣勢淩人」不平易近人,你在他身邊會擔心被傷到,會遭池魚之殃反而會怕,莊嚴得令人害怕這樣不對。真持戒的人表面看起來不像在持戒,但是他有持戒,世間人講一句話「外圓、內正內剛」就是這樣。外表與你言談時很溫和,持戒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會持到讓你嚇到,不會讓你覺得在他身邊全身罪過,這樣才是真正的持戒,如果持到讓人家覺得「喔,他那麼清淨,我這麼汙穢。」讓人嚇到,那麼這樣的持戒是失敗的。
所以持戒要令衆生起歡喜心,讓衆生感覺平易近人,給衆生有安全感,讓衆生覺得你很偉大很好相處,又不會傷到他,當下打成一片,你自己又能持戒,這才是真正的持戒。有很多人不論在家、出家,喬裝得「一籠很大籠」(臺語)充滿了佛氣、佛味、佛相,氣勢淩人讓人堪受不了,人家本來善根流露了,看你這副德行走得比跑還快。所以開悟聖僧才告訴你「離相持戒真持戒」。你說他沒有持戒嗎?可是他持得很好,說他在持戒嗎?可是又看不出他在持戒,非常自然,在行住坐臥、吃飯言談對答當中,一一流露出自性之戒、莊嚴之戒,讓你在他身邊不會覺得氣勢淩人。所以持戒之人不要裝得一副大架子,有佛氣、佛味、佛相,這樣就失敗了!
雖然離相持戒並非代表你沒有持戒,喔!這是真功夫啊!你看佛陀持戒已經解脫之人,他在言談、走路、吃飯、睡覺都很自然。當然剛學佛初發心之人佛味很重,佛氣、佛相很重,在他身邊會覺得呆板很不自然,但這是過程而已,最後你修行要修而無修,離相的持戒才是真正的持戒。「我法二執淨盡時,轉凡成聖進佛階。」到最後能持戒的我,被我所持的法漸漸淨化以後,我就進入佛的階段了,也已經轉凡入聖了,這樣才是真正的功夫喔!
什麼叫做「無相布施」呢?很簡單,就是心裏沒有能布施的我,沒有布施之物,沒有布施的對象,這叁者都是緣起之法都是性空,當然性空你就不會去愛染執著了,叫做「空、無诤、解脫」。簡單講無相的布施就是當布施出去以後你不要去在意,心裏無相、無念、無境當下你的心地就解脫了,這是真正的「無相布施」。相對的,你布施時心若執著、舍不得、留戀久了就會生病。
我來打個比方,布施以後你有一丈的功德,因爲你執著,哇!變一寸,你留戀又剩一公分,最後你舍不得心生後悔,痛苦就出來了。話說過去有一位信徒布施叁萬元,因爲他自己未正知正見,讓沒有學佛之人講一兩句話以後,就動搖他布施的心志,後悔了,又將叁萬元拿了回去,經營他的生意︵買了股票又輸光光︶。所以布施的意義,你若不深入經典與之相應,布施後悔的,真的大有人在。所以如何是真正的布施?無相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若能達到無相布施,能得五種功德,到底布施有何等的功德呢?
布施五種功德:第一破悭貪心。第二廣結善緣。第叁普得人和。
第四福報日增。第五得證菩提。
諸位,我常說:「同樣的錢,不要捉豬咬輸人」︵臺語︶。做同樣一件事情,我們要做得圓滿,同樣一件事做了要漂亮,投資到正確的地方,你的思想觀念拿捏得正,一切都是功德。思想觀念不正,你的出發點、動機就已經出問題了,帶來很嚴重的利害關系,一連串的果報,不但沒功德可言,而且後遺症一大堆。
如果布施離相的話,能得五種功德,第一破悭貪心。佛陀在經典說爲何要布施?衆生的心總是悭貪的呀,悭貪的心如何淨化?佛陀說你外在的、身外之物鍛煉布施,一元二元、金錢寶物的施舍,布施到連身體也布施才是厲害,外在的布施叫做外施,生命身體的布施叫做內施。有人布施腎髒、肝髒與人結緣,或布施身上某樣東西與人結緣,如眼角膜等這叫做內布施,不簡單!真的不簡單!與人廣結善緣。平常很悭貪的人,叫他布施總是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人稱「鐵公雞」,這種悭貪之人是成不了佛的!
我常說:什麼佛都有,就是找不到一尊「南無悭貪佛」或者「南無貪心佛」。佛若會貪心、悭貪,那這尊佛你也拜不下去了,不是嗎?所以常布施之人,他的心就比較仁慈,較有喜舍的心會關懷他人,大慈悲心較易流露出來,所以布施破悭貪這是第一樁功德。不然讓人家說:你是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的「鐵公雞」,北京話叫做「吝啬鬼」對不對?所以布施有意義呀!最重要的是破悭貪心,到時候你就大得特得了。
第二,布施有什麼好處?廣結善緣。你平常關門閉戶不和別人結一些善緣,好聽叫做無攀緣,其實攀緣看情況,攀了有意義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他人、利益國家的、利益衆生的這種的攀緣無所謂。攀緣怕的是會損自性、損到自己種種的行爲乃至放逸,這樣我們就不應攀緣。如果是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衆生的,我們就要大攀特攀。所以多布施之人,又能離相布施則能廣結善緣啊!
你看,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都和人廣結善緣。所以每當講經說法的時候,聽衆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北京語叫做人潮洶湧,聽衆不但有人類還有天龍八部,諸佛菩薩都來隨喜,還有幽冥界的衆生也來聽佛講經說法。爲何聽衆那麼多呢?乃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布施喜舍、廣結善緣來的!我們不敢和佛陀比,但最起碼我們在臺灣社會講經說法,受朝野上下每一個人的評語,是贊美比毀謗的多,如果毀謗的比贊美的多,那麼我們就要早早收兵了。
如今第一我們講正法,第二不鼓勵人消災解厄,拜梁皇寶忏、水陸法會,這些賺錢法會我們都敬而遠之。我們好好的講經說法,把如來正法一一無私公開宣揚布教。所以我們受到肯定也是有潛在的道理,因爲我們不要搞鬼。所以我們修道當中記得要廣結善緣,結什麼善緣?提倡如來正法,布施叁藏十二部教典,讓每一個人能夠了解佛法在講什麼道理,讓每一個人善根大展流露來學佛、修道、得證菩提,這樣就是廣結善緣,叫做布施佛法啊!有人講經說法時聽衆少,這和多生累劫結的善緣多少有關系,當然常布施喜舍,你的人緣會廣,這是一定的道理。
再者,布施當中的五種功德第叁是普得人和,的確有人在人群中很得人和、很得人緣,我相信光靠這一輩子所得的人緣也是有限,但是我們不否認與他這一世的努力和打拚,也都有關系。但是爲何有人在人群中就不得人和呢?這就要講到過去生中,他本身未結善緣,所以人面窄不得人和。不錯,我們若有人緣能占很大的便宜。如果沒人緣,你就占下風了。你看世界選美大會或是環球、亞洲選美,有人一出生就非常有人緣,但是有的女孩子看是很漂亮就是沒人緣。你看選出來的美女,有的不一定長得美但是很有人緣,有人緣就是結緣來的。平常多喜舍多講兩句好話,不要話中有話、話中帶刺或說話帶有諷刺意味,講話缺德會感召人緣消失。而人緣由內在能影響外在,所謂「相由心生,心能轉相」你的面相從心而來,你的心能造作人緣,會影響你的相貌;你的心若結惡緣,相貌就沒人緣,所以相貌和心是一體的,內外是一致的。
所以人緣不是用裝的,是自然流露出有人緣的氣質,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就是很好相處。你看有人長得很帥,娶不到老婆就是娶不到老婆。或是很漂亮的女孩嫁不出去就是嫁不出去,就算嫁了也不如意,沒人緣啊!有人不一定長得帥但很有人緣,有人長得不是很漂亮卻很有人緣,這是爲什麼?乃生生世世知道布施結善緣,所以今生得很多人和,道理在此。
多布施之人能得到「福報日增」,我常說:有錢人要多布施、多喜舍,因爲今生的富有、好命就是過去生中修來的。但是,福報是用得盡的,福報用盡以後就消福,沒有福報了,所以應當以福培福。比如你有一億元財富總是用得盡,你若沒有繼續培養福報,福報會自然消失。富有的人要培福,以福培福;貧窮的人更加應該布施喜舍種福田,我常說越窮就越要布施,這一世貧窮,怎麼做都賺不到錢,怎麼賺都沒錢,你不得不相信多生累劫,沒結什麼善緣、沒布施,當然這一世拚了九牛之力、渾身之力仍然得不到福報,得到了又保不住或是有盡有限的,所以多種福田、多布施之人,他的福報會日日增長。
接下來能「得證菩提」。最後修福圓滿得到人緣也廣結善緣,內心悭貪之心也淨化了,嗯!最後得證菩提,是人上人、圓滿的人了。所以無相布施能得五種功德道理在此,以後大家就知道如何布施,布施有什麼好處了。再念一遍:
布施五種功德:第一破悭貪心。第二廣結善緣。第叁普得人和。
第四福報日增。第五得證菩提。
《見性成佛 第十六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