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见性成佛 第九天▪P2

  ..续本文上一页要明了,这样才能打开你的心房,见到你本来的面目,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旁边有一位开悟圣僧讲话了:「阿本啊!留一点时间让我讲吧!我很想将我见性的道理,布施给末法所有众生听听我心里的话,见性的话。」来,我们看这位开悟圣僧怎么说,他说:

  「一念不觉远家乡,狂心歇处见娘面,

  菩提涅槃非外得,溪声山色悉皆然。」

  好一句「溪声山色悉皆然」。「一念不觉远家乡」意指你一念心迷,迷,当下就远离自性,去圣遥远。「一念不觉远家乡」「家乡」代表你清净的佛性,迷的人离佛性越远,迷的人离涅槃越远,迷的人离清净光明如来藏八万四千里。所以「迷和悟」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念若大觉,觉,当下就是佛菩萨。所以修道我常说就一个窍门,指的就是这个,会修的人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像在桌上拿橘子,一念心而已。

  「一念不觉远家乡」意指你没有明心见性,迷了你的菩提自性,如同离开家乡八万四千里那么远。「狂心歇处见娘面」「狂心」就是你的心猿意马、抓狂的心、怨妒心、贪瞋痴的心、吃醋的心,都是你的心不清净,起心动念像七级台风,把海水掀起、海水澎湃汹涌涨起十几层楼高。我们的心像狂海一样,狂心若停,歇就是停,妄想不生,一念不生即如如佛,狂心若停下来时,当下见你的自性。你我大家之所以无法见娘面,也就是见我们的自性,原因在「狂心不停」。所以经典中【楞严经】这么说「狂心若歇,歇即是菩提。」就这样而已,但是叫你停,你的心可以停得下来吗?没有那么简单喔!其实就这么简单呀!做无事道人。不要吃饱没事想东想西,想过去想未来,这一世想不够还想到下一世去。「狂心不停」停不下来,这要如何见性呢?因为一念心若不生,当下就如如佛。你之所以无法如如佛,就是因为你心停不下来,不但无法一念不生,反而一生再生,烦恼丛生乱成一团。所以狂心无法停,始终无法见到你的娘面,娘面就是你本来面目,你的佛性就是了。他说:「我今天证到涅槃,证菩提,不是向外求来的,不是向外去讨来的,也不是外得的,菩提不离自性,涅槃不离自性。」所以圣僧知道「修道」要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不二门,你要「回光返照」照见你的自家本来面目。因为涅槃菩提不是外得的,外来的,你只要有心,只要有佛性,只要有一个灵性,只要有一个觉知,这样你就能成佛,但是会不会成佛,就问你是不是能狂心歇止,问你是不是能回光返照?问你是否了解「道」?「道」就是心。这才重要。开悟圣僧才说:「菩提涅槃非外得」不是向外追求而得到的。你的狂心停下来,菩提自性当下显露,如此便是「狂心歇处见娘面,菩提涅槃非外得。」

  最后,讲话不离自性,吃饭不离自性,走路不离自性,与人应对也不离自性,乃至称心如意、得意时、染污、成佛、成魔、上升、堕落也不离自性,若能如此,最后成就佛道也是非你莫属。为什么?因为「心」主宰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能生万法,如此就见到不二门入中道。所以修道不可离开心,离开「心」修不到「道」,因为道就是心,心就是道。

  「溪声山色悉皆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每天在岭上找岭,不对!当下就在岭上啊!鱼儿在水里,不知道水就是它的家,不知身在水中。我们每天呼吸,有时候你不注意,没有察觉自己在呼吸。虚空每天在相应,却找不到虚空,同样的道理啊!「溪声山色悉皆然」就是说你已经见到本来面目时,当下便是,离开这「念」并不会讲话,离开这「念」无法见物,离开这一「念」你施为动作无法起作用,搬柴运水也已经停下来了,都是「心」在那边作用而已,离开「心」并无生活,「心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心」,这样已经彻底相应,见性的时候了,你所有的动作都是性的妙用而已。

  「溪声山色悉皆然」原来你见性以后,你的生活就是悠哉游哉没事情。见性以后你的生活是「觉」的生活,「正觉」的生活,见性以后,你和诸佛菩萨没什么两样。你见性以后,行住坐卧二六时中都保持安泰,吉祥光明解脱。所以「溪声山色悉皆然」就是见性以后的生活,处处和光明的本性相应的意思。

  如本曾说过,如本法师的偶像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大家知道六祖说过一句话吗?他说: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你看千年暗室,一千年里都是黑天暗地,无法见光明,只一盏灯打开,千年的暗室顿时亮起来,名为「一灯能除千年暗」。接下一句「一智能灭万年愚」一万年以来,多生累劫以来,全都生活在愚痴、没有智慧、造业当中,现在听经闻法以后,一念之间,一智就可以灭除你多生累劫万年的愚痴,真的吗?用世间人的一句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不对?你看了几万卷的书,不开窍就是不开窍,和朋友、师长相聚,说一些话,点化以后,你读的那些书当下就通达了。所以有人为你点化,有人对你开示,有人为你解迷,要有感恩的心啊!所以「一智能灭万年愚」代表你听到见性法门的道理以后,当下灭除多生累劫的愚痴。

  见性的生活是正觉的生活,所以迷悟一念间,光明或黑暗,也是一灯能解决的。六祖才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实在是相当解脱的名言。六祖老人家他又说:「一念愚般若绝,一念智般若生。」所以一念间的愚与智,关系了你般若生、不生的问题。所以,我愿意多生累劫能够亲近诸佛,希望永远都和菩萨在一起,和开悟证果的圣僧在一起,和善知识在一起,嗯!我曾发过这个愿。不愿意和那些邪见的人在一起,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如果我们已有开悟证果那没关系,如果没有开悟证果,你和那些邪知邪见的人在一起久了,物以类聚、耳濡目染,说不会被影响,十个找不到两个,到时要转化他的思想、扭转他的观念及行为,有那么简单吗?如果那么好转,那么好改的话,佛陀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为何众生还度不尽?因为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如果佛能度无量众生的话,为何自古以来有无量无边的佛,一尊佛度一个众生早就度尽了,为何众生如今尚未度尽?因为众生的自性要自度,这样了解吗?

  有人说佛陀神通广大,用他的神通度就度完了。你误会佛陀的意思了,佛法不是这么说的,佛法说「众生自性自度」,你自己有一个如来藏性,有一个大圆镜智,有一个本来面目,有一个清净的佛性,但你不修行,佛陀也拿你没辄。心在你的心里,佛陀无法干涉,你愚痴造业,佛陀拿你没办法。但是佛陀说了一句话,只要你肯、有缘,你愿意听就可以得救,你要修行就有办法得救,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众生自性自度,你不修行,佛陀无法代替你修行。就如同你不吃饭,肚子就不会饱,佛陀是无法代替你吃饭的。

  同样的道理,修道,众生自性自度,佛陀无法代替你修道,代替你完成你的道业,修行是本份事,所以佛门说一句很庄严的话「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没修就没得,阿婆修行阿公不会悟,阿公吃饭阿婆不会饱,要饱各人要吃,道要成就,要自己修。所以同样的道理,在修道的过程当中,我从来不曾期望佛陀代替我修行,因为我了解,佛道要自己修,自己的行为若不改变,思想不扶正的话,佛陀也拿我没办法。所以要改变我的行为,改变我的思想和诸佛菩萨的智慧思想打成一片,这是我的当今之务,因为我清楚道理啊!

  在我们修道过程中,如本无论如何要再强调一句话:一念心若迷,心就是凡夫;一念心若迷,心就是畜牲;一念心若迷,心就是地狱;一念心若迷,心就是饿鬼;一念心若迷,当下就是天道;一念心若迷,当下就是阿修罗;一念心若迷,就愚痴造业、堕落,这些是负面的、不好的。反之,一念心若悟就上升;一念心若悟,心当下就是菩提;一念心若悟,心就是涅槃;一念心若悟,就光明解脱自在;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声闻;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缘觉;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菩萨;一念心若悟当下就是佛,这是正面的说法。所以我们的心能正面也能负面,至于正面还是负面,事在人为,佛陀无法干涉你。要上升还是堕落,关键操纵在你的手里,为何你做得到,却不去做呢?可以开悟证果这么庄严的权益,为何要丧失在自己手中呢?是不是很可惜?不但可惜,台湾人说的「暴殄天物」。

  「菩提涅槃没有离开心,离开心并无菩提和涅槃。」诸位,我们修道要念念不忘此心,都是心在做主,可以做主,自己却不要作主,这岂不是很愚痴吗?所以有一个人问一位禅师:「大师,你是明眼人,请问所谓菩提在哪里?你字字句句都说有菩提,但是为何我不见菩提呢?何谓菩提呀?」大师是明眼人一针见血告诉他:「菩提不离你的自性,离开你的自性,菩提不可得啊!」诸位,这样悟到了吗?这也难怪六祖老人家说一句话:「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道,在你的心里,离开你的心,道是不可得的。所以离心无道,道即是心,心道是不二的,如果修行的人,没有这个认知的话,此人离道,离菩提八万四千里远。没错,道在哪里?在你的心,既然道、菩提涅槃就是你的心,怎能离开你的心,向外追求菩提,向外去找涅槃呢?分明是颠倒呀!所以千经万论,诸佛菩萨再三呼吁、再三叮咛,叮咛什么?叮咛你要回光返照,要照见你的本性,如此才是与道相应。

  有人修道都是心外求法求佛,心外求佛不对,心外求法更加离谱。因为心就是法,心就是道,有人向佛陀求感应来摸他的额头,这人头脑坏掉。求佛陀为他加持,这人头脑有问题。希望能看到莲花,看到佛陀放光,这些都与法不相应。所以真正入道的修行人,他是过来人,他知道「道不离心」,离开心并无道。所以自从我悟入心地法门,见性以后,我从来不曾心向外去追求一切万法,因为万法不离自性,心能生万法,大家了解吗?所以修道要记得回光返照,照见你的本性,这是当今之务。禅宗再怎么说,都没有离开一个大原则,你的心就是性,性就是佛,见性就是见到你的自性佛,重点在此。

  有一位宰相,问菩提达摩祖师:「你说见性,性在哪里?为何我见不到性呢?请大师指点迷津。」达摩祖师有善巧的方法,知道这位宰相学佛多年,道理也懂很多、听很多,研究很深,多言无益,不用讲那么多话,用动作度他开悟。他说:「宰相,麻烦你将我的鞋子拿来给我。」宰相很欢喜地跑去要将僧鞋拿来给达摩祖师,当他弯下腰要拿的时候,达摩祖师开口了:「宰相,鞋子且慢拿,麻烦你到花园,园里已经两天没浇水了,麻烦你帮我浇水好不好?」宰相拿了水桶和勺子正要接水的剎那,他叫他停下来:「宰相,不要紧,下午黄昏时会下雨不用浇水了,麻烦你,这大殿地上很脏,麻烦你帮我擦地板。」宰相心里很纳闷,心想:「奇怪!叫我做两三样工作,我都还没做,当下又叫我停下来,用意在哪里呀?」心里突然起了烦恼,心想:「不对!大师一定有他的用意,有他的动机,有他的用心呀!」他转烦恼为菩提,他想:「我问如何见性?性在哪里?」他突然想到,哦!当他弯下腰要拿水桶拖地的剎那,他悟到了,一语不发,向达摩祖师顶礼三拜,感恩的眼泪直流,真的见性了。他知道没有性的话,什么人可以去拿他的鞋子?没有性的存在,什么人能够拿水桶接水擦地板?我每天生活在性的当中却不见性,怪我无法见性,惭愧呀!现在,宰相才见性了,性在那边拿水桶,性在那边接水,性在那边擦地,性跑去要拿他的鞋子,没有性,身体如同尸体呀!没有性的话,哪里可以吃饭、说话、睡觉、运筹呢?达摩祖师很有善巧的智慧,不必多说话,用动作去点化使他悟性。

  所以佛经说懂得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里,行住坐卧都有办法悟他的性,在搬柴、运水之中见性,在吃饭、对答当中见性。因此见性之人,他本身的生活是正觉的生活,是没有染污的生活,是光明的生活,是自在的生活,远离得失取舍的生活,自性光明出离三界的生活,已经证成菩提的生活。

  

《见性成佛 第九天》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