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超越心灵之法宝▪P17

  ..续本文上一页他方世界的诸佛,我佛是站在自性的立场来说,阿弥陀佛……口口声声念阿弥陀佛,是你的自性在念自性佛呢?还是外在的佛在念你自己的心?或者自心在念他方诸佛?值得你思维与反省!

  

  我心感我佛,我佛即应我,我念阿弥陀佛,我发出阿弥陀佛的当下,我佛感应我,感应非先后,感应不是有前后,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马上反应,能念是我,所念也是我,能所是一体的,这样诸位明白吗?不是离开能念的我,另外有佛被我所念,因为能念所念不二。

  

  感应非先后,生佛同一体。生是众生,众生与佛没有两样,是迷悟染净的差别,离开众生并无佛,离佛并无众生,因为众生性与佛性皆同一性,离开众生性说另外有佛性,那就奇怪了,经典说无二之性名为佛性,佛性只有一个,当我念阿弥陀佛,若离开我的本性另外有佛性在念我自己之性,那就有问题了,所以烦恼性、菩提性、魔性、佛性、众生性,皆同一性,性无有二,迷悟、染净有别,悟名为佛,迷名为魔,染名为众生,净名为圣人,此皆不离此性呀!性无好坏,视你如何去用!如何运作!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若没有忘记,昨天我说过一句话:佛性作用为佛性,佛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诸位明白吗?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何必苦苦哀求阿弥陀佛度我,佛离我们八万四千里,你自己有个清净的自性,当你念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当下现前,何必离开你的自性苦苦哀求阿弥陀佛,这样有能念所念的对立,永远无法见性,永远无法破迷启悟,诸位明白吗?我天天感应,时时感应,分分感应,秒秒感应,诸位你们有感应吗?(大众掌声如雷),我的意思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他方世界确实是存在的,这里是站在自性的立场来说,显示自性、见自本性的独见、自决自了、自成佛道的见性功夫。

  

  诸位再听好,我演讲超越心灵的法宝,无非要让大家明心见性,见性起修,因修行而开悟证果,这是我为何要说超越心灵之法宝的动机和目的,这样诸位明白吗?明心见性,见性是什么?简单说佛性无形无相,非语言文字能形容,佛性在日常生中与我们来来去去,我们

  不能自觉,这是世间最遗憾的事。

  

  在此我引用唐朝怀让禅师参访六祖慧能大师的公案,怀让禅师怀着诚恳欢喜的心到六祖慧能大师面前,顶礼三拜后:

  

  六祖慧能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

  

  怀让禅师答:我从嵩山而来。

  

  六祖继续问他:是什么东西带你来的?

  

  怀让禅师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这句话很有学问,说它像一样东西就不中意了。意思是说佛性无从说起,非东西可比拟,甚深难思议,冷暖自知。

  

  这时六祖立刻问他一句话:还需要修证吗?其实六祖知道他已见性,内行人一听马上知道,说似一物即不中,此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语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最后无非导归见性。

  

  六祖说:还需要修证吗?

  

  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意思是说修证不能说没有,可是染污即不得。这是强而有力证实他自己已经见性,见性后才是大修特修的时候,无见性之人无从修起,你不相信吗?修行是必须的,要继续精进,但是不可污染,禅宗叫做保养圣胎,圣胎不是妈妈怀个公子,圣胎是保养我们清净的佛性不要亏损、不要染污,爱护我们的佛性如同手中的摩尼珠一般,保护得清清净净。

  

  六祖听了印证他说: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

  如是,吾亦如是。

  

  六祖说:对,就是如此,如此修就对了,诸佛菩萨会拥护你,你是真佛子,你

  是如此,我六祖亦复如是。

  

  怀让禅师听到六祖对他印证之后,豁然开悟,在六祖身边亲近十五年,后往南岳,大力阐扬禅宗,德高望重,行化四方,后人尊称大慧禅师。怀让禅师相当有智慧,善于引导人开悟证果,当时禅风盛行朝野上下,家喻户晓,所以唐朝时代是禅宗的黄金时代。

  

  自从这个公案出现后,宋朝、明朝、清朝,乃至民国修行的公案被搜集起来,阐扬天下。祖师说:行如何修?但莫染污自性,即是修行。修行不谈玄说妙,谈空说有,避免令人听得痛苦、听不懂,觉得高不可攀。他说:但莫染污自性,就是修行。所以善于保护自己的自性不造业,这是功夫。

  

  诸位菩萨,禅宗教我们要见性而后起修,不要染污自性,这就是刚才所说的保养圣胎。

  开悟圣僧又说:

  

  一念分别被云遮,

  圣凡本来共一家;

  随顺众生无罣碍,

  涅槃生死等空花。

  

  诸位听懂吗?一念分别被云遮,是指凡夫不起心动念便罢,所起之念无非是五欲六尘,一动念即将清净的自性遮蔽起来,如同太阳被乌云遮盖一般。圣人动念清净无染,如太阳,不被云遮,不染污,清净自在,凡夫

  不能如此,因为乌云遮日而不见日,就否认太阳的存在,这如同轮回生死、不见本性,于是否认本性的存在,这是不对的,如果说对,那么多少人修行明心见性、了生脱死、转凡入圣,这又如何解释?所以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你好好地修证,就有消息。

  

  所以说「一念分别被云遮,圣凡本来共一家。」圣人拥有佛性,凡夫也拥有佛性,本源佛性无有差异,如同一家人,后来为何变成两家,因为圣者已明心见性,而凡夫随意识妄想飘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分家。随顺众生无罣碍,是说会修行的人,即使处在五欲六尘一切名利现前时,依然心无罣碍,心不被好坏所迷惑染污,

  横自在,如流水一般,畅流自如。

  

  涅槃生死等空花,这句话更深入而谈,其实佛性不可得,佛性,说似一物即不中,无法用世间任何事物来比拟,三天演讲提到很多法语,无非要引导你见性,三天演讲提到很多法语,无非要引导你见性。涅槃,方便说是彼岸;生死,方便说是此岸,由此岸到彼岸,要透过修行的方法,

  然生死是假名安立,涅槃何尝不是假名安立,方便假设有涅槃、有彼岸,其实那有彼岸与此岸的对立,生死与涅槃亦复如是!

  

  真正悟性的人无性可见,证涅槃的人无涅槃可证,无涅槃可住;了生死,无生死可了,在这么不可思议当中又安住于涅槃,这样名之为涅槃,诸位明白吗?见性是自性自由自在的妙用,不染此,亦不染彼,这才是快乐自在逍遥的人。

  

  佛经云:佛性不住烦恼,不住菩提,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住无所住,无住而住。

  

  昨天有一位菩萨说师父讲得那么起劲,鼓掌都无法穿插,放心,我会留个空档让你尽兴的鼓掌。

  佛性者不住烦恼,诸位,这是指果地而言,烦恼就是心纳受一切外境,产生得失取舍,称心如意就欢喜,事与愿违就烦恼、忧愁。佛性不住烦恼,如果佛性住于烦恼,那就惨了,有人问什么?很简单,请问诸位,你曾有烦恼吗?如果佛性住于烦恼,那么你今日来听我讲经,听得笑哈哈,笑得肚皮酸,请问你两天前的烦恼如今何在?所以烦恼是生灭的,此心灭,彼心生,生生灭灭,生灭法那里能安住于佛性当中呢?这样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相对的,快乐心、欢喜心也是不可住,我在国父纪念

  演讲三天,大家听的非常法喜,但是欢喜也是缘生缘灭,如果佛性住于欢喜,我说你惨了,有人问为什么?欢喜总比苦恼来得好吧,言未必如此,痛苦不可住,快乐亦不可住,一直快乐也未必是好,快乐时一直在笑,心安住于快乐之境,会被当做龙发堂刚出来的,依然被顺境所故。

  

  快乐是缘起,痛苦也是缘起,不常在的,是无常的,所以佛经说:佛性不住烦恼,佛性不住菩提。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也是假名安立,不是真菩提可住可得。

  

  有一次有人问开悟圣说:请问师父您已证得阿罗汉果,开悟证果后,涅槃是如何一番?

  他说:我应该把我的嘴把挂在墙壁上。因为涅槃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圣境无止尽,不可思议的存在与清净,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其真正圣境比言喻还深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开悟后无法言说,但不假藉语言文字的 衬托,开悟的意境是显露不出来的,所以佛说:

  

  因言显道,

  道显遣言,

  言若不遣,

  因言障道。

  

  诸位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佛性不住生死,对凡夫而言,有生死轮回,说佛性安住生死轮回,也对,不安住于生死轮回也对,只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讲,在因地或果地、迷或悟,而有差别;悟的人,正面说也对,反面说也对;迷妄的人,这这样说不对,那么说也不对,总而言之,佛性不住生死,如果住生死,那我们不必修行了,因为永远不会开悟证果,永远没有涅槃可得,所以说佛性不住生死,佛性亦不住涅槃,方便假名有涅槃,为倒驾慈航之诸佛菩萨已开悟证果,与涅槃相应,但

  不住涅槃,从空出假,在现像界无尽的度化众生,悲度众生出三界。

  

  倒驾慈航,观世音菩萨典型人物,在经典记载,观世音菩萨「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已成佛无量劫,他怜悯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大慈悲心流露,示现菩萨身份,倒驾慈航,运载娑婆世界的众生,使其一一出离生死,到开悟证果的彼岸,这样叫做不住涅槃。后面说,住无所住,有可住者,非佛性所住,但也不是无佛性可住,这已超越语言文字不可思议的存在,说佛性遍满虚空,住虚空吗?也未必正确,这很微妙的。

  

  佛怕众生执着,所以边说边扫,众生以为佛性可住,但佛说佛性不可住,佛又怕众生执着佛性不可住,故说佛性住无所住,佛性住与不住,皆偏失一端,不合中道义,道理在此。众生容易执着,佛说诸法空性,众生便执着空,故佛说:空空。众生又执着空空,故佛说空空空,我曾看过经典有四个空字,空空空空,无非是为迷妄的人而说,了解的人一个空字,就能悟入,不悟的人,那怕四空、八空,依然不够,迷者仍是迷者,诸位明白吗?(掌声如雷)

  

  我们这三天演讲超越心灵之法宝,第一天教导诸位正见佛性的可贵,不要落入断灭的思想。第二天教导大家要明心见性,见性起修,最后宗旨是让我们证成无上菩提,若如此行,可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开悟证果涅槃的彼岸。第三天教导诸位如何明心见性,及正见实相义谛,并启示成佛亦须倒驾慈航,普度群迷。诸位菩萨明白吗?(大众掌声如雷)

  

  非常感谢从台北的闻法四众,三天不间断地拥挤在此听闻佛法,我讲经说法一向的原则是,到当地说法,尽量让当地的市民都有机会闻法。我这次到台北讲经,并没有邀请别县市的任何游览车与居民,全是台北市民,这无非是爱护大台北的市民,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听闻佛法,不然闻法的旋风人潮多,台北市民会挤不进来的,很感谢每日五千余位闻法大众,亲听法音,祈望诸位,早日明心见性,得证菩提,圆满佛道。(大众掌声如雷)

  

  诸位菩萨!三天的弘法大会已圆满结束,作功德回向,大家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三天弘法圆满──

  

  

  

  

  

《超越心灵之法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