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超尘法语▪P4

  ..续本文上一页上九地,皆贪着境界, 不肯离去,所以称为地。 又因为是从有漏业因所得来的果报, 所以又名九有,兹列表如左:

  

  

  

  饮酒十过,何等为十?

  一、颜色恶。

  二、下劣。

  三、眼视不明。

  四、现瞋恚相。

  五、坏田业资生。

  六、致疾痛。

  七、益斗讼。

  八、恶名流布。

  九、智慧减少。

  十、命终堕恶道。

  

  速断烦恼而证佛果者, 称之为智增菩萨。 不断烦恼而永利众生, 称之为悲增菩萨。

  

  六度法门, 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到涅槃安乐彼岸。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智慧。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 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度懈怠, 禅定能度散乱,智慧能度愚痴, 兹列表说如左:

  

  

  

  四种涅槃:

  一、 有余依涅槃。

  二、 无余依涅槃。

  三、 无住处涅槃。

  四、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修学佛应亲近善知识, 四分律说有五种阿阇黎, 何等为五?

  一、剃度。

  二、授法。

  三、教授。

  四、授经。

  五、依止。

  

  所谓阿阇黎: 即是轨范弟子正行, 能教弟子法式之意。

  

  人生七十古来稀, 先除年少后除老, 中间光阴不多时, 又有炎凉与烦恼。

  

  身为众苦之本, 祸患之元; 天下之苦, 莫过有身, 饥渴寒热, 瞋恚惊怖, 色欲怨祸, 皆由于身。

  

  日落西山暮鼓催, 裟婆八苦实堪悲! 世出世间思惟遍, 不念弥陀更念谁?

  

  山中方七日, 世上几千年。

  

  生病死生谁替我, 酸咸苦辣自承先。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大的债物是感觉债。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人生最可哀的是嫉妒。

  

  人生最上乘的境界是成佛。

  

  成功立业之道有四项,何等为四?

  一、 要立定志向,坚定目标。

  二、 要充实学问,修养品德。

  三、 要胸怀宽大,气度恢宏。

  四、 要锻炼体魄,健全身心。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缺欠是悲智。

  

  慈悲就是感情的净化而来,已达到无我大公无私的境界。

  

  慈悲是智慧之用, 智慧是慈悲之体, 体用不一不异。

  

  智慧如一把无形的利剑, 能破一切烦恼, 速证菩提故。

  

  慈悲是横跨三际, 不受时空所束缚, 纵跃大千无碍故。

  

  学佛最终目的在于成就佛道。

  

  成佛首先要行菩萨道, 行菩萨道应先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 名为菩萨。

  

  菩提心内容赅摄信愿、 慈悲、 智慧三要件。

  

  大智、 大悲、 大行、 大愿之圆满成就, 当下即是佛道圆满具足也。

  

  世间觉悟, 世间是菩提; 菩提不觉, 菩提是世间; 世间与菩提是迷与悟之别也。

  

  觉悟诸法真相是圣人, 迷惑诸法真相是凡夫。

  

  明心见性出三界, 福慧圆满, 光明无等伦; 昧于自性沉沦诸趣, 改头换面, 被毛戴角, 因果平等。

  

  凡夫众生不归依三宝, 如同水中的浮萍,无依无靠, 随波逐浪,漂来漂去, 无有定处;又如孤儿, 无有父母可依怙,浪迹天涯, 无人扶助,甚为可怜, 名为凡夫。

  

  无情得解脱,有情得生死; 无情已与空相应,与涅槃相应, 不染尘生心,当下证入圣境; 有情有我见, 与五欲六尘相结合, 故结下生死因,致使流浪轮回, 终无止息。

  

  深入三藏, 发菩提心, 智慧如海, 自度度人, 同登正觉。

  

  若有人过, 自解知非, 改恶行善, 罪自消灭, 如病得汗, 渐有痊损耳。

  

  人随情欲求于声名, 声名显著, 身已故矣! 贪世常名而不学道, 枉功劳形。

  

  天神献玉女于佛, 欲坏佛意, 佛言: 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问道意, 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夫为道者, 如被干草, 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 必当远之。

  

  阿赖耶识只不过是一个蓄存单位而已! 也是一处调度中心, 发送指挥部。

  

  前七识心和心所有法, 造一切业之业种子, 以及名言和习惯种子, 皆为阿赖耶识所收集, 这些被收集之种子为因, 后遇到众缘会合时, 即能生果。 所以说:第八识是人类生命本体也。

  

  二乘有眼不见舍那身, 有耳不闻圆顿教。

  

  自性迷之者, 永劫沉沦; 悟之者, 当处解脱。

  

  剃度法语: 金刀剃下娘生发, 除□尘劳不净身; 圆顶方袍僧相现, 法王座下又添孙。

  

  欲见佛性证大涅槃, 必须深心修持净戒。

  

  若有众生出佛身血, 毁谤三宝, 不敬尊经, 亦当堕于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 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侵损常住, 玷污僧尼, 或伽蓝内恣行淫欲, 或杀或害, 如是等辈, 当堕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 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伪作沙门, 心非沙门,破用常住, 欺诳白衣,违背戒律, 种种造恶,如是等辈, 当堕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 谷米、饮食、衣服, 乃至一物不与取者, 当堕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 求出无期。

  

  若有众生, 不孝父母, 或至杀害, 当堕无间地狱, 千万亿劫, 求出无期。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 性识无定,恶习结业, 善习结果。 为善为恶,逐境而生, 轮转五道,暂无休息, 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业力甚大,能敌须弥, 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是故众生莫轻小恶, 以为无罪,死后有报, 纤毫受之。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 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阎浮众生,举心动念, 无非是罪,脱获善利, 多退初心,若遇恶缘, 念念增益。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 慎勿杀害,及造恶缘, 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 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 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假使来世或现在生, 得获圣分,生人天中, 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 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 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 在生未曾有多少善根,各据本业, 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 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 更附少物,以是之故, 转复困重。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 多造众罪,命终之后, 眷属大小,为造福利, 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

  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 闻健自修,分分已获。

  

  亡者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 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 未测之间,千万愁苦, 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 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 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

  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 无解脱日: 若是五无间罪, 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 亦有百千恶鬼神, 或变作父母, 乃至诸眷属, 引接亡人,令落恶道, 何况本造恶者。

  

  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 神识惛昧,不辨善恶, 乃至眼耳更无见闻, 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 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 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 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一切众生临命终时, 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 能除五无间杀害之罪, 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 寻即解脱。

  

  若有临命终人, 家中眷属, 乃至一人, 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 是命终人, 除五无间罪, 余业报等悉得消灭。

  

  众生自称自念佛号, 获福无量, 灭无量罪。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佛本为凡夫说法, 不为佛说法。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二乘人,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一念心具足三义:

  一、心体(体) — 诸佛与众生共一心源。

  二、心量(相) —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三、心具(用) — 一念心具足十法界。

  

  禅性无住, 离「住禅寂」; 禅性无生, 离「生禅想」; 心如虚空, 亦无虚空之量。

  

  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 如是十八界, 皆从自性起用,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起十八正。 若恶用即众生用; 善用即佛用。

  

  一切尘劳爱欲境界, 自性皆不染着, 名众中尊。

  

  念念无邪见, 以无邪见故, 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 名离欲尊。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我心自有佛, 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 何处求真佛? 汝等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

  

  一念相应一念佛, 念念相应念念佛。

  

  一切众生,自敝光明, 贪爱尘境,外缘内扰, 甘受驱驰; 便劳世尊,从三昧起, 种种苦口,劝令寝息; 莫向外求,与佛无二。

  

  汝但心如虚空, 不着空见; 应用无碍, 动静无心, 凡圣情忘, 能所俱泯; 性相如如, 无不定时也。

  

  佛法有三种慈悲: 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

  

  所谓众生缘慈悲者: 是对一切众生都视同父母兄妹眷属, 常起与乐拔苦之心, 这是凡夫与未断烦恼的有学人所起的慈悲。

  

  所谓法缘慈悲者: 是已破我相,对众生随力随意拔苦与乐, 这是已断烦恼达于法空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

  

  所谓无缘慈悲者: 是心无分别,普救一切, 不但对一切人类拔苦与乐, 扩展至一切有情动物, 总摄六道众生在内, 皆起怜愍爱护之心, 这是诸佛所独有的慈悲。

  

  佛之三身: 清净法身,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三即一,一即三也。

  

  

  

《超尘法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宇宙万有本体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