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诸禽兽无相异也。」这并不是佛在骂人,没有惭愧根本就不配为人;你若畏三涂苦,受戒就会守戒。若胆大妄为的人,受戒犯了戒还无所谓的狂言:「我今天吃了它,它转世吃我就是了!」这种人不可与言,对他还有什么话说呢?说了也是多余的。所谓佛法虽广大慈悲,难度不信之人啊!天雨普润,亦难活无根草木呢!
◎以五戒补助国法
杀、盗、淫、妄是根本戒,所谓根本戒,就是不论你有没有受戒,即使是世间没学佛的凡夫俗子,只要一犯都要受果报的。现在人对犯法都见怪不怪,趋于下流了;所以佛法的五戒,于国家社会有莫大的补助--补助法律之不足、补助社会伦常之振兴。法律是犯了法才判罪,佛法是制止人心于未犯,使人心不敢有恶念,更不敢做坏事。
◎毁戒鬼神扫足迹
如果毁犯戒律,不仅人看不起你、连鬼神都对你不屑,甚至拿着扫把在后面扫你的足迹;惟恐你一身的污染,弄脏了三宝地啊!要是戒清净,人鬼神祇都向你顶礼呢!
◎成佛根基守五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皆以五戒为根本。能把五戒守好,可保持人身绝不堕落三涂;人的资格有了,那学佛就容易,成佛的根基已经有了。
◎以身作则度众生
佛弟子学佛陀嘛!就要守戒使自己的行为好,有了好榜样才能化度众生;否则别人看到你犯戒:「哦!亏你还是个佛教徒!做的事还没我们未信佛的人好。」这样能化度人来信佛吗?只要我们戒净、行为好,众生自会来共修。
◎没有受戒也要守
一般人有错误的观念:「我没有受戒,犯戒没关系。」五戒之中杀、盗、淫、妄是根本戒,不管受不受,犯了都是有罪的;好象国家法律即使你不懂,犯了也是要受法律制裁。人未受戒,造杀、盗、淫、妄就无罪吗?只有邪魔敢瞎说!愚昧因果敢不信!唉!可怜邪魔、愚人何日觉悟?
◎持戒守法好国民
不要怕守戒苦,持戒守法的人最快乐呢!就像受了五戒,首先你不会害人了;身不造杀、盗、淫,口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只会说好话,心也只是想好事。你看!这个「戒」好不好呢?我们守了戒,以后都是社会上的治安者,最起码是国民的一个好模范啊!你该明白了吧!
◎心空清净依戒行
你能依戒而行,心就清净。清净心就是空,心空无染才清净!没有了贪瞋痴、杀盗淫,也没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这就真像人了,没有这些你就是好人,有福啦!
◎念佛持戒必生西做为一位佛弟子总要守五戒!守五戒就是守身、口二业,只要你身、口能合乎轨道、不犯戒,那意业上的散乱就好象是小风浪一样,没关系;菩萨戒才谈到意业净。可是如果心动大瞋恨,来个口谤佛、谤法、谤僧、障人道业,一语出口又似万刃插心般的伤人,这些恶口罪业有时比用刀杀人还要厉害;要是身再造杀、盗、淫等罪,那就好象海上刮了十级大风浪一样,这样航行船只那能不翻沉呢?所以大家要多念佛,保持身、口清净,不造恶业。再要念佛持戒、持戒念佛,保持心清净,必定万人修万人去佛国。
◎生西方的挂号信
念佛就能生西方,为何还要持戒?这有个比喻,就像我们寄一封平信,还不是一样送达收信的人?但加个挂号就更稳妥。念佛是能生西方,加上守戒的功德,生西方更稳妥喔!当心!念佛不守戒,恐亦难生西;守戒不念佛,戒亦难持呀!当知:持戒要念佛,念佛要持戒,决定往生。
◎持戒念佛两相济修行以念佛为稳妥,念佛的原理、原则就包括持戒在里头。戒是三世诸佛因地的修行;果上的度他,戒是本迹。持戒念佛二法相济,戒才圆满无亏;其实,单凭戒功德生西方绰绰有余了,何况再加之念佛,那生西方决定品位高。
◎守好五戒学菩萨
五戒守好了,修菩萨道才有基础;五戒不守好,就没有学菩萨的基础。将相本无种,人人当自强!受了五戒以后,要更上一层受菩萨戒,菩萨戒才是成佛的大乘法宝。
◎发大心受菩萨戒
有人觉得只要受五戒就好了,一听到受菩萨戒,心里就畏惧:「我是凡夫嘛!怎能受菩萨戒?」佛法讲万法唯心,只要大心一发:「我的心与佛平等平等,佛能做到,我也要做到!」这样凡情就能革除,自然能担当受菩萨戒;若不发心,何日解脱?平时为人处事,固然不可自高自大,但学佛就要发愤向上,若不向上精进,那是慢性自杀呢!
◎离苦得乐无价宝
诸位来山求戒,这个戒体是无价之宝,非世间金钱所能比。世间之宝得而有失,无法令你究竟安乐,往往还带来灾祸;戒体之宝,只要你尽形寿恭敬奉行则永不灭失,能令你究竟离苦、彻底得乐,有利无弊,这才是真正无价之宝。此宝唯独佛家有,伸出戒手向佛海求,保证满载而归。
◎守菩萨戒圆佛道
依人的根性不同而有不同层次的戒:有声闻戒、菩萨戒。声闻戒守好,生死可了;菩萨戒守好,就真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菩萨戒彻底圆满,就是无上佛道圆证。
◎三聚净戒圆成佛
戒有三种含义:一、摄律仪戒,是无恶而不断。二、摄善法戒,是无善而不修。三、饶益有情戒,是无生而不度。戒的内容可说包括一切佛法。为什么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呢?诸恶你不断清净,众苦就受不完;诸善你不修到底,福慧就不圆满;众生你不度,就没有佛的大悲心。什么是佛?大悲心就是佛,大悲心就是要令众生离苦得乐。三聚净戒圆成,自然晋升佛果菩提。
◎犯戒比不受戒好
虽受了戒犯戒有罪过,但守戒的功德还是在;待犯戒堕地狱的恶报受尽了,便能承往昔守戒的功德得解脱。如果怕犯戒而不敢受戒,就永远不能解脱。佛世就有比丘尼前世犯戒,苦报受尽出地狱,今世再受戒修行而证罗汉果呢!
◎胆大受戒胆小守
我们受戒时要胆大、不要怕;一受戒后胆就要小,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好好守住戒法不可犯!
◎满分诚敬上品戒
所谓「一分诚敬,一分感应」,受戒时能发满分的诚敬心,就能得圆满的感应而得到上品戒体。有上品戒体的功德,戒才能持得好,即使临恶劣的环境,仗着戒功德就可化解而不犯。所谓的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并非佛陀有差别心,这完全是自己的发心。你有满分的诚敬心,就能得到上品;如果诚敬度不够,那就是中、下品。希望你们能发向上心,得如来上品清净戒,生西方亦是上品。
◎饭食之间不忘道
我们佛家吃饭要食存五观,不要心想着这菜好吃或者没有味,那是犯戒的!要食存五观、心中念佛。恐怕你们功夫打失,我们还放佛号录音带,帮助你们一面吃一面念佛,饭食之间都不要忘了道心。道心与吃饭一样重要,不吃饭则色身难活,不念佛则法身难恢复无量光寿啊!
◎和柔尊他好守戒
我们的本性与佛平等无二,我们不但要尊贵自己,也要尊贵他人。尊贵自己是要放在心里,对外面一切人事则要和柔,这样受戒行道才能离无谓的烦恼,才不容易犯斗争戒。愚蠢苦恼人犯的毛病,多是自大看不起对方,这是最令人反感的;让人对我们的行为反感,这是最吃亏的地方。所以佛陀教我们处事要忍让,对人多尊敬,这不单于己有好处,同时与人结善缘,成就未来的菩提道而圆成佛果。和柔尊他就有这样广大的利益,我慢贡高将是自害。
《灵岩甘灵第一集 伍、持守净戒》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