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7、10–11)编辑组▪P3

  ..续本文上一页杀这些种种苦。怎么样解脱呢?释迦世尊为太子的时候,为了解脱苦,虽然他富有四海、贵为九五之尊,但什么王位、娇妻美妾,一切都放下,因为他知道这是苦的根源。放下,心就安静自在,但并不是马上就得到圆满解脱了,放下后还要起修。

  

  怎么修法呢?昨天晚上告诉诸位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了脱苦的根源,了脱苦还要众善奉行才能得真实之乐。佛家不是解脱苦了就不求乐,还是要求乐。求什么乐?求真真实实、清净自在、解脱之乐。佛法叫人不要受冤枉苦,苦是能解脱,不是不能解脱的。怎么解脱?缘生法嘛!苦是你自己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你自己来消除。

  

  三、出世自修为度他

  

  不懂佛法,或初闻法的人,往往认为:「佛家这么悲观、消极。」这点你以凡情乍看,佛法好象是悲观、消极,其实佛法是最有希望、最为积极的。佛法教导我们要如何解除悲观与消极,使能达到真实、究竟之快乐。这正是释迦世尊虽生国王之家,还能看破、放下,半夜逾城到雪山修道,道业成就了,回归到人间说法、广度众生的原因。这不容易的!说来容易,看破就难喔!他就能够看破、真的能放下。若非大丈夫,于此怎能突破?从上古到现今有几位能同释尊一样?

  

  在山中苦修,是不是也在山中说法度众生呢?不是的,一定要到人间。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也是指菩萨化度不能离开人间。但不要忘记了:我们释迦世尊为什么要离皇宫到雪山修苦行,为什么不在皇宫修行呢?这就应该要知道:「佛法在深山,不离深山觉;离山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山中自修是一种准备,为了自己解脱苦,还为解除一切众生苦作准备。自苦不先解脱,如何解除众生苦呢?这种层次,你不可颠倒,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犹如我们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到博士,自己不求学、学业不完成,将来如何替国家、人民做大事呢?这方面还是要积极、精进喔!为什么要积极、精进?为了解除我们的苦难;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出世、为什么要说法度众生的目的。佛陀度众生不但要解除众生的苦,还要令众生得到无上清净之乐、平等之乐,无有高下。有高下就是不平等的苦了。

  

  诸位!你们往昔之中曾在佛前听闻过般若,了解诸法「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了解性空,一切要看破放下;了解缘起,即刻就要精进修佛道。以无我无人之心修佛道,就能圆成佛果。那么若用有我有人之心修一切善法又如何呢?那是人天的福报,不会感应成佛之果。于此应知。

  

  四、释尊示现深山修

  

  佛法广大,慈悲无量、方便无尽。什么方便?像佛陀本身,他在皇宫也能修道,不一定要到深山的;但是为了广大的众生,所以示现这样。要知道,因为「富贵学道难」,一个被富贵所迷的人,要他学道真不是那么简单。所以释迦世尊要舍,舍了才没有障碍,舍得清清净净的,到雪山学道,道业完成,然后教化世界,安乐一切众生;更进一步教人出世间,得究竟安乐。

  

  世尊如果做大皇帝,那就是转轮王,行五戒十善教化众生。五戒十善的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众苦充满,即使生到天上,还是要轮回、要堕落,那样仍不能解脱彻底之苦。佛陀有大智慧,不做这种愚蠢的事。所以世尊把最高的王位舍掉,这也是在唱戏、演戏,做给人看,希望后人照他这样子做。

  

  现在一般居士常会说:「我们在家学道也可以,不必出家。」原则上当然是可以。佛陀时代就有一位维摩诘居士,他在家修行没有妨碍。所谓:「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虽是居士,他家中就等于是寺院,他本身就等于是出家人,守出家人的戒行。你真能守出家人的戒律吗?

  

  就像鸭子在水中优哉游哉、遍身不沾一滴水;如果是鸡,看鸭子在水里很好玩,也想要下水游一游,一下水就淹死了,没有浮水之力嘛!真正上等上根的人,在欲而修行,好象莲花在污泥而不染,这当然是最高贵的,但要看你是不是那种根性。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这地方不是可以夸口的,切忌狂妄。

  

  五、大心菩萨救苦难

  

  照以上所讲,要道业成就才能担负如来家业、度众生;若道业不成就,我们世界现前的苦难,谁来解脱呢?我在开头就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国土,是我们真正的故乡,我们应该求生西方。如果我们都生到西方去,那这世界的苦又是谁来救?这倒也不必杞人忧天,我刚才说过:诸佛大慈悲,方便无量,因为还有一种叫「大心凡夫」的人,他们能胜任发大心行菩提道。

  

  什么叫做大心凡夫呢?这在社会各阶层都有,他虽然是个凡夫,但往昔之中曾在佛陀座下听经、闻法、布施、持戒,与众生结缘;不过修得还不够,叫他成佛做不到,叫他成罗汉、声闻也做不到。可是他有善根福德因缘,发了大心,在凡夫界中能克服自己来利益他人,甚至舍生命;到了某一时候,也能为国家、为人民大义灭亲、利益天下,这在世出世间都有斯人。

  

  愈是在苦难之中,愈有像这类大心凡夫菩萨的人。如果没有这些大心凡夫菩萨,也不要怕!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随时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度之。需要怎么样解脱苦,观世音菩萨就化现各类有情无情来度化,所以不必多担心此事,最重要的是我们真能自修方可利益他人。

  

  佛法不可思议,不要以凡情、凡心、凡眼来看佛法。你用小智、小慧、小聪明,人间的凡情之事都看不透了,何能看到出世之功德?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我相信凡是来参加这个法会的人,都是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前而种善根,早于无量诸佛之前而种善根,才能闻到这个法;大家都有甚深的智慧,才能分明前后层次、分明何者为急务,从速先办妥当。

  

  六、生西留学再度众

  

  我们讲孺慕故乡,最后的目的是要求生西方,这并非叫你今天念佛,明天就生西方。你生不了啊!菩萨戒经告诉我们:「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是要你现在先好好修一切难行苦行,积聚功德消罪业,希望修行没有障碍,仰求阿弥陀佛大慈悲,于临命终时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不受人间苦报障碍,才能安然进修,早成佛道,圆满度生大事。

  

  求生西方并不是逃脱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等于是留学一样。好象到美国留学,因为他们是先进国家,设备好,学习方便;并不是去享受,是到那里学本事,再回国服务,为同胞效劳。一个人若不读书、没学问,怎么会做事?没智慧嘛!知难行易,这是国父说的;知是最难的。身为佛弟子若不修行,没有佛陀殊胜的功德,没有道德学问,如何度众生?所以求生西方是去那里学习––学习智慧、培养福德,道业成就了,就可以于十方法界广度众生。如是自修与利他,何者得益大、何者最稳妥,当深谛观,善为选择。

  

  你若是大心凡夫,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愿意到最苦的地狱去度众生,愿做菩萨,等待众生度尽才成佛,这种大愿值得我们敬佩赞扬,但是福慧浅的凡夫不易学习。

  

  大心凡夫有福慧、有善根,「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留在这个世界,虽是凡夫,但「心即佛,佛即心」,大心一发,本性就有力量,可勉力度众生。

  

  如果你像我这种根性,在这个世界既不能住持佛法,又不能替佛宣扬广度众生,那还是求生西方好。怎么说呢?等我生到西方,「六通自在」,那时再回来度众生,力量当然就大了。就像做生意,本钱愈大,当然赚的利润愈多,小本钱能赚几个钱?这也是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之所以要求生西方之原因––为圆成佛道好利益众生。有人认为念佛、生西不好,那文殊、普贤也错了吗?

  

  地藏王菩萨以菩萨身来度众生,可是一切智成就如来,他要成佛才度众生。各有智慧、各有悲心,发心各有不同,度不同的众生,各有因缘啊!

  

  七、辨识邪师莫入魔

  

  刚才说到神通,现在一般的外道都说他们得到什么通、什么通的。胡说八道!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佛法重不重通?也是注重!舍利弗曾请问佛:「世尊啊!我们发大心度众生,如果没有神通,可不可以度众生呢?」佛陀斩钉截铁的回答:「六通自在度生尚且不易,何况无乎?」没有六通,你怎么度众生?

  

  但如何才能有神通呢?佛家讲修戒定慧道业成就,不受生死轮回之苦,解脱了,自然就有六通。也就是一定要证阿罗汉果,生死已了,才六通自在;初果、二果、三果都还不行。怎么证明他生死已了呢?三毒已断,不会造杀盗淫。不但被骂不回口、打也不回手,就是要杀他,也不会为了自卫而杀人。没有瞋心,即使毒蛇、老虎咬他,也不会受毒,心中没有毒嘛!好象一位平平静静的人,心中没有火气,你骂他或打他,他也不会怎样嘛!这道理不是很明显的吗?此外金银名利到他身边,好象鸭子下河水不沾身一样;也无有男女情爱,这一切都没有了。凡情尽了,一切自在无碍了嘛!学佛到此,你才真知学佛好,你才真快乐呢!

  

  现在有些人道业未成,说自己有神通,什么通?骗鬼啊!世间一般外道、三教九流,他们如何骗人,我们不要理他,理不了那么多。但有些是披了袈裟的出家人,也说他有什么通,看到人就说:「我知道你前世是什么。」你有宿命通吗?没宿命通怎么知道别人前世是什么?怎知道他从那里来的?有宿命通才知道这些啊!你不能骗人吧!你说他人的前世是什么,你用什么证明?那我也可以说你的前世是什么;大家都胡说一通,可以吗?不可以啊!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所以我们在社会固然要戴眼镜识人,学佛法求道也要戴眼…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7、10–11)编辑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