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P3

  ..續本文上一頁殺這些種種苦。怎麼樣解脫呢?釋迦世尊爲太子的時候,爲了解脫苦,雖然他富有四海、貴爲九五之尊,但什麼王位、嬌妻美妾,一切都放下,因爲他知道這是苦的根源。放下,心就安靜自在,但並不是馬上就得到圓滿解脫了,放下後還要起修。

  

  怎麼修法呢?昨天晚上告訴諸位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諸惡莫作是了脫苦的根源,了脫苦還要衆善奉行才能得真實之樂。佛家不是解脫苦了就不求樂,還是要求樂。求什麼樂?求真真實實、清淨自在、解脫之樂。佛法叫人不要受冤枉苦,苦是能解脫,不是不能解脫的。怎麼解脫?緣生法嘛!苦是你自己造的,「解鈴還須系鈴人」,還是要你自己來消除。

  

  叁、出世自修爲度他

  

  不懂佛法,或初聞法的人,往往認爲:「佛家這麼悲觀、消極。」這點你以凡情乍看,佛法好象是悲觀、消極,其實佛法是最有希望、最爲積極的。佛法教導我們要如何解除悲觀與消極,使能達到真實、究竟之快樂。這正是釋迦世尊雖生國王之家,還能看破、放下,半夜逾城到雪山修道,道業成就了,回歸到人間說法、廣度衆生的原因。這不容易的!說來容易,看破就難喔!他就能夠看破、真的能放下。若非大丈夫,于此怎能突破?從上古到現今有幾位能同釋尊一樣?

  

  在山中苦修,是不是也在山中說法度衆生呢?不是的,一定要到人間。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也是指菩薩化度不能離開人間。但不要忘記了:我們釋迦世尊爲什麼要離皇宮到雪山修苦行,爲什麼不在皇宮修行呢?這就應該要知道:「佛法在深山,不離深山覺;離山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山中自修是一種准備,爲了自己解脫苦,還爲解除一切衆生苦作准備。自苦不先解脫,如何解除衆生苦呢?這種層次,你不可顛倒,所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猶如我們人生,從小學、中學、大學,乃至到博士,自己不求學、學業不完成,將來如何替國家、人民做大事呢?這方面還是要積極、精進喔!爲什麼要積極、精進?爲了解除我們的苦難;這就是佛陀爲什麼要出世、爲什麼要說法度衆生的目的。佛陀度衆生不但要解除衆生的苦,還要令衆生得到無上清淨之樂、平等之樂,無有高下。有高下就是不平等的苦了。

  

  諸位!你們往昔之中曾在佛前聽聞過般若,了解諸法「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了解性空,一切要看破放下;了解緣起,即刻就要精進修佛道。以無我無人之心修佛道,就能圓成佛果。那麼若用有我有人之心修一切善法又如何呢?那是人天的福報,不會感應成佛之果。于此應知。

  

  四、釋尊示現深山修

  

  佛法廣大,慈悲無量、方便無盡。什麼方便?像佛陀本身,他在皇宮也能修道,不一定要到深山的;但是爲了廣大的衆生,所以示現這樣。要知道,因爲「富貴學道難」,一個被富貴所迷的人,要他學道真不是那麼簡單。所以釋迦世尊要舍,舍了才沒有障礙,舍得清清淨淨的,到雪山學道,道業完成,然後教化世界,安樂一切衆生;更進一步教人出世間,得究竟安樂。

  

  世尊如果做大皇帝,那就是轉輪王,行五戒十善教化衆生。五戒十善的果報還是在叁界之內,衆苦充滿,即使生到天上,還是要輪回、要墮落,那樣仍不能解脫徹底之苦。佛陀有大智慧,不做這種愚蠢的事。所以世尊把最高的王位舍掉,這也是在唱戲、演戲,做給人看,希望後人照他這樣子做。

  

  現在一般居士常會說:「我們在家學道也可以,不必出家。」原則上當然是可以。佛陀時代就有一位維摩诘居士,他在家修行沒有妨礙。所謂:「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爲白衣,奉持沙門戒法。」雖是居士,他家中就等于是寺院,他本身就等于是出家人,守出家人的戒行。你真能守出家人的戒律嗎?

  

  就像鴨子在水中優哉遊哉、遍身不沾一滴水;如果是雞,看鴨子在水裏很好玩,也想要下水遊一遊,一下水就淹死了,沒有浮水之力嘛!真正上等上根的人,在欲而修行,好象蓮花在汙泥而不染,這當然是最高貴的,但要看你是不是那種根性。有道無道自己知道,這地方不是可以誇口的,切忌狂妄。

  

  五、大心菩薩救苦難

  

  照以上所講,要道業成就才能擔負如來家業、度衆生;若道業不成就,我們世界現前的苦難,誰來解脫呢?我在開頭就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是我們真正的故鄉,我們應該求生西方。如果我們都生到西方去,那這世界的苦又是誰來救?這倒也不必杞人憂天,我剛才說過:諸佛大慈悲,方便無量,因爲還有一種叫「大心凡夫」的人,他們能勝任發大心行菩提道。

  

  什麼叫做大心凡夫呢?這在社會各階層都有,他雖然是個凡夫,但往昔之中曾在佛陀座下聽經、聞法、布施、持戒,與衆生結緣;不過修得還不夠,叫他成佛做不到,叫他成羅漢、聲聞也做不到。可是他有善根福德因緣,發了大心,在凡夫界中能克服自己來利益他人,甚至舍生命;到了某一時候,也能爲國家、爲人民大義滅親、利益天下,這在世出世間都有斯人。

  

  愈是在苦難之中,愈有像這類大心凡夫菩薩的人。如果沒有這些大心凡夫菩薩,也不要怕!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隨時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度之。需要怎麼樣解脫苦,觀世音菩薩就化現各類有情無情來度化,所以不必多擔心此事,最重要的是我們真能自修方可利益他人。

  

  佛法不可思議,不要以凡情、凡心、凡眼來看佛法。你用小智、小慧、小聰明,人間的凡情之事都看不透了,何能看到出世之功德?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我相信凡是來參加這個法會的人,都是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前而種善根,早于無量諸佛之前而種善根,才能聞到這個法;大家都有甚深的智慧,才能分明前後層次、分明何者爲急務,從速先辦妥當。

  

  六、生西留學再度衆

  

  我們講孺慕故鄉,最後的目的是要求生西方,這並非叫你今天念佛,明天就生西方。你生不了啊!菩薩戒經告訴我們:「滅壽取證者,亦非下種處。」是要你現在先好好修一切難行苦行,積聚功德消罪業,希望修行沒有障礙,仰求阿彌陀佛大慈悲,于臨命終時接引你到極樂世界,不受人間苦報障礙,才能安然進修,早成佛道,圓滿度生大事。

  

  求生西方並不是逃脫苦,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等于是留學一樣。好象到美國留學,因爲他們是先進國家,設備好,學習方便;並不是去享受,是到那裏學本事,再回國服務,爲同胞效勞。一個人若不讀書、沒學問,怎麼會做事?沒智慧嘛!知難行易,這是國父說的;知是最難的。身爲佛弟子若不修行,沒有佛陀殊勝的功德,沒有道德學問,如何度衆生?所以求生西方是去那裏學習––學習智慧、培養福德,道業成就了,就可以于十方法界廣度衆生。如是自修與利他,何者得益大、何者最穩妥,當深谛觀,善爲選擇。

  

  你若是大心凡夫,像地藏王菩薩一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願意到最苦的地獄去度衆生,願做菩薩,等待衆生度盡才成佛,這種大願值得我們敬佩贊揚,但是福慧淺的凡夫不易學習。

  

  大心凡夫有福慧、有善根,「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而留在這個世界,雖是凡夫,但「心即佛,佛即心」,大心一發,本性就有力量,可勉力度衆生。

  

  如果你像我這種根性,在這個世界既不能住持佛法,又不能替佛宣揚廣度衆生,那還是求生西方好。怎麼說呢?等我生到西方,「六通自在」,那時再回來度衆生,力量當然就大了。就像做生意,本錢愈大,當然賺的利潤愈多,小本錢能賺幾個錢?這也是文殊、普賢等大菩薩之所以要求生西方之原因––爲圓成佛道好利益衆生。有人認爲念佛、生西不好,那文殊、普賢也錯了嗎?

  

  地藏王菩薩以菩薩身來度衆生,可是一切智成就如來,他要成佛才度衆生。各有智慧、各有悲心,發心各有不同,度不同的衆生,各有因緣啊!

  

  七、辨識邪師莫入魔

  

  剛才說到神通,現在一般的外道都說他們得到什麼通、什麼通的。胡說八道!根本就是一竅不通。佛法重不重通?也是注重!舍利弗曾請問佛:「世尊啊!我們發大心度衆生,如果沒有神通,可不可以度衆生呢?」佛陀斬釘截鐵的回答:「六通自在度生尚且不易,何況無乎?」沒有六通,你怎麼度衆生?

  

  但如何才能有神通呢?佛家講修戒定慧道業成就,不受生死輪回之苦,解脫了,自然就有六通。也就是一定要證阿羅漢果,生死已了,才六通自在;初果、二果、叁果都還不行。怎麼證明他生死已了呢?叁毒已斷,不會造殺盜淫。不但被罵不回口、打也不回手,就是要殺他,也不會爲了自衛而殺人。沒有瞋心,即使毒蛇、老虎咬他,也不會受毒,心中沒有毒嘛!好象一位平平靜靜的人,心中沒有火氣,你罵他或打他,他也不會怎樣嘛!這道理不是很明顯的嗎?此外金銀名利到他身邊,好象鴨子下河水不沾身一樣;也無有男女情愛,這一切都沒有了。凡情盡了,一切自在無礙了嘛!學佛到此,你才真知學佛好,你才真快樂呢!

  

  現在有些人道業未成,說自己有神通,什麼通?騙鬼啊!世間一般外道、叁教九流,他們如何騙人,我們不要理他,理不了那麼多。但有些是披了袈裟的出家人,也說他有什麼通,看到人就說:「我知道你前世是什麼。」你有宿命通嗎?沒宿命通怎麼知道別人前世是什麼?怎知道他從那裏來的?有宿命通才知道這些啊!你不能騙人吧!你說他人的前世是什麼,你用什麼證明?那我也可以說你的前世是什麼;大家都胡說一通,可以嗎?不可以啊!

  

  現在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麼多,所以我們在社會固然要戴眼鏡識人,學佛法求道也要戴眼…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