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寺庄严成一艘苦海中的大慈航!
所谓「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着了袈裟事更多,在妙莲长老开示出家生活要「身忙心静」、「以苦为师」的导引中,这群赤诚载道的灵岩人,山林岁月已渐渐走出「规律的生活就是修行,修行的生活不越规律」的曲调,在念佛摄导万行,万行回向菩提的宗旨之下,广结善缘,持戒念佛修集无边的功德智慧,以造就将来灵岩大慈航,驶向净土的广大莲海,安住莲台。
八、庄严净土圆满行
妙莲长老常说:「现代佛法要想复兴像昔日大陆佛教的隆盛,这一定要靠台湾人,因为这里佛法未中断,还保有四十年前的大陆佛法。」
基于振兴佛法的深弘大愿,老和尚要度两百万人出家,所以未来的计画是继续增觅土地建设。灵岩山寺的修持方法分为三类:一是一心念佛,静中求生西方;二是念佛修苦行,动中求生西方;三者研究经律,解行并进,求生西方。以上三类普摄群机,同证一心不乱。而这一切功德利益终归回向往生西方。所以不仅是年轻人,只要在五十岁以下,有道心、身体健康、能守规矩,都可以加入灵岩山寺的行列。本寺门大开,欢迎有志人士早回山啊!
有些人不了解灵岩山寺建寺修学的用心,就会说:「你们只顾着自己念佛求生西方,是小乘;应学大乘,以利人为先。」他不但不赞成你,还耻笑你。妙莲长老就安慰徒众:「要开智慧、要忍辱,听到人家之指责,心中明白就好,不要听到心就动摇了,当别人说的是无知之言,你计较什么啊!」
其实,长老曾作如是云:「在这苦难的世间,灵岩山寺能够提供一个让人安心修行的好环境,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同净化身心,回向世界和平,这里不就是一处人间净土吗?别人说利人,但他是如何的在利人呢?」
奇哉,奇哉!灵岩山寺!如是净土行人,在直取易行道往生净土、一生成办的解脱观中,能坚守根本,策发起自利利他、为法为人的大愿精进,于现世中成熟众生、创造净土,实是稀有难得!不离两边,是乃中道,是真佛法,究竟法门!让我们予以虔敬之礼赞,并期待灵岩山寺一展慈光,为佛教带来重振之生机,欣欣向荣!
一句偈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吾乃一介凡愚念佛僧,《观无量寿佛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是以吾念佛亦读诵大乘,于大乘中好读般若,于般若中尤好读摩诃般若,且曾一时受持。由受持故,亦好读般若论,于般若论中尤偏敬《大智度论》。故十多年前于香港曾倡印《摩诃般若》以流通,后又以敬制新版《大智度论》法施之缘来台弘化至今。「解」则教研般若,「行」则归于净土。
犹记初恭读时,虽不甚明了,却颇有法乐。每见「空」字,辄喜多读深思,反复审辨,如理谛观,乃愈觉「空义(性)」诚为诸法之实相。其用,至广至大、惟精惟微,出生、包含无量无尽一切法。其体,圆妙真常、法尔如是,无始无终不生灭、超越三世,最为究竟;其道平等,事理一如。甚矣哉!法味之妙,喜极而忘,剎那顿入空寂(梦似而已)。因之屡读不倦,遂于般若甚深微妙理趣,稍获了解。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吾深感学佛者,若不明般若(二谛),虽说明佛法,乃相似而已,非真明也。悲夫!既非真明,自修尚难,况言利他、住持正法、续佛慧命可乎?舍本逐末无有是处啊!《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第一义谛乃真空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了达一切法本体空无所有(无相),皆是因缘生法(无不相),故若见诸相非相,则为能见如来––性空即是佛。
然缘起虽假,本无我、人、一切法,但仍须于假相上精进修持,方见实相;于出世道上少一分因缘,即不能成就圆满佛果。否则错会义,执顽空而废事修,置一切因果于不顾,则差之远矣!是故「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所谓「俗谛门中不舍一切法」,于事相上应发心勤行六度万行等种种菩萨道;若无事相之因果,则不能证得实理,也不能感无为真常寂静之乐啊!
要知佛法言因果,事理要配合,连佛陀亦是修因感果所成,离了假名众生则无真实佛法。般若慧是既了知第一义谛毕竟空,又能彻底于第二义谛事相上做得圆满,此方合乎二谛圆融佛道。如是承受,即持名念佛亦定往生上上品而亲证真如实相,圆满菩提。道理明白,要依如是方法实修,罔言无益。
佛陀所说八万四千「法门」,此属第二义谛,乃随因缘时节而契合众机;值此末世,经云:「唯依念佛得度」,吾辈欲了生死,还是莫高谈理性,且安愚守分、老实持名念佛吧!惟愿诸位至诚念佛,共种般若无漏之福,同登安乐清净之莲台,待证无生忍、圆一切种智,再分身十方世界广度众生。如是既稳妥又实在、且超胜,一生成就,何苦别寻!
(本文由弟子修戒恭录)
––摘自普门杂志一四○期
《往生有分 第二集 丛林古风在灵岩日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