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修戒恭录

  

  (七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晚间慧命香时说)

  

  一、欢迎学僧莅本山

  

  诸位师父、各位同学、各位大居士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灵岩山寺可说是创建三周年以来,首次有这么多出家众来参访。虽然我们念佛堂内每次打佛七念佛也有四、五百人之多;乃至去年创建三周年纪念日的朝山大法会,也确乎达到不折不扣的万人以上;可是除了在念佛堂西方三圣开光时,我们曾请出家人来山礼佛受供养外,其余佛七或其他法会,大多数皆是居士、在家信众来参加,外来参加佛七的僧伽却很少很少。

  

  说起来,我们出家人还是比不上在家众的人数多,连一半都难比,甚至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都难比得上。回想我们过去在大陆的时候,丛林寺院内一律都是出家人,且动辄几百人,多数是千人以上;打佛七也都是出家人,除逢佛菩萨圣诞才有善男信女参加,但只参加白天上供,用斋后就走了。很少在寺院住宿,参加课诵。

  

  在大陆灵岩山寺,其实每天的功课都是打佛七,哪还要特别打个七?平时我们是晨三点起床,晚九点养息,到冬季加香用功时有十个佛七,那时就早起一个钟头,晚睡一个钟头,共有十六个小时佛声不断。参加打七的居士也只有一、二位,那是对佛法很有护持的大居士才能进去。相反的,才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各寺院的活动若没有居士来参加,就显得冷清了。而今天有新竹福严精舍的真华老法师带领这么多学院的学僧来,令我感到特别欢喜,当然本山的大众也非常欢迎诸位的来临,欢迎诸位随喜今晚的慧命香及明早的早殿。

  

  说到上真下华老法师,他是我的老同参,也是诸位同学的院长。早在二星期前他就已经同我连系过了;他说:「我们同学来,要听老和尚开示!」阿弥陀佛!说到听闻开示,我想诸位同学们在学院里已经听了那么多老法师、大法师开示;还有教授们的指导,不但佛学、世间学都有研究,连外语外文也都学习;到这儿来要我对你们讲开示,那我真是班门弄斧。不过到底你们院长是我的老同参,所以我也欢喜同诸位啰嗦一番,说得不好,你们亦不会见笑。

  

  实在说来,诸位同学在学院里已闻法三年,就快要毕业了;我们山上都是初出家的,既没学过教观、也没听过经论,只有跟老和尚念阿弥陀佛,所以,念佛这些道理,还真希望你们下次有时间,能对我们山上初出家的讲讲开示,那倒是真的。我这并不是客气话,是以事实来说的。

  

  二、住众剃度依古制

  

  在我们山上住的四众弟子,其中在家二众,除了前来打佛七的居士,打完佛七就回去外;其余住山的这些居士,来山的志愿都是准备发心出家的。我们这里与别的地方不同,别处是你今天来,明天就或可剃度,甚至后天能赶得上就让你去受戒;可是我们灵岩山寺并不是这样,我们还是要依着大陆的古规则比较妥当点,所以需安住一年、二年或三年才可为他剃度。

  

  为什么要分别一年、二年或三年呢?这就看个人的根性及表现了。要能接受这清淡的生活、种种的学习、磨炼,二、三年内还要把五堂功课学会,这才能剃头,做个沙弥、沙弥尼。因为我们是专修净土法门,还要将净土五经背诵熟了,那才有资格去受戒。原则如此,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执行得那么严厉,这是因为我们是新创建道场,有时候急需要人用,所以在这规定的条件上就难免未能完全执行。不过万事都是要一步步做好,初上来就想执死方医变症,那很多事都会行不通。当然先出家者占点便宜,以后来的人就一天天要严格多了,但出家受戒后若有懈怠、犯规,则不许共住。

  

  三、祖风念佛如老农

  

  过去我和诸位同学的院长都是在大陆灵岩山寺参学的,当然我们都是志同道合-专修念佛的;那么「强将手下无弱兵」,诸位同学们必定对念佛法门不但认识,应该也有相当的修持,所以实在不必要我来讲开示。不过我想大略对诸位提纲挈领说一下,使诸位知道我为什么要创建灵岩山寺,为什么要收小沙弥,乃至山上出家人的教育方式如何。

  

  台湾灵岩山寺是依着大陆灵岩山寺的规则、依着印光祖师的道风传下来,是念佛求生净土的道场。我们这里念佛的方式就好象老农夫一样,重在实行。约五十年前,中国人很多是文盲,尤其是乡下,一百人之中找不到十个、八个男孩子读书,女孩子就绝分了,除非是官家小姐才读书。而现在教育普及,说起来,当然大家有福,不但男孩子读书,女孩子也都受基本层次的教育,女子过去就没有这种福报。

  

  过去乡下老农夫都是生下来就是个农家子,从小就跟着他爸爸种田、种瓜;不像现在的农学士是先将书读好,道理研究明白了再来务农、种田,这样他当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但对于老农夫,你若问他什么是种田的所以然,他就只知道那么做,一代一代就是那样做下来;只要下了种、有榖收、有饭吃,民生问题解决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半年工作,半年闲,还是过着犹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那像现代的人忙得昼夜不分,虽然有享受,可是人的心里却很忙碌,身子也不见得比前人健康。

  

  我们灵岩山寺念佛的方式也就是老农夫这个样子,并没有研究什么念佛的道理,大家就是依着古祖念佛的芳规,照着做下去,就这么念就好了。我们就如老农夫,只知道撒种、耕田、耙田、牦田、施肥、加水、除草,只知道这些,把这些做好有收获,得到民生问题解决,生命有安全就够了。至于道理的所以然,我们并不明白;诸位同学就像农学士,这些道理当然是明白的。所以念佛的方法你们能知能行。

  

  我们是「但事耕耘,不问收获」,不过我们相信有因必有果;我们是「愚而安愚」安守出家人的本分,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出家人,老老实实念佛;我们是「一心念佛,一心求生西方」。至于行菩萨道,那是要到了西方,证无生忍,然后分身十方世界坐道场;我们是「行起解绝」重在行持,长年就是如此念佛,这是我们山上的家风、道风。我们是依着这条路走;当然,若是有智慧青年想「由解起行」,那你就至心研读净土诸经论,开般若慧,实相念佛,往生上上品,圆成一切种智。我们很想培养如此的有为青年由解起行。

  

  诸位同学之中若有志同道合的,你们毕业以后,如果不想回师父身边或师父要让你出外参学,那么你们若想到山上来住,我们是非常的欢迎。本山是十方道场,凡是有为青年僧共住,我们很想培养他为佛门龙象,住持正法。

  

  四、老老实实持名号

  

  大家普遍都知道念佛有四种方法,所谓实相、观想、观像及持名。我们山上是持名念佛,不是观想、观像,更不强调什么是实相念佛。你般若智慧未开,怎么知道什么叫实相念佛?凡夫心粗又怎能观想微细的佛像?所以我们就是守住本分,跟着印光祖师所行的这条路子走,老老实实持名念佛。

  

  怎么样老实?发个至诚心。至诚心发不出来就发个惭愧心,经云:「人无惭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你以这二种心来精进念佛,从至诚心发出,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一念是如此,百念、千念、万念也是如此;今日是如此,明日是如此,乃至毕命为期也如此。

  

  这其中没有花巧的,因果不会亏人的,佛陀是大慈大悲的,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只要住在山上的人,你能抱定这样-发至诚心、起惭愧心持名念佛,必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

  

  五、自先得度方度人

  

  至于别人说:「唉!你们念佛就念阿弥陀佛吗?真懈怠,太不精进了,三藏十二部教典都不研究就念佛吗?在这个世界应该行菩萨道,你们不发大心,只顾自己求生西方吗?」好!你们去研究,三藏十二部由你们悟;你要行菩萨道,我们钦佩。其实我们也知道要行菩萨道,但我们先要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无生忍,而后才行菩萨道。这是大乘经论中所指示,你认为错吗?

  

  这个时候,我们想不想行呢?是想行,可是说起来我们也太可怜了;我们虽然发了菩提心,也有大悲心-敢说一句狂妄的话,我的大悲心同佛一样,但是奈何没有佛陀的福、没有佛陀的慧,无福无慧如何度众生呢?自己都度不了啊!能把自己度好已是侥幸了。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自未得度,先度人者,无有是处。」能自己度了,那才能度人啊!

  

  你说我们不行菩萨道是小乘,那真是惭愧!其实我们离小乘还差十万八千里远呢!我们还是凡夫啊!而小乘是指证了罗汉果,见思惑已断,三界生死已了的圣人,那当然要发菩提心了;若不发菩提心,佛陀都要呵斥为焦芽败种呢!就好象父母栽培儿女读到完成博士学位了,若还不将所学好好奉献社会国家,那当然世人要骂了;但对一个小学生,你就指责他怎么不为国家社会做事,那你就说得太早了。说话不分层次,未免糊涂吧!也难免误人上当。

  

  究竟到何时我们才能真正行菩萨道?这不是说大话、也不是讲得很动听就能了;最低限度,自己要能逃过阎罗王这一关,你能逃得过,那大话才可以说。否则你的小命还在阎罗王手中握得紧紧的,所谓:「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大家真是时时要知道自己无福无慧、太苦恼、太可怜了!这点我们一定要认清,对别人无法认清还不要紧,若连自己都认不清,那太可怜了!自暴自弃固然不可,而好高骛远亦太不可啊!

  

  所以我们就是先这样安守本分,至于行菩萨道,一定要到了西方,见了阿弥陀佛证无生忍才够资格。「若人想行菩萨道,努力求生极乐国。」我们山上的人现在的目的就是要到极乐世界那里留学,对这个世界的学问,我们不想、不稀罕!这世界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老师是什…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