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持名之法是佛陀金口所说,所以以口执持名号也是很重要的。刚才说念佛是心念不要口念;要知道,心念当然是重要,但也不可废于口念。古时的人根性较利,用心念,念实相佛,那当然是可以的;但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一般人的根机已不如从前的人,所以还是不可废口念。口念若能相续无间,念极情亡,亦能即持名而达实相。
大家要知道,这念佛的「念」字,是「今心」两个字合在一起,世俗一般人以为念佛是口念,所以就将念字加上一个口成了「念」字,那是自作聪明!我们持名念佛固然要口念,但千万不要忘记了心,一定要用心念。用什么心呢?「今心」,今者就是现在,此时此刻;当下这一秒是现在,到了第二秒时前一秒已经过去了。钟一秒一秒滴答滴答很有规律地前进,我们的心也应如钟一样滴答滴答不断的保持着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念无间。当下的一句念过了就不要理它,紧跟着随之而来的每一句佛号,念念都要用现在的心!若无心,那你同一般人一样昏散,那么如何能成就往生西方的功德?
我们念佛是仗他力,即仗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然而,实实在在的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虔诚之心、恭敬之力。就像你口是在持名,但所持之每句佛号是否皆发自于心?那我们如何才知道自己是否有用心念?是否心在呢?就是你念每句圣号,都要听得清清楚楚;你能够听清楚了,这表示你的心在;要是口里念而心根本没有听到,那就是你的心不在,并不是说你的心没有了,而是不用心,心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大家在这上面要注意,这是用功的命脉处。若不用今心来念佛,那就犹如憨山大师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你没有听到这句圣号就是散乱。若能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那你心就在,就不算散乱了。能如此用力加功,则散乱就会渐渐减少,以致于无。
我们的功夫要随着时间朝前进,不要一直是散乱或昏沉,果真能用心以「今心」来念佛,那是愈念愈快乐,愈念愈清净,一点也不会感到辛苦的。若感到辛苦的话,那是用功时在打妄想,妄想打得多,当然就疲劳而觉辛苦了,这么一来想养神,跟着又是昏沉来到,等一清醒精神养足时又是打妄想,如此,不是昏沉就是妄想,这叫做醉生梦死啊!那里配称念佛人?
要知「佛」就是觉,我们念佛就应当时时觉悟,就是用「现在的心」每句佛号都听到清清楚楚的,把心住在这句佛号上面。如果能照这样用功,只有快乐只有自在,这种法乐只要你得到一念相应、一念心静下来,那就不是任何世间乐所能比的了。
你若能用今心念佛,念到昼夜弥陀十万声,那功夫必然会成就。我们现在打佛七,你只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下去就好了。初发心的人是不可能昼夜十万声,你若能念个四、五万声就已经够你受的了;若真要叫你念十万声,那样功夫不到是会念得心胸痛,受不了的;不要说是出声,你连默念都会受不了的。这是修行功夫的经验,你要听有经验的过来人说才会了解,你自己那里知道?否则一听到人家昼夜念弥陀十万声,你也想念十万声,结果是今天念了,明天疲劳,力不从心就没办法念了。
六、情无情念念迁灭
说到心,我们到底有没有心?实在是没有心在。为什么说没有心在呢?因为不管是有情、无情,皆是在生住异灭这四个阶段中。其实「住」也是念念在灭,剎那之中都没有停,都在动中;比方桌子也是不断在变灭中,如它是停止不动的,那应该是不会变坏才对,木头应不会变烂、色泽也不会改变,但事实上山河大地等一切无情都是在成、住、坏、空不断地变化着;我们人也是这个样子,有生、老、病、死,而心念更是这般很快速很微细的迁灭。
心的迁灭比物质还要快,快到什么程度呢?经论上说:一弹指顷有九十个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这是如何快的速度呀!打个比喻来说,如现在有切纸机,「卡」一刀切下去,瞬间就能将一千张纸切开,刀切过一张纸的时间就是一个剎那,但这还不是很贴切能描述出剎那之极短的速度,又如用复写纸写在第一张纸时,第二张纸也就同时印上了,可说是同时的,而同时中又分有先后,在这同时先后的中间就是一剎那。
这极速、极快、极短的剎那不是我们凡夫肉眼可见的,唯有佛眼才能看得到,现在科学家的研究还达不到这程度。我们知道电波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与美国通电话时就犹如在对面讲话一般。但我们人的研究毕竟有限,还是不及佛清清楚楚地彻见、了达一切。希望我们精进用功,早开佛眼,那就真正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七、修行依第一义谛
诸位要知道世乐是苦的根源,这点你若不明白而依旧在财色名食睡上沉迷,那就没办法了脱了;你们如果不刻骨铭心知道世间的乐是苦,那还是道地的凡夫,也就不配称做是佛弟子。既不知道世间乐是苦,又怎能看破放下?不看破放下怎能得到自在?世间的情情爱爱、一切的享乐果真是甜美、是快乐吗?当知五欲是咸水,愈喝是愈渴啊!要觉悟了,赶紧迷途知返吧!否则常沉苦海中,何日能上岸。
大家要完完全全把世情斩断,佛法是不讲人情的,而是超人情的,是讲要了脱生死的,这是点穴之处。诸位要自己觉悟才行,所谓「把手牵他行不得,直须自肯是堪修。」你若还要谈人情,扯世事,那你就做人去好了!
依佛法的第二义谛来讲,当然还是谈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可是我们若真正修起行来,是不能用第二义谛,不能用人情的;唯有依第一义谛才能解脱,所谓:「不依第一义谛,不得涅槃解脱」。若能如此用功,道业才能成就,然后再回入凡间度众生,这才是真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免角」的真义。要度众生必定要等到自己的道业成就、生死已了、福慧圆成,那时再度众生。否则糊糊涂涂的,不依次第不分前后,那愈修是愈糟糕,怎能了脱生死?要了生死苦,还是请大家至心念佛吧!
南无阿弥陀佛……
第七天用功有何妙方法持戒念佛最上乘
关于念佛用功的方法,假如大家平时已有自己所修的方法,又能用得恰当、得法,那就照你自己平时的方法用功;如果是初发心不知如何用功的话,那就请照我所说的试试看。请诸位净心谛听。
一、三业相应功夫成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那有那么快?今天用不好,明天继续,明天用不好,后天再努力,直到做好为止。什么时候才是做好呢?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能与佛法相应,了无杂乱,日夜安详,心观佛、口念佛、身礼佛,能执持不忘,长期保持无间断才是好。
先谈身业,我们坐时要端身正坐,身不能朝前俯,也不可往后仰,腰要挺直、腿要盘方正,坐时就像一口大钟,稳稳当当的;头不要低昂歪斜,鼻对准胸膛,呼吸要畅通,要用鼻子呼吸,不可用口。又要注意!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的,大约看前面三、四尺的地方;如果闭着眼睛容易昏沉,若精神好时是可以闭,但在想睡时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所以睁开眼三、四分,看正前面不要看左右。
口业方面,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抑或金刚念、默声念佛都好,只贵于「念念相继」不可间断!
在昏沉或散乱时应用大声念,所谓大声不是说叫你大喊大叫,而是念得响响亮亮、朗朗爽爽的,佛号盈满两耳;中声念是不高不沉;小声念也可以,这些方法都是功夫的调适,视自己精神气力如何来使用,能念得自如就好了。但在大众中就要随众,是有板有眼的;不可以人家慢你要抢快,人家快你要慢,没有转弯的地方,你又多一个弯子,那都不好,要大家异口同音才容易收摄身心,使身心静下来,不要妨碍了别人。
至于金刚念,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若唇舌都不动,只在心中念,这叫默念。默声念并不是无声,因为虽是不出声,但自己心中念得字字分明,也听得明明白白,意中佛号也仍观得清清楚楚的。而无声念是一般懈懈怠怠的人,虽没有昏沉,但却就是心不在焉,停下来不念了;因为你心中没有念佛了,而是在打妄想,那不但见不到佛,而且会随着你的妄想升沉。至于默念虽然是无声,但你要是念得相应的话,那是「无声声如雷」;你若散乱心,虽大喊大叫「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是「喉咙喊破也徒然」啊!那样念法今世是没法相应的,只种来世善根罢了。
如何使意业相应?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要注意,把当下的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就这样百念千念万念,中间若有一句散了、走了,不要理它,你再相续无间的念。如此念佛时间久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昏沉又不散乱,那功夫已经上路了、相应了,相应时是「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功德不可思量,请大家在这地方好好用心。每一声都是这样念,能如此念,每一声佛号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声音可遍三千大千世界,这功德是如何的大啊!不,不算大,若能「念念相应念念佛」,则十方佛国所有佛都能听到,如此一声佛号,音遍法界,这功德才真的大啊!请大家至心念,若空过时间,太可惜、太可惜!
二、佛取不尽用不竭
我们开眼看佛像再闭眼观像,那是观像念佛;我们眼睛睁开时看得清清楚楚,闭眼时也如同睁眼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做「观」。现在我们是持念名号,那怎么样观呢?观就是观照,也就是注意、集中心力;现在观佛号就是指注意听念佛的声音,用耳根观听;如果口念着佛号心却没听到,让佛号跑掉没收摄回来,这就是没有观照、观听。闭眼看叫做观,所谓反观,念佛人将佛号音声听回来,这就是反闻观音,此是用耳根修法;声声佛号听回,此是忆佛念佛。圣号是弥陀佛,耳闻是观世…
《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