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佛土净」等,都是指的自心净土。到了中国宋代的天台家大学者知礼及元照,元代的惟则等诸师,都主张唯心净土的思想,倡导「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之说,而谓:「十方微尘国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又云:「极乐独非唯心净土乎?」明末的蕅益大师也主张「是心是佛,自心作佛」以念佛三昧而竖出三界者,便见唯心净土,以他力方便而横出三界者,则生西方净土。此则与禅宗《六祖坛经》所云「迷人念生彼国,悟者自净其心」相近。
如何自净其心?一般人不易体会到,当然也做不到。若修念佛法门者,正在念佛时,将心中所有一切杂念放下,只管专心念佛号,此心即与佛相应,那时的心中,便没有恐惧、怀疑、贪、瞋、骄傲等的杂念起伏。若能更进一步,一时之间,全部杂念离你而去,此时便与佛的净土相应。一念相应一念见净土,二念相应二念是净土,念念相应念念住净土。
虽在凡夫阶段,不可能念念与佛相应,不可能念念住于净土;但你如果念念念佛,念念基于信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会渐入佳境。天下本无事,妄想从何起,念念都把念头贴在佛号上,持之以恒,时间稍久,就可修成念佛三昧,自心净土,历历展现。功浅者可见感应的西方净土,功深者则见方便土及实报土,至于常寂光净土,唯佛与佛能游能见。
我有一位弟子在深山中修行,白天都很好,晚上打坐时就听到很多众生在附近搬家、开会、吵架,打开门察看究竟,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当他再度坐下,则又听到了。他心想:「现在我是心随境转,应该是境随心转才对。」于是他观想这些骚扰他的声音,都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在念佛、念法、念僧,听到众多的声音,就像自己身处西方的极乐世界。如此观想,过不多久,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另一个例子是出于这阵子的议会文化,有一位现任的政府高级官员,才刚学佛不久,但却学会了〈准提咒〉,当他每次到议会备询时,议员们都会用种种言词来激怒他、侮辱他、批评他。本来他很容易生气,甚至考虑辞官不干了,如今他已能气定神闲地列席议会了,他的降魔术,便是默念〈准提咒〉、默写〈准提咒〉,一边听议员指责,一边心念一边手抄,议员们责骂他时,还以为他正在很认真的做记录,挨骂时既不反驳,又有涵养的微笑。议员们骂完他后,他只须站起身来说声:「谢谢某议员,我都听到了。」如此一来他自己少了烦恼不说,议员们也对他客气起来了,真的达成了境随心转的目的。
以此可见,若能不受环境所动,自心之中便是净土;自心净土虽不在心外,外在的环境也会随你的心转。这是很有用的,不妨试做做看。
念佛便见佛,心净国土净。(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日农禅寺清明报恩佛七第三晚开示)
两类超度亡与存
一、引言
因为清明报恩,许多人为先亡亲友立牌位超度。所以今晚的开示是「超度共有两大类」:1.对亡灵的超度,2.对生者的超度。
超度的意义是用佛法的理解和实践、信仰和经验,使人从苦难中获得安乐,从危险中获得安全,从束缚中获得解脱。
有位从高雄来的居士,今天下午超度了我,因他见我既瘦且弱,有气无力,工作又是那般繁重,相信我一定活得很痛苦,所以选送我一桶健康、卫生、很营养的精制清香油,让我吃得健康起来。可知我是被他超度了,我也应该来超度你们。
二、超度亡灵
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所谓超度做佛事,准是指的为亡者做念佛、诵经、拜忏、蒙山施食、焰口施食等的仪式,乃是以佛力超荐,使亡者往生佛国或转生善道。
因此,对中国人而言,超度有两种意义:1.是为了随俗,家中若有亲人过世,习惯上应该延请僧尼或道士来念几卷经,举行几次宗教仪式,方能觉得心安,否则不仅会遭亲友议论,也似内心欠缺了什么。请问这是为了超度活人,抑或是真为超度亡者?实在相当暧昧。为自求安心才延请僧道念经超度,此人不一定相信对亡者有用,只是不敢违背习俗。2.是真为超度亡灵,相信佛法能使先亡超生离苦,在临命终时为他助念。头七期间,天天念经,七七之内,常做佛事,遍修供养,佛经中所说的道理及所称的佛菩萨圣号,皆可使亡灵听到、听懂,将心中的怨恨、情结、放不下、舍不得及种种的执著,使之心开意解,不堕恶道而得上生善道,善根深的就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或依佛菩萨等的慈悲愿力,荐拔亡者出离苦趣,此可以《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下略称《地藏经》)所说为代表。
佛经中所见超度亡灵的方法,可以例举二则如下:
(一)《盂兰盆经》,此经是释尊为目犍连尊者超度其已堕饿鬼道中的亡母而说。超度的方法,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与众僧。」「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这是以七月十五日供僧功德为超度先亡的佛事,并未在供僧时要求僧众为亡者诵经念佛。
(二)《地藏经》在中国佛教圈中,流传得相当深广,因其提倡孝亲思想,又提倡慎终追远、超度亡亲的法门,故也特别受到以儒家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民族所推崇。在《地藏经》卷上〈忉利天宫神通品〉有云:「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地藏经》卷下〈利益存亡品〉又云:「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云:「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这都是说明,人在死亡后的四十九天之内,希望能有亲友眷属,为之祈福超度,过了这段时日,则已转生,随业受报去了,超度虽仍有些用处,但已不立即有用。特别是在头七期内,更为重要,《地藏经》卷上〈如来赞歎品〉云:「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宣布为亡者修福行善),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此乃说明人死之后在头七期间超度最好。不过,最有效的超度是在生前自己修行,所以《地藏经》卷中〈利益存亡品〉云:「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若于生前尚未信佛,未修善法,死后七七之内的中阴身阶段,才需要亲属代为修福超度。如在生前,早已信仰佛法,念佛回向求愿往生西方净土,临命终时,便有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势至-一佛二菩萨来迎接引,亲人善友为他助念,等于给他送行,使他信心增长,莲位高升。故在诸经论中,无不谆谆教诲,人们当于在生之际,及时修行。
三、超度活人
超度活人,第一重要。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所说经法,诸部大小乘经的主要对象,乃是人间的七众弟子,其次是天神,故称佛为「天人之师」及「人天教主」。
大乘经中如《华严经》、《法华经》的会众,除了诸佛菩萨及二乘圣者,便是人间的七众及八部天众。三涂恶道的鬼、畜生、地狱的众生,便无福报参于盛会。虽有《地藏经》卷中〈如来赞歎品〉曾说:「世尊……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歎地藏菩萨摩诃萨。」可是此中的鬼神,是指多福鬼不是罪恶鬼或饿鬼,应被视为地居天及空居天。因此《地藏经》卷中〈如来赞歎品〉又说:「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为汝略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之事。」《无量寿经》也是为了「开化一切诸天人民」而说。特别强调「利益人天」,这都表示佛法的超度主要是人;次要是天。
此在《增一阿含经》卷三六,明言佛出世时,为人天广演教法,得至涅槃,然而,众生在地狱中、在畜生中、在饿鬼中、生在边地、在长寿天者,都是「不闻、不睹」。《增一阿含经》卷二六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以人类的身体成佛,也以人类为其摄化的主要对象,所以佛的第一位在家弟子耶输伽的父亲是人,佛在鹿野苑初转*轮所度的五位比丘弟子是人,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全是人,乃至临入涅槃之际所度的最后一位老弟子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罗也是人。可见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以及与佛相关的僧俗七众,无一不是人类。即使是将来弥勒佛下生人间之际,他在兜率内院的那群弟子,也都要下生人间,以人类的身分,听闻佛法,证解脱道。
对生者的超度,意思是运用佛法信解修证,超越三界的火宅,度过生死的苦海。
「火宅」的譬喻,出自《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故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比喻佛说二乘、三乘、唯一佛乘的方便法及究竟法,来将众生度离三界生死火宅。「苦海」的譬喻,出典有多处:1.《法华经.寿量品》云:「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2.《楞严经》卷四云:「引诸沉冥,出于苦恼。」3.《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常于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师济群品。」若从其前后因果来看,「火宅」是贪瞋等的烦恼,「苦海」是生死等的果报。众生若不及时修学佛法,超脱三界的生死苦海,便只有永远由于烦恼而造业,由于造业而受苦报,在受苦报之时又因有烦恼而造业,然后再受苦报,如此周而复始,生死流转,就象是浮沈在无边的大海中一样。
在此茫茫的生死苦海中,如何抽身上岸,便不得不靠佛法慈航的救济,那便是依靠佛说的…
《念佛生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