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言下识自本心,不由知觉。
过去有一位大珠慧海和尚,他第一次见到马祖禅师的时候,马祖问他:「你从何处来?」大珠说:「我从越州的大云寺来。」马祖又问:「你来这里准备做什么?」大珠说:「来求佛法。」
马祖告诉他:「你自己家里有宝藏不好好的照顾,把家丢了到处乱走做什么?我这里什么也没有,你要求什么佛法呢?」大珠于是向马祖顶礼,又问:「那么,哪个是我慧海自家的宝藏呢?」
马祖说:「你现在问我的这个,就是你的宝藏,一切都是具足的,一点也不缺少,使用自在,不需要向外求。」大珠和尚听完这几句话之后,晓得了自心想要开悟的话,其实是自己的事。
后住大珠,凡有扣问,随问而答,打开自己宝藏,运出自己家财,如盘走珠,无障无碍。
大珠是一座山的名字,大珠和尚就住在大珠山。后来凡是有人向他请法,他就会回答:「打开自己的宝藏,运出自己的家财,好象珍珠在盘里滚动,一点障碍都没有。」
曾有僧问:「般若大否?」珠曰:「般若大。」曰:「几许大?」曰:「无边际。」曰:「般若小否?」曰:「般若小。」曰:「几许小?」曰:「看不见。」曰:「何处是?」「何处不是?」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问大珠:「般若大不大?」大珠说:「般若很大。」出家人又问:「究竟有多大?」大珠说:「大到没有边际。」
出家人接着问:「般若是不是很小呢?」大珠说:「是,般若很小。」又问:「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大珠说:「小到看不见。」又问:「又大又小,究竟在哪里可以看到?」大珠反问:「哪个地方不是呢?」
这里所讲的般若,是指无漏的智慧,也就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己家里的宝藏。
尔看,他悟得自家宝藏底,还有一星儿实法传授与人否?妙喜常常说与学此道者,若是真实见道之士,如钟在虚,如谷应响,大扣大鸣,小扣小应。
你们看,他悟得自家宝藏后,还有一点点真实的法可以传授给人吗?妙喜——因为大慧宗杲住的地方叫做「妙喜庵」,所以他的号是「妙喜」,他说:「我大慧,常常说给学道的人听,如果一个人真正见道的话,他的智慧功能就像钟悬挂在虚空里,又像山谷里的回响,大叩大鸣,小叩小应。」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钟悬挂在虚空中,你大大地敲它,它就大声地响,你小小地、轻轻地敲它,它就小声地响。在山谷里,我们大声地喊,传来的是大声的回音,小声地讲话,传来的是小声的回音;其二、大敲大响、小叩小应,这是智慧的功能、慈悲的作用。
近代佛法可伤,为人师者,先以奇特玄妙,蕴在胸襟递相沿袭,口耳传授以为宗旨。如此之流,邪毒人心,不可治疗。古德谓之谤般若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此是宗门善巧方便诱引学者底第二个样子。妙明居士「决定究竟,当如此样子参」。
「近代」是指在大慧宗杲的时代,学佛的人非常可怜,因为许多身为老师的人,往往先卖弄一些奇怪的、玄妙的现象或动作来表现,然后私底下暗自互相传递、彼此学习、仿效,愈玄妙、愈奇怪,让人家愈听不懂愈好,并且你传我、我传你,用口传、用耳听,以为这就是禅宗的宗旨。
其实象这样的人,他们的心已经中了邪、中了毒,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古时候有善知识说过,像这样的人、这样的老师,是毁谤般若的人,他们甚至在一千尊佛陆续出世时,到每一尊佛前忏悔,都没办法忏清罪业。以上是禅宗的善巧方便,用来引导人们学习修行的第二个样子。
很多人,也可以说是几乎每一个人,对话头不容易产生亲切感和迫切感,更不容易有需要的感觉。因为话头似乎跟自己没有关系。所以,我一定要请大家来用。
刚开始提话头的时候,是用念的,就好象是狗咬棉花絮,一开始咬几下还满好玩的,但它究竟不是肉骨头,咬了几下子,觉得没有味道,便不想咬了。请问,是不是有很多人用话头时,感觉好象在嚼棉花絮,而不是口香糖?你们可能会说,口香糖嚼到最后也一样没有甜味,也会吐掉。
就像吐口香糖一样,因为话头是一句没有意义的话,所以念一念就觉得没意思了。但是话头的方法,是要把我们许多的思考、思想、观念、知识、学问和经验,用一句没有意义的话,把它们逼到死角里,到最后连那个死角都不见的时候,便是开悟了。所以,话头是一项工具。
因此,参话头一定不能违背两项原则:第一是能对治烦恼,第二是要合乎戒、定、慧。
如果话头是可以用头脑去思考、用逻辑去解释、用经验去分析,那这句话头便不容易对治烦恼。因为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心中各种不同的执着:对于观念的执着、价值的执着,以及各种各样自己所认为、判断的执着,这些都是烦恼。所以,要用一句没有意义的话,让你无法有想象的空间,这才是最好的工具。
在我们的生活里、书本上,或是每天看电视、听广播时,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譬如当你看见一只鸟飞过去时,突然想:「这只鸟从哪里飞来的?要飞到哪里去?」这能不能算是话头呢?如果头脑里突然出现一个妄念:「今天的晚餐究竟是什么?」于是你开始参:「今天的晚餐是什么?」接着你一定也会想到:「昨天的晚餐是……那今天大概也差不多……」这样就不是话头了。
大慧宗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自己都有宝藏,这个宝藏里究竟是什么?是般若。也就是去除了自我中心以后的智慧。而智慧有什么功能?智慧的功能是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就像钟一样,大大地敲就大大地响,没有人敲就不响,这说明了智慧不是主观的,而是众生需要什么,它就做什么。
大慧宗杲的开示中说,有一些禅修的老师们喜欢作怪,玩一些神奇的花样、显现一些神奇的动作,好象是玩魔术一样,让人家觉得非常有吸引力。因为普通人会觉得自己做不到的,却有人能做到,就会认为这是有智慧的人;自己看不到的而有人能看到,也会觉得这是已经得道的人。通常所谓「得道的人」,都是奇人异士,奇人是神奇的人,异士则是有特异功能的人。那么,把特异功能当成是得道、获得智慧、般若,以此传播给人们,并且认为这就是佛法,实际上这是谤佛法、谤智慧、谤般若。
中国禅宗的智慧,从外在显现的,是一个平凡的人,不会变成一个有奇能的、特异功能的人,但却是有智慧的人。并非奇人异士,这才是真正悟道的人。倓虚大师的《影尘回忆录》中提到,有人冬天不穿棉袄,而且能够赤脚走在冰雪中,许多人就把他当成是神仙、当成是得道的高僧,因此,有人问倓虚大师:「和尚啊!你能不能冬天不穿棉袄,或是在冰雪上赤着脚走?」
倓虚大师回答:「我不会。我只看到牛、羊到了冬天,身上所穿的跟夏天一样;而鸭子到了冬天,可以在冰雪上走得很快乐。」那么是不是牛、羊、鸭都悟道了?虽然练气功、练内功可以练成那样,但是跟智慧或般若没有关系。
神通就是神异,不一定与开悟有关,也不一定与智慧有关。有的人因为修禅定而得到神通,有的人是过去生修得神通,或是在神道或天道,所以这一生余势还在,也就是神通力延续了下来,不一定是在这一生修的。也有些神通是用持咒、画符而产生,当持咒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种异象出现,或者是利用符令,例如在中国有一种奇门遁甲的符纸,焚化了以后放在身上或是吃进肚里,就能够产生神异的能力,但是这些跟智慧、般若没有关系。
我们用话头的时候,所抓紧的、抱紧的那句话头,实际上就是开启自家宝藏的一把锁匙。现在用这句话头一直问下去,等于是兜着自己宝藏的周围走,并且摸索着宝藏的锁匙孔究竟在哪里?不断地用它,就等于是在找锁匙孔。
你要对自己说:「这是我的宝藏,这是我打开宝藏的锁匙,我抱着宝藏,我要用这把锁匙来开宝藏。如果不开宝藏的话,当然还是能够活下去,可是活得不快乐、活得很愚痴、活得没有智慧,活在恐惧、忧虑、怀疑、妒嫉、瞋恨、贪恋,以及许多的麻烦之中。当我的宝藏打开了以后,智慧就出现了,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那么,我愿意做愚痴的人痛苦一辈子呢?还是愿意做有智慧的人呢?」
我相信你们既然来参加话头禅,就是希望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句话头既然是开启自家宝藏的一把锁匙,而你在用话头的时候,等于是在用锁匙开宝藏。宝藏门的锁匙孔在哪里,必须自己去摸索、寻找,师父没有办法告诉你。你自己要锲而不舍的、很有耐心的、很有迫切感的去开这个宝藏。其实宝藏的门和锁匙孔,根本是在你的手边,一下子就能打开。
请大家拿了锁匙开门去吧!记得首先要放松身心,然后一心一意、全身全心地投入这句话头中,把整个生命投注在这句话头上。
三、第三个样子——常存生死心
既办此心,要理会这一着子。先须立决定志,触境逢缘,或逆或顺,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种种邪说。
前面已经讲过,道是由心悟的,因此这一段一开始就说,既然是为了炼心,那一定要理会这个心,而这个心就是本来面目,是真心。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建立坚定的意志,然后无论遇到什么境界、逢到什么因缘,不管是逆境或是逆缘、顺境或是顺缘,都要能够安定我们的心,能够自己做得了主,不会受到种种邪说的影响。
日用应缘时,常以无常迅速生死二字,贴在鼻孔尖头上。又如欠了人万百贯债,无钱还得,被债主守定门户,忧愁怕怖千思万量,求还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则有趣向分。若半进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里无智愚夫。
平常生活中…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