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论是人间、天上,都免不了无常。这里佛陀确确实实指出无论是器世间、有情世间、五阴世间,老、病、死实在是不光泽、实在是不可爱、实在是不称意,就是再三地叮咛、苦口婆心地再三地劝导。
「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假使这个世间没有老、病、死,如来也就不会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从这个角度看来,老、病、死还是很好的,使我们能够听经闻法,能够见到如来留下来的圣迹,虽然没有见到如来的金色身,但还可以看到如来的舍利,乃至于佛像,不管是石雕的或是铜铸的,乃至于纸印的或是木雕的。
在北俱卢洲的人,就是因为没有老、病、死苦,所以在那个地方没有佛法。北俱卢洲的人是属于化生,生活非常安乐,没有老、病的问题,活到一千岁就化掉了,没有死苦,所以讲老、病、死的种种痛苦,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体悟。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病过、老过,跟他讲病苦、老苦,他也无法体会,所以诸佛是以病苦为师,以病来警惕自己用功修行。
「说所证法」,所证法就是证阿罗汉果、证缘觉果、乃至于是证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上半夜证声闻果,中半夜证到缘觉果,后半夜夜睹明星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顿悟自心,直了成佛,证到无上菩提果;佛就说这一些法,都是如来亲自所证的。如三转四谛:「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就是讲声闻法。
「及调伏事」,调是善调,在修行当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调伏自己。调身、调息、调心、调睡眠、调饮食,这些都要恰到好处。对于男女的事情看不破、放不下,在心当中绕来绕去、患得患失,乃至于是欲火上身,使自己头昏脑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要赶快调。检讨反省为什么起这种烦恼?把病因找出来。如果现在的烦恼是男女的欲望,就修不净观;如果这个人对我不好,所以看到这个人就会讨厌、怀恨,要想报复,发现有这种烦恼,就用「慈悲观」。这样就是调伏自己的烦恼,调伏淫欲心、调伏瞋心,这就是调伏。
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调伏众生的身心,所以法应该要修、要学,要博学多闻。有人说:「师父!我心提不起来,身体也不想动。」这就是懈怠,懈怠就要用精进来调伏。不想动就勉强自己去动、去拜佛、去忏悔;心提不起来,就要修善法、做善事,要诵经、持咒、发愿,自然就会调伏过来。
「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所以要确实知道老、病、死在世间是惹人厌的,是没有人要的,是让人烦心的。因此要常常警惕自己,不要得过且过,虚度光阴,而不去正视它。
「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因为有老病死,所以如来才在我们这个世间普度众生,如《法华经》讲:如来为什么要到世间上来?「为一大事因缘。』我们现在所讲的大事因缘就是「无常」,就是告诉我们想脱离无常,就要修四谛法门、八正道、四念处。佛就是用这一些法,来调御刚强难伏、烦恼重重的众生,我们知道这些道理后,能依教奉行,善调身心,才会真正脱离老、病、死的恐惧。
--------------------------------------------------------------------------------
(十八)940424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老病死苦常随逐,恒与众生作无利。」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苾刍众、天龙、药叉、揵闼婆、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重颂就是担心大众还不太了解之前所说的道理,于是重新再将这些道理归纳成颂。颂就是一种赞颂、咏颂,因为前面句子太长不好记,于是把说过的道理,编成七个字一句,有音有韵,容易记诵,就称为「颂」。
「外事庄彩咸归坏」,外事就是外在的种种事物;庄就是庄严,就是种种布置;彩就是彩画、彩绘,用种种颜色来打扮,现在一般人称为装修、装饰。例如房间,有专门的设计师作设计,还有种种庄严的器具装饰,就是庄彩。所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佛像要画眼睛、眉毛、嘴唇、头发、乃至要画种种颜色;我们人也要庄彩,像女众知道要戴花、戴戒指,又要戴耳环、戴项链,还要画眼影、画口红,头发要染红色的、染黄色的,这就是庄彩。咸归坏,不管怎么样庄彩,最后统统都会坏掉。像房子,经过了一段时间也会损坏,时间一久也会风化掉。所以无论是高楼大厦或是自己的身形面孔,任何事物到最后都会坏掉。
「内身衰变亦同然」,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组成,就医学来说,细胞在七年当中会全部新陈代谢一次,所以身体的细胞随时都在衰败、在变化。童年、少年是一个面孔,青年又是一个面孔,壮年、老年又是另一个面孔,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人们往往要等到老了才会发现,其实身体早就在变化、衰老当中。一般人都是自我陶醉的过生日,很高兴的庆祝自己又增加了一岁。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这有什么好庆祝的呢?过了一年就是减少一年的寿命;过了一个月,就是减少一个月的寿命,分分秒秒,寿命愈来愈短,就愈接近死亡的边缘。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所以我们了解以后,就知道身体在衰败、变化当中,所有一切都是在无常苦空、败坏不安的境界上。而众生因为不知道无常、苦、空,反而在无常、苦、空当中去化妆、去庄彩,并且自我安慰、自我陶醉,这就是迷惑、颠倒。但是众生若不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又觉得无奈,内心实在是矛盾与痛苦。那什么才不会衰败?
「唯有胜法不灭亡」,胜法就是出世间法。这里所说的四谛法门: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就是胜法。因为依据四谛道理来修,就能远离死亡,就能成就三昧、正定,证到涅槃。所谓「甘露法门开」,我们就是要去追求涅槃当中常、乐、我、净,不生不灭、不去不来的胜法,才是最实在的。但人往往颠倒,不能承受甘露法门,应该要的不要,不应该要的偏偏又求,舍本逐末,在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中去追逐,始终是一场空。「唯有胜法不灭亡」,开宗明义显出最究竟、最彻底的境界,告诉我们要安住在这个境界上面,就能不灭亡。要时时刻刻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这就是胜法。还有最胜法,即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千年暗室、一灯即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唯有真空实相、涅槃寂静才不会灭亡。世间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生有灭、有去有来,而如来者,是如如不动,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是本具的,因为没有生,所以始终不会灭,只有这个胜法才不会灭亡。
「诸有智人应善察」,「诸」就是众,「察」就是观察。众生因为颠倒,所以把真的当作假的、假的当成真的,就是不善察。大众都是有智慧的人,所以应该要深深的去观察、审察这个无常的世间,所有一切庄彩都是会坏掉的,了达这个世间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异灭,只有胜法才是最真最贵的。进一步,我们要用般若智慧洞察什么是正、邪?什么是方便、究竟?什么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什么是有为法、无为法?这些都要一一善察。
有些人觉得自己是没有智慧的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很卑贱,怎么能够善察?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这些道理,把这些道理内化,就是有智慧的人,就能够善察。所以智慧,就是知道是非、善恶、正邪,乃至于世间、出世间的道理,进而知道涅槃静寂是不生不灭及世间上有形皆归坏的真理,这些就是善察。如果该取的涅槃不取,该舍的尘劳境界不舍,这就是不善察,就是颠倒。
「此老病死皆共嫌」,一般人都知道老病死是大家都不想要,都嫌弃的,可是偏偏都会轮得到。轮到了,逃也逃不了、推也推不去,这就是众生的愚昧。所以要有这种警觉,没有老、没有病的时候要赶快多用功,等到要死的时候,再用功就来不及了。
「形仪丑恶极可厌」,形就是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有男女老幼相、胖瘦高矮相,脸有方形、圆形、瓜子形,耳朵、眼睛、鼻子也都各有各的形,所以比丘有比丘的形,比丘尼有比丘尼的形,乃至于社会上的士农工商学兵,都有各自的形状。仪就是仪态,佛法讲行住坐卧四威仪。丑恶,就是每个人到了老、病、死时,不管平时是什么形,这时都是丑、都是恶,都是极可厌的。所以人到死的时候,还有什么形象、仪态可言?是绝对的丑陋、讨厌。
「少年容貌暂时住」,年轻的小孩看起来很天真、很乖巧、很活泼,但都只是暂时的,什么原因呢?因为无常,所以,人随时都在老化当中,有可能忽然发高烧、忽然中风,忽然嘴歪了、眼斜了,或忽然鼻子歪了、面孔皱了,所以容貌都是暂时的。
「不久咸悉见枯羸」,枯是干枯,羸是瘦弱;就是说人的生命是很无常的,有可能上午看到他,下午不一定存在,就像花一样,很快就会雕谢。纵使是几十年的时间,也是很快就会过去,老相就会现前。
「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了解世上一切都是无常,就算是人活到一百岁,还是会死,还是会被无常所逼迫。不要说是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拥有八万大劫寿命,还是敌不过无常的逼迫。在中国,彭祖活到八百岁,一般人看来是很长寿,但是等到无常到了,彭祖还是觉得寿命很短,希望上…
《无常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