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常经▪P30

  ..续本文上一页寂就是圆满菩提,归于寂灭涅槃。所谓「圆满菩提」,一般众生是不觉,二乘圣者漏尽见思惑称为正觉,但这两者都还未契悟菩提;菩萨是分证菩提,也是还未圆满;佛达到无上菩提、究竟菩提才是真正圆满。所以,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证到圆满菩提、证到涅槃,菩提和涅槃合起来,就称为圆寂。「寂」是寂灭,寂灭是罪业通通灭尽了,当下这念心达到寂静无为、寂然不动的境界。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智慧佛,就是菩提心、就是妙有;有了菩提心以后,还要归于寂然不动,寂然不动就是空性、真空。所以我们的大愿,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远离众苦、远离六道轮回之苦,乃至于种种苦难,最后归于圆满菩提涅槃、无上正等正觉。

  

  

  

  --------------------------------------------------------------------------------

  

  (二十五)940612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要想达到圆满菩提的境界,必须要「恒用戒香涂莹体」。菩提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一种果报,所以达到无上菩提的果报,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最高的目标。修行就是要先建立这一个目标,没有目标,修行就没有方向,等于大海中的孤舟一样,不知东西南北。我们有了菩提和涅槃这个方向,八万四千法门最后的目的,都是要达到菩提涅槃,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无二」就是菩提和涅槃。以前太虚大师也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陀是一个象征,象征菩提涅槃,证到菩提和涅槃就是佛陀。「仰止」,我们最高的境界就是菩提、涅槃。在佛法当中如果说有超过菩提和涅槃的法,这都是佛的方便说法,所以八万四千个法门,只有菩提和涅槃才是最真实的。其余一切都是佛为了方便度众生,说事、说理、说因、说果、说过去、说现在、说未来,乃至于说净土,种种说法都是方便,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人要归到菩提和涅槃的境界上。要想达到菩提和涅槃的境界,就必须以「戒」为根本。「恒」就是要有长远心、要有恒心,儒家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所以无论是出世法、世间法都要有恒心。

  

  「恒用戒香涂莹体」,时时刻刻检讨反省,看看自己持戒清不清净?「戒」有在家戒和出家戒。在家有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乃至于十善;出家有三坛大戒:沙弥(尼)戒、比丘(尼)戒和出家菩萨戒。「恒用戒香」,持戒清净就能产生一种果报,能够发出一种香味,这是一个形容词;不但是形容词,确实戒也是香,假使一个人持戒清净,遐迩闻名,某某人是持戒第一,身口意三业清净,人家听到都会来供养、都会尊敬,这种香才是真香;而且想要得到解脱,必须以「戒」为根本。

  

  无论是世间法、出世法都以「戒」为根本。以世间法来说,戒就等于是国家的法律、学校的校规、公司行号的规章、家庭的伦理道德。所以戒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规范,乃至于守持公司行号、学校里的规章、规定,就能成就事业、成就功德。戒包括很多:有身戒、口戒、心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总之持戒能够产生功德,所以持戒之香胜过世间一切芳香。禅宗讲:「参禅第一,持戒为先。」得到定也有定香;开悟了,有大智慧也有慧香,所以说「戒定真香」。这个香异于世间上的香,世间上的香是有限制的,现在是香,过去了就没有了;而戒香不但遐迩闻名,还能流芳千古。同时世间上的香、臭是相对的,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例如很多女性,乃至于男性,会抹香水,有人认为这是香,也有人会闻得很不舒服,认为是臭的;又譬如,我们认为大便、腐败的鱼是臭的,但是狗、猫闻到却认为是香的,所以世间上的香与臭是虚妄不实的。然而戒香,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都是香的,戒就是善法,相反地,违背戒就是恶法,所谓「善是流芳千古,恶是遗臭万年。」佛法上说:因戒得定,因定产生智慧,如此就能超凡入圣,得到解脱。所以,无论是世间法、出世法,持戒都是大功德、大福报。

  

  了解持戒是一件大功德,是最大的福报,受人天尊敬、人天供养,称为「戒香」,所以时时刻刻要用戒香「涂莹体」。涂就是涂抹,就是佛法所谓的「熏修」;莹体就是指我们这一念心,就是戒体。我们用什么来涂抹呢?用「戒」来涂抹,用「戒」来庄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所以我们若能时时刻刻持戒清净,身戒、口戒、心戒做到了,身口意三业就能够清净,这念心就是晶莹透体,就是光明。

  

  持戒清净,色身的四大:地大、水大、火大和风大,会由染污转为清净;四大清净了,心就清净;心清净了,六根就清净;六根清净了,外面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就清净;六尘清净了,六识就清净;六根、六尘和六识都清净了,整个世界就会清净;所以「戒」是根本,是很重要的。戒这么地重要,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称为「渡海浮囊」,众生在生死苦海当中,能够把戒持得很清净,就能度脱生死苦海。如果不了解,就会认为戒是一种约束、一种桎梏,反而还觉得不自在;相反地,知道要得解脱、要超凡入圣,就要持戒清净,持一条戒就能解脱一个烦恼,所以戒又称为「别解脱戒」;例如比丘戒有两百五十条戒,把这两百五十条戒持清净了,我们的两百五十个烦恼就通通得到解脱。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持戒的重要,就知道要知恩、感恩、报恩,就能够了解制戒是佛陀的大慈大悲,时时刻刻都是在照顾众生,使众生能够得到解脱、得到清净。

  

  「恒用」就是要时时刻刻以「戒香涂莹体」,不能认为持戒是不容易的,今天持这条戒,明天就不持了,只精进一天,明天、后天就懈怠了,这样子会使自己退失菩提心。所以我们持戒要持之以恒,今天、明天、后天,乃至于这一生,不断地持续下去,这样子就是「恒用」,时时刻刻都以「戒」为身口意三业的依据、准绳。

  

  「常持定服以资身」,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有了戒就能够得到禅定,戒能使身口意三业无犯,三业清净就容易得定。「定服」是一个譬喻,服就是衣服,每个人都希望穿华丽的衣服,但什么才是最华丽的衣服?就是得到禅定。这一念心经常都在定境,心不散乱、意不颠倒,全身都是光明。如果心散乱,造了恶业,就是穿上最好的衣服也没有用。因为心散乱,心中有烦恼,造了恶业,这时的心意识早已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了,也就是一般人称为「衣冠禽兽」;造恶业,全身都是黑暗的,表面上穿再好的衣服也失去作用,如同禽兽披着一张人皮一样。

  

  天上的人因为有定,穿的衣服不但是清净、光明,还会散发香味,所以不会脏,不用洗涤,而且天人的衣服是无缝的,称为「天衣无缝」。天人有定,所以眼睛不会动,而世间人的眼睛是东飘西飘、东看西看,因为没有定的缘故。但天人快死的时候,定会散掉,所以衣服就会脏,因此一切都要靠定才能产生功德果报,明白了,时时刻刻将心安住在定力上,身体才会光明、清净,才会得到解脱。

  

  「常持定服以资身」,「资」就是资养,「身」有法身和色身,无论是法身或是色身,都要靠定力来资养。如果身、心有了定,身体就不会轻举妄动;不会轻举妄动,就不会做错事情,就不会造恶业,而且身心常寂静。当身心达到最高的寂静,就会产生神通妙用,而且色身也不会坏掉。入定的人,身上的细胞也都会在定当中,如果入了空定,细胞就空掉了,所以身体不会坏掉,称为「金刚身」。例如过去有些高僧、祖师大德的色身,到现在还存在,称为「金刚不坏身」;而一般人,因为没有定,死了之后细胞很快就会坏掉,所以身体很快就烂掉。

  

  身体有定力资养,就会少病少恼,这个就是「资身」。资养色身,使我们能够精进办道,乃至于能够成就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善法,乃至于普度众生,都要靠这个色身。身体疲倦了,马上入到禅定中,身体就能消除疲倦,所以以禅定资养身体能够得到清净、清凉,能够得到休息、得到安定。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资养我们的法身,使心不散乱、意不颠倒,这念心经常都在寂灭当中,时时刻刻存在,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样就契悟了本心,我们的法身慧命,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若能契悟本心、契悟中道实相,生命就是无穷尽的,就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相反地,离开了定,不但色身会坏掉,法身也会不彰显,所以应该常持定服以滋润、资养我们的色身,进一步资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菩提妙华遍庄严」,一个是事、一个是理,在事上来讲就是「以万善之因华,庄严无上菩提之果海」,就是「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度一切众生、无众生不度」,这就是菩提妙华。「遍庄严」就是能够通达事和理、因和果。不能执事废理,也不能执理废事,这样就不周遍,事理一如才是周遍。因心即是果觉,果觉不离因心,所以这一念因心和果觉能够周遍过去、现在,乃至于十方三世都不离开当下这念心,有假有、又有真空、又有中道实相,这就是遍庄严。庄严假有、庄严真空、庄严中道实相,都是靠现在这念菩提之因华、妙明真心。「菩提」就是我们的觉性,就是指念念分明的始觉之智,有了这念始觉之智就是开因地之华,将来就会得到无上菩提之果海。

  

  善有假观善、真空善和中道实相善。不要因为是假有而不去修一切善,也不要认为是真空而执着真空,所以要修一切善不执着一切善,能契悟到假有,又能契悟到真空,又能契悟到中道实相。所以这念觉悟的智慧、菩提的智慧,观空不着空,舍假不离假,这念心要能得自…

《无常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喜施获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