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常经▪P29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唯有当下这念菩提妙明真心,才是自己真实归依、依靠的地方,其他都是虚妄不实的。但是要悟到这个道理,要使这个道理时时现前,必须要有福报,没有福报而想要达到伏心菩提,乃至于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可能都没有本钱。有了福德,然后再修这念心,就称为「福慧双修」。

  

  菩提涅槃是出世法,出世法也不能离开世间法,离开世间法要想求菩提、求涅槃也无有是处,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所谓「世间法」就是指我们行住坐卧、衣食住行、做人做事,这些是我们现在必须做的,离开了这些另外去找菩提,也很难找到。所以古德说:「有为虽伪,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虽真,执之则慧性不朗。」世间法虽然是假相,离开世间法、离开假有、离开了俗谛,佛道也很难成就;虽然菩提涅槃是最真实的,可是执着菩提和涅槃,也没有办法去证悟到菩提涅槃。所以,在这个世间要不即不离、不出不入,修无修修、念无念念、言无言言。修了以后不执着能修、所修,修一切善法,不执着一切善法,就是菩提、就是涅槃,就是我们真正归依的地方。

  

  「依经我略说」,马鸣菩萨依佛所说的《无常经》,略略地提示大纲,把这些道理说出来。也就是说,佛所说的《无常经》是很长的,现在所看到的《无常经》是个「略说」,是在很长的《无常经》当中,提纲挈领地摘取出它的纲要,告诉我们要悟无常、要知道菩提、涅槃,证到菩提涅槃就能脱离无常。不管是详说、略说,这些道理都是最真实的道理。「智者应善思」,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世间上所有一切诸法,乃至于我们的色身都是无常的,就是有智慧的人;听到无常的道理、悟到无常的道理,依着去用功、思惟,就称为「智者」。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善思惟无常苦空的道理,从无常中体悟不生不灭的菩提涅槃,才是我们真正归依的地方。

  

  

  

  --------------------------------------------------------------------------------

  

  (二十四)940605

  

  

  

  

  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最后是个总结。佛讲《无常经》时,除了比丘、比丘尼,乃至于佛的弟子以外,还有天人、阿修罗、药叉、揵闼婆和天龙八部都来听法,这里举天人、阿修罗和药叉为代表。总之「来听法者应至心」,来听法者都应当恭敬、恳切、至诚一心,善自谛听。「来听法者」可分成四种: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和结缘众。发起众指能鉴知时机而发起集会、瑞相、问答,使如来有因缘为大众说法者;当机众指因宿世的熏修,时节因缘成熟,而于听法当下就能成道证果的与会听众,例如听到无常,就悟到无常道理的听法者;影响众指古往诸佛或法身菩萨,对释迦如来所说的道理都已经知道,但隐匿所证之极果,示现如同当机众,来庄严佛德、匡辅法王弘扬佛法的会众,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之类,都是古佛再来;结缘众指宿世善根薄弱、根机低下的会众,虽然听闻法要,无法当下证悟受益,但已在八识田种下未来证悟的因缘。「应至心」,所谓至诚不二这念心,只有当下能听这念心,没有妄想、颠倒,专注在这里听经闻法;如果想过去、想现在,乃至于想种种是非,就不是至心了。

  

  「拥护佛法使长存」,既然佛法这么好,能够自利又能利他,就必须要护持佛法、拥戴佛法。拥戴、护持佛法,就是要把这部经时时刻刻受持不忘,使自己及他人都能得到利益,并且使经典能够流通。佛法包括有大乘法、小乘法,无论是大乘法、小乘法,只要是佛所说的法都是佛法。这里所说的佛法,狭义的就是指这一部《无常经》。这部《无常经》能够使我们证到菩提涅槃,心得到安定,闻法后还要使这个佛法能永久存在、流通,不要散失掉。如何使《无常经》能够长存?就是要用文字、语言来印行、宣传、流通,以及自己的身体力行,共同发心使大众能够信受奉行这部《无常经》的道理,如此才能使佛法长存,一代传一代,灯灯相传、光光相照。

  

  「各各勤行世尊教」,就是每一个人应当精进、信受奉持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世尊」是如来十号之一,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教」就是佛的教化、遗教,就是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说的法,包括《无常经》,乃至于其他的经,通通都是释尊的教化、遗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就是来听法的佛弟子,乃至于天上、人间的阿修罗、药叉、揵闼婆等,所有一切听徒,来这里听佛开示《无常经》。「或在地上或居空」,有一些在天上的众生是在空中听,而住在地上的众生,就在地上听佛的教化、佛的遗教,这里是指《无常经》。「常于人世起慈心」,听了这部《无常经》后,知道一切都是无常,众生为了名利、情爱醉生梦死,斤斤计较不舍,到最后还要堕入恶道里受苦受难。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众生饱受无常、生老病死的轮转,所以要起大慈悲心去度化众生。

  

  「昼夜自身依法住」,既然这部经这么好,所以无论是白天、晚上,时时刻刻都要「依法住」,依靠此正法来安住。既然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就要看破、放下,同时也要了解菩提和涅槃,才是真正能脱离无常的。所以这念心时时刻刻要依靠在正法上来用功,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时时刻刻想到无常苦空的道理、菩提涅槃的道理,把这念心安住在善法、安住在正法、安住在菩提心上面;这念心时时刻刻有定力、有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安住在菩提心上面。「自身依法住」,不但是这念心,连这个色身也要依法安住,要持戒清净。所以我们要时时反省检讨身口意三业清不清净:不恶口、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则口业清净;身不作杀盗淫的事情,则身业清净;不起贪瞋痴的念头,则意业清净;如此身心都安住在善法上,则身口意三业都能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慢慢就会与菩提心、涅槃性相应,所以要「昼夜自身依法住」,要依善法、无为法、出世法,来安住身心。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就是要发大愿。有这样好的道理,能够解脱生老病死苦,使我们超凡入圣,安住在菩提涅槃、安住在圣境、安住在解脱上面,因此我们更要发大愿,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安住于善道。「诸世界」,世界有很多,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有无量无边的五浊恶世,净土有很多、秽土也有很多,所以称为「诸世界」。所谓「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是指时间;「界」就是界线,东西南北、上下是指空间,时间和空间连合起来,就称为世界,所以「世界」是时空的总合。

  

  世界分为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世界,有形的世界要有善法,才会得善报、善果,才能够有福德、有智慧;无形的世界,是属于心灵的世界,就是菩提和涅槃。无论是出世法、世间法的世界,都希望「常安隐」。世间上的众生都是颠倒,颠倒就会起惑造业,这就不安稳了。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的众生,不但不造恶业,而且希望所有的世界都是善业,都是清净的世界、净土的世界;而当下这念心安住于菩提涅槃,才是真正的净土世界。所以「诸世界」包括有秽土、净土、乃至于是我们这念菩提心、涅槃性。无论是圣、是凡:世间上属于凡,契悟到菩提和涅槃就属于圣;也就是无论是净土世界、秽土世界,都愿这些世界「常安隐」。希望世间上没有三灾、八难,处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出世间的世界,就是当下这念心,时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常寂常照,这就是佛的世界。所以世界有声闻的世界、缘觉的世界、菩萨的世界、如来佛的世界,乃至于众生的世界、地狱的世界、饿鬼的世界、畜生的世界,不管任何一个世界,都希望能够得到安稳,将来达到最高菩提和涅槃的世界。有安稳的世界,还要修善断恶、精进不懈,到最后才能真正到达菩提和涅槃的世界,这才是最安稳的地方。

  

  「无边福智益群生」,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都是要利益群生、利益大众。就是我们要发大心愿,广集福慧资粮,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利益,还能将自己的福德、智慧,布施、利益大众。「福」就是财布施,「智」就是法布施,所以「无边福智益群生」,也就是以所契悟、所证悟、所修行得来的无量无边的福德和智慧,来度化、净化无量无边世界里的众生,使每一众生「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希望所有众生所造的罪业,都能够消除得干干净净,能够远离众苦,归于寂灭涅槃,这是我们的心愿,每一个人都应该发这样的大愿。

  

  如果一个人违背了世间上的公理、法律、道德、戒行、清净的善法,就会有罪过,就是造恶业。希望每个人所有的罪业,都能够消灭除尽,有了这种希望,自己也要有这种愿行,愿自己所有一切的业障,都要消灭、漏尽。如何才能消灭、漏尽?就是要靠修行,修戒、修定、修慧、诵经、持咒、打坐、参禅。所以前面有「无边福智益群生」,以清净的三业与增长善根的福德、智慧,和所有佛法上的法门,布施给所有的众生;众生依据这种方法去用功、修行、忏悔,才能够达到「罪业并消除」。所谓「愿如海,行如山」,如果连愿都没有,很难产生行为;有了大愿以后,再依愿去履行,最后就能产生殊胜的功德果报。

  

  「远离众苦归圆寂」,大愿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大众能够远离众苦、六道轮回之苦,归于圆寂。众苦包括有:生苦、老苦、死苦、病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炽盛苦,佛法用「苦海」来比喻很多的苦难、苦报,来形容所有一切的苦。圆…

《无常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喜施获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