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刻,如果我们正在家里,诵经、持咒、礼佛、打坐,知道调伏这一念心,静坐时一念不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就像虚空一般广大,如如不动、处处作主,不和过去的累劫冤亲相应,自然能消灾免难。
这念心和虚空一样广大,虚空没有边际,当中包含万物、万法、形形色色,但是都不能妨碍虚空。我们修行、打坐,运用佛法调身、调心,体达一念不生,没有无明火、饥火、欲火,什么火都止息了,心中没有烦恼、妄想,达到一个绝对的境界,所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契悟到本具的这念心性,便能了解我们的心量广大,如同虚空遍周沙界,含容一切又不碍一切,「境由心生」心中没有障碍,自然没有外境的障碍。
从苦中解脱(三十)
于自由时报92.08.02(六)刊载
假使我们这念心能够达到不动的境界,听到什么声音、境界都不动,冷、热、痛、痒也不动、看到光也不动、看到佛也不动、看到魔也不动;这念心始终作主、清楚明白,一念到底,所谓感而遂通,能够做到寂然不动,心性本具的神通智慧自能显发。
打坐就是要学习心不动;因为心念一动就是妄想、烦恼,有了烦恼就是轮回、就是苦。一切境界都是虚妄不实,随因缘聚合的假有,既然不是恒久存在的,又何必不断的执着、攀缘、迁流;了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心中不动,就是智慧。所以,想达到不动的境界,就要熏修佛法,确立知见,调身调心,放下对五蕴的执着。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能够照破五蕴,就能做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果我们做不到,五阴炽盛苦的逼迫一来,就只能随业受报。
从苦中解脱(三十一)
于自由时报92.08.05(二)刊载
五蕴假合的「我」是由色法与心法所组成;色法,属于物质,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心法,是指心念攀缘、生灭而产生受、想、行、识的变化。因此当心念无法做主,随境迁流,身心无法安住,就会产生种种烦恼。《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因为色、受、想、行、识会障蔽我们的本心本性,让清净的智慧、善法、功德无法现前,要转化五蕴,就要将五蕴观空、转识成智。
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用来转化众生对五蕴的颠倒迷执,体悟到色、受、想、行、识都是虚妄不实的假相,才能转化烦恼,解脱生死。
透过禅修静坐,定力功深,定慧现前,时时刻刻清楚明白,反省觉照自己的妄想、迷执,五蕴的烦恼就不会现前。运用佛法,至诚忏悔、勤修善法、诵经、打坐,把心定下来,这念心有觉、有照、清楚明白,便能远离五阴炽盛苦。
从苦中解脱(三十二)
于自由时报92.08.07(四)刊载
修行学佛,要先了解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苦,进一步要知道这些苦是一种果报,因为过去造作轮回的因,现在果报现前就要受八苦煎熬。所以想要了生死,就要勤修出世法、清净法、无为法;没有生死的因,就不会感生死的果报。
佛法中提到:「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我们起了一个心念,就是一个因,将来因缘成熟自有果报,所以为人处世要慎起念;佛法当中有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想要了生死,就要时时回光反照,不起恶念,只起善念。一切身语意皆以四正勤为标准,「勤」就是精进,「正」是指精进必须要有正确的知见,才不会走错路;如果知见不正,努力的方向不正确,不仅白费心力,所有的努力都成了业障、无明、烦恼;这些都是堕落的因,未来就要受恶报。
想要离苦、了生死,就要从观照心念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察心念,只起善念,不起恶念;依着四正勤的道理去实践,修行就能有所成就。
从苦中解脱(三十三)
于自由时报92.08.09(六)刊载
过去,有一位祖师大德开悟后提到:「修行很简单,一是动,一是静。」所谓「心无善念不起」,我们的心只要一起心动念就是善法、功德;「口无善言不说」,不利众生的事情、使别人产生烦恼的事情,绝对不说。佛经说:「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是指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不会让任何人产生烦恼,也不会让自己住在烦恼与妄想当中,这个就是修行、就是利益众生、就是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佛经云:「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礼佛、诵经、打坐、持咒、护持道场、建设道场……,这些都是善法,修善法就能够增长福德,这是就动的方面来说。当我们不动的时候,这个心就是一念不生,入甚深的禅定;能够这样子来修行、契入佛法,这一生在道业上一定能有所成就。
从苦中解脱(三十四)
于自由时报92.08.12(二)刊载
人生的苦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我们起心动念种因而来,现在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将来就不会感招恶的果报。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苦,静坐时经常思惟这些道理,时刻警惕自己,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就不会再去种苦因,未来自不受苦的果报。而面对过去所种的恶业,要靠现在精进用功转识成智,有了智慧和定力,才能将无始以来的业障化除。佛经上说:「三昧加持力,定业也可转」,修禅定就是修习三昧,三昧就是正定,三昧修成功了,过去所造的业就能够转化。
依着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来思惟;深刻体认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打坐才能没有妄想、昏沉,否则就容易迷糊、散乱,无法提起精进修行的心。佛法建立在苦当中,时时思惟人生的苦,才会努力想由苦中解脱;如果没有苦,修行的道念就不易提起。就像北俱卢洲与天人一生都在享乐,很难想到要修行;只有人间苦乐参半,又能听闻佛法,才是最好修行之处。明白这些道理之后,要经常提起觉性,这念心保持清楚明白、安住在正念上,长久下来,定慧功深,才能真正从苦中解脱。
《从苦中解脱》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