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時刻,如果我們正在家裏,誦經、持咒、禮佛、打坐,知道調伏這一念心,靜坐時一念不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就像虛空一般廣大,如如不動、處處作主,不和過去的累劫冤親相應,自然能消災免難。
這念心和虛空一樣廣大,虛空沒有邊際,當中包含萬物、萬法、形形色色,但是都不能妨礙虛空。我們修行、打坐,運用佛法調身、調心,體達一念不生,沒有無明火、饑火、欲火,什麼火都止息了,心中沒有煩惱、妄想,達到一個絕對的境界,所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契悟到本具的這念心性,便能了解我們的心量廣大,如同虛空遍周沙界,含容一切又不礙一切,「境由心生」心中沒有障礙,自然沒有外境的障礙。
從苦中解脫(叁十)
于自由時報92.08.02(六)刊載
假使我們這念心能夠達到不動的境界,聽到什麼聲音、境界都不動,冷、熱、痛、癢也不動、看到光也不動、看到佛也不動、看到魔也不動;這念心始終作主、清楚明白,一念到底,所謂感而遂通,能夠做到寂然不動,心性本具的神通智慧自能顯發。
打坐就是要學習心不動;因爲心念一動就是妄想、煩惱,有了煩惱就是輪回、就是苦。一切境界都是虛妄不實,隨因緣聚合的假有,既然不是恒久存在的,又何必不斷的執著、攀緣、遷流;了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道理,心中不動,就是智慧。所以,想達到不動的境界,就要熏修佛法,確立知見,調身調心,放下對五蘊的執著。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能夠照破五蘊,就能做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如果我們做不到,五陰熾盛苦的逼迫一來,就只能隨業受報。
從苦中解脫(叁十一)
于自由時報92.08.05(二)刊載
五蘊假合的「我」是由色法與心法所組成;色法,屬于物質,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心法,是指心念攀緣、生滅而産生受、想、行、識的變化。因此當心念無法做主,隨境遷流,身心無法安住,就會産生種種煩惱。《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因爲色、受、想、行、識會障蔽我們的本心本性,讓清淨的智慧、善法、功德無法現前,要轉化五蘊,就要將五蘊觀空、轉識成智。
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用來轉化衆生對五蘊的顛倒迷執,體悟到色、受、想、行、識都是虛妄不實的假相,才能轉化煩惱,解脫生死。
透過禅修靜坐,定力功深,定慧現前,時時刻刻清楚明白,反省覺照自己的妄想、迷執,五蘊的煩惱就不會現前。運用佛法,至誠忏悔、勤修善法、誦經、打坐,把心定下來,這念心有覺、有照、清楚明白,便能遠離五陰熾盛苦。
從苦中解脫(叁十二)
于自由時報92.08.07(四)刊載
修行學佛,要先了解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苦,進一步要知道這些苦是一種果報,因爲過去造作輪回的因,現在果報現前就要受八苦煎熬。所以想要了生死,就要勤修出世法、清淨法、無爲法;沒有生死的因,就不會感生死的果報。
佛法中提到:「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我們起了一個心念,就是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自有果報,所以爲人處世要慎起念;佛法當中有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想要了生死,就要時時回光反照,不起惡念,只起善念。一切身語意皆以四正勤爲標准,「勤」就是精進,「正」是指精進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才不會走錯路;如果知見不正,努力的方向不正確,不僅白費心力,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業障、無明、煩惱;這些都是墮落的因,未來就要受惡報。
想要離苦、了生死,就要從觀照心念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覺察心念,只起善念,不起惡念;依著四正勤的道理去實踐,修行就能有所成就。
從苦中解脫(叁十叁)
于自由時報92.08.09(六)刊載
過去,有一位祖師大德開悟後提到:「修行很簡單,一是動,一是靜。」所謂「心無善念不起」,我們的心只要一起心動念就是善法、功德;「口無善言不說」,不利衆生的事情、使別人産生煩惱的事情,絕對不說。佛經說:「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是指我們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爲,不會讓任何人産生煩惱,也不會讓自己住在煩惱與妄想當中,這個就是修行、就是利益衆生、就是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佛經雲:「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禮佛、誦經、打坐、持咒、護持道場、建設道場……,這些都是善法,修善法就能夠增長福德,這是就動的方面來說。當我們不動的時候,這個心就是一念不生,入甚深的禅定;能夠這樣子來修行、契入佛法,這一生在道業上一定能有所成就。
從苦中解脫(叁十四)
于自由時報92.08.12(二)刊載
人生的苦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從我們起心動念種因而來,現在能夠不起心、不動念,將來就不會感招惡的果報。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苦,靜坐時經常思惟這些道理,時刻警惕自己,我們的身、口、意叁業就不會再去種苦因,未來自不受苦的果報。而面對過去所種的惡業,要靠現在精進用功轉識成智,有了智慧和定力,才能將無始以來的業障化除。佛經上說:「叁昧加持力,定業也可轉」,修禅定就是修習叁昧,叁昧就是正定,叁昧修成功了,過去所造的業就能夠轉化。
依著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來思惟;深刻體認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打坐才能沒有妄想、昏沈,否則就容易迷糊、散亂,無法提起精進修行的心。佛法建立在苦當中,時時思惟人生的苦,才會努力想由苦中解脫;如果沒有苦,修行的道念就不易提起。就像北俱盧洲與天人一生都在享樂,很難想到要修行;只有人間苦樂參半,又能聽聞佛法,才是最好修行之處。明白這些道理之後,要經常提起覺性,這念心保持清楚明白、安住在正念上,長久下來,定慧功深,才能真正從苦中解脫。
《從苦中解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