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应现种种之身也,对于初地菩萨应现者,名为胜应身,胜应身处于方便有余土。应现于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为劣应身,劣应身处于凡圣同居士。
50.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种意义?
千手表征神通广大,自在自得,无障无碍的意思;千眼表征智慧无限,观照世间,自在无碍的意思。
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示现千手千眼是有因缘的,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之前,曾经亲近受之于千光王静住如来,时观世音菩萨始住初地,一闻大悲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欢喜,于是发誓弘扬大悲咒,令大悲咒安乐众生,即时应愿,身生千手千眼。这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由来之典故。
51.从事杀生业者,是否可归依佛门?
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往往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逼不得已而为,甚至环境所逼迫,无奈的从事杀生工作,这就是业力感召,要脱身实在不容易,欲拔不能,如此一来,应该如何呢?这位仁者啊!学佛就是要学觉悟,觉悟后就应该想办法逐渐改善的工作,不然的话,越陷越深,广行杀业,果报是不可思义的,希望您能振作起理智,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怀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悲愿,若能如此而为,十方诸佛赞叹,诸菩萨护持,天龙八部拱手,历代高僧大德嘉许。
从事杀生业也可以归依三宝,因而来学佛,归依三宝后,心地会逐渐理念化,毕竟,佛法可令人觉悟,对是非善恶能分辨,对人生观与宇宙观更能深入体会,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就能净化,因缘成熟的话,自然会舍弃杀生的行业,是故,从事杀生业者照常可归依佛门。
52.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二)杀害众生,违背大慈悲心。
(三)众生(梵语bahu-jana)皆为过去生中父母,亲戚朋友,因此带来因果循环故。
(四)悉具佛性(梵语buddha-dhatu):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杀,依佛的境界观看一切众生,将来都可成佛。
菩萨戒云:“当知汝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
基于这四点,是佛陀奉劝众生不杀生的理由,毕竟,众生最珍贵的,无过他的生命,生命最可贵,命一旦没有了,一切也就免谈了,所以说,杀众生命,吃众生肉,饮众生血,啃众生骨,于事于理都说不过去哩!
53.佛门对杀生之罪,等级如何?
杀生大体上可分三等罪,细说不能尽,何等为三?
一、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二、重罪:杀人置死,名为重罪。杀法手段不同,其罪亦不同,果报亦有轻重。
三、轻罪:杀畜牲之类。
54.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这叫做夭寿。夭寿死法千奇百态,举例不尽。
不该死亡的年龄因而死亡,佛法称之为业报,业报是因果的现前,是最公平的,是最平等的,无因则无报,世间与出世间都有因果。“夭寿”当然也逃不出因果的范围。
佛法告诉我们,杀生会带来“夭寿”的果报,死堕三恶道,纵得人身,多病脆弱,长期性的吃药,与药拨不开,病亦然无法疗好,这叫做业障病。平常心怀恐怖,常做恶梦,命终之时凄惨恶死。
55.修行当中,口业很难守,守口业有什么好处?
口业(梵语vak-karman)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略提五点:
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大众信赖,一言九鼎,真诚故。
二、口业清净,讲话口齿伶俐,辩才无碍。
三、口业清净,成佛道之后,32相中牙齿可饱满40颗,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来的。
四、口业清净,口内之唾液,呈现甘美,清爽自得。
五、口业清净,演说佛法,梵音嘹亮,远近无碍,众生喜悦。
56.常见佛门中有放生的善举,请问“放生”实际意义何在?
众生(梵语bahu-jana)最珍重的无过于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放生当下即与放生的众生结善缘;放生可解除我们在六道中的恩怨,因果之结打开故;放生的众生,皆有佛性(梵语buddha-dhatu),尊重故;放生当下可增长我们的慈悲心,毕竟,六道众生都是同沉沦的同胞,我们应该发起六道众生的同胞爱,不要互相残杀,弱肉强食,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如此意。
57.我们一家人常吵架,甚至冷战与热战都搬出来,苦不堪言,如何维系下去呢?
冷战与热战是吵架的专有名词,首先必须解释一下,然后再回答黄居士您的问题。
何谓冷战?所谓冷战就是两者吵起架来,彼此闹情绪,不拳打脚踢,嘴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彼此呕气,闷气在心里,无言的抗议,呈现在内心勾心斗角,彼此不认输,如此奋斗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管孩子死掉,或房子被烧毁内心假装如如不动,一幕一幕演下去,这就是冷战的真面目。我说这种人,不愧是凡夫,名副其实的众生,傻瓜傻到极点。
冷战最可怕,也是最可怜,冷战的人往往心机最多,冷战的人心胸最不明朗化,冷战的人往往嫉妒心也较强烈,同时也容易钻牛角尖。
何谓热战?当彼此吵起架的时后,一股无形热火所燃烧,内心沉不住气,口骂又拳打脚踢,就像是一场火爆的战争,一旦内心的无明呕气发泄之候,事隔没多久,两者彼此很快又恢复正常的往来,这种速战速决的吵架,叫做热战。热战与冷战比较之下,冷战比较恐怖,也比较阴险,内心暗藏杀机,有一触即发的阴影,属于歪歪曲曲的个性;热战固然火爆些,甚至有时后也会闹人命,但热战较属于直性子的人,不善于耍心机、多谋多智,认为耍歪曲之心是件烦恼事,麻烦得不得了,直接把性子耍出来就好了,何必多绕圈子呢?
一家人常吵架,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然怎叫做家呢?定就是不自在义、痛苦义、烦恼义、黑暗义、恩怨义、因果义,家是积聚善恶之果报处,家不吵架,不像家,越吵越像家,吵大或吵小而已!正因如此才叫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母、兄弟、姐妹、夫妇、妯娌、公婆、大大小小,里里外外,彼此嫉妒、拉关系、不离这个家,家庭是最多事的,只要有二人以上,就有人我是非,纠缠不清。
中国有句谚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现在社会上,最扯不清的业障,就是家庭纠纷,最不易摆平。
依佛法处断方式,今略提四点:
一、家庭是个共业,是有恩怨而相聚的,既知恩怨之业而来,佛陀告诉我们说:“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二、家庭是种种业缘组合而成,每当遇到不如意或痛苦事,我们是学佛的三宝弟子,把这些不如意事或痛苦事,当做修行的逆增上缘,能促成道心的坚固,知道苦才能猛然觉悟哩!
佛经云:“十方三世诸佛,皆以苦为良师。”
三、家庭吵架闹纠纷之际,心里要怀著报恩想,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兄弟弟妹有缘相聚,要爱惜亲骨肉之情分,是难遭难遇的。
心里更应该如此而思惟,一家人从无始劫来,已经于六道轮回旷劫了,一世一世而过,相聚又离散,何止投生在这个家一世而已呢?我们再纠缠轮回下去,绝对不是办法,在今生此世,彼此就不应该再继续结恶缘下去,好好结个善缘,彼此互让互忍互尊,解除彼此恩怨,无始劫来的一切恶因果,在今生了办,甚至大家共同归依佛门,共同为解脱生死使轮回而努力。
四、家庭吵架闹纠纷,佛陀告诉我们说:“诸法本空,了不可得。”
家是如幻如化,吵架也是如幻如化,纠纷也是如幻如化,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无非如幻如化,空幻不实,一切无非无常在演变,家庭吵架,冷战与热战也是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再如何的苦战也是无常的,绝对不是永恒不变的,何必被如幻如化骗了,何必被无常的冷热战骗了!黄居士啊!你说是吗?
58.学佛最终目的是什么?
成佛。成就无上佛道就是学佛最终目的,六道轮回不是我们久居之处,毕竟,六道充满苦痛、无常、空幻、无我、六道非永恒的。声闻(梵语 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二乘行者,仅是独善其身,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急迫求离生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生死,自度自利,并非学佛者的愿望。
菩萨行者正行六度波罗蜜中,未究竟证成菩提,亦然非学佛者的理念,佛道是修学佛法的终程,一切行门已告圆满,智慧(梵语jnana)、慈悲(梵语maitrya)、信愿、神通皆已具足,圆满无碍,万德庄严,是故,成佛就是学佛最终目的。
59.请问佛法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不是。宿命论强调人生的行为、境遇,都依预定的命运发生,非人力所能变更。也就是说,人生一切祸福吉凶,是非善恶,是肯定注定不变,叫做宿命论。
这种说法是邪见,不合乎真相之说,佛法是觉悟之法,洞彻诸法实相。佛门相信,命是由善恶所累积而成的,行为造作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空。过去所造的一切善恶行为,固然会产生果报,但果报之产生有轻重与深浅之异,而且果报的产生并不是仅落实在今生而已!而是果报有现在报、来生报、后生报、落实在三个不同时空中。
佛法告诉我们说:透过坚强的愿力可抵制业力,那么祸福吉凶,是非善恶之行为即可消弭,这是不定业。透过愿力亦无法抵制业力,这叫做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
总而言之,佛法业力果报之说,是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空而论定,…
《佛学问答(第一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