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應現種種之身也,對于初地菩薩應現者,名爲勝應身,勝應身處于方便有余土。應現于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爲劣應身,劣應身處于凡聖同居士。
50.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種意義?
千手表征神通廣大,自在自得,無障無礙的意思;千眼表征智慧無限,觀照世間,自在無礙的意思。
觀世音菩薩(梵語Avalookitesvara)示現千手千眼是有因緣的,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之前,曾經親近受之于千光王靜住如來,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大悲咒,立超第八地,心生歡喜,于是發誓弘揚大悲咒,令大悲咒安樂衆生,即時應願,身生千手千眼。這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由來之典故。
51.從事殺生業者,是否可歸依佛門?
有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往往爲了維持家庭的生活,逼不得已而爲,甚至環境所逼迫,無奈的從事殺生工作,這就是業力感召,要脫身實在不容易,欲拔不能,如此一來,應該如何呢?這位仁者啊!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覺悟後就應該想辦法逐漸改善的工作,不然的話,越陷越深,廣行殺業,果報是不可思義的,希望您能振作起理智,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懷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悲願,若能如此而爲,十方諸佛贊歎,諸菩薩護持,天龍八部拱手,曆代高僧大德嘉許。
從事殺生業也可以歸依叁寶,因而來學佛,歸依叁寶後,心地會逐漸理念化,畢竟,佛法可令人覺悟,對是非善惡能分辨,對人生觀與宇宙觀更能深入體會,對自己的思想行爲就能淨化,因緣成熟的話,自然會舍棄殺生的行業,是故,從事殺生業者照常可歸依佛門。
52.佛陀爲什麼奉勸我們不要殺生,意義何在?
大聖佛陀苦口婆心勸我們不要殺生,其意義有四種。
(一)殺生害命,罪業深重,不能入佛門解脫之道。
大智度論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二)殺害衆生,違背大慈悲心。
(叁)衆生(梵語bahu-jana)皆爲過去生中父母,親戚朋友,因此帶來因果循環故。
(四)悉具佛性(梵語buddha-dhatu):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殺,依佛的境界觀看一切衆生,將來都可成佛。
菩薩戒雲:“當知汝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
基于這四點,是佛陀奉勸衆生不殺生的理由,畢竟,衆生最珍貴的,無過他的生命,生命最可貴,命一旦沒有了,一切也就免談了,所以說,殺衆生命,吃衆生肉,飲衆生血,啃衆生骨,于事于理都說不過去哩!
53.佛門對殺生之罪,等級如何?
殺生大體上可分叁等罪,細說不能盡,何等爲叁?
一、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二、重罪:殺人置死,名爲重罪。殺法手段不同,其罪亦不同,果報亦有輕重。
叁、輕罪:殺畜牲之類。
54.常聽別人說:“夭壽”這兩字,不知其義?“夭壽”是如何構成的?
夭壽就是出生後,生命活得不長,不以正常死亡年齡而死亡,這叫做夭壽。夭壽死法千奇百態,舉例不盡。
不該死亡的年齡因而死亡,佛法稱之爲業報,業報是因果的現前,是最公平的,是最平等的,無因則無報,世間與出世間都有因果。“夭壽”當然也逃不出因果的範圍。
佛法告訴我們,殺生會帶來“夭壽”的果報,死墮叁惡道,縱得人身,多病脆弱,長期性的吃藥,與藥撥不開,病亦然無法療好,這叫做業障病。平常心懷恐怖,常做惡夢,命終之時淒慘惡死。
55.修行當中,口業很難守,守口業有什麼好處?
口業(梵語vak-karman)如果能守得清淨,功德是無限量的,其果報美好難思議,略提五點:
一、口業守得好,在大衆人群,能讓大衆信賴,一言九鼎,真誠故。
二、口業清淨,講話口齒伶俐,辯才無礙。
叁、口業清淨,成佛道之後,32相中牙齒可飽滿40顆,是叁大阿僧祇劫修來的。
四、口業清淨,口內之唾液,呈現甘美,清爽自得。
五、口業清淨,演說佛法,梵音嘹亮,遠近無礙,衆生喜悅。
56.常見佛門中有放生的善舉,請問“放生”實際意義何在?
衆生(梵語bahu-jana)最珍重的無過于生命,生命是最可貴的,放生當下即與放生的衆生結善緣;放生可解除我們在六道中的恩怨,因果之結打開故;放生的衆生,皆有佛性(梵語buddha-dhatu),尊重故;放生當下可增長我們的慈悲心,畢竟,六道衆生都是同沈淪的同胞,我們應該發起六道衆生的同胞愛,不要互相殘殺,弱肉強食,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如此意。
57.我們一家人常吵架,甚至冷戰與熱戰都搬出來,苦不堪言,如何維系下去呢?
冷戰與熱戰是吵架的專有名詞,首先必須解釋一下,然後再回答黃居士您的問題。
何謂冷戰?所謂冷戰就是兩者吵起架來,彼此鬧情緒,不拳打腳踢,嘴巴一句話也不說,大家彼此嘔氣,悶氣在心裏,無言的抗議,呈現在內心勾心鬥角,彼此不認輸,如此奮鬥到底,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不管孩子死掉,或房子被燒毀內心假裝如如不動,一幕一幕演下去,這就是冷戰的真面目。我說這種人,不愧是凡夫,名副其實的衆生,傻瓜傻到極點。
冷戰最可怕,也是最可憐,冷戰的人往往心機最多,冷戰的人心胸最不明朗化,冷戰的人往往嫉妒心也較強烈,同時也容易鑽牛角尖。
何謂熱戰?當彼此吵起架的時後,一股無形熱火所燃燒,內心沈不住氣,口罵又拳打腳踢,就像是一場火爆的戰爭,一旦內心的無明嘔氣發泄之候,事隔沒多久,兩者彼此很快又恢複正常的往來,這種速戰速決的吵架,叫做熱戰。熱戰與冷戰比較之下,冷戰比較恐怖,也比較陰險,內心暗藏殺機,有一觸即發的陰影,屬于歪歪曲曲的個性;熱戰固然火爆些,甚至有時後也會鬧人命,但熱戰較屬于直性子的人,不善于耍心機、多謀多智,認爲耍歪曲之心是件煩惱事,麻煩得不得了,直接把性子耍出來就好了,何必多繞圈子呢?
一家人常吵架,是理所當然之事,不然怎叫做家呢?定就是不自在義、痛苦義、煩惱義、黑暗義、恩怨義、因果義,家是積聚善惡之果報處,家不吵架,不像家,越吵越像家,吵大或吵小而已!正因如此才叫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兄弟、姐妹、夫婦、妯娌、公婆、大大小小,裏裏外外,彼此嫉妒、拉關系、不離這個家,家庭是最多事的,只要有二人以上,就有人我是非,糾纏不清。
中國有句諺語雲:“清官難斷家務事,剪不斷,理還亂。”現在社會上,最扯不清的業障,就是家庭糾紛,最不易擺平。
依佛法處斷方式,今略提四點:
一、家庭是個共業,是有恩怨而相聚的,既知恩怨之業而來,佛陀告訴我們說:“應該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二、家庭是種種業緣組合而成,每當遇到不如意或痛苦事,我們是學佛的叁寶弟子,把這些不如意事或痛苦事,當做修行的逆增上緣,能促成道心的堅固,知道苦才能猛然覺悟哩!
佛經雲:“十方叁世諸佛,皆以苦爲良師。”
叁、家庭吵架鬧糾紛之際,心裏要懷著報恩想,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兄弟弟妹有緣相聚,要愛惜親骨肉之情分,是難遭難遇的。
心裏更應該如此而思惟,一家人從無始劫來,已經于六道輪回曠劫了,一世一世而過,相聚又離散,何止投生在這個家一世而已呢?我們再糾纏輪回下去,絕對不是辦法,在今生此世,彼此就不應該再繼續結惡緣下去,好好結個善緣,彼此互讓互忍互尊,解除彼此恩怨,無始劫來的一切惡因果,在今生了辦,甚至大家共同歸依佛門,共同爲解脫生死使輪回而努力。
四、家庭吵架鬧糾紛,佛陀告訴我們說:“諸法本空,了不可得。”
家是如幻如化,吵架也是如幻如化,糾紛也是如幻如化,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無非如幻如化,空幻不實,一切無非無常在演變,家庭吵架,冷戰與熱戰也是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再如何的苦戰也是無常的,絕對不是永恒不變的,何必被如幻如化騙了,何必被無常的冷熱戰騙了!黃居士啊!你說是嗎?
58.學佛最終目的是什麼?
成佛。成就無上佛道就是學佛最終目的,六道輪回不是我們久居之處,畢竟,六道充滿苦痛、無常、空幻、無我、六道非永恒的。聲聞(梵語 sravaka)緣覺(梵語pratyeka-buddha)二乘行者,僅是獨善其身,觀叁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急迫求離生死,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生死,自度自利,並非學佛者的願望。
菩薩行者正行六度波羅蜜中,未究竟證成菩提,亦然非學佛者的理念,佛道是修學佛法的終程,一切行門已告圓滿,智慧(梵語jnana)、慈悲(梵語maitrya)、信願、神通皆已具足,圓滿無礙,萬德莊嚴,是故,成佛就是學佛最終目的。
59.請問佛法的道理,是否與宿命論之說相同?
不是。宿命論強調人生的行爲、境遇,都依預定的命運發生,非人力所能變更。也就是說,人生一切禍福吉凶,是非善惡,是肯定注定不變,叫做宿命論。
這種說法是邪見,不合乎真相之說,佛法是覺悟之法,洞徹諸法實相。佛門相信,命是由善惡所累積而成的,行爲造作有過去、現在、未來叁個不同時空。過去所造的一切善惡行爲,固然會産生果報,但果報之産生有輕重與深淺之異,而且果報的産生並不是僅落實在今生而已!而是果報有現在報、來生報、後生報、落實在叁個不同時空中。
佛法告訴我們說:透過堅強的願力可抵製業力,那麼禍福吉凶,是非善惡之行爲即可消弭,這是不定業。透過願力亦無法抵製業力,這叫做定業(梵語viniscita-karman)。
總而言之,佛法業力果報之說,是站在過去、現在、未來叁個不同時空而論定,…
《佛學問答(第一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