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P2

  ..续本文上一页行是无益的。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积垢,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当时随从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Benares)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Pippala)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15.问:释迦牟尼成佛处,现有遗迹留存吗?

  答:释迦牟尼成佛处,自古称为菩提场或菩提伽耶(Buddhagayq),那里的毕钵罗树,因为佛坐在树下成道的缘故,得到了菩提树之名。从此,所有毕钵罗树都叫做菩提树。"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尔省伽耶城(Gayq)的南郊。那棵菩提树在二千数百年中曾两次遭到斫伐,一次遭风拔,但都重生了新芽,现在的菩提树是原来那棵树的曾孙。树下释迦牟尼坐处有石刻的金刚座。树的东面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塔寺,名叫大菩提寺,至今约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附近还有许多佛的遗迹和古代石刻与建筑。 1956年印度比哈尔省政府为了这个圣地的建设和管理,设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咨询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接受了邀请,指派了两名代表参加该会。

  

  16.问:释迦牟尼成佛后的事迹,可以简略地谈一谈吗?

  答: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的说三十五岁。此后五十年(或四十五年)中,直到他八十岁逝世前,他没有间断过他的说法工作。他到处游行,向大众宣示他自己证悟的真理。他最初到波罗奈城去找离开了他的五个侍者,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轮" 。

  

  17.问:"转*轮"是什么意思?

  答:"轮"(Cakka),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 ,它的形状象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轮。佛初转*轮处是鹿野苑(Sārnāth),在今天波罗奈城(Benares)。经过近代的发掘,鹿野苑发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有阿育王的石柱,有公元四世纪石刻的佛初转*轮像等等,并且发掘到古代塔寺的遗址。鹿野苑现有佛寺、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近几十年来陆续兴建起来的。佛初转*轮处的鹿野苑,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Ku1inagara, Kusinqra),是佛教四大圣迹。值得指出的是:近代学者们对这些圣迹以及其他一些古迹的发掘和修复,主要都是根据我国古代高僧法显、玄奘等的记载。

  

  18 问:佛初次说法的地方为什么要比其他说法的地方看得重要呢?

  答:佛在鹿野苑初转*轮这件事是佛教的一件大事。从那时起,开始建立了佛教;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19.问:"三宝"是什么?

  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saxgha)是僧宝。称

  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轮,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

  

  20.问:什么叫做归依?

  答:归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归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归依"也可以写成"皈依","皈"与"归"的读音和意义相同。

  

  21.问:佛在世的时候,归依的人多吗?

  答:是的,佛初转*轮后从鹿野苑到摩揭陀国(Magadha)去的一路上,受到他的教化而归依的人就很多。其中有拜火教的婆罗门姓迦叶的三兄弟,都改变了原来的信仰,率领他们的弟子一千多人归依了佛教。佛到了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Rqjagaha)后,归依的人更多。其中最有名的出家弟子有舍利弗(Sqriputta)、摩诃目犍连(Mahqmoggallqna)、摩诃迦叶(Mahqkassapa)等人。后来佛回到故乡去,他的异母弟难陀(Nanda)、堂兄弟阿难陀(Qnanda)、提婆达多(Devadatta)和他儿子罗怙罗等都随他出了家。还有宫廷中一个剃发工奴优波离 (Upqli)也出家加入了僧团,后来成为有名的佛教戒律学大师。佛的姨母波阇波提也归依了佛,是第一个出家女弟子。至于不出家而归依三宝的弟子则为数更多。佛的出家弟子,男的叫比丘(bhikkhu),女的叫做比丘尼(bhikkhunī);在家弟子,男的叫做邬波索迦(upqsaka),女的叫做邬波斯迦(upqsikq),合称为四众弟子。

  

  22.问:释迦牟尼一生游行教化的区域,是哪些地方?

  答:根据记载和发掘的资料,佛自己足迹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他的弟子们分到四方游化,可能更远一些;但是斯里兰卡和缅甸都有佛曾经到过并足印的传说。佛居住的地方以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 (Kosala) 的舍卫城 (Sqvatth]) 的时间为最多。在王舍城外有一个竹林,是频毗娑罗王 (Bimbisqra) 献给佛和僧众居住的,后人称为竹林精舍;在舍卫城有一个林园是当地一个富商须达多 (Sudatta) 和拘萨罗国王子祇陀 (Jeta) 共同献给佛的,后人称为祇园精舍。佛常往来两处,所以竹林、祇园并为说法的重地。王舍城南面的灵鹫山 (Gijjhak[wa) 也是佛常和弟子们说法的地方。佛逝世前由王舍城北行到毗舍离(Vesql]) 城 (今印度比哈尔省境内),又由毗舍离向西北行,最后到了拘尸那伽(今印度联合省伽夏城Kasia),佛是在拘尸那伽逝世的。现在佛逝世处,发掘出佛遗体火化的地方和石刻的佛涅槃像以及其他古迹。印度政府为了纪念佛涅槃二千五百年,曾对这个圣地予以必要的修复和建设。

  

  23.问:什么叫做"涅槃"?

  答:现在暂不详细解答,这里可简单解释为"逝世"。

  

  24.问: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

  答:佛在毗舍离城的时候,己经有了重病,在那里度过雨季后,偕弟子们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铁匠纯陀(Cunda)供献的食品,病更加剧。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后来所有卧佛像(即佛涅槃像)都是这样的姿式。佛告知弟子们将要涅槃,弟子都守候着。夜间有婆罗门学者须跋陀罗(Subhadda)去见佛,阿难陀想挡住他,佛知道了,唤他到床前为他说法,于是须跋陀罗成了佛的最后的弟子。佛在毗舍离临出发前和在途中为弟子们作了多次的教诲,到了那天半夜逝世前又最后嘱咐弟子不要以为失了导师,应当以法为师,要努力精进,不要放逸。佛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八国将佛的舍利分为八份,各在他们的本土上

  建塔安奉。其中摩揭陀国安奉在菩提伽耶的一份,到公元前三世纪,被阿育王取出,分成许多份送到各地建塔。1898年,考古家在尼泊尔南境发掘迦毗罗国故址,发现一舍利塔,塔内藏有石瓶石函等物;有一瓶放在铁和水晶层迭的函内,里面有黄金花,花上安放着佛骨。从函上刻的文字知道这就是释迦族供养的佛的舍利。

  

  25.问:舍利是什么?

  答:舍利(Sarīra)就是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26.问:塔是作什么用的

  答:"塔"又称"塔波",是梵语St[pa (P. Th[pa)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意义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帜纪念之用的。

  

  27.问:佛涅槃的年代,有没有不同的计算?

  答:关于佛涅槃的年代,东南亚佛教徒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45年,所以1956年和1957年各国都举行佛涅槃二千五百年盛大纪念。我国关于佛涅槃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般公认的年代是公元前486年,与南传佛历相差59年。

  

  28.问:佛的涅槃日是哪一天?

  答:我国一般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佛成道日。南方各国则以公历五月月圆日 (相当于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 为佛节日 (Vesqkhq),认为佛诞生、成道、涅槃都在这一天。

  

  29.问:听了上面的谈话,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事迹已经有了轮廓的了解。现在想请你谈一谈当时佛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答: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因为第一关于印度古代历史资料缺乏,第二我自己在这方面少研究。但是我仍然愿意将一些我所知道的材料和所想到的线索,提供你参考、研究和判断。

  

  30.问:很好。我认为,任何宗教和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能够了解一些当时社会的情况,是有助于对佛教的了解的。希望你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一谈,能说明一个大概就行了。

  答:先从当时的形势谈起吧。你知道古代印度曾经有一个区域叫做"中国"吗?

  

  31.问:这倒不知道。那是在印度的什么地区?

  答:大约三千五百年到四千年前,雅利安(Qrya)人逐渐由中亚细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那里的土著民族,并且吸收了他们的文明,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立了好些国家,因此长…

《佛教常识答问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