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净念相继,就具备了信愿行三资粮了。
275.权教和实教的意思是什么?弥陀经是权教还是实教?
实是真实不虚,权是善巧方便。弥陀经教人念佛往生,万修万人去,极乐世界确实存在,阿弥陀佛正在说法,以心求佛,以佛印心,心佛不离,事理清晰,是真实中最真实的宗教啊!但没有深究心法的人,难以看透其中的含义,所以佛说是难信的法。
276.已故父母生前吃长素念佛,敬奉观音,享寿七十四岁,他们是否能够往生西方?如果想要超度,应该用什么办法最好?
一定要深入净土法门,修其因,然后得其果。如果能够吃素念佛,但专为求福报,就只能得人天的果。如是因得如是果啊!你想要超度先人,只能专修净土法门,如果令尊令堂果然在人天,就能依赖你的力量往生极乐,如果已经往生极乐,也能依赖你的力量增加莲品等级。
277.每次功课念佛六百,观音圣号二百,大势至菩萨二百,清净大海众菩萨三声,大悲咒七遍,请问这样做是否可以?
这样做未尝不可,但能够增加念佛的数目就更好了。如果没有时间,不妨减少念菩萨的时间,改为念佛。
278.佛法即将灭尽之时,一切经典相继消失,最后只有六字洪名现在虚空,众生如果肯念,就能往生,那真是太便宜了。那个时候是人,这个时候也是人,佛既然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为什么不现在就显现在虚空,使人念佛往生呢?反而要优待法尽时的众生呢?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现在各寺都写在墙壁上,男女老幼,尽人皆知,这不就是等于显现在虚空吗?何况今天还有经典,很多众生还能自觉念佛,难道不是佛优待今天的众生吗?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善知识弘扬正法,增加人们的正信,这难道不是今天比未来更便宜吗?
279.在我们这个世界,贫富贵贱非常悬殊,很不平等,到了西方世界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百川归海,只要流到了大海,就全部称为海水了,往生西方也是这样。虽然有九品莲花,但最终都是候补佛位,只不过是在修行时间上有差别罢了,绝对不像世间贫富贵贱的差别,生死轮回,痛苦无穷。
280.有许多精进专修净业的人,临终不能往生,是不是有下列情形?第一,定业难移;第二,守戒不严,偶然破坏,自己不知,也无人提醒,没有忏悔;第三,做募化、推销、赠送等工作不慎,种下了恶因;第四,临终时有恶缘干扰。
你所说的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定业难转;第二,守戒不严。你要知道,这两点固然能阻碍往生,但往生的主因是正行,即是念佛,正行精进,助行也会随之而来。如果能够一心一意念佛,定业怎么不会转移?能够一心念佛,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怎么还会破戒?长期如此,必然以自己的诚心感动阿弥陀佛的愿力,轻而易举地往生西方。你说不能往生的人,一定是信愿行不充足罢了,不是其他原因。
281.念佛怎么才能做到无妄念呢?
净念相继,妄念自无。以后不要问妄和不妄的问题,只管在不工作时或者做不费心力的工作时,莫把六字洪名丢了,就是精进不退。
282.某法师说愿生生世世为法师以弘法利生,不愿往生安养。我认为这种愿力固然可以敬佩,但某法师也是凡夫,一气不来,生到那一道去,还实在没有把握,那么后果不是非常可怕吗?他的说法是不是自误误人呢?
往生安养,正是为增长智慧神通,乘愿再来,弘法利生,这是净土宗的根本教义。如果认为是去做自了汉,那就完全错误了。你所说的某法师,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他是不是会自误,我还难以预测。但他的这个说法会误人,恐怕就在所难免了。
283.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也是咒中之王,这个说法不知出自什么经典?
弥陀身为法界藏,光芒、寿命、悲心、智慧无边无际,发四十八大愿度尽众生,功德超过一切佛,所以说他是愿王。阿弥陀不翻译,因为是秘咒。只一个阿字,就是一切发音的母音,八万四千陀罗尼都从这里面出来,三藏十二部修多罗都从这里面演说,所以称为王。这个问题不必拘泥于经典。
284.甲乙二人同修净土,甲发愿说:“我命终时,一定要求得上品上生,如果是银台和铜台来迎接,就决不往生,愿意再生娑婆。”他的理由是在娑婆世界修一天胜过在极乐世界修一年。乙发愿说:“我不求品位高低,眼前能够往生就先往生。”他的理由是菩萨都有隔阴之迷,先了生死,才是最稳当的计策。请问这两个人愿望,谁最可取?
乙最可取,甲好说大话,还不懂得净土的含义。他错在再生娑婆,去取金台,不知道一生西方就不退转,一生候补佛位,怎么还会忧虑取不到金台呢?如果引怀玉大师为例,那就要知道大师誓取金台,仍然在当生。
285.修净业的人想要延长寿命,以求得成就念佛三昧,增高往生的品位,所以每天在功课中加念观世音菩萨和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祈祷加持,是否可以如愿?合乎佛法吗?
只宜精进,求得一心,就会生到上品。如果要停留娑婆修上品,不但是“身见”,而且又落“寿者见”,这个心不是太乱了吗?身见就是执著色身不放,寿者见就是执著延年益寿,不肯往生。
286.修净业的人深深惭愧一生难以报答亲人的恩情,就在每天的功课中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默默祈求为父母超升、加持,这样行吗?回向文是否要称念前世所有的父母?
净业本来就不是为了自了,念佛一定要回向众生。今世父母的恩,前世父母的恩,无穷无尽,修净业的人怎么能不回向他们呢?要念地藏菩萨圣号回向,可以在定课以外,另发别愿。
287.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业障?
前面的说法是对六道众生轮回受报原因的普遍概括,众生不能觉悟,当然就只能随业力轮回,有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业因不亡,遇缘受报,那是众生放逸任运,最后自然自食其果。后面的说法是众生因念佛而由迷转悟,由凡转圣,有念佛的因就必然得成佛的果。所以说念佛一句,灭罪多劫。凡夫变圣人,就如手掌翻覆之间。关键是看你愿不愿翻转过来。两种说法没有一点矛盾,各有不同的含义。凡夫学佛,就是走向了觉悟之路,佛菩萨也由凡夫而来,学佛怎么不会消除业障呢?不能消除业障,那怎么成佛呢?
288.每天念佛回向外,其余念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圣号数百声,又念诵《金刚经》和《普门品》各一遍,是否也应回向?
一丝一毫的善行都应回向净土。
289.我从去年夏初开始吃斋念佛,每当念佛号时,心就滚动不停,不念时就停止,偶然生起善恶念头时,心中也会滚动。这种心态究竟是念佛感应,还是一种病态?
这是一种病态,也是障碍,应该至诚忏悔。念佛的方法,有小声念、高声念、金刚念等等,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能使心中不滚动就是好方法,念佛宜静不宜动。
290.我们念佛一天要念几千几万遍,那么一年一度的天公神鬼生日就没有时间去祭祀了,不是有失敬意而过意不去吗?
念佛是为了净化心灵,感通佛力加持,以备临终往生西方,候补佛位,成就正果。天公神鬼生日,本来就有信徒前往礼敬,佛教徒何必再去凑热闹。如果心中过意不去,也千万不要杀生去祭祀,只宜素食供养,默念佛号,祝他往生极乐,这样就符合佛教慈悲平等的含义了。
291.西天路远难行,不如对天主、耶稣及一切神道都崇拜,临终时哪条路都可走。
经上说“极乐虽远,弹指可到”,怎么能说难行呢?多神崇拜,想生神界,你却不知神仍旧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也不能指出一条脱离生死轮回的道路。神福享尽,难免堕落。
292.走西天路的人有什么见证吗?
临终种种瑞相,往生传斑斑可考。
293.西方空中常作天乐,并且昼夜六时落花雨;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空不作天乐,不落天花,与极乐世界的天是不是不同呢?
极乐国土极其庄严,与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你不要以为天空都是普罩大地,没有两样。实际各地天空都有所不同,哪里只有极乐世界呢?我们这个地球的天空,也各有不同,甲处降雨,乙处飞雪,丙处晴日,丁处狂风,同在一地球上都有区别,还有什么要怀疑极乐世界的天空呢?
294.《阿弥陀经》说如果从一天、两天以至七天,念佛做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能一心的人,能够往生吗?
不能一心,临终就要有人助念,如果没有人助念,只要能收心念佛,不挂念世情,也可以往生。
295.一旦往生,就候补佛位,不知是补西方佛位,还是补其他地方的佛位?
虚空无尽,世界无尽,随处可补,不限于极乐。
296.《阿弥陀经》中说往生的人都是“阿裨跋致”,不知是什么意思?
阿裨跋致翻译成中文是“不退转”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根机差,环境也差,修行进退不定,所以很少有人成就。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动心。即使劝化后修行,遇到别人讥笑,或者遇到困难,又会退心。生到极乐的人,就有进无退了。
297.念佛不回向,能消灭罪业吗?
也能消灭罪业,只不过不如回向合法罢了。
298.听说念佛出声就度人和鬼,默念就度自己神识,对吗?念观音与念弥陀效果等同吗?
度自己度别人,或者既度自己又度别人,全由自己的愿力决定,与高声和默念没有关系。念佛和念观音是否等同,普遍地来说是等同的,但求往生的人,应该念佛,这样才符合佛陀的教导。
299.《阿弥陀经》说的六方佛,下方指哪里?
虽然在这个世界以下,但并不是就是指地下。观察虚空的星球,可以知道这个道理。星球在空中,上下左右重重无尽,一个星球就是一个世界,方向是依照一个星球为本体而假定的名词。
300.有人对我说:万法唯心,可惜一般人专求西方,不认识自心,这是大错。六祖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哪里。他要我去问那些念佛的人,我不知怎么回答他。
鄙人不才,不会答覆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请教他,去开开智慧。第一,他读过《坛经》多少遍了,理会了祖师的心意吗?第二,哪里是西方?第三,心在哪里,究竟有个大小没有?第四,东方出太阳向西方落,西方出太阳向哪里落?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251问~300问》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