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北大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变成那样。这种文化的影响有时候会变得不太好。比如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他们实在不应该吃肉。好吧,就说,西藏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长得出来,那就吃吧。当他们来到北京,不是有这么多蔬菜吗

  所以他们应该吃素。可是他们也许还会说,我们还是有这样的老习惯。而且他们还以密续作为借口,他们会说,我们是密续修行者,所以我们可以吃肉等等。所以说,做学问的学生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文化习惯也是他们应该了解的。我来给大家开个玩笑。中国人特别尊崇常识。中国人有很多常识。是因为中国文化教导中国人要尊崇常识。印度人呢

  他们没有常识。因为他们尊崇智慧,超越常识的那种智慧。比如说来生,这跟常识没有关系。常识是有关此生的。我在故意挑衅你们,所以你们会对我感到反感。我之所以跟大家说这点,是因为出于上述原因,佛教也需要去适应不同的地方。

  回到第三个见地。用最普通的话来描述"空性",即你看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状态,这就是空性。这是我目前能说得最多的。如果你看到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非常英俊或漂亮。你要了解其他很多人也许会认为他/她很丑陋。美貌和丑陋并不在那儿,且离于美貌和丑陋。任何显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它的真正状态。也许你会问:那到底真的是什么

  我们人类老是喜欢问这样的问题:那到底真的是什么

  显现的不是真正的,那真的是什么

  这种需要一个什么东西在那里的习气,非常难以破除。

  就因为这个习气难以破除,所以佛陀在很多佛经中都提到佛性,比如楞伽经。讲到佛性,这是个跟中国很有关系的题目。我想玄奘很喜欢佛性这个题目。所有我的中国朋友都喜欢佛性。你看,常识就在这里起作用了,不是吗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起始点,所以佛性是好起点。

  在印度,像龙树菩萨那代人,他们说什么都不存在。那你会问:关于佛性,佛陀都说了些什么呢

  用一种方便的方式来表达,佛性即是给消除二元对立后的结果的一个名称。(附:仁波切在第二场开示中指出,消除的是二元对立)甚至龙树菩萨都说,这非常好。因为那样,你可以用它来表达任何事物。

  回到美貌和丑陋的问题。如果你的男朋友实在很丑,别人就不会认为他英俊。因为丑陋就是实相。那空间就会被丑陋占据。不说其他人,就说说你自己。晚上在烛光下,你说不定发现你的男朋友其实长得还可以。可是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一看,哎哟,这是谁啊

  你看,有改变吧。如果丑陋真的外在在那里的话,那这种变化就不会发生。

  这就是目前我用一般语言能讲得出来的空性。虽然空性不是个能表达讲述出来的东西,但是它可以被体验。有三种方法可以去体验空性。这些方法有高低之分。最低的一种,通过例子,比如像一场梦,像幻术,如同金刚经结尾所说的那样。这是最初级的方法。更高级一点的方法,用理性分析。就像刚才提到有关丑陋和美貌的分析。这大概就是一般大乘修行者所采用的方式。有一些大乘修行者,尤其是金刚乘,他们会说,如果你有一位上师能直接指出那个有关空性的经验的话,那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达到这点,比如,禅宗里有谈话的形式。让我做个结论:目前为止,空性的定义是,你看到的或它所显现的并不是它真正的样子。

  接下来是涅槃。这是第四个真理。

  涅槃在我们脑子里是一个我们会在很久以后将获得的东西。类似像天堂一样的东西。这是对涅槃不好的想法。佛说,涅槃是离于极端的。当所有极端都被耗尽的时候,那就是涅槃的经验。

  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佛经上提过的一个例子。有个女人,她很想要个小孩。有次她在做梦,梦中她怀孕了,然后生了一个小孩,她非常开心。可是在同一个梦中,这个小孩死了,她变得很悲伤。当她醒来的时候,快乐和悲伤都没有了参考点,它们都不存在。她远离了这两种极端。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很难理解涅槃,因为我们画了很多关于涅槃的画像,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啊,莲花等等。可是这些很重要,我们需要这些。阿弥托佛经里有很多关于莲花净土的详细描述。

  我总是给大家举这样的例子,现在就给大家举一个。如果你问我:你是不是真的想要证悟?我恐怕不想。并不是因为我有慈悲心,所以我要永住轮回来帮助众生,跟这个无关。我不想要证悟是因为我想看世界杯足球赛,而且很开心地看。我还想看侦探小说和惊悚片。如果你证悟的话,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时间没有了,时间这个极端不存在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实际上意味着全知。下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结果,你当下就能知道。如果你去看神秘电影,电影刚开始时,你就已经知道结尾,甚至你不用看,你都会知道。这就不好玩了。通常我们在找的证悟是部分全知,那种足够让我们去知道情人日记里都写什么的神通。

  刚才讲这些是想给大家描绘出一个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涅槃的景象。我知道大家会认为:哇,这怎么可能,这超过了我的能力,我怎么可能变成这样。你们不应该这样失望,因为这是做得到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循从此道,比如说,每天禅坐几分钟,或每天修心。我特别要讲的是,很多人总喜欢谈,我有一种特别的觉受,比如我额头这里有点痒啊,我的第三只眼是不是要打开了,或者我又有一个殊胜的梦境啊等等。拜托!不要谈这些,谈这些是很羞耻的,不高雅。

  修行的真正结果是你开始有一些转变。比如你是那样一种人:有一点点赞誉你就会骄傲,或者遭受一点点批评就会很沮丧。假设经过几年的禅修后,你开始对那些东西没有什么感觉,变得不在乎了。那么这是很棒,非常殊胜的。这等同于佛陀头上的顶髻。即使你有的是那种极小的执着,比如你每天晚上都要去熨自己的内衣,或者有洁癖。经过几年的禅修后,说不定你的内衣两年不洗,你都不会在乎了。我会说,这是一种小局面的涅槃。这是我们要寻求的。

  在我结束之前,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点点金刚乘。事实上刚才谈的那些是大乘和金刚乘共同的基础。同时金刚乘是大乘。如果没有小乘,就没有大乘。没有小乘和大乘,就没有密乘(金刚乘)。我知道金刚乘在某些方面很性感,但不要忘记它也有它的危险。举个很经典的例子。如果你有黄疸病,你在看一个白海螺,你看它是黄色的。大乘和金刚乘分别怎么处理这件事呢?小乘和大乘会这么说:你要吃药,你对海螺是黄色的这个见解是错的,你要把黄海螺的那种显现去掉。而金刚乘会采取一条捷径,为什么说是捷径呢

  因为金刚乘绕过"黄海螺是个错误见解,你应该吃药,然后把黄海螺这个显现去掉"这一段,金刚乘不强调这一点,他们认为你直接就想它是白的,因为它本来就是白的。你再看一看海螺,觉得它还是黄的,因为你有黄疸病,那你就一再想、一再想,想它是白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金刚乘有很多仪式,所有仪式都有关本尊。每位本尊的修行都和自我观想有关,比如我是六臂,等等。观想本尊就如同刚才白海螺的例子一样,不是说,我有一天会变成本尊,而是说,我就是本尊。但这点经常被误用。

  事实上,很多小乘和大乘都不相信金刚乘是佛教。他们认为它是印度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我觉得也应该如此。我忘了这位大师的名字。这位藏传佛教大师要前往印度,在尼泊尔的时候碰到一位印度教大师正要去西藏,他俩在路上相遇时,藏传佛教大师问印度教大师,你去哪里。他回答道,哦,我要去西藏教佛教。西藏大师说,可是你是印度教的呀。印度大师回答说,没错,我属于印度教,可是我懂佛教啊。现在西藏很热衷佛教,所以我去教他们,他们会给我很多金子。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是有关阿底峡尊者的。当他听说某大师(附:对不起,名字有待考证)在印度圆寂,他哭了。尊者的弟子问他,你听过这么多坏消息,为什么唯独为这个哭泣呢

  他说,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能区分印度教的密续和佛教的密续。我在西藏。而另一个在印度已经圆寂了。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区分了。我们在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我跟大家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能想想,然后跟像沙尔夫教授这样的人谈。

  

  

《北大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虔诚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