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P2

  ..续本文上一页人才?请法师慈悲指示。」我回答:「这不是很好吗?贵公司不是为了社会国家吗?贵公司辛苦所培养的人才,由别的公司运用,也是一样为社会国家奉献出一份力量。」他又问:「是啊!不过如此一来,我的公司就很倒楣,我不得不考虑这种投资是否值得?」我说:「值得呀!不过要如何留住人,不会楚才晋用,人才不外流,这些都须靠贵公司同仁之间共同努力,你不妨从贵公司的理念、制度,重新加强建立,或许可留下人才。」

  

  如果我们以利他为目的,纵然是发现有人要离开,或没有如你所想要获得预期的东西时,这个时候就不会颓丧、灰心或以为是失败。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也是一种过程,失败的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世界上没有不失败的事,跌倒并不等于失败,乃是经验。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要学「不倒翁」,随倒随起,连倒连起。倒下以后,马上站起来,此处不能站,退一步也可以站,甚至转一个圈也可以站,所谓:「山不转路转」,山不动,人要动。如此,我们的命运自然可转变。

  

  五、从整体大局着眼,从个人的成长着手

  

  佛教常说,无限、无量、无数或恒河沙数,地藏菩萨的愿心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有尽,我愿无穷」。地藏菩萨的救世心愿是没有穷尽的,他是放眼于永恒无尽的无量众生,不为个人。从时间上来说是永恒的,从空间上而言是无限、无边际的,如果凡事都能为他人考量,则自己内心的烦恼必然愈来愈少,相对的也愈能获得他人的尊崇,或许你在团体中毫不出色,可是能替他人设想考量,纵然不能成为领导者,此人在团体里必定受到每一个分子所尊敬。

  

  记得某校有一位校工,数十年来都是以校为家,对待学校里的学童,都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小孩来疼爱,虽然他没有结婚,可是他的孩子比谁都多,凡是该校的毕业生,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那般地爱戴。

  

  另外,有一位在淋疯病院的女士,自从二十多岁住进该院至今已五十多岁,她没有结婚,一日突然带她的孙子来农禅寺,我很讶异地问:「你什么时候有这么一位可爱的孙子呢?」她说:「很久了。」我又问:「哦!是谁生的呢?」她回答:「当然是我儿子生的。」我疑惑的问:「你不是没有结婚吗?」她说:「是啊!」我再问:「既然未婚哪来的儿、孙?」她告诉我:「师父,这其中有一段小故事:他的父亲从小就是孤儿,我一直照顾他长大,后来就叫我妈妈,他生的孩子当然叫我祖母。」这么一位没有结婚的淋疯病患,拥有数位孙子,一直觉得很安慰。她以前是为儿子付出,现在又为孙子付出,每月仅以微薄的收入为孩子做衣服等,她总是想到别人,从不为自己着想。我问她:「将来怎么办?」她说:「我不想将来会如何?只要现在过得很愉快就好。」我进一步问:「可是,万一小孩将来不照顾你 ⋯⋯」她乐观的说:「我从不想这些事,我只想如何照顾他们就好,反正死后,总会有人料理我。」这种观念真令人感动。

  

  由此可知,我们在社会上或在团体里,哪怕是没没无闻、微不足道的人,也可以为全体想,为他人想;能做到少为自己想,生活一定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且会终生感到很安全。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不安全,为什么不安全呢?没有金钱、没有背景、没有人事⋯⋯等等,因此,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设法「争取」,争取到最后,终究还是双手空空地走了。何不多想一些「如何为全体奉献」,能如此想,才是安全之道。今日的台湾,没听说有饿死的人,或死后无人掩埋的事,所以也有人问:「法师,您死后怎么办?」我回答:「一定有人来替我收尸。」又问:「万一没有怎么办?」我说:「也没有关系,或者有蚂蚁或者有其他的虫类会拿我做窝、把我当做食物,这不是很好吗?」或许有人会说:「落到这种下场实在很悲惨!」其实也没什么好悲惨的,死了就死了,根本没有事。

  

  六、以慈悲包容人,以智慧处理事

  

  对于人,我们一定要以慈悲心来关怀、体谅、帮助。世界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人做坏事,并不代表此人就是坏人。一般人的观念总是认为抢劫、绑票、强暴、纵火的都是坏人,但是,往往「大坏人」只坏一次就没有机会再坏。在做坏事之前,是好人,做了一次大坏事,破案、被捉、判刑、坐牢,最后可能被枪毙。我们也看到很多恶人被枪毙前说:「请大家不要学我,我做错了事,对不起社会,对不起父母、儿女,希望我的下一代不要学我。」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邪恶之人怎会天良发现而好话连篇呢?其实这些人并不坏,只不过一时糊涂做了一件坏事,所以,我们要以慈悲心包容所有的人,夫妇、同事之间,乃至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要互相包容,彼此体谅。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包容人而变成烂好人、变成乡愿或没有原则的人,对任何事都唯唯诺诺,什么都好。事情是要以智慧来处理的。

  

  曾经有人问我说:「如果有一位杀人犯,越狱逃走,结果身中一枪逃到农禅寺,师父!您如何处理?」我说:「我不考虑他是不是杀人犯或是从监狱逃脱出来,先送医要紧,如果他不愿到医院,可以请医生出诊,以人命为先。至于他到底做了什么坏事,暂且不予理会。万一警察找上门来问说,是否有这么一个人逗留在寺院里?我一定说有,为什么?因为事实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我不能说没有,也不考虑他被捉回去是否被枪毙的问题。当然,如果能有机会让他悔过自新,是最好不过的事,在法律上如有这种机会,见死不救,就是没有慈悲。」

  

  所以,我们是要以智慧来处理事情,所谓智慧,是包含常情与常理。常情、常理该怎么做,就依照常情、常理去做。(本文摘自《禅门》)

  

《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