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按我听到的、见到的,对你的行为恭维的可真不多。
晓:我是给我自己修行的。你放心,我的修行不是你等可以看透的!而且我这也不单单是信心的问题。
谁都会有错的,这不奇怪。
问:你发现哪位祖师有错?
晓:咱举法尊法师好吧~~咱也不说可争论的,因为有些问题可能我说他错了,别人不承认,我就举一个别人不能不承认的。他在《四宗要义讲记》中有个说法,“跟佛陀同时的六派哲学”,这就不对,是很明显的错误,与佛陀同时代的是六师外道而不是六派哲学。这不可能是法尊法师不知道,就是法尊法师在讲说的时候溜嘴了后来没有发觉。其实这个讲稿是法尊法师自己审阅过的,审阅也不大细心。
问:法师,你对现在的儿童读经怎么看?
晓:读吧,也不是啥坏事儿。
问:你感觉其效果会如何?
晓:不会有结果的。读经又不是现在才有的提倡,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提倡过四、五次了,每次提倡也都是呼啦一下子而已,当时一下子可热闹了。今年不是还搞了个官方祭祀孔子大典,即使官方出面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的!不信你们可以到时候看,看我的话准不准,时势变了。犬儒呀。
问:法师,我是浙大的学生,现在放假回来了,我听过你们学校好几位法师讲的,你给人家都不一样。
晓:我是刚晓,当然给别人不一样,我有我自己的风格。
问:你要是能改改,摄受的人就多了。
晓:我不。各人有各人的弘化圈儿,进入非自己的圈子就是自找苦吃,没必要。
问:法师,你们佛学院招不招生,我去上怎么样?
晓:我们佛学院只收出家人,所以你不行。
问:这样啊,那出家人才有多少,能招到生吗?
晓:这就不用你操心了。就目前的情况看,出家人会越来越多的。
问:前景看好呀~~为什么?
晓:两个原因,一个是现在男女比例失调。网络上说人口男女比正常应该是1.03-1.06,但现在男女比是1.12-1.18,直逼1.2,说北京流动人口男女比高达1.28,这是很可怕的。按他们的说法,现在中国男的比女的多5千万以上。这就给出家的可能性比值拉大了。
(当然,不是说男的多就一定出家的多,只是可能值增加。印普法师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儿。说有一年冬天,很冷,一个讨饭的在白马寺那儿哆哆嗦嗦的,一位老和尚就给他了一碗饭吃,吃过饭后老和尚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讨饭者说,没了,自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就不饥。老和尚就说,那你就出家吧,给我当个徒弟。讨饭的不干了,“我已经惨成这样了你还让我当和尚~~”讨饭也比当和尚高一等。)
另一个是社会上的乱七八糟问题。比如说我在九华山时,编辑部经常收到一些投诉的,说是安徽某县很多人装成和尚行骗,希望我们给揭露一下。编辑部当然杂事儿多,这样的事儿,多是某县的人。现在想来我们也扯,就真的向某县政府反映了,你猜人家怎么给回话的?我们是内刊,人家也就不正经给回。人家说,现在下岗工人那么多,你让他们怎么生活?农民生活困苦,该怎么生活?佛教能为社会分忧为什么不!后来我在《明白焉!?糊涂焉?!》中就说到,“(出家)成为下岗工人的分流渠道之一,这事已经矛头初现!”假的多了,真的当然相对也多。
问:法师给说说烦恼障和所知障吧?
晓:关于名相的事儿,你问我还不如直接去查一下佛学辞典,这问题是一点儿的意思也没有。我只给你说一下,烦恼障与所知障根本就是垂直的,在修行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事儿,你把烦恼障断尽了,但你的所知障一点儿也没动,还是照样。也有的是所知障断尽了但烦恼障一点儿也没动。这一个一定得注意,有不少的法师把这个讲错。当然,在修行的时候我不会只对烦恼障开火,或者只对所知障开火,但这二者不会断这个把那个带断,它没有因果关系。
问:老师,你曾经说过一个比法,说小乘象牛顿、大乘象爱因斯坦,原话我记不住了,大概是这,这比法我实在不理解。
晓: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家伙,尽往我头上扣屎盆子。在佛教中,佛陀是最圆满的,但佛陀说法的时候也得应种种机而说,机缘不到而硬说的话,就适得其反。在适合牛顿教法的时候佛陀就说牛顿教法,在适合爱因斯坦教法的时候佛陀就说爱因斯坦教法~~我当时说的是大乘教法含括小乘教法而已。任何的比法都是蹩足的,取其可用者而用之,不要无限扩大。
你们也不要老说是我说的,那根本就是你的意思,我估计你的意思是超越,佛教不需要发展、超越。我不希望人们老记着我的话,就因为你不是我,你在转述我的话的时候不能尽善尽美的表达我的意思。我的话也只“在说的当下有用,离之则不可得”。离开讲话环境我就不承认了。你拿着证据我也不承认!这又不是上法庭。
我在慈氏论坛中还见过这样一个事儿:善来引我了一句话――佛教中否定的是“我说“这儿有张桌子””,可一会儿金刚量就跑了,他给变成了――佛教中否定的是“我说“这儿永远有张桌子””,我那么说了吗?根本没有~~这不是我的话。而且我的话重音在哪儿你知道吗?是“我说”还是“桌子”?你没有现场听就拿不准!只看记录稿根本是拿不准的。“我说”是指认识,佛教说一切错误都是认识的错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一切根本就是遍计执,但我们在遍计执中间找出了一些,说它是依他起,其实它根本就不是,在遍计执中找出来的实际上还是遍计执,依他起我们现在根本就见不到。这才是重音儿!因为金刚量跑了,于是他们的讨论开“这儿永远有张桌子”,大千就说了――如果佛教中否定的是“我说“这儿永远有张桌子””的话,这就是无的放矢的废话,世界上有谁会说“这儿永远有张桌子”呢?这样的“佛教”就犯下了浪费纸张财富众生精力以至难得的人身、欺骗学佛人感情、错误引导修行道路等滔天大罪!
这就是不由自主的跑。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节目叫《跑题》,跑得是那么的自然,这个也是。所以,我不希望你们拿我出来作靶子,因为要是拿我出来的话,我就成了一个虚设的靶子,一个代你受过的靶子。“虚设的”,我不干,要是想讨论的话,咱们面对面讨论,只要不是面对面,我一概都不承认,即使面对面,我也还是得看看的!
问:安慧论师一分说,难陀论师二分说,陈那论师三分说,护法论师四分说,如果我在修行的时候,与护法论师四分说相应了,而另一个人的修行中,发现与安慧论师一分说相应了,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晓: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你们的修行出偏差了。因为一分说、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都只是堵学人的口而已,在破学人的执着而已。实际上这四种情况并没有高下之分,张三问安慧论师一个笨问题,安慧论师给了一分说,张三又相信安慧论师,安慧论师给了这答案之后,张三认为这问题解决了,不再为这个问题费心了,安心解决生死大事儿了,就可以了。李四也有这个问题,他并不知道张三已经问过安慧论师这个问题了,他遇到了护法论师,问了护法论师,护法论师给了四分说,李四又相信护法论师,护法论师给解答之后,李四也不再为这个问题费心了,安心解决生死大事儿了。也就是说,一分说、乃至四分说,其实都是在给众生安心而已,这根本就不是境界问题,你怎么可能修行出一分、二分、三分、四分呢?放心吧,绝对不会的~~
问:那么境界到底什么样?
晓:境界不可言说,可言说那就不是境界了。
问:修出来的情况能与典籍中说的一样吗?
晓:不能,典籍中说的不是境界,经典说的是方法,它只是标月指,只是给我们了一个方向。而修出来的那是境界,这是两码事儿。
问:已经有一分了,已经堵住学人的口了,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二分、三分、四分说?
晓:先时有一分说,一分说堵了一部分人的口,但还有一部分人烦恼更重,见思惑更重,一分说堵不了他的口,安不了他的心,于是就得二分说,更有一部分人二分说还堵不住他的口,就有了三分说、乃至四分说。现在不是连四分说也堵不住你的口、安不了你的心吗?我建立五分、六分都没有关系,但建立几分这方法已经显得繁琐了,这方法不用了,要换坐标系了。一分说乃至四分说,你愿意建立就建立五分说、六分说也行,这些说法都不能用对与错来说,虽然书上也有对与错的说法,但我们要知道那只是顺口,起到安心作用就可以了。
问:真理只有一个,怎么能有不同的说法呢?
晓:因为这些说法都不是真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与真理毫不相干,它们只是“安心”。
问:书上的对错说法并没有起到安我的心的作用呀~~只让我更加迷惑――连安慧论师、难陀论师都会犯错,还有谁可以依靠呢?
答:你听过一分说、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了,可你仍然还有迷惑,于是我刚晓就随顺你,给你说一分说不对、二分说也有错,三分说、四分说也都有可商榷之处,我再给你建立五分说、或者六分说之类。其实是你的心目中就觉得一分说乃至四分说有问题,但你笨,你不敢否定祖师,你胆小,你自私,于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我来说吧~~虽然是我的口说出来的,实际上是表达了你的意思――安慧论师的一分说以至护法论师的四分说都还有可探讨之处,并不是最好的。这样你把“说祖师不对”的“罪责”推给了我。别看是我说一分说、二分说等有问题,实际上这是你的意思,我的话加强了你“我是对的”的意思,所以你就觉得我刚晓说的对。从本质上来说,是你在确认自己的正确而已。
问:我可并没有建立五分说、六分说。
晓:一分、二分、三分、四分都不对,这不落空地了吗?你是胆小鬼,不是大丈夫,但我是,于是就我来建立。当然,我是就这么一说,我也绝对不会来建立,要是以后还有人问,需要从正面论述,那么,我会把建立一分、二分乃…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