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七)▪P6

  ..续本文上一页在我们既不要站在凡夫的角度来说话,也不要站在佛的角度来说话。我们站不到佛的角度上,所以我们说“不一”,但我们又知道站在凡夫的立场是错误的,所以说“不异”,这就有了“不一不异”。这实际上是佛教是一种说法方式而已,在陈那论师、法称论师这儿,他们说佛教说法是用遮诠法的,所以说“不一不异”,表示破斥,破要比立容易得多。当然,经论上可不这么讲,要这样说,就翻天了。

  问:什么是十二因缘?

  晓:小屁孩儿,问这干吗?查查字典多好了,更准确。

  问:可能你也不知道吧~~

  晓:确实,这些东西随便拉一本佛教书就有,何必背它呢?

  问:不会就该承认。

  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可以了吧~~

  问:你给我讲讲。

  晓:无明就是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你就瞎搞,瞎搞就是行(造业),因为瞎搞所以你就得到些乱七八糟的认识,乱七八糟的认识就是识(识是杂染),有了认识你就得给取名字,这名字就是名色,佛教说的名,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既然名色有这么多,就得有这么多的感官来认识,这就有了六入,六入就是感官。有了感官,感官就要接触境界,不然感官就没用了,这就是触,接触了就有感受,这个挺好,那个令人讨厌等,这就是受,有了受就说,这个挺好的东西给我吧,那个东西我讨厌扔了吧,这就是爱,有了爱就动手去拿,这就是取,东西拿过来了,你就有了,本来没有现在有了,这就是生呀,既然生了能不死吗?得死!十二因缘这就转了一圈儿。正着转你在生死中流转,反过来你就解脱。

  问:为啥大乘各宗的修行方法、次第都比较笼统含糊?看人家小乘中的修行次第多明晰?

  晓:啥意思?让我给辩护一下?没必要吧~~

  问:能说出理由总是好的。

  晓:噢,你需要一个大乘不要次第也好的理由,这样就满足了你的自大。我就给你编一个吧,反正胡说又不上税:因为根本就没有相同的次第,因为人与人都不相同。你要是完全照书上的次第,你死定了。当然,你根本不可能“完全”照书上的次第,你也没办法“完全”照书上的次第。两个人紧挨着一前一后走路,后一个人也根本不能永远踩住前一个人的脚印走。编出次第的人,比如觉音尊者,他编写的只是他自己的心路而已。你的心路可以给他差不多,因为人道总有共性的,但不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人家编的是人家的修行次第,你却说人家编的次第是整个小乘的修行次第,你可真是一个荒唐的佛教徒。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相同的次第,所以不用编,编出来害人。

  问:要命。

  晓:听我的要害死你。

  问:你不能正经地说吗?

  晓:我这就是正经地说呀~~

  问:你这是胡说。

  晓:胡说也是正经地胡说。

  问:法师刚才说的因明与逻辑比较的式子,我还不明白。三段论的“人皆有死”不行,而因明的“人皆有死”行,这咋回事儿?

  晓:你们是学法律的,法律上有一个原告就被告原则。你是逻辑,我是因明,咱们两个来讨论,你的三段论大前提“人都有死”我是不承认的,而我因明式子中的喻体“人皆有死”是你承认的。所以,按原告就被告原则来说,我的因明式子是能说服你的,而你的逻辑式子是说不服我的。

  问:法师,我给你们佛学院很多人认识,不少人说你对佛教恭敬度不够。

  晓:你也是学生,老师上课你听了多少?

  问:一半左右。

  晓:是,你还说我?就凭你听一半儿?我要是板板的讲,只听一半儿,我活灵活现的讲,让他们从头听到尾,听百八之八九十,从头听到尾,自然所得就多。这我是有经验的,讲飞了听的就多,几乎可以听满一节课,老实讲的话,学生的情绪就不好。有这样的情况――他在下边儿开小差,不知道怎么忽然间听见你一句话,他觉得有反应,就要给你提出来,其实我前边儿说到了的,他没听~~有人经常拉出我的一半句话说我这样那样的,还有居士给我写过信,说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其实不是的,我绝对是!我要是到外边儿讲,若只讲一、二个小时,那我比较规矩,因为新鲜,他们认真听。我在学校是长期的讲,人都是这样,不珍惜已有的。有人说我讲课爱讲胡话,这就说明了他没有好好听,或者是他没有听懂。

  问:佛教讲三世轮回的道理在哪儿?

  晓:三世的重心是在现在世,也就是说,讲过去世、未来世都是在促使你要好好把握现在世。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那就没用了。

  问:有人说日本武士道的剖腹自杀是因为日本人爱吃鱼的缘故,是不是?

  晓:不知道。

  问:有这样一件事儿。有一个女子要离婚,但她已经有孕了,她的妹妹极力让把孩子打掉,不给他家留后代,于是姐姐就堕胎了。后来妹妹也结婚了,在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作家务时不小心摔倒了,结果流产了,以后却怎么也怀不了孩子。人们说这是她当初劝姐姐堕胎的报应。到底是不是?

  晓:不知道。

  问:你到底知道啥?

  晓:看看你的问题吧,什么武士道呀,堕胎呀,尽是把因果给庸俗化,我当然没必要费口舌回答。

  问:法师,我们这儿也想办佛学院,你在佛学院多年,给说一下办佛学院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晓:是学生的出路,这是第一重要的问题。以前我老认为是师资最重要,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个没边儿。以前我认为学生来佛学院是要学东西的,所以总是在强调师资。经过这么多年,我知道了,学生也是很现实的,我在你这儿学过之后,有好的出路才行。比如中国佛学院,出路很好,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都能谋求个一官半职,只要不是太笨。还有闽南佛学院,学生说实在的是把这个当跳板,人们都知道闽南与海外联系广,能出国的占很大一部分,所以这两所学校是中国佛教界的龙头。你说他们学到多少东西,很难说,看看他们的学报就知道了,水平也就那么一回事儿,确实并不咋的!

  问:不是哪里来哪里去吗?

  晓:转一圈儿又回去了,一般是都不愿意的,除非回去后比以前有提高才行,但象一般小庙根本无所谓提不提高,所以这哪里来哪里去根本算不得出路,这是不行的。

  问:出家人的前途在哪里?

  晓:出家实际上是一条“死”路,只要走上了这条路,你就只能往前走,连岔路都没有,你别指望选择。有些人走着走着回去了,回去后的人,他们的生活质量都很差,可能连一般人也不如。

  问:一出家就自由了,到哪儿都可以,这儿不自由,我不高兴了,那我就换地方,到哪儿都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晓:那不成喂猪了~~人不是猪,不是只要能够吃上饭就行了,人是得有精神追求的。这就是人与畜生的区别之处。你要愿意把自己等同于畜生,那随你的便儿。

  问:法师你说话可实在太不入耳了。

  问:佛陀的事迹太神奇了,那是真的吗?

  晓:尽问些不值得问的问题。你看看我们不就知道了~~有多少人物,他一死马上神话就起来了,添油加醋是人道众生的一个习惯。佛在人道的显示绝对是一个人。

  问:声闻、独觉是怎么回事儿?

  晓:你查查字典不更好吗?

  问:我没有佛教字典。

  晓:声闻是因修四谛而悟道者。独觉是以十二因缘而悟道者。

  问:修四谛而悟道为什么就叫声闻?

  晓:声闻的梵语是

  歳 vaka,梵文你也不懂,按汉语说的话,“声”是音声。佛教有三量之说,三量中有一个圣教量,有时候就叫声量,这圣教量就是佛陀的言教,在现在来说,就是经典。“闻”就是听。所以,“声闻”就是指因为听见佛陀的言教而依之修行,并且成道。“独觉”就是听不到佛陀的言教,独自在那儿琢磨,结果瞎猫碰住死老鼠,竟然也悟道了。当然,独觉是因为没有机缘听佛陀讲法,可不是不听。

  问:我们这儿也想建一个庙,怎么才能建得更有佛教气氛呢?

  晓:一个是光线要差、殿堂要大,整个寺庙要给人一种压抑感、神秘感。那是几号,记不清了,我们在龙井草堂开杭州佛学院艺术学院筹备会,其中敦煌研究院的谢成水老师说,他在大同上华严,前一次觉得殿堂里的气氛很有佛教味,第二次再去看的时候,觉得不对,但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儿,庙里师父告诉他说,是把上边儿的格子窗都打开了。这一打光线好了,气氛就没了。殿堂大,你往那儿一站,就觉得自己十分的渺小。第二个是要建在人少的地方,太嘈杂的话就没有气氛了。现在大多的佛教寺庙没有佛教气氛就是因为成了旅游区,整日里人声鼎沸的。

  问:法师再给说说业增长广大吧?

  晓:这有什么好说的?举个例子吧。甲与乙两个人不对,甲说了一句,“去你妈的”,乙就一个耳光可打了下来,“让你骂!”甲于是就一脚踢了过去……这就是业增长广大。这主要是思心所的作用。

  (注:下一问不是现场问答,而是通过电子信箱往复问的,我也不知问者是何人)问:关于淫戒,在《优婆塞五戒相经》中是“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就是说,优婆塞受持五戒,付费嫖妓便不犯邪淫戒,不付费用时才犯了邪淫戒。

  晓:很简单,因为佛陀制戒很多其实是遵从当时的国法,当时迦维罗卫国是把妓女看作一个行业的,是合法的,所以不犯,但现在嫖娼是国家禁止的,所以嫖娼就犯戒,现在即使给钱也犯戒。

  问:神道认为合法的嫖妓也有罪,而佛认为合乎戒律。动摇了戒律的权威性。应该听信哪一个?佛如果当年定为“可悔罪”,不更好吗?

  晓:“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这一个“与直无犯”就是无犯“不可悔”罪,无犯不可悔罪,自然就是“可悔”。

  问:是不是说,虽然不破戒,但还是有性罪,只是没有破戒罪?另外五戒只是来生为人的保证,所以要求不高?

  晓:同样的戒条,由不同的身份受持开遮就不同。杀、盗…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