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7

  ..续本文上一页神足力向西方飞越,飞越无量的佛世界,恒河沙的国土,佛的音声还在,还如是。他一飞飞到一个佛国,那个佛国国土人身非常巨大。不说人身了,那些菩萨吃饭那个钵,目犍连尊者看着是个城墙,一个钵的边边上,他就落到人家钵边边上去了。人家在吃饭那些个菩萨众,一看见钵上一个小虫子,像个小动物,就想把他给弹掉。那个佛就跟那个菩萨说不要弹,那是东方无量世界释迦牟尼佛大弟子目犍连。同时那个佛就跟目犍连说,你这个身量现很小,我们这些个弟子看不清,你可以念你本师名号。目犍连尊者一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的身量等同于那个世界,身量就一下子长大了。那些个菩萨就很奇异,就随着他来到东方,来参礼释迦牟尼佛。有这么一段故事,在那个经上说。就形容着这个随众生缘而示现一切身,每个世界都不一样。

  同时在这个法会当中,这些来的菩萨有好多?无量无量,有恒河沙那么多菩萨来到这个道场,所有其他世界来的这些菩萨,都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上首。文殊师利正是我们本山的山主,我们现在都靠文殊师利菩萨加持。文殊师利的德号很多,曼殊室利、妙德、妙吉祥,反正很多的德号,赞叹不尽。但是文殊师利菩萨过去世成为七佛之师,他在印度降生,示现。他降生的时候有很多吉祥瑞相,所以又叫妙首菩萨,以他自得身妙,不论在哪个世界的法会当中都居首位。这我们讲华严经当然知道了,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根本智,文殊师利菩萨是根本智,在楞严经就是擇法智、擇法眼。他过去是龙种尊王如来,现在是北方欢喜摩尼宝积如来,宝积如来就是文殊师利,龙种尊王如来也是文殊师利,将来还要成佛,名曰普现如来,一切都是为了化度众生。现在世居是因,他为一切众中的上首,因为此经讲阿难的摩登伽女之难的时候,文殊菩萨就持着楞严咒去救度他。这部经是以阿难尊者堕入淫室来发起的。阿难是个什么身分?大家看他现生是佛的堂弟,是佛的侍者,是刚发心出家的。其实他是久已成就了,在空王佛时候,跟释迦牟尼同时发心。那个劫很长远了,不是现在没有学位,不是这样的情况,连个邪咒都抵御不了,这是示现的。为了弘扬这一法,为了助释迦牟尼扬化,这是示现的。他是多闻第一,表示你听得再多,你不能用,没有用,没有力量用,力还不能胜邪。“多闻纵强记,不免落邪思”,虽然闻的很多,证的很多,没有断见思惑。但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楞严经就是你从闻到要修,修了就能证三摩地。在本经的时候,阿难示现的是佛的堂弟,因为没有修力,虽然在佛的身边,佛也不能加持,仗佛的力量不行。阿难常说用不着我学,“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我等着佛给我三昧。哪有这个事?道得自己修,心得自己发。他示现的凡小,都是助佛扬化。

  这个都是发起序,所以信成就。这个经发起的因缘与其他的经发起的因缘不同,这叫别序。在僧自恣的时候,佛欢喜的日子,大家结夏圆满了,修行了九十天,大众僧自恣,在家的二众要供养斋僧,都很欢喜。在这个时间,人家大家都各个忙,各个应供,佛被波斯匿王请去了,阿难尊者就自己去化缘。大概是波斯匿王请,没有阿难,所以阿难没跟去,就在这个时候波斯匿王他的父王死了,为了纪念他父王来请佛供僧,请佛到他宫廷里头去供。他自己亲自迎如来的,大概是没有阿难,阿难没有随去。设的饮食非常好,很多妙味。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现在还是在序分当中。现在说楞严经发起的因缘,每个经发起的因缘都是不同的。以前序分每一部经都是这样子讲的,那叫通序,现在此经的发起。与其它经的发起因缘不同。所以这叫别序。特别叙述了此经发起的因缘。就是在七月十五结夏安居圆满了,大众僧自恣的日子,一般也说是佛欢喜的日子,在这一天供斋的功德特别大,大家都争着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来供斋,求福德。所以这一天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就请佛到他宫廷当中去应供,他自己亲自来迎请佛,用极妙好的来供养饮食衣具。不只是请佛,也请诸大菩萨。在这一天除了国王请佛之外,这个城里头还有一些长者居士,就是大富长者、有钱的、有势的、有地位的,他们也想请佛。但知道佛被国王波斯匿王请了,他们就请这些菩萨、请这些众僧来应供。佛就叫文殊师利菩萨,分领这些菩萨,还有阿罗汉,到斋主家去应供,人家请的,我们都应当去应请。因为文殊师利菩萨在佛的座下是上首,所以佛就令文殊师利菩萨去安排分配。在这个时间,唯有阿难,这就是发起的因缘了,唯有阿难他已先受别人请了。人家早先就跟他约好,说在自恣日请你来到我们家里应供,阿难去的地方很远,到分配时还没赶回来。因此大众僧在分配次序时,他就没有赶上,他一个人还在归途中,没有上座,没有教授师(阿阇黎是教授师),也没有同伴,就他一个人独自回来了。在这个地方要多讲一点。 阿难的名字说全了叫阿难陀,又翻为庆喜。因为减少的关系,把他的「陀」字给略了,就叫阿难。他是佛的叔叔的儿子,也就是佛的堂弟。在大众受施的时候,唯有自恣日可以受别请,别的因缘把他请去了。本来应当早归的,因为路途远就回来得晚了,没有道侣跟他同行就他一个人回来。

  在这里讲的上座,我们有四种,大家学律的都知道。年龄长的,就是岁数很长很大的,大家尊敬他,这叫上座师。还有受戒在前,年龄虽然小,但戒腊很久,是戒腊的上座。还有就是有福德、有智慧,这也是福德智慧的上座。这一点在我们大陆还没有这个表现,在西藏藏传佛教有这个表现。怎么叫福德上座?有钱可以买上座的地位,有钱就是有福德。在西藏那时候,你要在一个小村、一个分院,例如我们戒研部、华严部,你在戒研部、华严部供个斋,供养这些人,那你在这个部里头就是福德上座了。如果你能在全普寿寺供养大众,打斋供众,再散结缘钱,那你是全院的上座,这个叫福德上座!这一点在我们国内还很少,在印度、缅甸、泰国、日本,福德上座很多的。法性上座,证得无为理了,大家公认他证得无为理,公认他成道了,这个叫做法性上座,证得无为法。

  阿阇黎是轨范师。阿阇黎,像我们出家要受沙弥戒的,专给沙弥受沙弥戒的就称阿阇黎,这指的是出家众。还有在我们受戒的时候,有教授阿阇黎,有羯磨阿阇黎,还有依止师,依止的阿阇黎;还有跟你传授经典的阿阇黎,你经不认得,那个阿阇黎就一句一句教给你,就是授经阿阇黎。这个大家学律的时候都说过了。就是阿难在路上,像这类的上座一个也没有,就他一个人。

  「其日无供」。就是自恣这一天,国王也请,诸位大臣也请,也就没有人到寺庙送供养的,也没有人再去请的了。阿难肚子饿了,就自己去化缘!就是走着挨家挨户去化缘。「其日无供,实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就是在这个城中。他所走过的道路「次第循乞」,按照次第求讨饮食去。这个原因就是没有人请供养你,没有人给你送来,那你就到街上去,循着这个街道次第行。因为这个自恣日,国王请,城中大富长者,这些上座居士,他们都饭僧了,所以没人再送供到这个寺院里来,没有人供斋了,因此阿难只有上街上去化缘去。「是时」,就是快要到吃饭的时候了,所以他执持应器。应器就是钵多罗,梵语钵多罗,此云应量器,就是咱们拿的那个饭碗。钵跟饭碗有什么不同?咱们拿饭碗吃饭,一碗不够还可以去添一碗。钵就不行了,没地方去添了,拿着钵就让人家给你添够,回来才能吃。像咱们过堂的时候,拿着饭碗,你不够还可以添,巡堂师还可以给你添;拿着钵多罗到街上,你走过了就过去了,这是不同的。现在我们这个国土里已经没有这个行法了,也不能到各个街道去行持,就是你乞食也没有人给你,没有这个习惯。因为佛法刚传到中国来,国家供养。就咱们这个寺庙的名词,这个寺院的来源,就是国家机关。在汉唐之间,国家在外交部设一个食堂,住宿、招待客房的。那个时候,凡是僧来都设有供各国来宾馆住宿的地方,就叫鸿胪寺、大理寺。这些都是国家机关单位,就是咱们每个部的部。佛教传入中国来,中国国王尊重佛法、尊重僧人,都是国王供养的,国家单位里供养,叫鸿胪寺,接待各个国家的来宾。以后修寺庙也就叫寺,成了国家单位了。就像咱们现在的寺庙,不是私人财产,全是公家的,所以叫寺。寺里供养饮食的,就没有化缘了,没有托钵乞食了。从佛教传入中国来,中国的僧人没有上街上去托钵乞食。同时中国的规矩,如果你到处去要饭,当成讨口子的了,感觉这个好像是不恭敬,所以到我们中国来就是国家供养的,后来由僧人自己供养。

  阿难乞食所在的地方,是在室罗筏城,他乞食的范围大多数也是在室罗筏城,他这次次第的跟人家化饮食时,阿难尊者发了个愿,他心里想,我应怎么样乞食呢?像佛所教导的那样,我从最初开始求,乃至到最后的檀越,(檀越就是布施的施主),我不分贫富,不择好坏,挨家挨户,不管它好饮食坏饮食,不管这个施主是贵是贱,平等心观之。这时阿难发大菩提心了,要用平等心,普为给施主布施之福,不管供养饮食的好坏或是净不净,不管他什么种姓,剎利种姓、旃陀罗种姓。旃陀罗是杀生的,杀猪、杀羊等。剎帝利是王族,是贵族。我都平等的对待。阿难发了大心,发了平等心,不论好坏,不论净秽,就是一个杀者屠户家,我也能平等对待。结果是在满愿的时候就遇到难缘了,这也是因缘。

  阿难这个时候想,凡是比丘乞食,在《显扬圣教论》上讲,佛在世的时候,不准到五处去乞求,有五个地点不能到那去化饮食。阿难现在发菩提心、发大心了,就不分地点了。忘记了佛规定的五不准乞,唱令家,唱歌的歌舞厅,就是娱乐的场所,这个地方不要去乞食,惑乱你的禅定。淫女家,就是妓女院,你不能够去乞…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