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P18

  ..续本文上一页切相。有相的心不是菩提,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之法不随顺菩提,菩提是无相法。假使我还有执着,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了。实实在在无法可得,就是无相心成就无相果,这是顺菩提道的。所以燃灯佛才给我授记,说你在未来当得作佛,号为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为什么这样说,佛又加以解释,何以故,征启的意思,什么原因。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者就是一切法静寂状态,一切法全在静止当中,这是理性。咱们讲性空的时候,性空是纯理法的。假使有人说,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使有人这样说释迦牟尼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了,这是错误的。须菩提,实无有法,实实在在的没有个什么法佛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无所得。佛的证得是什么呢?证得无所得。但是我们一般的理解到无所得是无所不得,有所得是得此失彼,你得到这样失掉那样,无所得是全部具足了,无得而得。

  那这样说,佛就没有什么证得了?随顺世间建立一切法。所以说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随顺、随缘法,随缘不变,不变是真实的,不变能够随缘,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必须还得回来,不是断灭的。这个含义怕众生落于断灭,把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纯实的无虚的,不可以,虚是随顺众生缘,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怕落于断见,最后这几句话佛怕学金刚经学的成断灭法了,所以佛又回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随缘义。前头说的是真空绝缘义,现在说随缘义,可不是断灭空,无实无虚。佛法非一切法,但是一切法不离开佛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怕众生落于断灭。但是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个立,一个遣,一个受。

  众生即非众生,完了后头加一个是名众生。先要认识一切众生界是虚妄的、假的,要证真,证真证得真如性,证得佛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完了又来随众生,随顺众生缘度一切众生。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三个,一个是假法,一个是真法,一个是随缘法;再加一句随缘而不变,随众生缘性体不变。这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不变义,不会失掉的。为什么?因为没有菩提可得,也没有佛道可成了,为什么又叫如来,就这个含义。所谓如来就是诸法不动的体,一切诸法的如义,这叫诸法性空,全是真如的自性境界。但是随缘了,随缘佛才说一切经论,一切经论都是实在的,依真而起的;得无所得,得没有可得,无得而得,没个可得的得处的得。我们经常这样说,实实在在的没有法可得。那众生不会发心,无所得我干它干什么?完了随缘,随缘又不变,随一切缘实体没有变。随一切缘的时候,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随缘的含义。

  如果能体会到一切法皆如,一切法都是如是,你这个心就住在无所得上。怎么样住?心住在无所得,无所得就是菩提,能得的心不生,所得的法空寂,这叫得菩提。离开你自己的本性,离开你自己的真心,依着心外,心外无法,没有菩提可得。所以诸法无实是这个基础上说的,能得的心寂静了、寂灭了,就是无所得,这就是般若义。一切智慧本来有的、具足的,不是从外边来的,离开你的心之外什么都没有,也没个菩提可得,也没个佛道可成。如实说是显理,随缘说立事。如实说就是咱们大方广佛华严经理法界,随缘是事法界,理成事,事还归于理,这叫理事无碍法界,咱们讲华严经这个意思讲了多少遍。每件事都具足全体真如,每件事,吃饭、睡眠,随便一切动作都是全理,理能成事。这种观叫什么?事事无碍,无碍观。平常我劝我们道友们读华严三品,净行品都在有门当中,遇到什么事发什么愿,遇到什么事发什么愿;梵行品就是金刚经,纯理;完了你读普贤行愿品事事无碍法界,全是普贤大行。这样的来理解金刚经你就进入了,把这个心住在这个上头,住在法界上,以法界心,修法界观,行法界行,证法界理。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佛又举例子说,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长得又高又大、又长又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什么身最大呢?非身,非身最大。大身非大身,这叫是名大身。佛所说的一切佛法就指人身长大来验证,拿这个是作比喻说的,什么身最大?无身最大。有相的永远大不起来,无相最大。须菩提现在已经领会佛的语言了,从语言领会佛所说的道理了。佛跟须菩提说什么是大身,人身长大?须菩提说三个,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佛跟他说一切菩萨行菩萨道就是这样子,云何住心、云何降伏他心,就用这样住。住在什么地方?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长大。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就是我要把一切众生都度他们成佛,就是灭度一切众生,若这样说的不名为菩萨,若这样发心不是菩萨发的心。为什么?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佛既不名为佛,菩萨也不名为菩萨,为什么?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像佛上文举的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菩萨也是这样子,菩萨要化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化度的。什么叫菩萨?什么叫众生?是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是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因为没有一个实实在在法叫菩提萨埵的,菩提萨埵就是大道心众生,菩萨又翻觉有情,没有一个有情等待菩萨去觉度,就这个含义。要证实什么?证实了一切法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没有,就遣除四相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假使发了心我要庄严一个佛国土,有这个心要想庄严一个佛国土,是不名为菩萨。菩萨要修万行,以什么为主?以庄严佛国土为主,那就有菩萨、有佛国土庄严,这个菩萨不是菩萨。心不要住在庄严佛土上,心无所住那就是庄严了,有住的庄严即非庄严。

  这个道理不是凡夫能用得上的,但是你向这方面发心、向这方面思惟修。我们一般的回向,点点滴滴的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不是这样子吗?但是这是建立有的,有门的。在我们世间俗话,一般说话有这种形相,“有心栽花”,我有个心去种花,“花不语”,“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形容着我们这个心你不要住于它,把你这个心心无所住,这叫无住生心。无住生心,咱们一般的讲别在境上(不要在境界相上)起执着,你不执着什么烦恼都没有,一执着烦恼就来了。初步的用功看任何顺境逆境,你把它当成本来就没有,虚妄造作,全是虚妄的。见一切有相,若见诸相非相,在相上认识无相,就是这段经文的含义。

  菩萨作念庄严佛土,那这菩萨就错了,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庄严佛净土,即非庄严佛净土,是名庄严佛净土。例如说我们念佛,或者念地藏圣号,或者念经,有个能念经者,还有所念的经,这个功德效果不大。要能够把能念的遣除,所念的经也没有存在,无能所,离对待,离四句,绝百非,这样的功德就大了,念即无念。这就是咱们做任何事情不起执着,心不执着,不执着相,咱们讲这叫离相真如,离一切相。为啥呢?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一般的总说起来,我、法,我相、法相,离开人法,离开对待,这才真正的菩萨。

  佛跟须菩提说若菩萨通达了无我、无法,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我相、无众生相,我相没有,众生相没有,那一切法不立了。一切法不立,我、人没有就没有众生相,前两个消失了,后两个就没有了,也没有相续,诸法不是相续的,我们众生是执着相续。有菩萨,非菩萨,证明非菩萨是名菩萨;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就是这个含义。

  因为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法无我。我、法本来不存在的,没有;但是你没通达之后,都有,宛然,所以有烦恼。我们如果没有人法,烦恼没有了,平等平等就寂灭。这样理解了,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无障碍就叫解脱,对什么都不起执着。没有我,没有法,这两样要放得下,这叫真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行菩萨道不执着有菩萨道可行,这个咱们一时的做不到。咱们做件事,不论好事坏事,今天做了今天了,明天没得了,这是学习的方法。今天的事再不想,上午的事做过去就没有了,这叫放下。咱们不行,咱们的事留恋着不舍,还回顾,还回顾。举现实例子吧!离开家了,出了家了,一天还想家,家把你逮住了,就这样子离不开;离不开,我们经常说放不下,放不下就看不破。因为没看破才放不下,看破了,过去就没有了。咱们回顾,经常把过去事拉到现在,一想就烦恼来了。

  这个就是你执着什么你就对治什么,对治的含义,想些办法把它断绝消灭掉,不是形相,是心,心里头无挂无碍,没有任何事情牵挂。咱们说个小事,例如说我们上太原,站起来就走。还一会想到那个包包,一会想那个小零碎,拿这个,拿那个,提个一小包,还放不下,还来个大包。这就是一般的小生活当中,看不破,放不下。要死了呢?死不下去。为什么?放不下,脑子里头尽想啊!想啊!想也没有,能想得到吗?…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