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单,你得做不生烦恼的事。你一天坐那就想着烦恼,尽想些烦恼事,家长里短。我们这些道友出家的时候,你们现在谁没想家?希望家里好了。我们这回回去了这么多,现在回去都回来了,我想你回去想想对现实想想你的心,你生过无住生心没有?这一去了所遇到任何六尘境界相,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你这个识就在你在这学华严境界,乃至听法华境界,你对照过没有?你学了要用,你回家到社会上得用一下子看看,要用大心包容一切的,那就叫超然了,超然无住。社会上有很多的事看你怎么样对待,以超然的境界住。同时我们现在一有住就是妄(执着),一起执着心就是妄心;我们不起执着、不住相,这叫调伏,调伏就是降。云何降伏其心?就这样降伏,不在相上起着,见如不见。
当然我们最初处境界相是不可能的。最近我们有些个道友爸爸妈妈要往生了,或者要干什么了,他心里就起很多执着,起了很多的想法,或者是念诵经典,这是向善的方面想,给他消灾,助他病苦好。这个也是妄心,不是真心。见什么相不执着、不住,这就是降伏。当你生心动念了,认识它是妄想,降伏它,降伏它就超然了,那就叫无住。无住而住,住到什么上呢?无住而住住在无住上,住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住在四相上。那须菩提所问的,佛在这就给他答完了,就这一段经文,就我刚才上来所说的就答完了。
但是又因为佛的教导在佛的语言上去起执着,或者生怀疑心。说我们布施,以布施度为主吧!在布施时候不执着六尘境界,没有六尘境界的想法。那你不住六尘境界,也没有加以有漏的、无漏的分别,没有这些个思想,只有一个诸尘寂静,返归清净,了得万法皆空、皆寂然不动;就是咱们经常所说那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了得这个意思了,善业增长,恶业消失。你这样常时观想常时做,内里头能除去贪爱;内里除去贪爱,外头才能做布施。这个布施包括几种,现在在我们道友之间说要法,不要吝法;不要吝法,要有机缘,要跟人解说,你知道好多说好多;乃至劝人念一句佛也是法,念一句菩萨圣号也是法,他能念也能够使他返妄清净。因为他浊恶烦躁的心,念一句佛号,念一句菩萨号,就能够渐渐的使他清净下来。他一坐那念佛,他就什么都不想了,就能回归清净,这样能消你的业障。
从内心里头一定要消除贪爱,再假外头去行布施,内施、法施,或者供养人衣物,给他说几句佛法,这个就叫利益众生。你要想求福德,这个福德最大了。或者看人家做错的事,见人做不合法的事,总的说见人做了恶事、做不好的事,你是菩萨,行菩萨道,你不能讨厌人家,也不能厌烦他,不能因为他这一次做这么件坏事就是坏人了,不能这样见为。但是这是菩萨包容心不起的分别,因为在自性上头、在理性上头没有这些东西。如果你这样的,这叫离相。离相,没有分别就叫离相。不着相,看它的本性,这就叫修行。锻炼我们这个心没有能没有所,能把你这个心锻炼没有能所了,这就善,这就叫善法;有能有所就非善法。修行的人心里头还感觉着我是个修行者,还有我所修行的法,有能有所不是善行;等你这个功夫用了几十年了,你自然就消灭能所了。这叫什么?这叫离相,但是还没有成就,只是你修行着向这个发想发展。如果你有能有所,你这个心不把它消失掉,永远也得不到解脱。
佛跟须菩提说这个意思,须菩提问就是要得大解脱,怎么样使我们心住到,能住下到大解脱上,这叫因住。这也是降伏,把心降伏了才能住。你心不能降伏,你怎么能住得下去?住不住。要想无住就要离相,依着佛教导这一段话,依教修行,把这个心锻炼的没有能没有所,心无能所,进入了。这个福德是无量无边的,不是相所能够局限的。能够如是修行,一切人天恭敬,但是你也没个人天恭敬的感觉。你还有个人天恭敬的感觉,不又着相了吗?要自然的感觉人天恭敬。为什么能感觉得到?这就叫福德。但是你在福德上你千万不要执着,再一起心动念、一着相,那个福德没有了,因为心常时让它不执着一切相来行六度。这仅举一个布施,举个布施在华严讲就是十度,“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就这么一念具足十度,能够常时这样做,就是你常行般若智。因为咱们讲的金刚般若智慧,你这样做去的时候,你就已经念念的行为都跟般若智相合了。要说福德的话,这个福德无量无边,你感果上也就很快的得到成就。
【须菩提。于意云何。】
佛把这段话说了之后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我跟你解说这个,你怎么认识的?于意云何,就是你怎么想的。佛就跟须菩提说:你问我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对我解释的你怎么样想法、你怎么要认识的?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又问他:向东边看,东方,你对东方的虚空可思量不?虚空想个什么?须菩提答覆:否也。我什么想法也没有,虚空怎思量?本来就是空的,我想它做什么!否也。否也,世尊,我没有想,不可思量。
佛又问他:那南方呢?北方呢?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维上下,所有的虚空能思量吗?思量的意思就是虚空的大、虚空的小、虚空的长、虚空的方,没有这些相,虚空是无相的。须菩提当然答覆否也,虚空想什么,虚空就是空的。佛是问他,让他承认,承认什么?虚空是不可思量的。佛就拿这个比喻与法相合了,虚空既然是不可思量的,那菩萨行无住相布施,亦复如是。我上来跟你讲行六度万行不要执着,不计较,不执着,以无相的布施,就跟那虚空不可思量一样的。所以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这个福德不是想像得到的,你想像的想像不到。他的福德究竟好大,不可知,无相的,福德也无相也无住。
你不是问我怎么样住心吗?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就住心了。把这个心住在无相,这个里头就包括了“无相、无愿、无作”三解脱门,无相自然就无住无愿了,就把这个无相布施像虚空一样的,无相福德的功德像虚空一样的。虚空不可度量,那这个布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布施,四相皆空,也没有边际的,这是拿虚空形容的。你说世间最大的是什么?就是虚空无边无际的,恐怕也是最大的。在佛所说教法之中最大的是什么?佛性。咱们经常讲起佛性,佛性属于最大的,佛性无相,也是无相的意思。因此凡是有形相的不能叫大,没有大相。为什么?虚空才叫大。人间的形相大小是相比较而言的,大对着小,比小这个叫大;没了小了,你大不起来了,你怎么大的,跟什么比,没比较。凡有形相的都是世间相,都不能叫大。说虚空,虚空没有形相的那才真叫做大,以有相比无相,无相就叫大。凡是一切法它的体性没有什么大小、也没有什么长短、也没有方圆,是相对而立的,没有现量的,因此大不名为大。佛的性,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根本本性,就是佛性,佛是成就的,佛性是没有现量的。要说大,佛性最大,有形相者都不名为大,无形相者才名为大,就是虚空最大。在此虚空之内,虚空的本身没有东西南北、也没有长短方圆;虚空又不是动的,是常住的,不变,这住的;但是它住的本身上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的,不名为解脱。
佛的性体,佛性就是咱们人人本具的觉性,佛性就是觉性,本性上头,佛性上头,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没有四相。凡是有相可见的,若有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可见,这个就叫众生性。无四相可见的叫佛性,有相可见的是众生性不叫佛性。咱们经常说众生是说他本具那个,不是习染的,众生与佛无差别那个性,那是本性。但是众生迷失掉了,佛修成了、觉悟到了,原来都一样,一个有修有证修成了,一个无修无证没有,这个叫素法身。所以一个住相布施跟一个无住相布施,两个是天渊之别。说它效果,住相布施的有形有相,那布施量很小;无住相布施那个无形无相的,那个量非常之大。就像我们刚才举这个例子,在妄心当中说东南西北十方;真心没有了,在理上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东不是东,不真,不是真实的。南西北方都如是,站在西方往东看,那边叫东方,往南看那边叫南方,看你看的对象,说东不是东,说西不是西。因此假名安立,它没有自性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是一体的,没有分别。
这一段是佛赞叹说无分别智,般若智慧像金刚一样的是指着无分别智说的;一有分别了就是虚妄了,就不是真实的了。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跟须菩提解释到这里的时候,佛就跟他说了,说:你的意思如何想?你看的佛,乃至看佛身也好,跟佛学也好,你看佛的身相,你怎么样看的?须菩提,于意云何,你是不是以身相见如来,可以以身相见如来否?我跟你这样解释之后,你再来看我,你怎么样看?问须菩提。
上头说不可住相,佛恐怕人家疑惑了,既不住相,那成佛是不是有相,有个成佛的相?佛就举这个例子来问须菩提,让须菩提答,说:你对如来怎么样认识,见着如来相怎么见的?须菩提经过佛这样开示他,经过这么一段学习,他已经开了悟了,在那个阿罗汉上头又开了悟了。他说:否也,世尊,我不是以身相见佛的。我现在懂得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若以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见佛,是见不到佛的。为什么?何以故,什么原因不以身相得见如来。因为如来所说的身相,即非身相,如来所说的身相不是指身相。不是身相是做什么?示现的,随缘化生,…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