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P5

  ..續本文上一頁單,你得做不生煩惱的事。你一天坐那就想著煩惱,盡想些煩惱事,家長裏短。我們這些道友出家的時候,你們現在誰沒想家?希望家裏好了。我們這回回去了這麼多,現在回去都回來了,我想你回去想想對現實想想你的心,你生過無住生心沒有?這一去了所遇到任何六塵境界相,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對著“色、聲、香、味、觸、法”,你這個識就在你在這學華嚴境界,乃至聽法華境界,你對照過沒有?你學了要用,你回家到社會上得用一下子看看,要用大心包容一切的,那就叫超然了,超然無住。社會上有很多的事看你怎麼樣對待,以超然的境界住。同時我們現在一有住就是妄(執著),一起執著心就是妄心;我們不起執著、不住相,這叫調伏,調伏就是降。雲何降伏其心?就這樣降伏,不在相上起著,見如不見。

  當然我們最初處境界相是不可能的。最近我們有些個道友爸爸媽媽要往生了,或者要幹什麼了,他心裏就起很多執著,起了很多的想法,或者是念誦經典,這是向善的方面想,給他消災,助他病苦好。這個也是妄心,不是真心。見什麼相不執著、不住,這就是降伏。當你生心動念了,認識它是妄想,降伏它,降伏它就超然了,那就叫無住。無住而住,住到什麼上呢?無住而住住在無住上,住在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就住在四相上。那須菩提所問的,佛在這就給他答完了,就這一段經文,就我剛才上來所說的就答完了。

  但是又因爲佛的教導在佛的語言上去起執著,或者生懷疑心。說我們布施,以布施度爲主吧!在布施時候不執著六塵境界,沒有六塵境界的想法。那你不住六塵境界,也沒有加以有漏的、無漏的分別,沒有這些個思想,只有一個諸塵寂靜,返歸清淨,了得萬法皆空、皆寂然不動;就是咱們經常所說那句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了得這個意思了,善業增長,惡業消失。你這樣常時觀想常時做,內裏頭能除去貪愛;內裏除去貪愛,外頭才能做布施。這個布施包括幾種,現在在我們道友之間說要法,不要吝法;不要吝法,要有機緣,要跟人解說,你知道好多說好多;乃至勸人念一句佛也是法,念一句菩薩聖號也是法,他能念也能夠使他返妄清淨。因爲他濁惡煩躁的心,念一句佛號,念一句菩薩號,就能夠漸漸的使他清淨下來。他一坐那念佛,他就什麼都不想了,就能回歸清淨,這樣能消你的業障。

  從內心裏頭一定要消除貪愛,再假外頭去行布施,內施、法施,或者供養人衣物,給他說幾句佛法,這個就叫利益衆生。你要想求福德,這個福德最大了。或者看人家做錯的事,見人做不合法的事,總的說見人做了惡事、做不好的事,你是菩薩,行菩薩道,你不能討厭人家,也不能厭煩他,不能因爲他這一次做這麼件壞事就是壞人了,不能這樣見爲。但是這是菩薩包容心不起的分別,因爲在自性上頭、在理性上頭沒有這些東西。如果你這樣的,這叫離相。離相,沒有分別就叫離相。不著相,看它的本性,這就叫修行。鍛煉我們這個心沒有能沒有所,能把你這個心鍛煉沒有能所了,這就善,這就叫善法;有能有所就非善法。修行的人心裏頭還感覺著我是個修行者,還有我所修行的法,有能有所不是善行;等你這個功夫用了幾十年了,你自然就消滅能所了。這叫什麼?這叫離相,但是還沒有成就,只是你修行著向這個發想發展。如果你有能有所,你這個心不把它消失掉,永遠也得不到解脫。

  佛跟須菩提說這個意思,須菩提問就是要得大解脫,怎麼樣使我們心住到,能住下到大解脫上,這叫因住。這也是降伏,把心降伏了才能住。你心不能降伏,你怎麼能住得下去?住不住。要想無住就要離相,依著佛教導這一段話,依教修行,把這個心鍛煉的沒有能沒有所,心無能所,進入了。這個福德是無量無邊的,不是相所能夠局限的。能夠如是修行,一切人天恭敬,但是你也沒個人天恭敬的感覺。你還有個人天恭敬的感覺,不又著相了嗎?要自然的感覺人天恭敬。爲什麼能感覺得到?這就叫福德。但是你在福德上你千萬不要執著,再一起心動念、一著相,那個福德沒有了,因爲心常時讓它不執著一切相來行六度。這僅舉一個布施,舉個布施在華嚴講就是十度,“施、戒、忍、進、禅、慧、方、願、力、智”,就這麼一念具足十度,能夠常時這樣做,就是你常行般若智。因爲咱們講的金剛般若智慧,你這樣做去的時候,你就已經念念的行爲都跟般若智相合了。要說福德的話,這個福德無量無邊,你感果上也就很快的得到成就。

  【須菩提。于意雲何。】

  佛把這段話說了之後又問須菩提,須菩提,于意雲何,我跟你解說這個,你怎麼認識的?于意雲何,就是你怎麼想的。佛就跟須菩提說:你問我怎麼樣住心、怎麼樣降伏其心,我現在給你解釋了,你對我解釋的你怎麼樣想法、你怎麼要認識的?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又問他:向東邊看,東方,你對東方的虛空可思量不?虛空想個什麼?須菩提答覆:否也。我什麼想法也沒有,虛空怎思量?本來就是空的,我想它做什麼!否也。否也,世尊,我沒有想,不可思量。

  佛又問他:那南方呢?北方呢?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維上下,所有的虛空能思量嗎?思量的意思就是虛空的大、虛空的小、虛空的長、虛空的方,沒有這些相,虛空是無相的。須菩提當然答覆否也,虛空想什麼,虛空就是空的。佛是問他,讓他承認,承認什麼?虛空是不可思量的。佛就拿這個比喻與法相合了,虛空既然是不可思量的,那菩薩行無住相布施,亦複如是。我上來跟你講行六度萬行不要執著,不計較,不執著,以無相的布施,就跟那虛空不可思量一樣的。所以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這個福德不是想像得到的,你想像的想像不到。他的福德究竟好大,不可知,無相的,福德也無相也無住。

  你不是問我怎麼樣住心嗎?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這就住心了。把這個心住在無相,這個裏頭就包括了“無相、無願、無作”叁解脫門,無相自然就無住無願了,就把這個無相布施像虛空一樣的,無相福德的功德像虛空一樣的。虛空不可度量,那這個布施,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布施,四相皆空,也沒有邊際的,這是拿虛空形容的。你說世間最大的是什麼?就是虛空無邊無際的,恐怕也是最大的。在佛所說教法之中最大的是什麼?佛性。咱們經常講起佛性,佛性屬于最大的,佛性無相,也是無相的意思。因此凡是有形相的不能叫大,沒有大相。爲什麼?虛空才叫大。人間的形相大小是相比較而言的,大對著小,比小這個叫大;沒了小了,你大不起來了,你怎麼大的,跟什麼比,沒比較。凡有形相的都是世間相,都不能叫大。說虛空,虛空沒有形相的那才真叫做大,以有相比無相,無相就叫大。凡是一切法它的體性沒有什麼大小、也沒有什麼長短、也沒有方圓,是相對而立的,沒有現量的,因此大不名爲大。佛的性,就是我們一切衆生的根本本性,就是佛性,佛是成就的,佛性是沒有現量的。要說大,佛性最大,有形相者都不名爲大,無形相者才名爲大,就是虛空最大。在此虛空之內,虛空的本身沒有東西南北、也沒有長短方圓;虛空又不是動的,是常住的,不變,這住的;但是它住的本身上沒有什麼解脫不解脫的,不名爲解脫。

  佛的性體,佛性就是咱們人人本具的覺性,佛性就是覺性,本性上頭,佛性上頭,沒有我、人、衆生、壽者,就是沒有四相。凡是有相可見的,若有我、人、衆生、壽者這四相可見,這個就叫衆生性。無四相可見的叫佛性,有相可見的是衆生性不叫佛性。咱們經常說衆生是說他本具那個,不是習染的,衆生與佛無差別那個性,那是本性。但是衆生迷失掉了,佛修成了、覺悟到了,原來都一樣,一個有修有證修成了,一個無修無證沒有,這個叫素法身。所以一個住相布施跟一個無住相布施,兩個是天淵之別。說它效果,住相布施的有形有相,那布施量很小;無住相布施那個無形無相的,那個量非常之大。就像我們剛才舉這個例子,在妄心當中說東南西北十方;真心沒有了,在理上什麼都沒有了。爲什麼?東不是東,不真,不是真實的。南西北方都如是,站在西方往東看,那邊叫東方,往南看那邊叫南方,看你看的對象,說東不是東,說西不是西。因此假名安立,它沒有自性的,自性本來是空寂的、是一體的,沒有分別。

  這一段是佛贊歎說無分別智,般若智慧像金剛一樣的是指著無分別智說的;一有分別了就是虛妄了,就不是真實的了。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跟須菩提解釋到這裏的時候,佛就跟他說了,說:你的意思如何想?你看的佛,乃至看佛身也好,跟佛學也好,你看佛的身相,你怎麼樣看的?須菩提,于意雲何,你是不是以身相見如來,可以以身相見如來否?我跟你這樣解釋之後,你再來看我,你怎麼樣看?問須菩提。

  上頭說不可住相,佛恐怕人家疑惑了,既不住相,那成佛是不是有相,有個成佛的相?佛就舉這個例子來問須菩提,讓須菩提答,說:你對如來怎麼樣認識,見著如來相怎麼見的?須菩提經過佛這樣開示他,經過這麼一段學習,他已經開了悟了,在那個阿羅漢上頭又開了悟了。他說:否也,世尊,我不是以身相見佛的。我現在懂得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若以如來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見佛,是見不到佛的。爲什麼?何以故,什麼原因不以身相得見如來。因爲如來所說的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身相不是指身相。不是身相是做什麼?示現的,隨緣化生,…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