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楞嚴經
維那領大衆恭誦:法筵龍象衆,當觀第一義,谛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諸位道友,我們今天總算緣成熟了,我們想講楞嚴經好幾個月了,我個人的障礙很多,因爲考慮到恐怕講不成,現在總算消失一些障礙,跟大家結緣,共同學習楞嚴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依照華嚴經賢首講經的次第程序,要講哪一部經用十門來解釋。第一個先解釋經的名,解釋經的題。接著講爲什麼發起楞嚴這個教義的。第叁個就是這叁藏屬于那一藏,在諸乘之中屬于那一乘。再解釋這部經它的道理,它的意義是了義是不了義、是深是淺。然後次第講教的體,這部經加被哪一些人,也就是所被的機。對于這個教,楞嚴經的目的、趣向,是不是一切衆生都能學,是不是一切衆生不能學,有通有別。第八說這部經是在什麼時候說的,說它教起因緣前後的時間。接著再講講曆代對這部經的傳譯。第十個解解它的義理。這是一切講經的根據十門分析,賢首宗是這樣子,我是根據賢首宗來講。
凡是說這部經的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這是這部經的題目,也是總綱。因爲在學習這部經的時候,大家思想上先要了解它的大概意思。總的這部經是講禅宗的,從最初修禅定,到最後究竟了義禅定,就是講定的法的。我們分別看這個題目在原文的原話,大佛頂悉怛多般怛啰,這是一切諸佛的清淨的法眼。第二個大義,這是因爲救護阿難,讓他得脫苦難,這還屬于阿含部分的,不是楞嚴經的了義,讓阿難破除我見,以後波斯匿王向佛請求,佛讓他破除斷見。這個前頭的我見斷見都屬于阿含部分的。如來的本義,如來密因修證了義,這前頭是教起因緣。而這部經跟華嚴經的妙義相通的,大佛頂就是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大家都會念楞嚴咒,就是楞嚴咒的咒義,這是密義。楞嚴經的密義就是咒,楞嚴咒。經文解釋就是顯,你要想明了楞嚴咒什麼意思,那就學楞嚴經吧!楞嚴經就是楞嚴咒的密義的解釋。密因就是咒,修證了義就是顯,就是解釋密因的。因爲大方廣這叁個含義,跟咱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含義是一樣的,體性是一樣的。所以就是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上頭所講的也都是萬行首楞嚴。經是解釋密咒的,密咒又是經的總說,我們就分別來解釋。
往往古來時候解釋一部經,按照五教的教義來講,它要先解釋這個經的題,如果你把經的題了解了,這部經你就了解一半了,大義你就明白了。各個經的題都不一樣的,有的是以人爲主的,有的是以法爲主的,有的用譬喻來顯示。或者把人和法合起來作爲這個經的題,或者人和喻作爲這個經的題,或者法和喻作爲這個經的題。或者人法喻叁個都具足來作爲這個經的題。
什麼叫以人爲題?彌陀經,阿彌陀佛這是以人說的。維摩诘經,維摩居士以人來說的。這部經就以人來作題目,單人爲題。光是法,有般若經、大般涅槃經,沒有喻,也沒有人。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人法喻叁個都具足。所以這個經的題,你一看經的題就知道經的意思了。如果說地藏經,單人。說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人和法。再說文殊師利問般若經,那也是以人和法爲這經的題。有的是人和喻,菩薩璎珞經,菩薩是人,璎珞是比喻的意思。如來獅子吼經,也是人和喻。有的經像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喻,這是法喻爲題。
每部經的標題都不一樣的,因爲你從這個經題就知道了這部經的大概意思。我們解釋這部楞嚴經,全經的意義,“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題目很長,我們平常就叫楞嚴經,但是具足來說得說全。
什麼叫大佛頂?大佛頂是表法的。大,咱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講得很多了,大就包含一切。稱贊這部經它的體,大以法性爲體,就是這個經非常廣大,拿佛頂作比喻。“大佛頂”叁個字就是表這個意思,就是稱贊的意思。密因,就是大的因,因生密,就叫密因。什麼是大因?這個因能成佛果,所以稱爲大因。你受持這個經的,你要理解這個教義非常大,道理非常深,證得之佛果,修行的密因了義。就是說你成佛,大佛頂就是成佛的道理。這個成佛得假密因,如來密因,這部經就是如來的密因。因的心,初發心的因的心,就是妙德的果德,就叫妙,微妙的意思。密因就是妙因,了義就是妙義。妙因妙義,六根清淨。萬行就是妙行。楞嚴就是妙定,妙定不是一般的定,而稱爲妙定。是什麼含義?我們人人本具足的妙性,本體永遠在定中,你修成也如是,我們沒有修也如是。不是修成了就增加,現在我們迷失了就減少,它是不增不減,所以這叫妙定,楞嚴妙定。大佛頂”這叁個字把它作爲這部楞嚴經之首,贊歎這部經義理非常之深,就以“大佛頂”叁個字來說。如來的密因,大佛頂本身就是如來的密因。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佛有十號,如來是第一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禦丈夫、天人師,這是佛的十種德號,但是如來是第一號,佛佛道同,一切佛都如是。但是這部經約佛的叁身來說的,這部經是講究究竟覺,始覺與本覺合了,合二爲一,那就成爲究竟覺。這是修成的,不是本具的,所以稱爲如來。一般解釋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體,來是應化,應衆生之機。毗盧遮那是他的體,釋迦牟尼是用,什麼是他的相?盧舍那,報身佛是他的相。就是咱們講華嚴經的時候,體、相、用叁大。因爲我們現在等于大家都是始覺,開始覺悟,出家修道,這叫始覺。等你回光返照的時候,由于始覺照著你自己本覺的理性。咱們現在不論你學戒也好,讀誦經典也好,聞法也好,念佛也好,這個都是開始覺悟,這叫始覺。用這始覺的智慧,照了本覺的理。本覺的理就是真如的妙理,當你始覺觀想一照,觀想法身如來是空的。佛體如虛空,因爲空才能遍,遍滿一切處,遍滿一切時,沒有時間,沒有處所。所以如來法身遍一切處,這是法身如來。這是密因,這是講如來密因的。法身如來的密因,他起妙覺的智慧要利益衆生,從法身要利益衆生,把他果德所得到的稱爲報身如來。報身如來叫盧舍那,盧舍那翻我們中國話,華言叫清淨滿一切處,叫淨滿。而他的法身是無相無言說的,報身把佛所集俱的智慧,以智慧爲身,報身全是智慧身,沒有一切惑染。一切諸佛叫清淨,智慧圓滿了,智慧明淨達到極點,這是報身義。
佛的報身是智慧身,但是這個報身一般衆生是無法得見的,這是果地的菩薩化身諸佛所能夠承侍的報身。盧舍那佛坐的那個蓮華座,蓮華座有一千葉,整整一千葉的蓮華,由報身一切法傳給化身,一葉一化身。但這個化身佛是大化,大化又變成小化,一花百億果,一百億。報身坐的千葉蓮華,一花有一百億化身釋迦牟尼。化即是報,報即是法,叁身一體。在這個地方講的要講四身,報身有大應,應身又有化身,化分大化小化。盧舍那佛坐的千葉蓮華叫大化身,大化的釋迦牟尼,一花一花百億果,一百億釋迦,這叫小化,千百億釋迦。爲什麼化這麼多?因爲衆生的機不同。這個佛在這個世界化現的,跟在極樂世界化現的,完全不一樣了;跟藥師琉璃光如來化現的,完全不一樣了。這個密因就指這報身佛說的,密因是指報身、應身、化身。現在我們修的因,密因,修報身。
法身是本源,爲什麼不修法身?法身是我們本具足的,不假修證的,人人本具足法身。毗盧遮那遍滿一切處,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毗盧遮那,沒有報,沒有化,沒有應。諸佛的法身跟衆生的法身是一個,衆生沒有報,沒有應,沒有化。衆生的報是業報,衆生的化,是業障身。因此如是的理解,如是的修行。如來密因不是事相,也不是事相的修行,我們顯因可以見到,密因我們見不到了。如來的密因是十方一切諸佛,他成道果德的時候,所依的那個心。那個心就是我們每個衆生的本性,每個衆生的根性,就我們那根性就能夠成菩提,證涅槃,跟佛無二無別的,但是沒有修證。我們感的報身是業報,諸佛所感的報身是功德,修得的功德的體。這個在你修的時候,證得果德的時候,你在因時候所發的心。一切諸佛成就都是依著這個心,一切衆生聞法發菩提心也是依著這個心,這個心人人本具,在衆生迷而不覺,我們就聞法皈依叁寶,依著它而修證,這就密了,過程非常密,就叫密因。衆生都能成佛,衆生本具的因都是跟佛無二無別,缺乏修證,所以就密。這是講的因性。因即是果,因該果海,因性即是果性;到你成佛了,叫果徹因緣。咱們現在凡夫心,因該果海;到你成佛了,果徹因緣。但是這一個因該果海,一個果徹因緣,極端秘密,這叫密因。本來是因性,但是它就是果,果就是密,因性即是果性。如來證得的極果,也就是證得他的因性,所以不離證因,因該果海;證得果徹了,叫果徹因緣。這樣子講密因。
修證了義,密因所起的,依著密因所起的,又假修證修的功夫,證得的功夫。修的時候,就是把你身心修理修理。像我們學戒、念佛,這都是整治你的身心,斷你無明煩惱,乃至最高處斷了習氣,把你身心修理好。從開始斷見惑、思惑、塵沙、接著是斷無明,再斷習氣,無明習氣。這都是你整治身心修的時候。我經常跟大家講修理修理,就是依著什麼修理?怎麼樣修理?依著佛教導我們的方法。方法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依著這個方法,身不造殺盜淫,容易修理;心可不容易修理了,不要胡思亂想,你讓它斷煩惱,證菩提。修理我們的身心。修理好了,就證得了;證得了,就達到了義了。就是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就是修證了義的方法。
菩薩,說圓滿了叫菩提薩埵。我們中國人喜歡簡略,菩提薩埵就略了,略了別人就不知道了,就知道菩薩,說來說去,把菩薩當成華言了,薩埵沒有了,光剩菩薩了。菩薩是什麼意思?菩薩還要翻,菩薩翻我們華言叫覺有情,…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