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時候他就跟達摩祖師說:請祖師給我安心,我這心不安,痛得不得了。達摩祖師就跟他說:將心來,我與汝安。拿來吧!把你心拿來,我給你安上。二祖就找心,心在哪裏呢?他拿不出來,覓心了不可得,我心找不到了。達摩祖師跟他說:我與汝安心已竟。大家想想看,怎麼安的?二祖當下就開大悟,一悟就什麼也不痛了,因爲這不是他呀。二祖怎麼悟的,大家去參吧!
所以佛對阿難說,你現在聽我說法是分別,用你的分別心來聞我說法的法音,那我這個法音是你的心嗎?所以要離開這個分別,還有個分別性嗎?若以分別來聽我說法的法音,那我說法的音聲是你的心嗎?這個就是讓阿難參的意思了。就是我剛上來講的那個,若以你分別心來分別我說的法,那你聽我說法的我這個法就沒有分別了,“此心自應,離分別音”,那你聞法這個音應該不假分別。離開這個音還有個聽的性,有沒有?不分別的有沒有?佛對這幾句話,恐怕阿難聽不懂。就說一個行路的人,寄宿旅店裏頭,住一晚上或者休息一下,他就走了,他不會在這裏常住的。但是店主人是不會走的,都無所去,才叫這個亭主,才叫店主人。拿這個來比喻,你要分別我的音,我的音沒有了,你那心還有沒有,就是這麼句話。你以分別心來聽我講經,那我這個話跟你說完了,我不說了,你心還有沒有?你那個真心就是主人,分別我那個音聲就是臨時的客人,拿這個比喻來叫阿難明白。明白什麼?那個我所說的,你所緣念的,那叫因緣法,所緣的音聲,所緣我的法音,不是真的。如果把你能緣的心再離開,把這個能緣的離開,緣于所緣的,能緣的心把它再離開,那就叫你的真心。就是主人才是真心,客塵住一晚上就走了,不是真的。你的真心,這一輩子跟你這個肉體在一起,你這肉體完了,你的真心又離開了,不是真的。“幻化空身即法身”,含義就是這樣子,你領會了,現在這個身就是法身;你不領會,永遠你也開不了悟,以假爲真。這個肉體失掉了,你這個神識就又去再換個肉體,又把假的當真的,永遠是客塵,你變不了主人,總是作爲客人。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吧?你要想變爲主人,你自己開一個店。你光住店,住這個店住完走了,住那個店住完走了,你自己開個店,你就不走了,就是你要明白要開悟。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
所以佛跟他說“此亦如是”,這不是你的真心,拿這個作比喻的。若真是汝心,則無所去,離開我說的聲音,你的心是常住不動的,沒有分別性的。因爲不然,在這個法會聽到我講經作音聲,完了我不講,你音聲也沒有了,那你就離開了,這都叫有分別性。說明什麼?說明我們這個攀緣的心它不會住的,有境界就現前,沒境界相它隨著就失掉了,就是心被境轉。假使我們的心不被外邊境界所轉,不被轉的那就是主人,被境轉的就是客人,我們這個心不隨著外邊環境動而動,這才真是你的心。我們聽見一個音聲,心裏隨著這個音聲,聲音過去了,我們也就算了,過去不去攀緣它了,也不去分別了。要離開這個聲音,你的分別性還有嗎?就沒有了,有這個聲音,你才隨著聲音去聽。這就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心所想的、所攀緣的隨前頭境界,有個什麼因緣就隨那個境界就轉了。當你這個因緣沒有了、停歇了,你也不去攀緣去了,那就另外找一個攀緣的。這個店離開了,到前頭又住一個店,還是如是離開了,這就是客,不是主人。哪天你住著不動了,那才是主人。這是隨聲分別,隨你心裏緣念的現相而分別。就像你阿難看見我這個相貌一樣的,分別我的容顔,分別我的色相。離開這個心,沒有分別性,這是能緣分別之心,緣于所緣一切境界相。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被境轉,外頭有什麼現相,我們的心就隨它是個什麼現相。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嗎?現在大家來學習楞嚴經、聽講楞嚴經,就是講經的現相。如果你晚上把電視打開,看看奧林匹克在那比賽,你那心就是奧林匹克比賽的相,它是隨時變化的。但是我有個常住不動的,什麼現相都不分,不隨它轉。那個就是我們常住不動的,那個就是我們的真心,不隨緣轉,心不被境轉,外頭什麼境界相轉不動我們的心;我們心能夠轉境,不被境轉,這才是我們的心。如果我們什麼分別念頭都沒有了,那我們就成功了。所以我們修行什麼呢?就是心永遠是定的,不去攀緣外頭的境界,盡管它境界是千變萬化的,而我們的心不動。我們念心經,大家都知道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轉,無生無滅,無色聲香味觸法,那才是我們真的,一切分別都沒有了。有那副對聯,“非空非色見如來”,你想見佛,你都是看的現相,見的都是假的。說那佛像是空的,空的也不對。色相有的,有的也不是真的。非空非色,就讓你悟得真心,把外邊的色塵,內裏頭的心,能緣念色塵的心,跟外頭一切所有的相,兩個都洗掉,既無外頭所緣之色相,也無內心能緣的能緣相,這叫“心亡境寂兩俱空”,能緣的心是空的,所緣的境界相也是空的。因爲一切相都有生滅的,就像我們心裏頭想,你在想過去的塵影一幕一幕的,你過去的事一幕一幕、想完了什麼都沒有了,但是緣念你過去的事好像都是真實的,這叫法塵分別影事。所以你不一定看楞嚴經文,你想想在我們禅宗裏,那些祖師所影響教育我們的,因爲看到文字分別你有時候多有負擔,負擔多了你就沒法進入。你想想,我們那些禅宗祖師就是這樣子,只要讓前人能夠體會到我們是因境生心,那沒有境時心還生不生呢?所以我們修道的人要達到無生境界。同時你緣念的一切法不是自己要生的,不自生。那也不是從它,假因緣而生起的,因緣是幻滅無常的,也不是緣生的。不自生,不他生,不無緣生,不共生,諸法不生,因爲不生故,諸法也不滅。
【斯則豈惟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
這樣子達到什麼境界呢?就是佛跟阿難說的一切聲,你的真心在一切聲音上頭沒有分別,無分別性。分別沒有了,一切色相空相都沒有了,“非色非空見如來”!過去有那副對,你看見山河大山,“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都是空的;說到聲音,“風聲雨聲鍾磬聲聲聲自在”。你在這上能夠體會到,凡是有形有相的就屬于色塵,凡是無形無相的就是空塵,這些會産生你的分別性;離分別了,離開分別了,就是你心裏頭任何事物的,簡單說我什麼事都不動念,不起念頭,那就叫無分別性了。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爲冥谛,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但是這個無分別性不起念頭可不是外道,佛又恐怕他墮入外道,佛舉個例子,舉了個外道的例子,“拘舍離等,昧爲冥谛,離諸法緣,無分別性”,怕墮于外道。有一種外道叫冥谛,這個冥就是昏暗不清,冥暗的冥,迷了就叫冥。谛,不是,谛是真理,谛是講求理的。怎麼叫迷了?這個境界相都不是真的,是假的,你別把它當成真的。例如我們現在看電影,電影是影視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成真的,是錯的。現在你在這看電視,看演員比賽,你看著電影上的是假的,那真的呢?真的到北京去吧!到那奧林匹克廣場裏頭去看,這個應該是真的吧?這也是假的,把這個時間過了,沒有。真的呢?真的沒有,諸法皆空。但是有個拘舍離外道,在印度九十五種外道,這種外道很深的,他們是以冥谛。冥是昏暗的意思,他昧于冥谛,把這個冥當成真的,他也離開一切緣了,離開一切法緣了,也能達到無分別性。外道的這種神通力很大,他能觀察八萬大劫,八萬大劫的事他都能知道,但是八萬大劫以前就不知道了,他只能八萬大劫。因爲這個是冥冥不可知的,就是天地之初。我們中國也有這個,中國還達不到八萬大劫,只知道天地之初,咱們的天地玄黃就是這樣的意思,也是外道。這個他知道得很多,就是他的見聞覺知,見、聞、覺悟、所知道的事知道八萬大劫。他明白這種道理了,他說一切衆生,世間一切衆生冥初以那個爲性,他不是佛教講真性的那個性,以那個叫冥性,就是不知道的那個意思,把那個當爲本性,那個道理是很深的。印度有九十五種外道,有時候說九十六,這個就屬于九十六,冥性外道的。就是講一切法生滅的根源,一切法的生滅根源,就講到一切諸法的實性,究竟如何生滅的。因爲在佛教來定他,他不了解就是冥性,冥冥無知。冥是一種暗的,說我們離開一切諸法的緣起性,不去攀緣,離開諸法的緣,那個就叫無分別性,不分別一切的法。我們要分別才有,不分別則無。說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能懂得的,人類,這是籠統說的,人類包括很多,男人、女人、黑人、白人,約皮膚說是黃人、紅人,這是種性的問題,這就是分別。不分別呢?人。分別開來,人跟人不一樣。人是總號,分別性的那就是分別,分別人類多少種類。因此天人,乃至人間的人,天人還有十八種天的天人,每一天都不同的,這是約分別來說的。他提倡一種冥性,是無分別的,無分別性,說修煉到心什麼分別都沒有了,他認爲就成道了。但是這是外道。佛教講那個自性不是這樣理解的,這個問題是很深的。
【阿難,汝鹹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我們能見的是心,能見是一,而這變化相可就多了,所見的是一切諸相;能見的是一,所見的是無量諸相,這無量的相都在此能見當中。所以佛對阿難說,你看見這一切諸變化相,各有所因,這些變化相它是怎麼變化的?這就是要說緣的意思了。本來沒有,而現的這些諸變化相,你能見的見有變化沒有?沒有,能見是一,那這個變化相所見的可就多了。所見的不是實的,能見的才是實的,所見的都是變化相,變化的意思就告訴我們不是真實的,一切諸相皆是虛妄,但是各有所因。各有所因,就是因緣而顯現它的因,就是一切事物它從何處來的,還將歸于何處;就是這些個變化相,它所有的本身因相。
【雲何本因?阿難!此諸…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