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P28

  ..續本文上一頁有個牌子叫化城,就是這個意思。爲什麼在那上面寫了個化城呢?我天天在那裏走,我也想了很久,但是我們化城也沒有進。能夠到達化城,就已經了了生死了,不再隨輪轉所轉,但是化城還是不能成佛。這個意思大家懂嗎?是叫我們努力,這個地方只是化城,還不能夠真的成佛。

  我們如果把生死妄想的第六識,把它認爲是真實的常住,我們都是錯誤的把這個當成真心。但這是妄,不是真的,這也不是我們的心。你要想斷六道輪回的苦,你得把六識給破了,在叁界之外所證的那個勝善功能才能了生死。分段,這只能了分段,所以說是化城。

  佛在這個地方提出來,跟阿難說,你雖然是多聞,但未成聖果。不過在小乘教的教義裏,從初果開始就算他斷了生死是聖人了,初果、二果、叁果、四果就都叫聖人。但是在楞嚴經就不成了,楞嚴經是不承認的,這是單指阿難跟叁果人來說的,你們還沒有漏盡,初果還是凡夫。所以阿難才不能夠破摩登伽難,問題就出在這裏。

  【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叁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雖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

  阿難聽佛這麼一說,「阿難聞已」,聽見佛給他開示之後;「重複悲淚」,悲淚就是自己傷心的樣子,我們要哭了就是傷心;「五體投地,長跪合掌」,就向佛請示。而白佛言,自我從佛,發心出家以來,我心裏是這麼想的,我是在仗恃佛的威神,我自己常自思惟,我自己常時做這樣的想;「無勞我修」,我不必辛辛苦苦去修行了;因爲如來會惠給我叁昧,「將謂如來,惠我叁昧」,如來一定會施給我叁昧;現在我才明白了,「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佛是佛,我是我;把我本心失掉了,失去的是我的本心;「身雖出家,但心不入道,譬如窮子,舍父逃逝」,這是比方。

  我們讀這段經文,我們每位道友都想想,阿難證了初果,斷了八十八使見惑,見了一切不起煩惱,但還是等同凡夫,因爲把妄的當成真的了,執妄爲真。現在明白了,明白什麼了呢?悟妄,開了悟。開了什麼悟?知道我現在所修的、所行的、所做的全是假的。過去把它當爲真的,執妄爲真;現在明白了,經佛的開示明白了、悟得了,求真;悟得我現在的都是妄,就向佛求真。如來以下就顯示真理、真心,讓他能得到受用。

  說到這個真心,我們很多道友大家都聽過華嚴經,真是我們原來本有的,從來沒有遺失掉的,只是迷了而已。迷並沒有失,迷而未失;既然是迷而未失,我們就把它複原就好了。但是很不容易複原,因爲迷得太久了,如果迷去不掉,就得假很多的方便善巧去顯現我們的真理,因爲我們不能見到我們的真。咱們講二根本中真本,一個是根本,最根本中的真本,一個是妄本。如果把妄的破了,真本自然就顯現了。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我們真的丟掉了,自己還不知道把我們的真心丟掉了。我們學習楞嚴經就知道了,知道了什麼?知道了我們的真。那你就得破妄,破妄才能顯真;妄破了,真理自然就能顯現了。因爲我們現在的妄沒破,真就不能顯現,真理就還沒有得到,這是可悲的。

  

  阿難向佛表示的這段話,說他以前認爲佛會惠我叁昧,實際上佛也沒辦法惠給他叁昧,叁昧是你自己修成的。以前阿難並不懂得這個道理,現在懂得了。身雖出家了,但心不入道。因爲出家中就有叁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親割愛,落發入了空門,這就是出的世俗家。可我們還是在家中,在什麼家呢?叁界家,欲界、色界、無色界。因爲我們還沒有證得無漏道,還脫不了輪回,所以還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中轉,我們得出這個家,要出叁界。那你就得證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才能出叁界。出了叁界還不夠,還得出煩惱家,必須得斷盡一切惑染,那心就得清淨了。現在阿難能夠出世俗的家,但還不能夠出叁界的家,所以說心不入道。

  在大藏經裏面有《菩薩念佛叁昧經》,這部經就告訴我們,說出家有四法,出了家就有四種修行的方法,出了家就得修行。第一種,是晝夜六時,說罪忏悔。經上都說是晝夜六時,晝叁時,夜叁時,初日、中日、後日,初夜、中夜、後夜,這叫六時。自己向像或者向道友說罪忏悔,無始以來的罪業太重了。這是第一種出家的方法,出了家之後就得這樣做。第二種,常念諸佛,說誠實話,不說虛假話,不诓惑一切衆生,念佛名號。但這不是口念,是心裏憶念,能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出家了。第叁種,修六和法,心裏頭對于同參道友要常時的恭敬,不生恚慢。第四種,同時要勤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無常、念死,就是常念佛、法、僧、戒、無常、死。就是經常你要想一切法無常,我的壽命隨時都可死亡,人身無常。所以出家這四法,我們要時常這樣的想一想。

  同時在諸大德高僧傳裏頭,也有十種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哪十種呢?翻譯經的譯師,把梵文翻成中文。就像我們現在,有幾個道友,他們把藏文翻譯成中文,然後再把中文翻譯成藏文,這也算譯經師,能使這個正法流通。西藏的藏經就沒有咱們大陸上的藏經全面。有很多的譯師在學藏文的時候,他把漢文中的藏經翻譯成了藏文,再把藏文中的經典翻譯成漢文,兩個來相對照,這也是譯經師。這是一種出家的譯經師,是好和尚,是專以這個爲業的。

  第二種,解義,恒爲衆生,解說經義,令他知道怎麼樣去修行,知道佛的教導,是個出家人就得這樣做,這才算是出家人。或者譯經的,或者解義的。

  第叁種是坐禅,外離塵緣,內止妄想,不要去攀世間的緣法,止塵緣。靜坐是心不起妄念,一起妄念就落入煩惱了;不起妄念,就不去攀緣塵境。這是第叁種出家人。

  第四種,要明白戒律。佛讓我們做的一定要去做,這叫作持。佛不叫我們做的,我們絕對不去做,這叫止持。但是我們現在的道友學止持的本來就很少,能夠堅持學止持的已經很不容易了;學作持的,止的方面你能止住,你應該做的方面你就要去做,這叫持戒精嚴,以身作則。

  第五種叫護法,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我們一般護法的都是居士,我們出家人也叫護法,居士是外護,真正落發的僧尼這才叫正護呢,正護就是專門護持佛法的。護持叁寶,遇見叁寶遭受災難的時候要不惜身命,不要遇難而退去做隨風倒的出家人。

  第六種叫感通,你必須有真實的修行才能有力量。有什麼力量呢?感動人天,人天受你的感動,你就可以驅使天、護法。跟他們溝通,叫他們隨著你一起弘法利生。

  第七種出家人,是讀誦大乘經典。你讀般若、華嚴、法華、普門品、行願品都可以,但是光讀誦不行,你要了解它的道理,如法的去修行。經上是怎麼說的,你就怎麼樣的去做;不但要了解它的道理,還要去做。

  第八種,興福。你是出家人,應該建寺修塔,修塔建寺是我們出家人應該做的。修塔建寺的目的是做什麼呢?是令一切衆生都能皈依叁寶,廣種福田。所以第八是興福。

  第九種,遺身。這個遺身就是說你有這樣好的修行,你死後把你的骨灰留下讓人家尊敬,這叫舍利,就是堅固不壞,用你不壞的身體造福于後世。

  第十種,聲德。有好的名望,德學超群,聲名遠播。

  如果出家不具足這十種,你就是活到一百歲,也沒有用。出家要隨時的反省自己,隨時省察省察自己,出家了是不是就照佛所說的去做。這就是祖師們所解釋的十種出家的含義,大略在這介紹一下。以下繼續說阿難對佛說的話。

  【今日乃知: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這是阿難悔改的話。他說我現在很後悔了,悔什麼呢?我仗恃自己多聞,自己認爲多聞就很了不得了,就是自恃多聞的意思。但是沒有修行,雖有多聞,不能修行,那聽到跟沒聽到不是一樣嗎?「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如果你光講吃得多好,但是沒有真的去吃,只是說說。這是阿難謙虛的說法,但是我們就不能執著這一點。多聞就是開悟的根本,你連知都不知道、聽都沒聽到,你怎麼去修?你必須得先多聞,你要想入聖道就必須得多聽。

  在《月燈叁昧經》說多聞有十種利益,阿難這樣說是因爲他自己多聞沒修行,就是光多聞。如果阿難不是多聞,他能結集藏經嗎?所以多聞有十種利益。

  第一種,知煩惱助。什麼叫煩惱助?你的煩惱來幫助你的生死,煩惱是助長生死的,要舍煩惱,不隨煩惱轉。咱們煩惱現前了,念佛聖號,念大乘經典,知道了煩惱,但是你不要去幫助煩惱,煩惱是助生死的,這叫知煩惱助,就是知道煩惱是助長生死的。

  第二種,知清淨助。清淨就是梵行,修清淨的心,能助你證得涅槃,究竟修行。

  第叁種,遠離疑惑。因爲你多聽你才能多知道,才能明白修行的道理。知道什麼呢?你要不是多聞,那你怎麼會知道因果,知道什麼是邪法、什麼是正法,要有什麼疑惑了,打開經本看一看,佛都給你解決了。

  第四種,作正知見。因爲多聞,不墮邪見,不落邪思,知道什麼是真谛、什麼是俗谛。真谛是講空的,真正道理是講空的,俗谛道理是講有的,你可以不落斷常二見,一切諸法不是斷滅,一切諸法也不是無常,這叫二邊不墮,獨顯中道。

  第五種,遠離非道。你多聞聞法,就認可什麼是善惡果報,你才能知道,才能達到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是遠離非道。

  第六種,安住正路。多聞能夠安住正道,因爲多聞你才能夠止惡行善。

  第七種,開甘露門。多聞,佛所說的法都叫甘露,了生死法。甘露是藥,曆史上說的,傳聞也是這樣子,甘露能起死回生。多聞正法,廣爲人說,令人家信入,就這個果報能夠感你人天的樂果,依此學習來證菩提道。

  第八種,近佛菩提。多聞能近佛菩提,由聞而思,由思而修,能夠內伏煩惱,外降魔怨,這樣你就能夠與佛的道理所相應的。

  第九種,與一切衆生…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學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