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28

  ..续本文上一页有个牌子叫化城,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在那上面写了个化城呢?我天天在那里走,我也想了很久,但是我们化城也没有进。能够到达化城,就已经了了生死了,不再随轮转所转,但是化城还是不能成佛。这个意思大家懂吗?是叫我们努力,这个地方只是化城,还不能够真的成佛。

  我们如果把生死妄想的第六识,把它认为是真实的常住,我们都是错误的把这个当成真心。但这是妄,不是真的,这也不是我们的心。你要想断六道轮回的苦,你得把六识给破了,在三界之外所证的那个胜善功能才能了生死。分段,这只能了分段,所以说是化城。

  佛在这个地方提出来,跟阿难说,你虽然是多闻,但未成圣果。不过在小乘教的教义里,从初果开始就算他断了生死是圣人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都叫圣人。但是在楞严经就不成了,楞严经是不承认的,这是单指阿难跟三果人来说的,你们还没有漏尽,初果还是凡夫。所以阿难才不能够破摩登伽难,问题就出在这里。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阿难听佛这么一说,「阿难闻已」,听见佛给他开示之后;「重复悲泪」,悲泪就是自己伤心的样子,我们要哭了就是伤心;「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就向佛请示。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以来,我心里是这么想的,我是在仗恃佛的威神,我自己常自思惟,我自己常时做这样的想;「无劳我修」,我不必辛辛苦苦去修行了;因为如来会惠给我三昧,「将谓如来,惠我三昧」,如来一定会施给我三昧;现在我才明白了,「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佛是佛,我是我;把我本心失掉了,失去的是我的本心;「身虽出家,但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这是比方。

  我们读这段经文,我们每位道友都想想,阿难证了初果,断了八十八使见惑,见了一切不起烦恼,但还是等同凡夫,因为把妄的当成真的了,执妄为真。现在明白了,明白什么了呢?悟妄,开了悟。开了什么悟?知道我现在所修的、所行的、所做的全是假的。过去把它当为真的,执妄为真;现在明白了,经佛的开示明白了、悟得了,求真;悟得我现在的都是妄,就向佛求真。如来以下就显示真理、真心,让他能得到受用。

  说到这个真心,我们很多道友大家都听过华严经,真是我们原来本有的,从来没有遗失掉的,只是迷了而已。迷并没有失,迷而未失;既然是迷而未失,我们就把它复原就好了。但是很不容易复原,因为迷得太久了,如果迷去不掉,就得假很多的方便善巧去显现我们的真理,因为我们不能见到我们的真。咱们讲二根本中真本,一个是根本,最根本中的真本,一个是妄本。如果把妄的破了,真本自然就显现了。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真的丢掉了,自己还不知道把我们的真心丢掉了。我们学习楞严经就知道了,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我们的真。那你就得破妄,破妄才能显真;妄破了,真理自然就能显现了。因为我们现在的妄没破,真就不能显现,真理就还没有得到,这是可悲的。

  

  阿难向佛表示的这段话,说他以前认为佛会惠我三昧,实际上佛也没办法惠给他三昧,三昧是你自己修成的。以前阿难并不懂得这个道理,现在懂得了。身虽出家了,但心不入道。因为出家中就有三种分别,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亲割爱,落发入了空门,这就是出的世俗家。可我们还是在家中,在什么家呢?三界家,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我们还没有证得无漏道,还脱不了轮回,所以还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转,我们得出这个家,要出三界。那你就得证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才能出三界。出了三界还不够,还得出烦恼家,必须得断尽一切惑染,那心就得清净了。现在阿难能够出世俗的家,但还不能够出三界的家,所以说心不入道。

  在大藏经里面有《菩萨念佛三昧经》,这部经就告诉我们,说出家有四法,出了家就有四种修行的方法,出了家就得修行。第一种,是昼夜六时,说罪忏悔。经上都说是昼夜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初日、中日、后日,初夜、中夜、后夜,这叫六时。自己向像或者向道友说罪忏悔,无始以来的罪业太重了。这是第一种出家的方法,出了家之后就得这样做。第二种,常念诸佛,说诚实话,不说虚假话,不诓惑一切众生,念佛名号。但这不是口念,是心里忆念,能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出家了。第三种,修六和法,心里头对于同参道友要常时的恭敬,不生恚慢。第四种,同时要勤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无常、念死,就是常念佛、法、僧、戒、无常、死。就是经常你要想一切法无常,我的寿命随时都可死亡,人身无常。所以出家这四法,我们要时常这样的想一想。

  同时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也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哪十种呢?翻译经的译师,把梵文翻成中文。就像我们现在,有几个道友,他们把藏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把中文翻译成藏文,这也算译经师,能使这个正法流通。西藏的藏经就没有咱们大陆上的藏经全面。有很多的译师在学藏文的时候,他把汉文中的藏经翻译成了藏文,再把藏文中的经典翻译成汉文,两个来相对照,这也是译经师。这是一种出家的译经师,是好和尚,是专以这个为业的。

  第二种,解义,恒为众生,解说经义,令他知道怎么样去修行,知道佛的教导,是个出家人就得这样做,这才算是出家人。或者译经的,或者解义的。

  第三种是坐禅,外离尘缘,内止妄想,不要去攀世间的缘法,止尘缘。静坐是心不起妄念,一起妄念就落入烦恼了;不起妄念,就不去攀缘尘境。这是第三种出家人。

  第四种,要明白戒律。佛让我们做的一定要去做,这叫作持。佛不叫我们做的,我们绝对不去做,这叫止持。但是我们现在的道友学止持的本来就很少,能够坚持学止持的已经很不容易了;学作持的,止的方面你能止住,你应该做的方面你就要去做,这叫持戒精严,以身作则。

  第五种叫护法,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我们一般护法的都是居士,我们出家人也叫护法,居士是外护,真正落发的僧尼这才叫正护呢,正护就是专门护持佛法的。护持三宝,遇见三宝遭受灾难的时候要不惜身命,不要遇难而退去做随风倒的出家人。

  第六种叫感通,你必须有真实的修行才能有力量。有什么力量呢?感动人天,人天受你的感动,你就可以驱使天、护法。跟他们沟通,叫他们随着你一起弘法利生。

  第七种出家人,是读诵大乘经典。你读般若、华严、法华、普门品、行愿品都可以,但是光读诵不行,你要了解它的道理,如法的去修行。经上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样的去做;不但要了解它的道理,还要去做。

  第八种,兴福。你是出家人,应该建寺修塔,修塔建寺是我们出家人应该做的。修塔建寺的目的是做什么呢?是令一切众生都能皈依三宝,广种福田。所以第八是兴福。

  第九种,遗身。这个遗身就是说你有这样好的修行,你死后把你的骨灰留下让人家尊敬,这叫舍利,就是坚固不坏,用你不坏的身体造福于后世。

  第十种,声德。有好的名望,德学超群,声名远播。

  如果出家不具足这十种,你就是活到一百岁,也没有用。出家要随时的反省自己,随时省察省察自己,出家了是不是就照佛所说的去做。这就是祖师们所解释的十种出家的含义,大略在这介绍一下。以下继续说阿难对佛说的话。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这是阿难悔改的话。他说我现在很后悔了,悔什么呢?我仗恃自己多闻,自己认为多闻就很了不得了,就是自恃多闻的意思。但是没有修行,虽有多闻,不能修行,那听到跟没听到不是一样吗?「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你光讲吃得多好,但是没有真的去吃,只是说说。这是阿难谦虚的说法,但是我们就不能执著这一点。多闻就是开悟的根本,你连知都不知道、听都没听到,你怎么去修?你必须得先多闻,你要想入圣道就必须得多听。

  在《月灯三昧经》说多闻有十种利益,阿难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多闻没修行,就是光多闻。如果阿难不是多闻,他能结集藏经吗?所以多闻有十种利益。

  第一种,知烦恼助。什么叫烦恼助?你的烦恼来帮助你的生死,烦恼是助长生死的,要舍烦恼,不随烦恼转。咱们烦恼现前了,念佛圣号,念大乘经典,知道了烦恼,但是你不要去帮助烦恼,烦恼是助生死的,这叫知烦恼助,就是知道烦恼是助长生死的。

  第二种,知清净助。清净就是梵行,修清净的心,能助你证得涅槃,究竟修行。

  第三种,远离疑惑。因为你多听你才能多知道,才能明白修行的道理。知道什么呢?你要不是多闻,那你怎么会知道因果,知道什么是邪法、什么是正法,要有什么疑惑了,打开经本看一看,佛都给你解决了。

  第四种,作正知见。因为多闻,不堕邪见,不落邪思,知道什么是真谛、什么是俗谛。真谛是讲空的,真正道理是讲空的,俗谛道理是讲有的,你可以不落断常二见,一切诸法不是断灭,一切诸法也不是无常,这叫二边不堕,独显中道。

  第五种,远离非道。你多闻闻法,就认可什么是善恶果报,你才能知道,才能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远离非道。

  第六种,安住正路。多闻能够安住正道,因为多闻你才能够止恶行善。

  第七种,开甘露门。多闻,佛所说的法都叫甘露,了生死法。甘露是药,历史上说的,传闻也是这样子,甘露能起死回生。多闻正法,广为人说,令人家信入,就这个果报能够感你人天的乐果,依此学习来证菩提道。

  第八种,近佛菩提。多闻能近佛菩提,由闻而思,由思而修,能够内伏烦恼,外降魔怨,这样你就能够与佛的道理所相应的。

  第九种,与一切众生…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