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29

  ..续本文上一页而作光明。同时「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是华严经告诉我们的,譬如暗室宝,没有灯,你见不着宝。因此还是要多闻,闻而要思,思而要修。

  第十种,不畏恶道。常时学大乘、读诵大乘,对三恶道要没有恐怖感,能够悲智双运,利益众生。多闻,不但能自利也能利他,还能断烦恼,证菩提。

  有很多经我们大家是没有看过的,要阅藏经才有;有很多经的名字我们也没听过,《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我想大家看过的人很少,这个经就叫未曾有因缘经,那个力量是非常大的。

  闻,就像大桥梁一样,修大桥,度一切众生,能把一切苦厄都能度脱,同时增长智慧、增长明了。 阿难尊者一向多闻,没有下功夫真修,所以不能了生死,不能破摩登伽难,他就忏悔自己虽有多闻,但没有修行,就跟不闻是一样的。说,总不能饱,说食不饱。在华严经有这么一段,譬如贫穷人一天到晚给人家数宝,数他人的宝,自己半分钱都没有。多闻亦如是!譬如盲聋人,绘诸色像,自己却不能自见,多闻亦如是。但是这个不是说多闻就有过错。多闻后你要思,思而后修,你光闻就满足了是不对的。所以阿难在表白之后就说: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 阿难向佛说,我们现在被二障把我们缠住了。哪二障呢?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这我们大家是常讲的。因为执著有我,我执不舍,就有分别,但是有我执,就有分别我执,有俱生我执,有麤相我执,有细相我执。麤,就是你作意分别,起身见、边见。细 ,乃俱生之惑,你起贪瞋痴心。对一切法都不能清楚明了,恼乱你的身心,这些都属于烦恼障;缘念生死,能障你的涅槃,所以叫烦恼障。所知障属于法执所起的,也是有分别、俱生,俱生法执,分别我执,也有麤细之别。这些文中都是常讲的。有时候分别取舍,凡你所知道的事物,你不能理解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现的,你把外头所有的一切大千世界当成是实有的。你、我、他都没有,但是你分别的心认为是实有的,这个除了现象之外,还得内受。所知障都是法执,所谓自生的法受,自己生法缠绕了自己,就不能达到性空的道理了,达到性空就没有障碍了。

  但是所知障非常的细,烦恼障也很细,不到十地菩萨二障是断不了的。阿罗汉不行,所以十地菩萨才能成为真正的大阿罗汉,十地菩萨才能断除二障。因为阿罗汉对所知障他是不能断的,只能断烦恼。烦恼障事,所知障理,所知障理就障到你的一如真心,真如实相。烦恼障就是你三界之内的见思惑,所知障就不是了,所知障是无明、尘沙,是外边的境界。你不能通达所有外边的境界相,一切法唯心,都是心识所显现,心外无法;再回过来说,法外也无心。

  「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这都是阿难向佛表白的原文。因为烦恼、所知来缠缚,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你常住的心性,寂常的心性,所以才有这个烦恼、所知障。寂常心性,有时我们用心即是性,性即是心,这个地方「不知寂常心性」两个字加在一起了,心就是真心,性就是实际理地(实性),实性还是一个,在众生的根中。有时候我们单用一个字,万法唯心,万法唯性,这个地方把它双用了。灵知就是心,不变的就是性;性是不变义,心是灵知义。迷了这个真心实性,所以把妄知当成真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被烦恼障、所知障给障住了。现在阿难全明白了,这还不是究竟,才刚刚明白。他说希望如来能开发这个妙明真心,开我道眼,使我能够明白。

  以前阿难没有这个请求,现在明白了,经佛的启发明白了,明白后他才有这一段的表白;要没明白,这一段话他是说不出来的。阿难他认识到了他的妄识不是寂静的,是摇动性的,也知道一切法是生灭无常的,都是生灭法。因为阿难向佛表白我不能知道我寂常的心性,希望如来开导。现在他向佛表白我要把一切妄都舍掉,我要求得真理、求得真知,这是要把妄心全舍掉,来认识真心,来求得真心,希望佛哀悯我,慈悲发明我的心;就是本觉妙明原来的心性,开我的道眼。这是没见道,没明道,就像眼睛没睁开一样的。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佛以光明来显示,显示什么呢?显示破妄显真,妄是妄相,显的是真实之相。我们经常见到佛像胸前画这个卍字,卍字是表破妄的,破除虚妄之相。现在佛从卍字上放出光明,就是破妄显真,显真实之相。我们经常见到佛像前头画的这个卍字,它是表法的,是表佛的无量性德,是表无量、无漏、无边的性德。

  这个卍字的性德在印度的原话叫阿悉底迦,阿悉底迦翻译成我们中国的话就叫有乐,有这个相必有安乐,这个相就是表安乐的。我们在讲华严经的时候,华严的音译这个卍字不是个字,以前在华严经上讲不是字,后来在唐朝武则天的时候,翻译华严经时,他把它制成了一个字,显示的意思。因为佛的胸有这么一个纹,就像咱们手纹一样,是一个纹,有这么一个纹相,像这么个卍字,其实它在经义上是表法的,在华严经上它属于根本智,这是表示佛的根本智的意思。就是显示如来的体,由体而起的大智;又表示这个卍字是不生不灭的意思,这是如来的藏性,含藏的意思。

  但是这个放出宝光,这个光中包括十方微尘世界。十方微尘就是显示佛的世界是非常光,就像微尘一样的周遍,十方微尘!一微尘一佛世界,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言其用微尘显示其多其广,就是佛的世界之多之广的意思。佛从胸前所放出的光明,这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也是这个光明入于十方如来的顶,光又回旋回来,入于阿难及法会大众的顶。

  这个意思用我们来解释说,就是佛以佛的智觉来觉悟这一切的众生,让他们能得到开悟。是加持的含义!同时这个光能够遍照十方所有的宝刹(宝刹就是所有的寺庙的意思),十方宝刹的刹土,每一个刹土都有一位领导教化众生的佛,就是佛佛道同,佛的光明与诸佛都是一样的,诸佛都如是说法,都如是的。同时这个光回旋入于阿难顶给与大众,佛的圆满光明加持着一切众生,这叫放光加众,放光加持着与会的大众。本来光就是说法的,恐怕大众不能理解,佛又对阿难说:

  【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佛说我给你建立大法幢的含义,幢的意思在佛教(幢幡宝盖立那个幢)表示摧邪显正,把那些不正确的知见都给它摧灭掉,显示正见,这叫建大法幢。现在此经的名字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就是破邪显正,这个法门把一切不正确的邪知邪见、一切妄想都把它消灭掉,建立起来的正知正见,就是要有摧邪显正的功能。

  每个众生都具足有性净妙明的本体,每位众生都具有妙微的密性,所以佛光普照就是用佛的光明来加持,让众生都能得到清净法眼、妙明真心,所以说是密。这是楞严经的密教,就是佛在光明照耀当中,没有说话,没有表现,其实众生都已得到加持,这就是密义。

  说到密义,我们大家都有个妙净明心,我们是怎样来认识它呢?现在我们都是迷者,迷者就是把自己的心给失掉了,现在我们都是迷心,不是妙净明心。我们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这个妙净明心呢?在唐朝的时候,沩山祖师问仰山祖师说:如来说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你是怎么体会的。仰山就答覆沩山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就是清净妙明真心。仰山答覆的对不对呢?答覆的只对了一半。沩山就跟他说:你这个说法仅明白它的事,就是用,仅在用上明白了,祇得其事,仅得到事;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入理。仰山又问沩山说:和尚是来问什么呢?你刚才问我什么了。沩山说:我问你是妙净明心。仰山说:是作事得么?沩山问他妙净明心,仰山就再答覆他说:把这个妙净明心换作做事得吗?把它换作一个做事情的可不可以?沩山说:如是!如是!

  这两个祖师对答的话,就是在如来显示放光,加持众生的时候,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他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一不是妙明真心,这是在用上说。沩山给他解释,说:你这答覆只在做事上,只在事。就是答覆了一半的意思,你得到了它的事,但还没有入理。仰山说:和尚,你刚才问什么了?沩山说:我问你的妙净明心。仰山又答覆说:就是做事,可以不可以这样说呢?沩山说:如是!如是!

  我们大家对祖师的这个问答,你又能作何种理解呢?因为在这一段时间,楞严经刚上来讲的是佛跟阿难的问答,是在征心,在明了你那个妙明清净心,妙净明心。现在佛要令阿难知道他的见,让他明了见性。性是微密的,就是我们所讲的密。其实我们都不认识它,因为它很秘密,却是人人本具的,是咱们每位道友都具足的。但失掉了,现在佛对阿难启示,就是让我们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恢复到我们原有的性净妙明。

  现在以下的经文,从经文上来看都是见。其实见不是眼睛见,就是我们妙明清净真心,显见就显这个清净妙明真心。前头征心也是显这个清净妙明真心,在这个问题上阿难没有开悟,还没有证得。佛又从他见闻觉知、从六根门头以见为属,以见来显真。也就是把我们一切众生的纯真,没有虚妄的那个真心,真心在前头没征出来,现在在见的当中来显纯正的真心。就是我们每位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清净本然的,这是体,但是一说到事上那就不同了。在体上没有什么众生、没有诸佛,没有这些差别,在事用上就是十法界都不相同了。所以在这个显见当中,就显我们这个妙明真体。

  因为我们在最初的一念的时候,无明中不觉就妄动了,把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被这一妄动就成了阿赖耶识。在起信论上讲一念不觉妄动,就生出来业相、转…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