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P12

  ..續本文上一頁的身邊,佛就知道他不是直心。所以這次是一再的囑咐他,你一定要直心,我問你的話,你要直心的回答,不要虛假。所以我們一切衆生發心想成佛,那你就應當直心。心要正直,所說的話要相符你的心,這就告訴你不要起分別,這樣才能遠離一切魔障。一有分別心就有魔障,不能直至菩提,直心是道場。佛囑咐完了,就問要他了。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于如來叁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爲愛樂?】

  就是求證的意思,問他兩個問題,能見能愛。你見了如來了,在如來前你生了什麼樣的愛樂和意見,就這樣能生愛樂的是誰?讓阿難答複。當你發心的時候,看見佛的叁十二相,是見相發心的,但是你這個中間誰生起的愛和樂?這個是說將何所見,不能作色相、色塵、塵相來解釋。所見,注意是所見。這是說衆生迷了之後,你的取舍,要取,愛了就取,不愛的就舍,全是顛倒見,妄想。誰見的?誰生的愛樂?當然見的是肉眼睛,能見的是肉眼,愛樂是心。就是問你,你見了之後,如何産生的愛和樂?那麼能生愛戀的、生樂感的又是誰呢?這個就是妄心呀,佛先讓阿難認識妄心,明白什麼是妄心。佛的問題很明白,阿難領會不到,在這個時候阿難是領會不到的。所以佛就讓阿難直心答對,不許摻雜假的。直心就是不能欺騙的意思,心直就不欺,不欺就是真,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吧!所以佛再問阿難你最初發心,你是緣見如來的叁十二相,將何所見?明明見了叁十二相,還問他將何所見,是什麼見的?愛樂是生于何處?誰又是愛樂呢?這就是問阿難,所有的見和愛産生的根本是什麼,這就是他的病,這就是業障。佛問完了才給他藥,因爲知他病的所在。佛這樣問,阿難就直接答複佛了。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舍生死。】

  如是愛樂用我的心和目,我怎麼樣産生的愛,心愛!因爲眼睛看見叁十二相了,是由目觀見如來叁十二相的,如來的身相莊嚴,我心就生起了歡樂、生起了愛,所以我才發心出家,願舍生死。佛問他這個病根所在,完了才破除他的病。只是沒說明阿難是眼睛見,愛是妄心見,就破除他這個見,破除他這個心。這個心是虛妄心,這個見不是真見,是妄見。愛是識,不會是心的。阿難說是心,其實是識,破他心的意識。這叫凡夫顛倒了,就是凡夫都迷了,所取的都是虛妄。因爲我這樣的見,我才發心願意舍生死。這種愛見能舍生死嗎?錯了,以後佛就來破除他。因爲見相生的愛樂,因爲愛樂發心出家,願舍生死。這個發心(發心出家的心)是不錯了,但是你能愛的這個心見佛相好,生起愛的這個能念之心,這個是生死根本。這個心不是心,是識。是攀緣的心,把攀緣的妄心當成自性,這如何能了生死?根和識,凡夫愚癡人他是沒法分辨的。但是不能了達性,真正的根本認識不到,菩提是一切根本的根本。所以在這以下就開始了我們經常所說的七處征心,就審計他的妄心,這個就是生死根本。見不是眼,想不是心。所見的境,能見的是見性,所見的境是外頭虛妄的妄境。佛問阿難,說你能見的這個見性,讓他認識到能見的這個見性,讓他直接就能夠了達見性。見是心,不是眼,破除眼見的意思。阿難他現在的表現是凡夫,以凡夫的情境,如是的愛樂是用我的心目,我眼睛看見了,心裏生的愛,由自已的目觀見如來的勝相,我心裏頭的妄想心才生起了愛樂,因這我才發心舍離生死的。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

  照你這樣對我所說的,你之所得的愛和樂,是因于你的心和你的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什麼是你的目,什麼是你的心。見是你的目見嗎?識是你的心識嗎?你要不認得你的這個目和你的這顆心,不知道心目在什麼地方,那你塵勞降伏不了,你是得不到聖道的。 佛想破除阿難這個妄。就是像你所說的那樣,你真正的愛樂是因你的心和你的眼睛,那你知道你心在什麼地方嗎?知道你目在什麼地方嗎?你是怎麼識別呢?連你心跟目你都不知道,你還能降伏塵勞嗎?

  

  塵就是世間的一切法,它是染汙的,勞就是擾亂你不得安甯的。塵勞是煩惱的根本,這個本來具足一切煩惱的根本,就是煩惱根本的性,是擾亂你的身心。連你的心跟你的目(就是你心跟你眼睛)究竟在什麼地方都弄不明白?心就是六識心,目就是現在肉眼,肉眼是無知的,肉眼是色法,肉眼不能見。本來就無見性,一切衆生都誤把這個見認爲是眼,見屬于眼,這是不正確的。妄想識心是一切生死的根本,是虛妄的根本。本來就不是心,一切衆生都以生滅的意識爲心。所以阿難跟衆生是一樣的,表達也是一樣的,執此心目,一個是眼睛,一個是心。佛就要在他眼睛的這個處所,在他這個心的處所,來破他,來破妄顯真。這個破法是要假借很多因緣的,我們也可以理解到,當初二祖見初祖的時候,在他斷臂、心裏不安的時候,他請祖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說:將心來,我與汝安。把你的心拿來,我給你安心。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這一段意思跟這意思是相符的,不過佛說得非常的微妙。

  【譬如國王,爲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

  佛跟阿難講,譬如國王,假借比喻跟阿難說,有賊人侵擾,國不安甯,國王就發兵討除。但是這些兵要知道賊人在什麼地方,如果你不知道賊人在什麼地方,你怎麼能討伐呢?你要滅妄顯真,把這假的消滅掉,真的顯現出來了。你得先把假的給找出來,把這個假的給滅了,真的也就自然的顯現了。佛的意思是說,阿難,如果真像你所說的那樣,愛好是因爲你的心跟你的目(眼目),那你知道不知道你心目的所在?你應該知道你心在什麼地方,目在什麼地方。就象國王發兵討伐賊人,要先知道賊在什麼地方,你才能去討伐。你要想斷妄想,你就要先知道你的心目所在的地方。如果連心目在什麼地方你都不知道,你怎麼能去降伏塵勞呢?你是沒法去降伏塵勞的。這就是說,一個本覺的真心,一個虛妄的六根的妄心,就是咱們所說的咱們的煩惱妄想,你要抓住根本。例如我們每天終日的修行,我們就是想斷妄顯真的。但是你跟煩惱作伴侶,這一天你全是煩惱,你還怎麼降伏煩惱呢?可能你還不知道什麼叫煩惱。就像你要想滅妄,那麼要知道妄在什麼地方,要知道什麼是妄。發兵討賊,要知道賊的所在,搗其巢穴,擒其賊首。所以你要認識到你的心是妄想心,認識到你的目是假相,你這樣才能夠去妄顯真。

  佛有的時候就這樣來打比喻,佛在王舍城,王舍城譬如是身,王舍城裏頭有個祇樹給孤獨園,有個舍,有個地方。心就是性。心性,性就是主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國王的那些官員,六塵(色身香味觸法)就是強盜,你用那些官員(眼耳鼻舌身意)去降伏強盜(色身香味觸法),這是對治方面的意思。我們經常在佛經上講“眼耳鼻舌身意”是六賊,盜你的法財,那你就墮了貪愛,落坑入見了。六賊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你對這些身貪愛,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貪愛六塵的境界,你心裏想吃好的、穿好的,眼睛要看好的,鼻子要聞香的,不聞臭的,這些你去觀照觀照吧!因此的因,而感受的果。大家看到彌勒菩薩像有六個小孩,六賊鬧彌勒,這是形容詞。

  【使汝流轉,心目爲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佛就跟阿難說,使你在六道中流轉不停,你曉得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你的心跟你的眼睛,共同所造成的心目。佛再回到正文,說阿難,你現在認得你的心否?認得你自己的眼睛否?唯心與目,今何所在?佛問阿難的時候,就給他直接指出來了,你不是要了生死嗎?你要先知道什麼是生死?這就是生死的根本。這段的含義就是讓阿難從他的六根六識,從他的見愛而發起觀照,問他的心跟眼睛究竟在什麼地方,讓他答複。阿難還沒說話,這時佛問說你執著你的心在內。心是不在內的,內裏頭的是肉團心,不是你的心,。執著你的心在外,心也不在外。你眼睛所看見的,執著的這個見是心,不是眼,執心在眼。或者執明或者暗,把這個心執著在明暗之間。執心隨一切相而有,這是不對的。執心在中間,這也不對。這叫七處征心。心本無著,心本來什麼執著都沒有,只是因境就産生執著。是這樣來解說的。佛這樣問阿難,使你流轉的是心是目,那我就問問你,你的心跟你的目究竟都在什麼地方,你知道嗎?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

  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了。阿難認爲佛問的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種認識也很正常的,我眼睛在我臉上。十二類衆生就是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因爲無想無色這兩種是無心無相的衆生,把這兩個除去,也就是十類異生了,都是把這個識心存在身內。就是我看如來,你那個眼也是在你的面上。

  一切世間都如是呀,這個是指凡聖同居土的六凡衆生來說的,這十類全是業根的形相,起惑造業,不管他有多少差異,都叫異生,異生是不同的意思,但是都把這個心放在身子裏頭的,肉團心指的是在身內。就是連凡夫都是這樣的認識的。因爲阿難視同凡夫,他說十類異生都是把這個心(識心)放在身內,都是這個見解,也都是這樣理解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認爲的,心在我的身內。這個是指著肉團心來說的,但這是一般的人的樣子。只有佛你是不同的,但是你的青蓮華眼也是在你的面上。好像並沒什麼差異,都是這樣的呀。

  【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這是阿難的答複,說我現在的身心就是這樣。有勝義根,勝義根也如是。有浮塵根,浮塵根是遍及自性…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學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