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门。就是你明白之后,你得修。怎么样修?就从这个门进入,这叫定门。这是如来给阿难说的无上乘,妙修行路。所以妙修行路就叫妙庄严路,就是这个含义。
阿难顶礼,伏受如来,大慈心中流出的法旨。阿难承佛的教敕之后,顶礼佛,就是谢谢的意思,佛能给我说这样法,这个法是从佛的大慈大悲心流露出来的。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同也),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在阿难启请最初方便之中,佛来问他:那你最初为什么能够割断世间的恩爱,舍掉世间的荣华富贵,来跟我出家?佛跟阿难说我跟你同气,情均天伦,像父子一样。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虽然不是他亲弟弟,等于亲弟弟一样的,所以情均天伦就是这个意思,等于兄弟关系。在你最初发心,在我法中,你见什么胜相?才让你生起这个出家的心,顿舍世间,割断恩爱?这个就是问阿难,最初向佛请求方便的心。佛跟他先谈谈过去世间的情况!这个属于世间情怀。与我同气。因为阿难跟佛的祖父叫师子颊王,师子颊王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就是佛的父亲,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叙佛家庭的历史。净饭王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佛(世尊),和佛一个弟弟阿难陀,那是佛的亲弟弟阿难陀。经上在阿罗汉当中有阿难陀,那是佛的亲弟弟。白饭王也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提婆达多,一个是阿难。斛饭王饭王生了摩诃男及阿那律。都出家的,都是阿罗汉了。甘露饭王生了马胜、小贤,还生了一个女儿叫甘露味。四王八子一女,四个饭王生了八个儿子,阿难为佛的堂弟。同一气分就是同一气脉,都是一个祖宗,所以叫同气。我们世间上说父子、兄弟就是天伦,情均天伦。在你最初发心的时候,见着什么形相?为什么发起殊胜心?把世间舍掉,恩爱都舍离了?这是佛问阿难出家的原因。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我发心的时候,就是看你相貌长得太好了,有三十二个殊胜相,妙绝人间,因为我也想得到这种相;你的形体像琉璃一样的,我也想得到如是美妙。这有很多的解释,这段文字,是形容词。菩萨、声闻、缘觉都有胜相,每个成道者都有胜相,但是胜相不等,不一样的。世间上转轮圣王也有殊胜形相,帝释天(就是咱们说玉皇大帝)也有殊胜形相,梵王天各个都不同。但是佛的三十二相,这是化身的相。这个报身佛阿难他还没见到,与会大众也没说。因此这三十二相是佛的化身。
【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麤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我因为看到佛的相貌,我常时自己这样想,这个相不是贪爱所生的,什么缘故?欲气麤浊,男女之间的欲气麤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我因为感觉世间男女所生的不清净,像佛这种胜净妙明,紫金光聚,不是世间,所以我就渴仰。就是佛的化身三十二相,也是戒、定、慧所熏修成的,不是凡夫五欲境界所生成的,不是爱欲所生成的。因此我感觉这个微妙,我才跟佛出家。那是见着佛的相好而发心,所谓见相发心。阿难说他出家很简单,就是见佛的相好,厌恶世间的一切相,因此而发心出家的。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佛对阿难尊者说你现在很好了,能知道你病的根源了,可以施教,现在我可以跟你说了,善哉阿难!不止是阿难,所有与会的大众,你们都应当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因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常住真心,真心是常住的。而且这个心,就是性体,性净明体。不会去用真心,而用的是妄想,这个妄想却不是真实的,所以轮转。一切众生,当然这都是指凡夫说的,这一切凡夫,乃至于权乘菩萨和小乘,二乘人,他们从无始以来都是在妄动。妄动是指着无明来说的,起惑造业,依业受报,在他所受的这个果报的身,仍然在起惑造业,又依业来受报,就这么的轮转,生死不歇。这是什么原因呢?迷了,由于迷故,所以生死不休。因此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常住真心。这个真心它的性是清净的,明体就是把这个真的弄明白了,就落于生灭了,但你那常住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是从来都没有失掉过的,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不止人,乃至一个蚂蚁、一个蚊子都是这样的。我们要懂得这个真是和我们讲华严经时一真法界的那个真是一样的,它是永远的不生不灭。咱们讲华严经的时候讲法界一相,既不虚伪,也不虚妄,那个才叫真心。性净,就是说我们本来常住的那个心性,跟佛的佛性,跟众生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是平等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伪的,这就叫真心。性净跟性明有什么差别?清净无染这叫净,不假洗涤而后净。不是它不干净了,洗了之后就清净了,不是这样子的,原本它就是清净的。明,这个性从古以来永远都是灵明不昧的,不是因为修证了才明的,它是永远常明的,这就叫性净性明。这个性净明体,是指本性的性体来说的。
因为把这个真心给迷了,所用的全是妄想。妄想就是现在我们所执着的这个意识心,也就是妄心。这个妄心是因缘而起的,跟真是不同的。因这个妄想的缘故,所以说一切众生,生死相续。这个问题也是指着阿难说的,不知道你常住的真心,性净明体,你所用的全是妄想,但是这个妄想不是真实的,所以才流转。这个妄想是指着根本来说的,不是现在我们这个思想,是指无明,是指一切妄的根本。是一切众生迷了他真正的法性之后,所起的那个妄想心。例如我们出家的时候,你世间虚妄的爱没有了,但是你产生一个爱,这个爱跟那个爱是没有差别的。例如说你对三宝的爱算不算爱?你这时候不是真心的,你所用都是妄心,妄想一切就是根本的妄念,这个根本就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佛说你用色相来见我,用音声来求我,是你在行邪道,是不能见到我的。这就是说你用的都是一颗妄心,不是真心,那怎么能见到我呢。阿难见佛的时候,是看见佛的三十二相,是从色相上而见佛的,爱如来是爱如来的色相,这有贪爱之心。你要想成就菩提,成就佛果,那你先得明白你性净妙明的真体。所以佛跟阿难说,你想要求得无上的菩提,你得先发掘明了你的心性。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
以下的问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开悟,就在这最初的一段经文中的话。可不要用妄想心去琢磨,用妄想心琢磨是不能开悟的。佛对阿难说,你要想研求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这里头不能有一点虚假。酬我所问,酬,就是我问你,你就如是答。你不是想追求无上菩提吗?想研究无上菩提吗?所以要想明白无上菩提,你必须得真实,要是有虚假你就研究不出来的。在我们学佛的当中,很多都是假情假意,都是那个妄想心,都是那个识,不是真心的。你要想开发,明你的心性,你就应当如实的酬答我所问的问题。佛就说,我问你什么,你就直心的回答我,不能有弯曲心。因为众生他这个思想妄想分别在染和净中,这些法都是依它而起的,不是真实的。这就是凡夫的情感,也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佛就对阿难说,要把这个思想妄想取消,不能隐讳,更不能说假话。佛的含义是叫他直心正念真如。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直心是什么样子?直心是道场,没有一点虚伪的。佛跟阿难说,十方诸佛都是从直心而入道的,同一道出离生死。心跟言,言跟心一定是一致相。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所有的言行都是不一致的,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们所有的道友,所有见我的,跟我说的话,全都是假话。不论出家的在家的,都想见见老和尚,问老和尚这个,问老和尚那个,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话不能跟老和尚说。所以用这样的心又怎么能入道呢?直心是道场,佛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要用如来的直心来回答他,不能拐弯抹角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口里就要怎么说。你看跟你说话的那个人,你看他的眼睛在一边转,他眼睛转的时候是在打主意该怎么说,多数都是假的。佛对一切众生如是的嘱咐,说十方如来同一道。同一什么道?直心是道场。你要有出离心,出离就是直心,心中所想的,口里就所说,心言直故。这样子从你开始到终,这个中间一点弯曲相都没有。这就是十方如来同一道。我们讲大乘起信论,起信论教导我们直心是指正念真如。大乘起信论讲三心,直心正念真如。你口里说话是表的声音,但是你心里头跟这个声音两个的性是一致的,心言直,这叫直因。以这个直因所感的果是真正的果,叫因果相应,因跟果符合。这样从你开始发心到你成佛,中间是没有虚假的、没有委曲、没有这些相,这就叫直心。再进一步说深心,那就是要修一切善法,深心乐集一切善,诸善行广大含义。第三个就是大悲心,大悲心是发菩提心,要救一切众生的痛苦。三心即是一心。所以佛嘱咐阿难:你不是想要求无上菩提吗?现在你发了想研求无上菩提的心,你就真实回答我的问话;要真实,不能搞虚假的,直心是道场。咱们无论发心出家,即使出了家学了道,不管你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五十年,或者七十年,我现在七十多年了,直心的时候是很少的。大悲心,平常经常说要发大悲心,我们发的是一般的怜悯心,观自在菩萨的大悲心我们都还没有发起来,还不理解真正的含义;不要说发了,还没有研究明白。所以佛跟阿难说,你要想求无上道,你要发明你本来具有的佛性,怎么样才能得到?那你就直心酬答我所问话。
佛为什么这样一再的嘱咐阿难?因为他在佛…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